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特色专业与高水平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2012-03-19王开贞
徐 红,王开贞
(滨州职业学院,山东 滨州 256600)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前提条件和保障基础,特色专业是办学特色的基础和核心,是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进行特色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在新形势下求得生存和获得持续竞争力与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手段。通过特色专业建设,致力于培育自己的专业亮点和专业优势,以专业的亮点、优势打造学校品牌,提升学校办学实力,推进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建设起到示范和带头作用。特色专业建设目标的定位表明,特色专业建设关键是要打造出一个高水平的教学团队。本文结合我院开展国家骨干校重点建设专业和山东省特色建设专业的建设工作和高水平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作如下相关方面的粗浅阐述。
1 高水平专业教学团队是特色专业建设的关键环节
教育部明确提出特色专业建设的内容及要求,即通过开展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改革教学实践等方面建设,整体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中提出,要支持特色院校和特色专业做优做强,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整体提升[2]。我省为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满足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对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提出“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遴选建设一批具有明显专业优势和较高社会声誉的特色专业”[3]。显然,要在特色专业建设中实施和完成其建设内容及要求,打造和培育高水平的专业教学团队是关键的因素,其在特色专业建设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地位,并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特色专业教学团队的水平决定专业和学校的教学质量,代表着专业和学校的学术水平,其所具有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决定着学校的竞争力。提升学校竞争力就要充分发挥特色专业的优势,瞄准行业需求前沿,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先为,有所后为”的特色化发展战略,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水平专业教学团队。
1.1 教学团队的水平决定改革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程度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建设的纲领性教学文件,它的制订是一项严谨的工作,涉及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专业的定位、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体系、教学要求、实验实训设施配备及顶岗实习等内容。制订好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与专业教学团队的知识结构、素质能力和道德行为密切相关。教学团队水平的高低决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科学合理程度。勇于创新,熟悉行业发展趋势,并具有先进的高职教育教学理念的教学团队,能够在深入专业调研的基础上,对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趋势及人才需求趋势作出科学的预测和判断,并联合产业、行业和用人部门共同合作研究,制订出与生产实践、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
1.2 教学团队的水平决定课程教学内容先进性和科学性的程度
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融入行业标准、优化教学内容、加强资源建设是特色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教学内容要充分反映相关产业和领域的发展前沿,同时始终保持职业性、先进性和实践性,融知识、能力、素质于一体。
教学团队成员作为教学内容的规定者和实施者,要能根据行业标准和职业标准,科学制订课程标准,优化知识模块,精选教学内容,并及时把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等引入教学内容中,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岗位技术的革新和进展情况;同时还要求专兼职教师合作编写和使用工学结合的优秀教材,教材要突出课程的优势和特色,以推动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要做好这些工作,不但需要教师具有先进的职教理念、娴熟的实践技能、丰富的教学经验并且熟悉行业发展趋势,而且需要团队成员的通力合作。由此可见,没有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就没有先进性和科学性的教学内容,而人才培养质量就更无从谈起。
1.3 教学团队的水平决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程度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深化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模式[4];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进一步提出,要求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5]。这些都对教师的能力与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仅仅靠教师个体的能力与水平是无法实现的,因此,需要高职院校打造一支理念先进的高水平专业教学团队。
1.4 教学团队的水平决定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的程度
改革实践教学,推进专业人才培养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系统设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建立和完善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等,都是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重要环节。教师与其教学团队在改革实践教学,推进人才培养和生产实践结合的教学中,肩负着策划协调和指导的重任。
2 培育特色专业及高水平专业教学团队的实践探索
