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社会保障学》教学方式改革的探索

2012-03-16鲍震宇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2年12期
关键词:社会保障案例教学方式

鲍震宇

一、社会保障学教学方式改革的必要性

1.纯理论分析的授课方式无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性

在《社会保障学》的教学过程中,案例使用频率相对较低,即使使用了实例分析某一问题使学生理解了某一理论,学生往往也不能运用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释当前的热点问题和现象。理论本身不是教条,而是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其结论性的基本原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原理的形成思路,也就是一种思想方法、思维过程。但是现实的教学方式,很难使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而学生也习惯通过死记硬背了解基本的知识点,掌握结论性的原理,所学到的知识只能应付考试,考试过后就忘记了所学内容。其结果必然导致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2.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意识

近些年来,不断进行的教学方式改革,仍然是从教师的“教”的角度设计居多,从学生“学”的角度尤其是让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学习的较少,教学设计的理念没有真正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未能开展启发式学习方法,即采用课堂讲授、学生提问、课堂讨论、老师总结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教给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让学生展开争鸣,互相取长补短,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效率。有鉴于此,为了使《社会保障学》的教学更好地发挥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功能,必须改变这种面貌,探索更适合针对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的真正有效的教学方式。

3.生生交往关系缺乏

所谓生生交往,是指在课堂上或课堂下学生之间围绕着一定的学习目标,进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信息交流的过程。生生交往包括多个层面,学生个体间、学生个体与学生小组间、学生小组与学生小组间、学生个体与班级间都存在着交往。生生交往的存在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增强使用所学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在《社会保障学》的教学过程中,生生交往结构表现出严重的单一性。即在课堂交往中,师生之间的交往占据课堂总时间的95%以上,学生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课堂以教师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

二、教学方式改革的具体思路

1.开展“学生参与型”教学方式改革

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基础,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是关键,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是目标。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要在充分了解学生想什么、具备什么、需要什么的基础上,灵活选择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并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社会保障学》的教学中,各环节对培养创新人才都很重要,如案例分析讨论、论文撰写等。

(1)案例分析讨论——教学过程参与

《社会保障学》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理论抽象,案例教学法比重的提高,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整个教学分析、推理的过程,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更多地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案例以及身边经常遇到的小案例,让学生展开讨论。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使知识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得到激发和升华。

(2)论文撰写

学生撰写课程论文,可以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通过应用所学知识参与到自己关心和感兴趣的社会问题的分析,并以主人翁的态度提出个人的解决方案。

2.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程虽然是理论,但与实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实践教学是社会保障学中的重要环节。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提出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根据这一规律,人们对理论的透彻认识应该以丰富的感性认识为基础。另外人们获得知识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卖弄知识,而是为了去指导实践,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所以在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主也是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

《社会保障学》的实践教学应从以下方面入手:(1)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教育体系,把照本宣科改为专题讲授,在专题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因材施教。(2)根据现代教育的理念,充分调动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性,探索并建立起参与式、讨论式、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3)强调学生结合课程要求进行各种形式的社会调查,更要通过教学方法,方式的改革,使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体性的功能。(4)利用社会调查、专业实习等实践环节,增强学生对社会保障实践的认识。实践课程主要包括课堂案例分析、习题分析、专题讨论以及社会调查等内容,设计思想是树立社会实践教学观念,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进而鼓励学生开展科研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实践,理解和掌握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和制度设计。(5)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同时聘请有经验的专家、学者或经济部门的工作者进行课堂教学或以座谈会的形式进行交流。(6)选择社会实践教学基地,将学生带出去,进行实地调查,让学生亲身体验经济运行过程。(7)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对经济理论和现实经济问题研究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与研究能力。任何能力的培养都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参与来实现。

3.有意识的发挥隐蔽教学的辅助作用

所谓隐蔽教学是指学生从学校的制度、组织、社会过程、师生交互作用等方面潜移默化地接受在精神、价值、规范上的陶冶。隐蔽教学作为学校教育计划所规定的正规课程之外的,同样对教育教学实效发生无意识影响作用的非正式教育因素,主要表现为学校环境中的人际关系、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价值标准及校园内的各种规章制度等内容。其中的积极成分有助于提高思想管理的实效,诸如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高尚的理想有助于塑造学生纯洁的灵魂,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是非观念有助于学生把握好成长的进程,优美的校园环境有助于陶冶学生的心灵等。隐蔽课程存在于各教育环节中,对大学生(尤其对刚入校门的大学)的学习、生活和价值观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学中有意识的发挥隐蔽教学的作用,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斗志,这必定能极大地提升教学效果。

[1]谢丽华,谢伟杰.货币银行学“学生参与型”教学改革探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0,05.

[2]牛婷.对政治经济学教学方式改革的探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0,05.

[3]高俊山.《现代管理理论》课教学方式改革尝试与体会[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8,05.

猜你喜欢

社会保障案例教学方式
社会保障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优化教学方式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灵活采用教学方式 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以“问题化教学”为导向 有效转变物理教学方式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中国社会保障支出增长原因分析
经济增长与社会保障关系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