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目的“难度战术”及其应用

2012-03-05杨峻峰田麦久

中国体育科技 2012年1期
关键词:战术教练员申报

杨峻峰,田麦久

“难度战术”是一种新的战术类型,伴随着运动竞赛的日益激烈而日渐显现,且越来越频繁地印证着其在某些项目中起着决定比赛胜负的重要作用,在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目中更是如此。

通过对国内文献资料的检索发现,“难度战术”一词最早出现在杨尔绮、戈炳珠“’94自由式滑雪水池空中技巧中日友谊赛暨第3届全国比赛动作难度分析”一文中。该文在解析两个战例时,谈到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比赛中,运动员使用了难度战术,此后,戈、杨2人还曾著文论及该难度战术在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比赛中的使用情况、适用时机、加难或减难战术的应用等问题(2003)。在体操、蹦床项目中,也有学者针对运动员更改参赛难度动作问题做过统计和分析。上述研究都曾用具体的战例和数据涉及到难度战术的有关问题,但尚未见对难度战术有关理论的专题研究。本研究即意在对难度战术概念做出基本的理论阐述,并具体论述难度战术在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目中的应用。

1 难度战术的定义、内涵及适用项目

竞技运动的每个项目都有特定的运动动作,都有特定的动作要求,完成这些动作要求困难的程度,即是运动的难度。参加运动竞赛,完成比赛要求的困难程度,则应称之为参赛难度[15]。

难度战术是指在竞赛规则允许的范围内,教练员与运动员为求得有利的比赛结果,在参赛前和参赛过程中通过主动选择、调整和变更参赛难度而实施的战术行为。难度战术的这一定义包括以下内涵:1)难度战术的本质是一种战术类型;2)实施难度战术的前提是竞赛规则允许;3)实施难度战术的主体是教练员和运动员(队);4)实施难度战术的基本行为是运动员(队)选择、调整和变更其参赛难度;5)实施难度战术的时限包括运动员(队)参赛前和参赛过程中。

显然,并非所有竞技项目都适宜于使用难度战术,而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中的若干项目即是符合上述难度战术内涵特点的竞技项目。

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目在竞技参赛过程中具备以下特征:1)项目的起始参赛难度是可以由运动员和教练员自主决定,或者是通过申报参赛难度的形式来自主决定(跳水、蹦床、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或者是通过参赛前选择参赛难度的形式来自主决定(体操);2)参赛运动员各方在比赛过程中的参赛行为是次第性的,即与对手的参赛行为是交替轮流进行的;3)从博弈的角度看,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目属于典型的动态博弈;4)比赛规则允许参赛者(教练员和/或运动员)临赛变更预先申报的动作难度,上述特征都是适用难度战术的典型特征。

在体操、跳水、蹦床、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等项目比赛中,不同的动作难度分别具有不同的分值,教练员或运动员可在赛前或赛中确定、变更参赛动作的难度,这些竞技特点就为教练员、运动员运用难度战术获得竞技效益提供了现实的可能。

关于难度战术在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目中的应用早有成功的案例。在2007年第24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男子跳水1 m板决赛中,中国运动员张新华以预赛第1的成绩进入决赛。决赛前申报的转体动作是难度系数2.6的5333,但这个动作在此前完成得也并不理想,于是,张新华与教练员研究决定,争取以高难度的动作冲击金牌,所以,将这一动作更改为难度系数3.2的5152。这一临赛决策的成功运用,成就了张新华为中国队赢得大运会跳水比赛首金的荣誉。

同样,在2008年第29届奥运会的男子自由体操单项决赛中,中国运动员邹凯也凭借类似战术的运用夺得了冠军。在邹凯出场前,排在前面的运动员2006年和2007年世界锦标赛冠军海伯里托、德拉古涅斯库相继出现了失误,给接下来出场的邹凯提供了冲击金牌的机会。在综合分析了赛场情况后,邹凯和教练员做出了降低难度、确保稳定的决定,将赛前准备的一套A分6.8的高难度动作更改为预赛时选用的A分6.7的动作,结果,邹凯成功地获得了金牌。许多案例提示我们,在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目中,对该项群中制胜因素中的“难”,即难度动作的运用,已由原本简单的技术动作的改变,逐渐演变成为一种重要的战术行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难度战术。