建设特色专业,培育高水平的教学团队需从激励教学团队的内在活力和打造良好发展平台两方面着手,从而充分发挥教师及其教学团队的智慧和潜能,保进教学团队的水平不断提高。我院在实施特色专业建设和培育高水平教学团队方面进行了如下的探索实践。
2.1 创新特色专业师资培养机制,实施双师素质培养工程
特色专业教师是特色专业建设的主要依靠力量,提高特色专业师资培训效果、创新培养机制是关键。其中,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是重要环节。
制订完善教师行业企业研修锻炼管理考核办法,建立教师企业研修锻炼工作站15个,每学期选派不低于20%比例的专业教师进站研修锻炼,实施专业教师行业企业研修锻炼工程。修订《专业技术职务量化赋分办法》,把是否具有连续6个月行业企业工作经历,作为教师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一票否决的依据。
完善激励机制,实施专业教师服务行业企业工程。把教师参与行业企业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社会服务等纳入职称量化赋分指标体系,对其主持(或主要参与)应用技术研究的成果被行业企业应用,且效益良好的教师予以奖励。
实施专业教师培训工程和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及测评工作,每年对教师进行两次培训考核,考核不合格者待岗培训,直至合格为止。修订专业教师引进办法,建立专业教师准入制度。
通过两年的实践,我院教师的双师素质明显提升,技能教学能力明显增强,双师教师比例由65%上升到80%。
2.2 注重培养特色专业领军人物,发挥引领专业建设的作用
在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领军人物的作用非常重要,所以专业带头人选拔培养工作也至关重要。高职院校特色专业教学团队带头人是团队的核心和灵魂,因此,应在本行业的技术领域有较大的影响力,具有企业技术服务或技术研发经历,教学成果突出,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较好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教学团队带头人通过有效的团队管理,应能形成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能及时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准确把握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的方向,保持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领先水平。
我院根据实际,修订完善了《专业带头人选拔管理暂行办法》,通过派送专业带头人专业带头人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会议、企业实践研修锻炼、出国培训进修、教科研项目、专业建设及核心课程开发等,以拓宽其视野,提高其在行业企业的影响力,增强其专业总体规划及资源整合能力。
2.3 校企互聘,双向流动,加大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工程
规范兼职教师的聘任与管理,制订《兼职教师聘任与管理暂行办法》,聘用行业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进一步提高兼职教师课时费;逐步提高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时的比例;开展兼职教师培训:一是组织开展兼职教师岗前培训工作;二是把兼职教师纳入职业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与考核;三是定期组织兼职教师座谈、经验交流、研讨和联谊活动等,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鼓励其参与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四是选派优秀兼职教师参加国家、省级业务培训,使兼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在短时间内有了很大的提升。与企业紧密合作,探索实践了专兼教师“AB 角制”、“一对一联系制度”、“个人发展诱导机制”,初步构建了“校企互通、双向流动”的兼职教师建设机制。我院兼职教师资源库在库教师已达到700 余人,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时比例超过了45%。
2.4 营造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促进特色专业建设和人才成长
所谓“良禽择木而栖”,特色专业需要高水平教学团队做支撑,人才成长需要环境。学校对特色专业无论在经费投入还是在政策层面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倾斜,对特色专业教师也给予了政策上的扶持,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和生活上的关心,营造了一个身心愉悦、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极大凝集了教学团队成员的向心力,并且充分有效地调动了其开展团队建设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使教师在团队中达到实现自己、提升自己、超越自己的目标,使教学团队的综合水平得以不断提升。
至今,我院共建成国家精品课程3 门,省级精品课程25门,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示范专业2个,省级主体专业2个,其中有2个专业被教育部、财政部列入“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2011年,我院建设企业工作站15 家,有103名教师到行业企业研修锻炼6个月以上,有121人参加国家级师资培训;选派各级干部80人参加了国际、国内各类培训和考察交流,丰富了知识结构,开阔了干部眼界,有效提升了干部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本年度,我院学生参加全国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多项,参加全省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5项、二等奖多项,且获奖层次和数量创历史新高。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8%,2011年的正式就业率为80.37%,签约率为46.86%,创我院历史最好成绩,且毕业生质量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1]教育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意见[EB/OL].www.moe.edu.cn,2007-01-26.
[2]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EB/OL].www.gov.cn,2010-07-26.
[3]关于实施山东省高等学校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EB/OL].www.sdedu.gov.cn,2011-09-30.
[4]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2006-11-16.
[5]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2011-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