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输血指征对重症监护病人的预后影响

2012-03-10周玉洁

当代医学 2012年30期
关键词:限制性指征开放性

周玉洁

临床治疗与抢救中,输血是一项重要手段。正常人体内血量基本是恒定的,当病患机体一次性失血过多,超出总血量的15%时,患者的代偿机能无法继续维持正常血压,引发机体障碍,造成生命威胁[1]。本次研究将郑州市中心医院在2009年3月~2010年2月收治的200例重症监护病患随机划分为限制性输血组与开放性输血组,观察所有患者表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郑州市中心医院在2009年3月~2010年2月收治的200例重症监护病患随机划分为限制性输血组与开放性输血组,两组各含病人100例,开放性输血组内男女各65例、35例;限制性输血组男女各70例、30例。两组的输血指征分别是Hb<70g/L、Hb<100g/L。200例重症病人在入院1~3d内的Hb均低于8.9mg/L,医院对其进行输血操作后,所有病人均恢复正常水平。

1.2 治疗方法 200例病患入院后,医院依据其病情危重程度,进行慢性健康情况和急性生理学层面的评价。充分收集病人资料,记录其诊治信息、多器官功能障碍评分。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每天都要测量并记录病患输入红细胞的状况、用药情况、Hb值等各方面详细准确的信息。

1.3 疗效评价标准 对两组的治疗效果采取转归评价的方法。转归评价分为初级与次级两个阶段。初级转归意指3周内不同原因引发的病患病死率,次级转归则是针对细节,采取MODS评价患者器官衰竭情况,总分设定在24分,另外对病患重症感染率、住院病死率、心力衰竭出现率以及肺水肿发生率进行评价。

表1 两组患者转归率各指标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l3.0软件对两组病患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选取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00例病患住院治疗时间,针对开放性输血组,病患平均输血量为输入红细胞(6.6±4.9)U,针对限制性输血组,病患平均输入红细胞(4.7±3.7)U。对两组病患进行转归评价的结果见表1,其在重症感染率、衰竭器官数目、肺水肿出现率、器官功能障碍与心力衰竭出现率这些方面的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重症病患的贫血超过一定程度时,病人血液携氧能力进一步下降,会危及病人健康,此时,医生会考虑异源红细胞的输入操作。传统输血观念认为输入红细胞操作的意义就在于积极提高病患血液Hb浓度,认为这样便提高了氧输送,从而满足患者机体组织氧需,一般将Hb浓度提至100g/L[2]。然而,这一数值标准并没有科学依据,仅仅是临床治疗习惯。本次研究把病患分为限制输血组与开发输血组,在临床实践中观察重症病患的输血阈值,这两组病例的病情资料与个人自然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不同的输血操作,两组的一些指标结果呈现显著差异。

为研究输血量和病患器官衰竭情况之间的联系,本次研究针对200例病患,在输血时采取随机输注的手段,输血量超出12d的患者比例为开发组44.5%,限制组45.6%,比例不存在明显差异。在对患者进行综合分析时,设定MODS总分值为24分,数据分析的结果显示开放组评分显著高于限制组。与此同时,两组在心力衰竭出现率、肺水肿出现率两方面的差异显著,表明不同输血指征会影响重症病人的免疫系统功能。其他研究结果表明,在重症病患保有正常血容量时,临床治疗中选择输入红细胞,将Hb的输注范围控制在70~90g/L,是一种限制性的输血方案,此方案的治疗效果总体上优于开放性输血。研究证明,对患者实施限制性输血操作后,其在30d内的病死率表现出下降的势头[3]。同时,病患的器官障碍率与心力衰竭率亦有所降低。故而,在针对重症病人的临床治疗中,对输入红细胞的量进行控制,有利于增强患者康复效果,有着积极的预后影响,适于在临床领域进行推广。

[1]朱明艳,冯虹,任舒,等.不同输血指征对重症监护病人预后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0):23-26.

[2]邓硕曾,叶菱,刘进.怎样突破我国科学用血、合理用血的瓶颈[J].中国输血杂志,2008,21(7):45-49.

[3]王柏春,王胜发,王巨,等.双侧肺减容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6例[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0,40(3):34-37.

猜你喜欢

限制性指征开放性
因“限制性条件”而舍去的根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初中英语开放性探究式阅读教学策略
肩关节结核诊断进展与关节镜治疗指征
骨科手术术中限制性与开放性输血的对比观察
髁限制性假体应用于初次全膝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指征的多因素分析
晚期胃癌切除治疗的手术指征和效果分析
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分析
寻求开放性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