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专业毕业生教育的若干问题
2012-03-19慕革非全显跃
王 伟,慕革非,全显跃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影像诊断科,广东 广州 510282)
医学影像学肇始于近代X 线的发现,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医学影像学已从单一的X 线学发展为涵盖普通放射学、CT、MRI、超声、核医学及介入治疗的“技—诊—疗”综合体,成为现代医学不可或缺的支柱之一,其每一项重大发现均明显促进着医疗卫生事业的整体发展,对人民健康事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之而来,医学影像专业教育也在蓬勃发展,从1985年至今已有近40所高等医学院校开设了此专业。我校是国内较早开办医学影像专业的院校之一,每年培养学生100人左右,约20人进入珠江医院进行为期一年的实习。实习毕业生的带教工作一直是影像科室的重要任务,处理好这一特殊学习阶段的问题对于培养合格的医学影像专业毕业生至关重要。
1 处理好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的关系
使学生掌握自觉的、能动的、正确的学习方法是教育的基本任务。充分运用医院影像传输与储存系统(PACS)可以极大激发毕业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一方面,通过PACS学生可以检索相关影像资料、临床资料并与教科书中的文字进行对照研究,把抽象概念转化为感性认识,可明显加速理论知识的消化。另一方面,影像诊断报告是影像学实践的具体体现,除了诊断疾病外,也能反映出医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掌握知识的广度、深度;PACS系统的“图像-报告”匹配模式可以使学生通过阅读分析优秀的报告,更好理解、掌握疾病诊断要点,培养学生规范化、系统化、专业化的报告书写方式,逐渐形成科学、系统的影像诊断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临床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
除了自身积极主动的学习之外,教师的监督和引导也是十分必要的。由于实习阶段来自学校的督导工作较以前明显淡化,工作时间和场所相对分散,因此,带教教师应担负更多的责任,保持学生集中的、连贯的、系统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我校教研室采取以下措施取并得了较好的效果:参与日常工作并实行工作量考核,培养毕业生动手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每天疑难病例的讨论,实习毕业生全体参加并轮流推选代表发言,培养其阅片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每周与病理科、部分临床科室集体会诊阅片,以开阔视野、夯实基础知识、培养毕业生提出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每月组织专题学习讲座,并要求毕业生参与制作多媒体课件,培养其表达能力和教学能力;强化实习期间的考核,既要重视理论考核,又要重视临床实践考核。
2 处理好全科学习和专业学习的关系
医学影像学是传统医学技术与现代科技结合的产物,这决定了学生需要综合传统医学和现代科技发展的知识。解剖学是医学影像学的基础,学生需要熟悉大体解剖和断面解剖,需要对病灶进行准确定位,介入治疗则需熟悉相应的路径解剖。病理学是医学影像学的关键,现代医学影像学通过密度、回声、频谱、代谢和各种信号的差异、改变等对正常和病理组织进行区分。影像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临床诊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由于存在大量同影异病及同病异影现象,因此,学生需要有坚实的临床医学基础,结合患者的综合信息作出适合的诊断。同时,医学影像学成像从数据采集到图像后处理均与物理、化学、数学、电子计算机关系密切,掌握这些学科的知识对正确理解影像设备的成像原理、合理使用和深入研究大有裨益[1]。
从历史的角度看科学知识又是逐渐深入和不断分化的过程,近现代以来这种分化日趋明显。医学影像学中各种新理论和新技术不断涌现,从单一X 线成像发展到目前分子成像、波谱成像、介入治疗等前沿科技,每一项新技术的出现都代表着科技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教学医院先进的仪器和雄厚的科研教学实力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兴趣意向、特长及发展潜力安排其参加相关兴趣小组,为其以后的工作和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实习阶段是毕业生提升影像思维水平及提高专业技术能力的绝佳时机,不容忽视。
