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国家队男子足球运动员位置体能特征研究

2012-03-05朱军凯

中国体育科技 2012年1期
关键词:前卫守门员后卫

朱军凯

1 前言

运动员的体能是其竞技能力发挥和发展的先决条件,是足球竞技运动的物质基础[5]。重视足球运动员的体能,强化足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已成为世界足坛的共识。中国男子足球专项体能差的弊端屡次在大赛中暴露出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我们体能训练不足的问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由于没有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足球项目特征规律,特别是对不同位置足球运动员的体能特征和体能需求特点缺乏透彻的认识,进而在体能训练中难以设计出针对不同位置足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计划,最终导致体能训练的水平低,效果差,这已成为制约我国足球训练科学化程度和竞技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近年来,对足球运动员体能的研究已有诸多的报道,通过文献资料的检索发现,对不同位置足球运动员体能特征的研究还相对匮乏。因此,本研究通过对中国优秀男子足球运动员的位置体能特征进行研究,旨在正确认识足球运动员的位置体能特征,以期为我国足球运动员的选材和训练提供借鉴和参考。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不同位置足球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以及运动素质涉及众多的指标,考虑到指标涵盖的全面和样本数量的问题,本研究选取2002—2004年,2008—2010年中国国家队的男子足球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调研

根据研究的需要,广泛查阅涉及足球运动员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以及运动素质方面的文献资料,从而为本课题进行研究构思、设计、分析,以及研究报告的撰写提供理论支撑。

2.2.2 专家咨询

针对不同位置足球运动员的体能特征、比赛体能需求特点,以及反映体能特征的指标等有关问题,向国内部分知名专家、教练进行了咨询,以征求他们的意见与看法。

2.2.3 体育测量

利用中国国家队集训期间,对能够反映足球运动员体能特征的指标进行测试,具体测试方法及主要指标如下:身体形态测试主要测试仪器为INBODY 720,主要测试指标包括身高、体重、体脂率;身体机能测试主要测试仪器为德国产的YEGER跑台,瑞典产的MONARK功率自行车,主要测试指标包括最大摄氧量、通气无氧阈、无氧功;运动素质测试主要测试仪器为秒表、立定跳远测试仪、电子纵跳计、坐位体前屈测量计,主要测试指标包括10 m、20 m、30 m冲刺跑、205 m×15耐力跑、纵跳、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

2.2.4 数理统计

数据由统计软件SPSS 15.0 for Windows处理,计算均值和标准差±SD)。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确定显著性水平为P<0.05,非常显著性水平为P<0.01。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位置形态特征

3.1.1 中国男子足球队运动员身体形态的位置特征

身高反映了人体的纵向发育状况,是评估人体体格发育的重要指标。同时,身高指标也是某些运动项目选材的关键参数。就足球项目而言,对场上某些位置的身高也有一定的要求。表1显示,守门员的身高与前锋、前卫、后卫运动员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总的来说,中国男子足球队运动员的身高呈现出守门员大于前锋,前锋大于后卫,后卫大于前卫运动员的位置身高特征。

体重是描述人体发育的重要指标,可反映人体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和内脏器官综合发育状况。表1显示,守门员的体重与前锋、前卫、后卫运动员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后卫与前卫运动员的体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总的来说,中国男子足球队运动员的体重呈现出守门员大于后卫,后卫大于前锋,前锋大于前卫运动员的位置体重特点。

克托莱指数是评价人体形态发育水平和匀称度的复合指标,通常用(体重kg/身高cm)×1 000来表示。表1显示,守门员的克托莱指数与前锋、前卫、后卫运动员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后卫运动员的克托莱指数与前卫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总的来说,中国男子足球队运动员的克托莱指数呈现出守门员大于后卫,后卫大于前锋,前锋大于前卫运动员的特点。

体脂率是指身体脂肪重量占总体重的百分比。表2显示,在体脂率上,守门员的体脂含量最大,其次是前卫运动员,后卫运动员的体脂含量排第3,前锋运动员的体脂含量最低。但它们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总的来说,中国男子足球队运动员的体脂率呈现出守门员大于前卫,前卫大于后卫,后卫大于前锋运动员的特点。