2 难度战术在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目中的运用

“难度战术”在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目中的运用包括赛前的难度申报和赛中临场的难度变更2个方面。

2.1 赛前申报难度时的战术运用

难度申报是指运动员根据规则要求在赛前向裁判员提交后即将要使用的参赛难度动作[15]。在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部分项目竞赛规则中对参赛难度动作的申报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表1)。

表1 部分竞赛项目规则中对参赛难度申报的规定一览表

规则同样做出了在某些限定条件下,运动员可在临赛前或参赛过程中更改参赛难度动作的规定(表2)。因此,运动员常常通过预先申报高系数难度,给对手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而比赛中再根据临赛情况确定真正的参赛动作,以达到干扰对手的战术意图。此外,由于技能主导表现难美性项目的比赛均包括资格赛(预赛)和决赛阶段,所以,难度申报的另一个主要的战术意图就是获取决赛资格和在决赛中争取好的成绩。在这一战术意图中,不同竞技水平运动员所采用的策略也是不同的。

竞技水平较高的运动员通常会在资格赛(预赛)阶段选择难度系数相对较低的动作,通过稳定且高质量地完成来获取决赛资格。在决赛阶段,视主要参赛对手的竞技表现情况,或用高难度系数的动作冲击好成绩,或用相对较低难度系数动作而高质量的完成来争取好名次。而竞技水平较低的运动员通常会在资格赛(预赛)阶段选择难度系数较高的动作来争取进入决赛的资格。李东建(2006)认为,男子的决赛动作难度要大于预赛动作,这不仅与参加决赛的运动员水平高有关,同时,也是运动员参加预赛和决赛采取的策略不同所决定。预赛只是运动员获得决赛的资格赛,预赛中,高水平运动员只使用较低的动作难度,在决赛中才使用自己最难的动作以获得优异成绩[11]。

2.2 临场变更难度时的战术运用

2.2.1 临场变更动作难度是表现难美性项目常用的战术行为

当教练员或运动员预期到已经申报的参赛难度动作或已经完成的参赛难度动作无法帮助其实现其参赛目标时,就可考虑对后继比赛中的参赛难度动作进行改变,以期实现参赛目标[15]。这种改变的重要依据是,部分竞赛项目的规则允许在参赛前规定时间内对参赛难度动作作出改变(表2)。

表2 部分竞赛项目规则中对参赛难度改变的规定一览表

不论是在资格赛阶段还是在决赛阶段,在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中,均会出现对申报动作进行改动的情况。临赛更改参赛难度动作主要包括以下2种方式:第一,更改已申报两跳难度动作的顺序;第二,更改已申报的难度动作。在第2种更改难度动作的方式中,又包含3种指向:第1种,更改动作的难度系数等于原申报动作的难度系数;第2种,更改动作的难度系数低于原申报动作的难度系数;第3种,更改动作的难度系数高于原申报动作的难度系数。2002年冬季奥运会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男、女前12名运动员中,女子5名、男子4名资格赛、决赛阶段共22人次申报难度动作与参赛难度动作的变更情况表明,临赛变更参赛动作难度的比例高达72.7%,而且在此次赛事中,运动员对申报难度动作的变更兼具了上述2种方式及3种情况(表3、表4)。

表3 2002年盐湖城冬季奥运会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资格赛、决赛男、女前12名运动员难度动作更改情况一览表

表4 2002年盐湖城冬季奥运会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比赛中运动员申报/参赛难度比较一览表 (n=22)

2.2.2 运动员难度变更3种指向的参赛策略

运动员的难度改变有3种指向,即降低难度、同等难度系数动作的替换或加大难度。比赛中,各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各有不同的参赛策略。

2.2.2.1 同等难度动作替换的战术策略

当运动员赛前训练中或在预赛中发现某个动作完成得不理想,且又有同等难度的备用动作储备时,可用该储备动作替代申报动作。

2002年盐湖城冬季奥运会男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比赛中,捷克运动员阿·瓦伦塔在资格赛中选择难度系数为4.450的动作bFdFF,得分不高,在12个人的决赛中第5个出场,但决赛中他改跳了难度系数同为4.450的另一个动作bdFFF,非常成功,结果获得了金牌(表3)。

