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岳飞之死看南宋高宗时期的内政与外交政策

2016-06-03徐盛雷

采写编 2016年1期
关键词:宋高宗内政岳飞

徐盛雷

摘要:岳飞之死,是南宋高宗时期内政与外交政策的必然结果。高宗时期所执行的是太祖皇帝所定的重文轻武、压制猜忌武将的内政策略。苗刘兵变、淮西兵变加重了君臣间的信任危机。南宋政权内部矛盾重重,攘外必先安内是南宋高宗时期的基本国策。岳飞数次触犯与高宗之间的君臣禁忌,他的存在成了高宗实施其内政外交政策的绊脚石,也为自己引来了杀身之祸。

关键词:岳飞;宋高宗;内政;外交;政策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学者在对岳飞惋惜哀痛之余,对于岳飞的死因做了多方面的剖析,有受秦桧陷害之说,有受赵构猜忌之说,有受金人构陷之说,也有岳飞性格缺陷之说。虽然众说纷纭,各有各的道理。但仔细推敲分析后发现,岳飞之死却是南宋时期内政与外交政策的必然结果。

一、太祖前车之鉴,高宗难信武臣

众所周知,宋代立国就是宋太祖赵匡胤在公元960年陈桥兵变,被黄袍加身的情况下建立起来的。由于有亲身经历和体会,再加之北宋时代刚刚从五代十国军阀割据、民不聊生的混乱局面中诞生,赵匡胤认定武将手握重兵对一个王朝来说是不安定因素,是最危险的事情。于是他“杯酒释兵权”,削夺武将实权。以文臣掌枢密,皇帝亲自总领禁军。又让士兵三年一换防,名义上“习勤苦,均劳逸”,实际上达到“兵无常帅,帅无常师”的目的,便于皇帝控制。因而从宋代建国之初,就确立了崇文抑武,猜忌限制武将的基本内政策略。太祖之后的到南宋初期的各个皇帝都不折不扣的按照这个内政策略行事。宋仁宗时期的大将狄青起于行伍之间,智勇双全,屡立战功,官至枢密使。然而其“每出入,小民多聚观,叹其拳勇,至雍马足不得行”的现象引起了统治集团的恐慌,不久,狄青便被宋仁宗贬往陈州。这还不放心,宰相文彦博一日两遣中使“抚问”,实际上是监视恐吓,最终使得狄青在惊惧中发病身亡。到了徽、钦二帝时期,面对金人的南下侵扰,他们畏敌如虎,只知一味的投降媾和,根本无视抗金将领的爱国情怀,却处处打压为难他们。到了高宗南渡以后,对赵构有着拥立之功的老将宗泽受命留守汴京。他动员争取各方力量,聚集了百万兵力,粮食储备也准备充足,请求高宗还都汴京,北伐抗金。然而宗泽的满腔热忱和呼吁受到了高宗和黄潜善等人的无情打击和嘲弄,并派郭仲荀为副留守,对其处处掣肘,监视宗泽。导致宗泽忧愤成疾,郁郁而亡。由此可见,高宗时期所执行的是太祖皇帝所定的重文轻武,压制猜忌武将的内政策略。在这种策略下,岳飞之死是君臣矛盾激化后的必然结果。

二、苗刘兵变、淮西兵变加重了君臣信任危机

建炎三年(1129年),因赵构宠信的宦官黄履和佞幸王渊等人搜刮民财、强占民宅,并在南逃中用战船运送私财,导致数万官兵和战马陷落敌阵,引起了苗傅、刘正彦等御营官兵的强烈不满,从而发动兵变。1129年3月,苗刘等人杀掉王渊、黄履,又以高宗帝位来路不正为名,逼迫高宗禅位给三岁的皇太子赵旉,由隆祐太后垂帘听政。4月,刘光世、韩世忠、张浚、张俊等在外将领得知消息,纷纷起兵勤王,苗刘等人很快被杀,叛乱平息。这次变乱让赵构心有余悸,对掌兵将领更加不信任,下定决心要削夺武将兵权。于是交横跋扈的刘光世成为了第一个要对付的目标。

绍兴七年(1137年),宋高宗用大笔赏赐诱使刘光世交出了军权。刘光世部队原定好由岳飞统一指挥,可是事到临头,高宗突然变卦,派文臣吕祉接替刘光世去领军,而以刘光世的两员悍将王德、郦琼为辅。王德、郦琼两人不和,吕祉便上书让高宗召回王德,并谋削夺郦琼兵权。八月,郦琼等人发动兵变,杀掉吕祉,带领全军四万余人,并裹挟淮西百姓十余万投降了金人扶植的伪齐政权。这次叛乱给南宋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两次兵变的发生,给宋高宗赵构心中造成了挥之不去的阴影,更坚定了要严防武将专权,防止他们的势力在战火中壮大的决心。