中国男子足球队守门员的身高、体重、克托莱指数以及体脂率明显大于其他位置的运动员。守门员由于其位置的特殊性,要求守门员必须具备一定身高、体重和克托莱指数。身材高,体重大,有利于守门员扩大防守的范围和提高抗冲撞的能力。守门员的体脂率高于场上其他位置的运动员,这可能与守门员在比赛和训练时利用的代谢负荷较小有关。后卫和前锋运动员的身高、体重、克托莱指数相差不大,但都显著高于前卫运动员。究其原因,足球比赛中罚球区及其附近区域是攻守双方争夺最为激烈的要害地区,而这一要害地区往往是前锋和后卫运动员活动最为频繁的地带。为了控制和争夺制空权,对前锋和后卫运动员的身高就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同时,足球比赛的对抗越来越激烈,竞赛规则又允许进行合理冲撞,而发生身体对抗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罚球区及其附近区域,这就要求比赛场上有位置对立关系的前锋和后卫运动员应具备大致相当的体重,这样才能在最基本的水平上均衡双方的对抗能力。一般而言,在中场区域,发生激烈身体对抗和争夺制空权的机会较罚球区及其附近区域要少,因此,对前卫运动员来说,要求最高的不是身高、体重等形态特征,而是强调身体的灵活性、精湛的传控技术以及出色的组织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国外研究资料表明,除守门员外,优秀足球运动员的体脂含量在10%左右,参考这一数值,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后卫、前卫、前锋运动员的体脂含量普遍较高,提示我们应该引起注意。许多研究证实,运动时需要克服重力的运动项目(跑、跳),运动员体脂百分比大,往往对运动成绩产生不良的影响。一项有关运动员的运动成绩与其体脂百分比关系的研究显示:运动员体脂含量越大,其速度、耐力、平衡和灵活性以及跳跃能力就越差[9]。就足球运动员来说,合理的身体脂肪含量既是健康状态的基础,又对其发挥运动竞技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足球比赛中,运动员跑动和跳跃都需要克服自身体重来实现,过多的脂肪含量将会增加身体的负担,影响竞技水平的发挥。

球队中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的位置差异性是现代高水平足球队的一个重要特点[8]。综合上述身高、体重、克托莱指数以及体脂率等指标来看,中国国家队在身体形态上所表现出来的位置差异性与世界优秀男子足球队较为相符。这提示我们,应根据不同位置足球运动员在身体形态上呈现出的特点和规律,建立科学的选材模型,以提高成材率。

表1 中国男子足球队不同位置运动员身体形态情况一览表

表2 中国男子足球队不同位置运动员体脂率一览表

3.1.2 身体形态特征与场上位置

身体形态作为体能的物质基础,在运动员体能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特征不但直观地反映了人体的体貌特征,而且也反映了机体的局部形态特点。身体的外部形态是其功能的良好体现,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好坏与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身体形态特征间接地表现出来,许多运动项目都有着各自在身体形态上的要求和优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如果运动员在身体形态上具备某种优势,则意味着在获取运动水平的起点上可能就会高一点,潜力也会大一点。

从足球项目来看,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虽然不是决定球队能否取胜或个人能否取得成功的必需因素,但对场上位置的选择和球队的技、战术安排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对守门员、中后卫和利用头球得分的前锋运动员来说,身材高大是一个有利的条件。同时,身材高大的运动员在某个位置上也可起到特殊的战术作用。然而,身材矮小的运动员可能会影响其场上位置的选择,但如果技术出众,速度快,意识好,在某个位置上同样可能获得成功。因此,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特征可能会影响其场上位置的选择,但它不会成为运动员个人取得成功的障碍[1]。

3.1.3 身体形态特征与足球比赛成绩

足球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特征与比赛成绩是否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运动成绩好的球队是否在身体形态上有别于运动成绩差的球队?这似乎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研究发现,第17届世界杯足球赛前16名球队运动员在平均身高、体重、克托莱指数3项指标上均大于后16名球队,但无统计学差异;其中,克托莱指数对比赛成绩的影响更大些,身高对比赛成绩的贡献较小[3]。第18届世界杯足球赛运动成绩最好的欧洲各队是平均身材最高、体重最重的队伍,而运动成绩最差的亚洲各队运动员的平均体重最轻、克托莱指数较低[4]。由此可以推断,身体形态特征与足球比赛成绩具有一定的关系,应当引起相应的重视。当然,身体形态上的优势并不是他们取得好成绩的惟一因素,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很好地利用了这一优势,并把这一优势与身体素质、技战术打法等因素融为一体。影响运动员身体形态的因素很多,如遗传、环境、生活习惯、饮食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或决定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因此,身体形态的训练不仅要从训练的角度出发,还要注意其他手段的运用。

