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校内部控制管理研究
2012-03-16倪菊红
倪菊红
我国初级中学归属“义务教育范畴”,经费多出自“国家财政”,故此于“内部控制建设”,“义务教育资金”能充分使用;但是,如何利用好资金,让其充分发挥效用,由内部控制层面,需进行严格“收支管理”,如此方可令学校“财务、教学”管理双管齐下,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在学校管理水平提升的的关键效用。
一、实施中学“内部控制”的意义
(一)中学各项“管理工作”的需要
“中学”属“非盈利性”。内部控制是以“会计”为基础,却突破“会计”的操作及控制手段能及程序和步骤与措施,其终极目标为将教育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增进学校的“办学能力”及“综合水平”,进而增强学校“竞争力”。学校的“教学管理”及“财务管理”可通过完善、健全的“内控体系”相结合于一起,生成规范化体系的“教务”及“财务”,增进学校发展力度,具有健全的“内控管理”,学校整体竞争力将获得迅猛增强,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成绩亦将提升。
(二)确保学校资产“完整安全”的需要
当下学校“生源”日趋扩大,社会对学校“教学质量”提出更高要求,于软硬件设施上学校亦增加投资,如此,购买“材料”、“设备”这些基础设施建设上的问题便反映出来,出现“监管漏洞”、“浪费”及“违法乱纪”,进而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被“损害及侵占”。鉴于此,学校须由“体制”上、由“源头”上抓堵漏洞。创设完善“内部控制”系统,保障学校“资产安全”,经构建“内控体系”,提升“会计监督”,达到学校资产“安全、完整”性。
(三)达成学校“管理效益”的需要
在增进“师资力量”与提升“软硬件设施建设”等方面,对资金投入“不断加大”。如何合理的“管理资金”,提升资金的利用“效率”,科学有效的对资金展开“运作筹措”,对学校的“发展”及提升“综合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当下学校普遍存有“内部控制体制”缺乏问题,于资金不足状况下,资金“闲置、浪费”问题严重,导致学校“管理效益低”。
二、中学“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体制不健全
中学“内部控制”体制普遍存有诸多问题,主要体现于“审批流程”有失科学,致使“内部审批”体制缺失;“经济事项”的运作流程太过简化,且各部门权责混淆不明,“运作流程”的实际操作与规定不统一,严重制约了工作的“质量与效能”。于内部控制体制上,一些学校无完整“内控制度”,于“财务核算”中是以“内部财务体制”来取代,未创建“业务操作”的条例,仅凭财务工作者经验展开“判断及处理”。此模式下,加大了学校建设风险,因制度建设的缺失,无法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会计资料亦将失真,“准确、真实以及完整”亦不能相信。
(二)财务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不够扎实
非赢利性,让学校忽视了对“财务会计核算”的管理,且于“财务会计”工作上亦存有“基础工作”不扎实现象。有的学校存有“财务会计”工作者不专业、不专岗、多岗多责、身兼多职等问题;有的会计工作者其“业务能力”及“水平”偏低;有的学校为了压缩编制问题就聘请无会计从业资格者,他们不了解“会计核算流程”,缺乏会计专业素养;若会计工作不依流程进行运转,其核算过于简单化,导致“会计核算”质量低,甚而发生“会计核算出错”状况;某些学校还存有任意设置科目的情况,导致“数据严重失实”。
(三)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督体制”
监督体制缺失导致内外部监督皆没能充分发挥效能。受学校“公共性质”影响,政府部门审计重点监督学校的“资金使用状况”,极少关注学校“内部控制”的构建及执行,致使中学“内部控制体制”建设“外部监督”缺失。学校亦存有“内部审计”,由学校工作者组成的“审计委员会”及“审计小组”展开,检有的问题仅可向上报告,上报给教委有关单位的领导,令学校“内部审计”的效能无法充分发挥。
三、改进中学“内部控制”具体的举措
(一)抓好健全的“会计基础”工作
健全中学“内部控制”体制,其必备条件是抓好“财务工作者”的配备,合理运转“内控体制”的关键是财务工作者对内部控制的“操作”。财务工作者在完成日常“财务工作”的同时,对其提出更高要求,需负责创设与健全学校“内部控制体制”。除去熟悉日常“会计核算”,还需全面“认识及把握”学校“内部控制”工作,明确其权限,结合于“会计核算”分工,于“资产、采购、资金、基础设施”管理等,进行“分工合作”及“监管”。配备会计工作者,需充分考虑其“专业素养”、“业务水平”等,令其既掌握“会计核算”,还可于各自权限内,以学校“日常工作”及“重大事项”为出发点,依流程安排开展“内部控制工作”。
(二)加强内部控制建设
首先,建立和完善公立中学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内控制度要以预防控制为起点,事后控制为辅助,从制度上而不是从结果上杜绝不法行为、杜绝无效率的重复工作。在岗位设置方面,要重视岗位之间的制约作用,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范围,并且将责任落实到岗、落实到人。其次,合理设置流程程序。第三、把控关键控制点。目前,高中教育还未被纳入义务教育范围之内,因此,学费也成为了学校资金的来源之一,像学费收取这种金额较大的临时性现金收取现象,就是关键控制点,需要谨慎对待。学校应当严格按照现金管理制度和学费收支制度办理现金业务,确保资金的安全。另外,校办资产产生的收益也是学校资金来源,其成本和利润的支取都应当按照严格的规定进行,杜绝挪用和侵占行为。
(三)强化“内、外”部监督体制
其一,创设“内部监督体制”。采取“监督促优化”措施,由不同“岗位、职位”、流程中的“各个环节”间的彼此监督,将责任落实到人,生成及时发现错误及时解决的体制。且能以“职工代表大会”等模式,把工作透明化,公开学校“校务信息”、“主要工作”及“收支”状况等,让学校“领导层”与“职工”可直接交流,让“反馈渠道”与“监督体制”得以健康有效的生成。其二,健全“外部监督体制”。外部监督,包含“审计监督”与“教育监督”。审计监督重点包含主要建设项目的“专项审计”及校领导“离任审计”等。教育局等“主管部门”的监督重点针对学校的“财务状况”及“资金收支状况”的合理、合规、合法展开审查。外部监督对学校存有问题需进行透明化管理,进行及时公开,对违规违纪现象进行严肃处理,要奖励严格执行“内控体制”工作者,展开“奖、惩”结合,增进“内部控制效能”和“目标考核”彼此的衔接。
[1]梁丽珍,张少华,陈志超:加强财务管理促进学校健康发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1(14):115-117.
[2]安力.内部控制环境构成要素审计评价[J].中国审计信息与方法,2003,12(2):236-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