浅谈教改背景下的中职语文课改
2012-03-19魏万静
魏万静
(甘肃银行学校,甘肃 兰州 730100)
2009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对进一步深化中职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包括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在内的八点要求。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发布后,教改的“春风”又一次吹遍了职教的大江南北。中职语文作为公共基础课程,担负着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功能。要使中职语文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就得改革中职语文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1 以定位明目标
有些中职学校认为中职学生应该重点学习专业课,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语文无足轻重、可有可无,要么压缩课时量,要么干脆不学。针对中职语文的这种困境,这里所说的以定位明目标,是指将上述中职学校从事语文教学的语文教师在思想意识上统一对中职语文学科性质、教学内容的认识,从而彻底明确中职语文的定位。
1.1 明确性质,准确定位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中职语文课的任务: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我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服务。
倪文锦教授认为:“各级学校所不同的可能只是层次上的高低,各类学校所不同的可能只是语用价值取向上的差异。不管一个学校属于各级各类学校中的哪一级、哪一类,它毫无例外地都需要育人。过于强调语文与专业对应,失之机械,可能会闹出笑话。”从中职语文的性质看无论哪种类型的中等职业学校都要开设肩负育人、为就业培养能力、为人才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的语文课程。
1.2 增加元素,凸显特色
中职语文要寻找作为工具和文化的语文究竟要定位在什么层次、哪种文化类型上。在文化层面上笔者很认同学者赵大鹏的观点:中职语文要求学生基本理解、大体读懂即可[1]。在工具性上笔者认为中职语文要具有职教特色,当然主要还是从语文这个本体上增加职教元素。以下几方面可增加中职语文的职教元素。
(1)从选文角度看,可以较多地选取直接反映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作品,增强其时代性;也可以选取与学生就业岗位的企业文化接近的选文;还可选择与学生终身学习有关的励志成才的选文。
(2)从话语形式看,应加强学生运用日常应用文体和常用文体的写作,以凸显语文的实用性。
(3)从学生现状看,应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语文基本功的训练,提高他们掌握语文工具的能力,并借此来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同时,通过语文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自立自强、勤劳质朴、诚实守信、艰苦奋斗、敬业爱岗、勇于进取、不断革新、自主创业等高素质人才的优秀品格。
(4)从就业需要看,学生应加强口语交际活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应用写作能力。加强人际沟通、基本业务能力的培养,包括自我介绍,和别人交谈,接打工作电话,制订月、季度、年计划,总结等实用技能[2]。
2 以方法促效能
教师在思想意识上准确定位中职语文后,重要的是要把对中职语文的认识定位落实到自己的语文教学中,从改革教学方法上实现中职语文的真正效能。
2.1 发现闪光、及时肯定
有人说办好一所职业学校就减少了一所监狱,把这句话与现实联系起来,笔者想到的职业学校的部分学生不光学习基础薄弱,而且行为问题很多。追本溯源,那是因为他们可能在求学过程中很少体验过成就感,相反,对于他们的学习遭遇的多是冷眼、忽视或嘲讽,这就需要中职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尊重每一名学生,关注每名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了解他们在语文方面的需求。真正做到在语文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优待这些很少感受过教师关怀的学生。
2.1.1 细心观察、准确了解 语文课堂中,教师要细心地观察每一名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准确了解学生对语文的需求,及时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3]。把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表现、成就准确具体地说出来,把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艰难努力都记录下来,及时夸奖学生。比如,学生在进行片段仿写后,教师通过认真阅读,把学生在片段仿写中对选材、立意、表达、结构上所做的努力一一说出来,并适时点评,学生自然会觉得教师在很认真地批改自己的作业,教师也在关注自己,那他就会在下次完成作业时更加努力。
2.1.2 及时反馈、恰到好处 笔者在语文教学中时刻关注每名学生每一点细微的进步,每一个小小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夸奖和鼓励,让学生产生成就感和自豪感,促使他们在教师的赏识和激励中不断建立起自信心,不断向新目标奋斗并不断取得更多的进步。譬如,当堂课所讲的课文,能当堂背会的学生,笔者就给他奖励满分的平时成绩;平时沉默寡言、不爱回答问题的学生偶有主动者,笔者就委婉地肯定他的勇气。当然,教师的表扬要让学生感到是实实在在的,是发自内心的。
2.2 充分信任,提供平台
笔者在教学中为了给每名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在学期初把所带班级的学生分成6~8人的小组。对小组的组长、材料保管员、计时员、噪音控制员等不同角色的决定权都交给学生,并且定期在小组内进行角色轮换。在学习过程中分配不同的任务,这样组内的每名学生都有机会既是任务的执行者又是任务的监督者,从而给他们提供了平等的学习、锻炼的机会。
中职学校的语文课堂要为学生的就业、创业铺路,课堂教学中要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的探究性学习方式,留给学生充足的自由学习时间,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鼓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见解,引导学生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创设与就业密切联系的情景,让学生在和谐欢乐的课堂气氛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教师一个赞许的目光,一句肯定的话语,一次诚心的鼓励,都会使学生产生奋发向上的动力。卡耐基说:“使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就是赞美和鼓励。”笔者相信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能让学生都发挥出自己最大的努力,那语文课堂肯定是成功有效的课堂。
[1]赵大鹏.语文新教材培训报告[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9.
[3]倪文锦.中职语文教学新大纲辅导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汪镇涛.语文新教材培训报告[M].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