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不能再做旁观者了?

2012-03-08

环球时报 2012-03-08
关键词:内政外交政策苏丹

香港《南华早报》3月7日文章,原题:卷入游戏 两起中国工人在非洲被扣作人质事件最终以绝大多数人获救而结束,但它们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可能才刚刚开始。这些事件连同中东的动荡,要求北京修改其延续数十年的“不干涉他国内政”政策。

南苏丹和埃及事件并非专门针对中国在这两国的存在,而是反对派要求北京利用影响力帮助他们达到政治目的。官方媒体称其为孤立事件,但它们却引发了有关中国外交应着重培养与(他国)执政党关系还是应与不同派别对话的争论。后者很容易令北京卷入他国内政。

中国的“旁观”政策有着长期历史。无论“和平共处”还是“韬光养晦”,都是19世纪遭受列强入侵的历史所留下的遗产。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贾庆国说:“从前,中国是个孱弱国家,常遭到别国干涉……北京认为,干预并不一定带来好结果。有时,中国对别国事务并不完全了解。”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海外影响力不断扩大,尤其是在非洲和中东。外界期盼其在国际舞台扮演更重要角色。要求中国协助解决国家、地区纷争的呼声日益强烈。正如《蜘蛛侠》漫画中所说,“伟大责任通常伴随伟大力量而来。”苏丹外长2月访华时表示,他已向中方提出请求,希望北京帮助解决其与南苏丹的石油收益争端。作为回报,苏丹将继续支持中国在该国的投资。

中国的外交政策是基于上世纪50年代的原则制定的。这些原则不同于西方的世界格局概念,但有助于缓解外界对中国经济和军力增长的恐惧。鉴于局势不断变化,这种被动外交政策正快速过时。中国媒体表示,“是时候思考我们的外交思维了……中国在国际冲突中不能只是袖手旁观。”是否干预别国内政对北京而言是个棘手问题。贾庆国认为中国想在国际事务中扮演更重要角色,但仍在摸索如何及何时参与别国内政,“有时中国做出的决定与之前有所矛盾,这并不奇怪。因为北京仍不清楚如何强化其国际影响力。”▲(作者泰迪·吴,伊文译)

猜你喜欢

内政外交政策苏丹
苏丹总统被推翻惊世界
“苏丹”之死
战国中山“图存”与“争雄”之史迹考述
默克尔的“德式”风格外交
由岳飞之死看南宋高宗时期的内政与外交政策
美国《外交政策》:美国错判中国的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