3.2 位置机能特征

3.2.1 中国中国男子足球队队运动员身体机能的位置特征

表3 中国男子足球队不同位置运动员O2 max一览表

表3 中国男子足球队不同位置运动员O2 max一览表

注:表中符号表示组间差异性,P<0.05。其中,*表示守门员与后卫、前卫、前锋运动员的比较;▲表示前锋与前卫运动员的比较。

守门员 后卫 前卫 前锋n 8 21 9 10 O2 max(ml/kg/min) 48.89±6.49* 58.35±5.11 61.85±6.17 57.34±2.41▲

3.2.1.2 通气无氧阈的位置特征

无氧阈是指在递增运动负荷过程中机体内的供能方式由有氧代谢向无氧代谢过渡的临界点。无氧阈的大小是评定运动员有氧运动能力,监控训练的有效方法。无氧阈常以血乳酸的含量达到4 mmol/L时所对应的强度或功率、心率、通气量等来表示,其中,用通气和气体交换改变来表示称为通气无氧阈。无氧阈值在反映机体的氧化能力上,较O2max更少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其可训练性更大。近年来,国内、外已开始用无氧阈来评定运动员的有氧耐力及选择有氧训练的适宜强度,以提高和改善运动员的最大有氧能力。

表4显示,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后卫、前卫、前锋3个位置上,前卫运动员的通气无氧阈最大,后卫运动员居中;前锋运动员的通气无氧阈较小。其中,后卫与前卫运动员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前锋与前卫运动员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总的来看,在通气无氧阈上,中国男子足球队运动员呈现出前卫大于后卫运动员,后卫大于前锋运动员的特点。这一特点与这3个位置运动员在O max上呈现出的特点比较一致,表明中国男子足球队运动员中,前卫运动员的有氧能力最好,后卫运动员次之,前锋运动员的有氧能力较差。而中国男子足球队在通气无氧阈上的差异,主要应归因于他们具有较高的O2max值。

表4 中国男子足球队不同位置运动员通气无氧阈一览表

3.2.1.3 无氧功的位置特征

无氧功又可称为无氧功率,是指在最短时间内和无氧条件下,机体发挥出最大速度和力量的能力。它是评定运动员机体无氧代谢能力的主要指标。无氧功的测试方法有很多,但Wingate无氧实验(WAT)作为目前测定与评定运动员无氧能力的经典方法,已广泛应用于运动训练的监控之中。Wingate无氧实验在评定结果时,常选用以下3个指标:1)最大功量,又称功率峰值,反映了机体肌肉组织,在短时间内产生高功率的能力,功率越大,则爆发力越强;2)平均功量,即6次/5 s的平均功,反映了肌肉维持高功率持续做功的能力,平均功量越大,则速度耐力越强;3)下降率,功量的递减率,由最大功量减最小功量再除以最大功量计算得出。本研究主要从最大功量和平均功量2个指标来反映中国男子足球队不同位置运动员无氧功的情况。

表5显示,在最大功量方面,中国男子足球队前卫运动员的平均最大功量最大,后卫运动员次之,前锋运动员第3;守门员平均最大功量最小。其中,前卫运动员的平均最大功量与守门员、后卫、前锋运动员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总体来看,不同位置运动员在最大功量上呈现出前卫运动员大于后卫运动员,后卫运动员大于前锋运动员,前锋运动员大于守门员的特点。

