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研究

2012-03-16米国芳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2年12期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讲授案例

米国芳

经过多年的努力,计量经济学课程建设和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为了及时的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本文首先分析了计量经济学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该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案。

一、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大纲层次划分不清晰

本科院校中统计学专业、数学专业、经济学专业、管理学专业以及相关专业都在开设计量经济学课程,但是,不同专业对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的要求不同,有的专业以理论分析和方法研究为重要内容,有些专业以建立和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为重点,但是本科院校对计量经济学教学大纲的制定、教材的选择并没有按照不同的教学重点和专业来区分。

(二)理论与实际操作脱节

大多数本科学校虽然已经采取了课堂讲授和上机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但是,一般都是先进行课堂讲授,在理论方法讲授完毕之后,再进行实验课程的上机操作。如果学生对前面理论知识的掌握并不好,而后经过一段时间再上机操作,部分理论知识已经淡忘,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利用计量经济学的理论方法来处理实际经济问题,使得理论部分和上机操作相脱节,实验课程讲授时,学生只能机械的记住操作步骤,不清楚每个操作步骤的含义,而且对于为什么采取该种方法进行检验和处理,以及对于操作结果的分析并不能很好的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课时太少

很多本科院校中,计量经济学的教学课时只有51课时,其中包含36课时的理论课,15课时的实验课程。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数学和统计学的有机组合,因此,在计量经济学课程中涉及了大量的概率统计学知识和数学知识,而且计量经济学课程一般在第五学期和第六学期开设,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对于概率统计学和数学的掌握本身并不是很好,又间隔了一定的时间,造成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衔接效果不好,所以,讲授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内容时还要回顾部分概率统计知识,因此,36课时的理论课时根本无法讲授完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内容,只能缩减部分内容,或者虽然讲授了所有的章节,但是对于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没有时间进行深入的讲解,造成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在实验课程方面,每章都有相应的案例分析,计量经济学实验课程最少要讲授7个案例,而实验课时只有15课时,相当于一个案例讲授2课时,从而造成,实验课上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自己动手去认真分析和消化每个案例,而且计量经济学课程的考核方式还包含一个实验报告,该实验报告从案例的选择到最后都要学生自己去完成,通过5年计量经济学教学以及指导毕业论文和学年论文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具体的实际案例分析的动手能力并不强,虽然大多数同学基本上能够按照实际步骤操作下来,但是对于实际结果的分析能力很差。因此,51课时的教学安排很难为学生深入学习和强化应用提供足够的时间保证。

(四)师资队伍方面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经济学,是经济学、数学和统计学的有机组合,因此,计量经济学教师必须同时具备经济学、数学和统计学的知识,因此,讲授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师在学历上最低要求应该为硕士研究生,而且要求是交叉学科的硕士研究生,但是又由于计量经济学在我国的发展起步比较晚,造成具有交叉学科学历的计量经济学的教师比较短缺,而且开设计量经济学专业的班级又很多,所以部分院校存在,只有经济学专业背景的教师或者只有数学背景的教师讲授计量经济学课程,造成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效果并不太理想。

(五)学生学习热情不高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文理渗透的交叉学科,而且只有经管类专业和数学专业开设计量经济学,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是文科学生,数学基础比较薄弱。因此,在学习计量经济学的过程中,发现该课程涉及很多的数学和概率统计学知识,而且该课程的讲解先是理论,然后再是应用案例分析,因此,在最初学习时,学生就对该课程产生畏惧心理和抵触心理,造成学习的积极性很低。另一方面,教学过程中基本上都是教师处于主动状态,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实验操作部分所采用的案例也是课本上现有的案例,部分学生对这些案例根本就不感兴趣,而且案例的数据都是由老师事先搜集好的,因此,导致在实验教学中,部分同学挑选经济问题和搜集数据的能力也很差,因此在实验操作时,学生对案例分析的积极性很低。

二、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针对不同专业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

分析各类专业的教学任务,从而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数学专业应该注重理论和方法的分析,统计学专业以及经济管理类专业应该建立以实际应用为核心内容的教学大纲。

(二)理论内容与实验课程交替进行

学校可以把理论授课也安排在机房进行,一堂理论课,一堂实验课。例如,在讲解异方差的检验时,在讲解完“图示检验法”之后,就直接针对案例进行“图示检验法”的实验操作,然后再讲授“戈德菲尔德-夸特检验”理论内容,然后再进行“戈德菲尔德-夸特检验”的实验操作。这样,每讲授完一部分内容,就可以相应的进行上机操作,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学生还能够更好的理解理论内容,合理、正确的分析实际应用结果。

(三)适当增加教学学时

计量经济学的教学课时可以增加到72课时,其中51课时用于理论课程的学习,21课时用于实验课程的学习,保证每周有3课时的理论讲解和1课时的实验教学,使得理论部分和实验课程部分的讲解都能有充足的时间来完成。

(四)优化计量经济学课程师资队伍

由于计量经济学专业的教师队伍必须具备经济学、数学和统计学的相关知识,因此,鼓励年轻老师继续攻读博士,或者做访问学者,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吸取其他学校的教学经验,提高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五)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可以利用2节课的时间,讲授学习计量经济学的重要性,重点讲授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如何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以及对于学生毕业以后工作或继续深造所起的作用。而且对于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在讲授的过程中,尽量不要涉及数学推导和证明;上课期间要与学生多互动,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案例或者现阶段的热点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事先和学生探讨一些经济问题,分析学生感兴趣的案例,在实验课程中,以这些经济问题为研究对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结论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教学难度比较大,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迫在眉睫,教学改革的效果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积极配合:学校要尽可能的提供教学条件,教师要以饱满的热忱投入到该课程的教学中,学生要以高昂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1]李双成,张宏伟.《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4,4(4):101-102.

[2]庞皓.计量经济学(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3]姚寿福,刘泽仁,袁春梅.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10,27(2):45-48.

猜你喜欢

计量经济学讲授案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数学课堂“限时讲授”教学策略
关于研究生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改革与思考*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关于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问题探讨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一部深度反思计量经济学科之作
——《计量经济学方法论研究》评介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发展及其应用
浅谈数学课堂讲授的时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