3 处理好实习和考研的关系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专业的发展,每年毕业生数量较之以前大为增加,同时,考研竞争也日趋剧烈,毕业生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才可能如愿上榜。由于考研时间为每年年初,时间点位于实习中期,两者势必产生冲突,处理不当很可能严重影响临床实习的质量,无法达到实习目的。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是带教教师和实习毕业生需要共同应对的难题,需要统筹安排,以实现时间及效益的最大化。
毕业生需要根据自身情况确定实习阶段的主要任务。目前,研究生教育尚属于精英教育阶段,尤其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目前面临招生学校少、导师匮乏的局面;另外,读研一般长达3年时间,需要具备一定的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所以,需要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包括兴趣爱好、考试能力、家庭情况等多方面内容,参照对自己未来职业的规划权衡利弊,切忌盲目跟风、半途而废。
带教教师要对毕业生适度引导、对实习灵活安排、因人施教。带教教师一般都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因为其面对过实习与考研的矛盾,并经历了研究生阶段的酸甜苦辣,所以在实习开始阶段就需要掌握每个毕业生的实习规划,结合自身经验引导毕业生完善或者调整自己的计划。对于考研的毕业生首先要强调实习的必要性,实习是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开始,是由学生向医生转变的关键点。选择考研并不意味着放弃实习或挤压实习时间,而是意味着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2],需要压缩自己的业余时间;另外,强调目前考研分为笔试和面试两个阶段,趋势为宽笔试严面试。笔试只是一个门槛,面试时毕业生的临床思维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往往成为录用与否的关键。考研完成后需要适度增加毕业生的实习任务,给其更多的阅片和发言的机会。其次,搜集考研信息,向毕业生介绍最新的考研动态,尽量减轻信息闭塞对毕业生的影响,在填报志愿时给予指导。晚上设置专用自习室,集中学习,强化学习氛围,在临近考试时间给予一周左右的放假时间,使毕业生将自己调整到最佳状态。
4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实习毕业生处在较为特殊的阶段,是从校园生活过渡到社会生活、从理论知识过渡到临床实践、从责任感不强的学生过渡到责任重大的预科医生阶段。医学院的学生从入校就怀有救死扶伤的理想,通过艰苦的学校生活真正进入临床实现自己理想时,心情肯定是兴奋、激动的,希望能在实习阶段展现自己的才华、受到患者的信赖,但医学知识非一蹴而就,即使掌握了教科书上的基础知识还远不能适应临床情况的千变万化,这样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挫折感,同时,医患关系的巨大压力也加重了毕业生的焦虑情绪,从而使毕业生心神不安、精神紧张甚至神经衰弱以致消极逃避,影响正常实习和生活。另外,医学影像学专业毕业生心理障碍有其特殊性,社会学心理学家菲斯汀格指出。“一个人对自己的价值是通过与他人的能力和条件的比较而实现的”。医学影像学属于疾病诊断学范围,在影像科实习期间,毕业生较少与患者接触,缺少临床治疗患者的成就感及自豪感,因此,对还未成为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的失落、对自身价值的怀疑、对未来职业前景的迷茫导致毕业学生自我认知不足,从而产生情绪低落甚至自卑的心理障碍。带教教师要根据毕业生各自的特点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病例分析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以巩固书本知识为教学中心,提高毕业生的学习兴趣及自信心;带领毕业生参加各种学术会议,组成兴趣小组参与科室的科研活动,从而开阔视野,充分认识到医学影像专业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树立毕业生的职业自豪感。
综上所述,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习是毕业生强化基础理论知识、提高临床实践能力、完善职业规划的关键阶段。带教教师需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医学理论储备,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高尚的医德医风,要关爱学生的心理健康,把培养基础理论扎实、临床技能精湛、心理健康的合格影像学人才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1]刘晖.初探医学影像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方法[J].长沙医学院学报,2009(2):53-55.
[2]李爱民.处理医学实习生实习与考研矛盾的几点建议[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1,22(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