从Wingate无氧试验的测试结果看,中国男子足球队前卫运动员的爆发力水平最好,守门员的爆发力水平最差,而后卫和前锋运动员居于他们两者之间。在平均功量方面,中国男子足球队前卫运动员的平均功量也最大,其次是后卫运动员,前锋运动员位居第3,守门员排在最后。其中,守门员的平均功量与后卫、前卫运动员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前卫与前锋运动员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总体来看,不同位置运动员在平均功量上呈现出前卫运动员大于后卫运动员,后卫运动员大于前锋运动员,前锋运动员大于守门员的特点。从Wingate无氧试验的测试结果看,中国男子足球队前卫运动员的速度耐力最好,其次是后卫运动员,接下来是前锋运动员,守门员的速度耐力最差。前卫运动员的速度耐力最好,与其位置特点密切相关,前卫运动员前奔后跑,左右穿梭,为完成攻守兼备的双重任务,需要频繁地往返于前场和后场,因此,对其速度耐力就有着很高的要求。后卫运动员的速度耐力较好,后卫尤其是边后卫运动员,需要频繁地往返于前场和后场的边路,需要具备一定速度耐力才能满足比赛的体能需求。前锋运动员的速度耐力一般,对前锋运动员而言,特别重要的速度素质,而对速度耐力的要求相对较低。守门员的速度耐力素质最差,这是因为其位置的特殊性,对速度耐力的要求很低的缘故。

表5 中国男子足球队不同位置运动员Wingate无氧测试情况一览表

3.2.2 身体机能特征与场上位置

身体机能是人体活动能力的基础,某一机能水平直接影响着运动时所需要的某一方面的能力。良好的身体机能是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重要条件,反映身体机能的一些指标主要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又具有可训练性,因此,应采取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来提高运动员的机能水平,从而为获得优异的运动成绩奠定坚实的基础。

从不同位置足球运动员身体机能特征及比赛活动的特点来看,为满足跳起接球和鱼跃救球的需要,守门员应具备出色的无氧能力;为适应攻防枢纽的位置需要,连接前锋和后卫的前卫运动员应具备很强的有氧能力和奔跑能力;为满足垂直起跳获得制空权的需要,中后卫运动员应具备出色的无氧能力。因此,在安排运动员的场上位置时,可适当参考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特征和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

3.3 位置素质特征

3.3.1 中国男子足球队运动员运动素质的位置特征

3.3.1.1 速度素质的位置特征

速度素质在足球运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巴西著名教练员桑坦纳就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在足球场上没有速度就等于自杀。”足球比赛速度的加快,对运动员的速度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Withers等人对足球比赛的分析发现,运动员在比赛中平均最大冲刺距离约为20~30m,每场比赛运动员要进行近百次的冲刺跑[12]。然而,随着比赛激烈程度的增加,冲刺跑的数量还有增长的趋势。可见,反复的短距离冲刺跑的能力是优秀足球运动员必须具备的专项速度素质。

表6显示,在10 m冲刺跑中,中国男子足球队前锋运动员的速度最快,后卫运动员次之,前卫运动员排第3,守门员的速度最慢。在20 m冲刺跑中,中国男子足球队前锋运动员的速度也最快;其次是后卫运动员,守门员位居第3,前卫运动员的速度最慢。在30 m冲刺跑中,速度最快的仍然是前锋运动员,排在第2位的是后卫运动员,前卫运动员位列第3,速度最慢的是守门员。总的来说,在10 m、20 m、30 m短距离冲刺跑上,中国男子足球队前锋运动员的速度素质最好,其次是后卫和前卫运动员,守门员的速度素质最差。前锋运动员的速度素质好,一方面与选拔具有速度型的运动员担任该位置有很大的关系,另一方面,也与训练中强调和加强对前锋的速度训练有关。后卫运动员的速度素质较好,也与训练中重视对其速度素质的训练有关。为了更好地防守前锋,后卫运动员必须具备一定的速度素质才能与之相抗衡。而前卫运动员的速度素质一般,则可能更看重该位置运动员的控球组织能力,对其速度的要求相对来说不如前锋那么高。守门员的速度素质最差,这可能与其训练中更强调技术训练,而相对忽视速度素质的训练有关。

表6 中国男子足球队不同位置运动员短距离冲刺跑测试情况一览表

3.3.1.2 力量素质的位置特征

力量素质是足球运动员掌握运动技能,发挥竞技能力的基础性素质。足球运动的专项力量特点是以爆发力(最快速度克服阻力的能力)为主的一种非周期性的肌肉活动。同时,足球又是以脚支配球为主的运动,所以,对运动员下肢力量有着很高的要求。而纵跳和立定跳远是反映足球运动员腿部爆发性力量的传统测试方法。