三、流民起义不断,安内重于攘外

大敌当前,最忌讳的就是后院起火。宋高宗时期,除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外,阶级矛盾也非常的尖锐。南宋的政权及其腐朽,统治者穷奢极欲,挥霍无度。宋高宗在临安大肆修建宫殿,光是花园就建了四十多所,装点得非常奢华。官员们俸禄优厚,而且动辄能得到皇帝大量的赏赐。高宗曾赐给秦桧永丰圩十万亩上等水田。大将张俊家每年仅租米就要收六十万斛。有次高宗去张俊家游玩,张俊以数百种酒食果子以供宴饮,并献给高宗金器一千、珍珠六万九千颗,玛瑙碗二十件,还有各种名贵的宝器、古玩、书画等一百余件。相比之下,老百姓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统治者的苛捐杂税、残酷压榨下,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沦为佃户,“非佃客庄,则佃官庄,其为下户自有田者亦无几”。租税繁重,有的一亩地竟达三石之多,还要负担繁重的劳役。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被迫起来反抗。

南宋时期的流民起义,以失去土地的农民为主,也有茶贩、盐贩、士兵和少数民族群众,多达二百余次,仅高宗时期就有数十次。当时最著名的是洞庭湖的钟相、杨么起义。钟相死后,部将杨么辅佐钟相次子钟子义继续坚持斗争。后高宗调岳飞前往镇压,岳飞采用且招且捕、恩威并济的策略,才将起义镇压下去。钟相、杨么起义历时六年,据地千里,是南宋时期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给统治阶层带来了很大的恐慌。在后方不稳的情况下,高宗赵构前后狼顾,根本不敢放手让前方将士与金国一搏。如果搏成功了,前方将帅久握重兵,功高盖主,有可能会对他取而代之;如果失败了,后方不安定因素趁乱而起,大宋王朝有可能被更朝换代。所以在他看来安内重于攘外,保住自己的半壁江山才是最稳妥的决定。

四、岳飞触动君臣禁忌,高宗宁愿冤杀保江山

岳飞作为南宋初期的一员抗金勇将开始还是很受高宗信任和器重的。但随着岳飞战功的累进,地位的提高,高宗那根提防武臣的神经又开始绷紧了。而恰恰这个时期生性耿直的岳飞所做的几件事情触痛了高宗的那根神经,从而使得高宗赵构决心对岳飞痛下杀手。一是绍兴七年(1137年)刘光世被解除兵权后,高宗本已答应让岳飞节制淮西军,但却忽然食言变卦,让岳飞异常失望,愤而擅离职守,回家为母亲守孝,并上书辞职。这种行为违背了君臣规范,让赵构大为震怒,认为此举是要挟君上。二是在同年八月,岳飞在前线听到金人欲立宋钦宗的儿子做傀儡皇帝的传言,便向高宗建议立赵瑗为储,不料此举又犯了武将干政的大忌,引起了高宗的极大反感。三是岳飞的声望越开越高。岳飞深得民心,他率领的军队军纪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虏掠”,对百姓秋毫无犯,被称为“岳家军”。百姓见到他的部队“争挽车牵牛,载糗粮以馈义军,顶盆焚香迎候”。岳飞深得军心,士卒有疾,岳飞躬为调药;将士远戍,岳飞遣妻问劳其家;将士捐躯,岳飞抚育其孤;朝廷赏赐,岳飞悉给军吏。士卒愿意随岳飞死战。岳飞深得士心。他不爱财,不好色,能文能武,有儒将风采,其诗文广为流传。很多名人才士钦佩他的为人和才华。他留下了“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的感慨。此外他有“直捣黄龙”“迎回二圣”的人生理想。这些都让他享有崇高的清誉。而这些也都是宋高宗所惧怕和厌恶的。对于大宋江山来说,岳飞是忠臣,但对于赵构来说未必是。宋高宗要保住自己江山和权势,就需要与金议和。而岳飞却是议和路上的一个最大的绊脚石,必须去之而后快,因此他必须得死。

参考文献:

1.《三朝北盟会编》卷207,引《岳侯传》

2.《文献通考》卷152,《兵考》4

3.(南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一九[M].北京:中华书局,1956:2772.

4.(南宋)周密:《武林旧事》卷9

5.《象山集》卷8,《与陈教授书》

6.《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31

7.(元)脱脱.宋史[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7987.

(作者单位: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宋高宗内政岳飞
岳飞,我想对你说
宋高宗:面子比国法重要
好名得官
岳飞遭秦桧陷害 手下大将缘何落井下石
好名得官
战国中山“图存”与“争雄”之史迹考述
皇帝节俭到打白条
浅析宗教影响在美国内政外交事务中的表现
岳飞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