表7显示,在纵跳高度上,中国男子足球队守门员的纵跳成绩最好,其次是前锋运动员,后卫运动员排第3,前卫运动员的纵跳成绩最差。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它们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从纵跳测试的结果看,守门员的爆发力最好,其次是前锋运动员,后卫运动员和前卫运动员的爆发力较差。表8显示,在立定跳远成绩上,中国男子足球队守门员的立定跳远成绩最好,前锋运动员次之,后卫运动员排第3,前卫运动员最差。经检验,也无统计学差异。从立定跳远成绩的测试结果看,守门员的腿部爆发力最好,其次是前锋运动员,而后卫,尤其是前卫运动员的腿部爆发力较差。

综合上述纵跳和立定跳远的测试情况,可以认为,中国男子足球队守门员下肢力量素质最好,其次是前锋运动员,后卫和前卫运动员的下肢力量素质较差。守门员的下肢力量素质好,主要与重视其下肢力量素质的训练有着很大的关系,由于守门员无论是完成单、双脚的起跳动作,还是跃起扑接球,下肢力量,尤其是爆发性力量都起着关键的作用。前锋运动员的下肢力量素质较好,与训练中充分重视下肢力量训练有关,为了迅速地摆脱对手,抓住门前转瞬即逝的射门机会,获得争抢头顶球的时机,则必须具备出色的力量素质,尤其是爆发性的力量素质。后卫运动员为了在攻守中有较强的制空能力,必须具备一定的力量素质才能在对抗中获得优势。而前卫运动员的力量素质相对较差,则主要与其位置角色有关,前卫运动员承担着控制中场,掌控比赛节奏的任务,对其力量耐力素质来说要求很高。

表7 中国男子足球队不同位置运动员纵跳测试情况一览表

表8 中国男子足球队不同位置运动员立定跳远测试情况一览表

3.3.1.3 耐力素质的位置特征

足球运动员的耐力素质可分为有氧和无氧耐力。足球比赛的时间长、强度大及间歇性运动的特点,决定了运动员的有氧代谢系统和无氧代谢系统都要充分地被动员。对足球比赛负荷的研究表明,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活动是长时间进行高、中、低不同运动强度的有球和无球间歇性运动。因此,运动员在比赛中应具备出色的有氧耐力和磷酸盐供能能力。

表9显示,在208 m×15耐力素质测试中,前卫运动员的测试成绩最好,后卫运动员次之,前锋运动员第3,守门员最差。中国男子足球队208 m×15的测试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耐力素质水平,从测试结果看,中国男子足球队前卫运动员的耐力素质最好,其次是后卫运动员,前锋运动员排第3,守门员的耐力素质最差。前卫运动员的耐力素质好,主要与训练中重视和加强耐力素质训练有关,这也比较符合前卫运动员攻守兼备的位置要求。后卫和前锋运动员的耐力素质较好,为了更好地完成比赛任务,他们必须具备一定耐力素质。而守门员的耐力素质最差,这也比较符合守门员的位置特点,比赛中守门员的活动距离远低于其他位置的运动员,且多为低强度的运动,因此,在训练中,耐力素质不是其训练的重点内容。

3.3.1.4 柔韧素质的位置特征

柔韧素质是足球运动员运动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往往被教练员和运动员所忽视和误解。足球比赛中,运动员的身体和球经常处于不规则的运动之中,因此,运动员常要做一些幅度大、速度快、用力突然的动作,如抬脚到一定高度接球、倒地铲球、运球时的身体虚晃、凌空倒钩射门等动作,而完成这些动作对足球运动员的柔韧素质就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坐位体前屈测试是反映足球运动员柔韧性比较简单的测试方法。

表10显示,中国男子足球队守门员坐位体前屈测试的成绩最好,后卫运动员次之,前卫运动员位居第3,前锋运动员最差。但它们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总体来说,守门员的柔韧性最好,其次是后卫和前卫运动员,前锋运动员最差。守门员的柔韧性最好,与其平时训练中特别注重柔韧性的练习有关;后卫运动员的柔韧性较好,与平时加强对其柔韧性的训练有关,为了扩大防守的面积和范围,良好的柔韧性对其实现成功防守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前卫和前锋运动员的柔韧性相对较差,则可能与它们更注重其他方面的训练有关。

表9 中国男子足球队不同位置运动员208 m×15测试情况一览表

表10 中国男子足球队不同位置运动员坐位体前屈测试情况一览表

3.3.2 运动素质与场上位置

运动素质是人体在运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等能力。运动素质水平的高低,主要受先天遗传、后天环境、营养、健康状况、体育锻炼、训练水平等因素的影响。项群训练理论认为,运动素质是同场对抗性项群运动员竞技能力高低的决定性因素。优秀运动员之所以运动水平高,与其运动素质好必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反之,运动水平低的运动员,其运动素质自然无法达到相应的水准。

研究发现,我国职业足球运动员中,守门员以力量型居多,后卫以综合素质型运动员居多,前卫以速度耐力和持久性耐力运动员居多,前锋以速度或速度耐力型居多[2],由此不难看出,不同位置运动员的运动素质有着各自的特点。由于足球比赛场上有着明显的场区划分和位置分工现象,因此,在不同场区及不同位置活动的运动员则会表现出不同的素质特点。如在边路活动的运动员,主要是指边后卫、边前卫,有的球队也设边锋,这类在边路活动的运动员,由于一对一的攻防频繁出现在该区域,因此,对其速度素质就提出了很高要求,同时,又要多次、连续地往返于前场和后场边路,因此,对其速度耐力的要求也较高;又如在前场中路活动的运动员,由于这一区域距离球门较近,因此,瞬间的爆发性速度、良好的弹跳能力,快速的反应能力是其素质的突出特征;再如在中场活动的运动员,由于兼具进攻和防守的职责,因此,对其有氧耐力素质有极高的要求,同时,该区域运动员又要不断地完成变速变向、转身、倒地等动作,所以,对其灵活性和协调性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后场中路活动的运动员,由于防守时在多数情况下是背对球门,需要不断地转身、变向跑动,对其快速、灵活性的素质就有了一定的要求。为了在对抗中取胜和控制制空权,又要有抗冲撞的能力和超强的弹跳能力;为了扩大防守的范围,关节、韧带、肌肉等还应具备良好的柔韧性、伸展度。由此可见,不同的场区和位置分工,对足球运动员的素质要求也有所差别。

4 结论与建议

1.中国男子足球队守门员的平均身高、体重和克托莱指数均显著大于其他位置运动员的相应指标。后卫运动员的体重和克托莱指数均显著大于前卫运动员。位置形态上呈现出的差异主要与运动员的选材有关。

3.中国男子足球队运动员位置素质特征主要表现为速度素质前锋最好,其次是后卫和前卫,守门员最差;下肢力量素质守门员最好,前锋次之,后卫和前卫较差;耐力素质前卫最好,其次是后卫和前锋,守门员最差;柔韧素质守门员最好,其次是后卫和前卫,前锋最差。位置素质上呈现出的差别,主要与后天训练有较大的关系。

4.建议根据场上不同位置足球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以及运动素质等方面呈现出的特点和规律,建立科学的运动员选材标准、培养模式和训练体系。

[1]比约恩·艾克布洛姆.足球运动医学与科学手册[M].陈易章译.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97.

[2]陈立新,龚波.职业足球运动员运动素质结构特征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5,24(4):513-515.

[3]龚波.我国职业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4:22.

[4]金川江.第18届世界杯足球赛运动员、身高、年龄与运动成绩相关性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26(4):112-115.

[5]刘丹.足球体能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6]秦智,肖嵘.司不同职责武汉男子职业足球运动员最大摄氧量的特征及分析[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7(3):68-70.

[7]王世椿,卫沛文.不同位置女子足球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J].体育与科学,2002,23(1):58-60.

[8]王向宏.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0:57.

[9]杨锡让.实用运动生理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477.

[10]BANGSBO J,NRREGAARD L,THORS F.Activity profile of competition soccer[J].Can J Sport Sci,1991,16(2):110-116.

[11]PUGAN,RAMOS J,AGOSTINBO J,etal.Physical profile of a first division Portuguese professional soccer team[A].H E.&F N SPON.Science and Football,New York,1993:40-42.

[12]WITHERS R T,MARICIC Z,WASILEWSKI S,etal.Match analysis of Australian professional soccer players[J].J Hum.Movement Stu,1982,(8):159-176.

猜你喜欢

前卫守门员后卫
Ice Hockey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篮球的由来
论足球守门员出击区域及时机
莫文蔚:民歌也可以很前卫
前卫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