2.2.2.2 降低难度的战术策略

在集团优势明显或运动员前面赛程成绩优势明显时,为了确保后继参赛的稳定性常常采用降低难度的战术。2010,动员徐梦桃在资格赛后排名第1,这也决定了她在决赛时是最后出场比赛,从而使她占据了全面掌握决赛运动员参赛信息的有利位置,便于她做出更为合理的战术安排。在决赛中,最后出场的徐梦桃在纵观了前面运动员的发挥后,更改了申报的难度动作,降低了决赛难度系数,从而稳定且高质量地完成确保了自己的冠军位置。因为,徐梦桃是最后出场的参赛运动员,而在此之前,中国队的郭心心和张鑫已经暂列第1、2名,也就是说,金银牌已经提前被中国队锁定。同时,徐梦桃在资格赛中获得了108.11的高分,已经远远超过了其他参赛运动员。因此,在集团优势和自身优势都极其明显的情况下,徐梦桃降低了参赛难度,以稳定且高质量地完成夺冠(表5)。

表5 2010年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世界杯女子资格赛、决赛数据统计一览表[1]

2.2.2.3 加大难度的战术策略

在运动员前面赛程成绩不理想,难以实现参赛目标时,运动员可放手一搏,采用加大难度的战术。在2010年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世界杯赛中,加拿大运动员鲍尔·维罗尼卡在资格赛时排名第11位,在决赛时是第二个出场,为了争取更好的成绩,她通过变更了参赛动作,增加了动作难度,将申报的难度系数为3.150的bFF更改为难度系数为3.525的bdFF,而这一加难战术也使其最终获得了第6名的决赛成绩。

中国男子体操队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体操比赛的男子自由体操决赛中,教练员根据对手的完成情况,认为李小双必须拿出“团身后空翻3周”的绝活,背水一战,才有获得金牌的可能,否则,即使动作圆满完成也无法超越对手。通过短暂、迅速的分析,教练员果断决策,决定让李小双在成套动作中加入“团身后空翻3周”的高难度动作,结果李小双不负众望,靠着这一“绝活”勇夺奥运会自由体操单项冠军[10]。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在运动员们对于预先申报的难度动作进行变更的过程中,其具体的战术意图虽有不同,但战术目的则是相同的。与预先申报的难度动作相比,无论是降低了难度动作的系数还是提高了难度动作的系数,都是为了进入决赛或求得好名次。

3 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难度战术对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要求

在竞技参赛过程中,教练员是战术决策的制定者,运动员是战术决策的执行者,二者的成功配合才能使战术得以有效实施,参赛目标得以实现。难度战术的成功运用需要教练员和运动员具备以下品质。

3.1 对教练员的要求

教练员是运动员比赛期间与外部世界的直接联系人,在领导运动员参加重大比赛时责任重大。运动员的成功参赛与教练员正确的临场指挥是密不可分的。比赛在直,较量以及赛前安排、临场应变能力的对决[14]。

难度战术在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中的运用主要表现为对难度动作的调整,即选择完成高于或低于预先申报的难度动作。若是要求运动员选择更改为难度系数相比较低的难度动作,通常较为容易完成,若是要求运动员选择更改为难度系数相比较高的难度动作,则须承担更大的失败风险。难度动作和完成质量是一对必须协调好的矛盾,运动员在完成难度系数较低的动作时,通常会表现出较高的动作质量;而在完成难度系数较高的动作时,则更难以表现出较高的动作质量。因此,在运用难度战术时,教练员必须要权衡利弊,作出抉择,这就对教练员成功运用难度战术提出了特定的要求。

首先,丰富的临场指挥经验是教练员做出正确判断的基础。所谓“见多识广”,尽管赛场风云瞬息万变,但身经百战的教练员能够将其丰富的临场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能够及时把握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做出正确的判断。

其次,出色的胆识和果敢的品质是教练员执行正确判断的保障。临场改变难度动作无论对于运动员还是教练员,都是一个挑战,要求他们既要能保持平静的心理状态,又要能执行临场做出的战术安排。教练员要把自己出色的胆识和果敢的品质传递给运动员,使运动员能够毫不迟疑地执行这一临场的战术安排。

再次,对运动员的高度信任是教练员敢于使用难度战术的关键。中国体操男队教练黄玉斌在《体操新概念:高水平运动员训练行为控制规律研究》一书中就曾提及让李小双在成套动作中加入“团身后空翻3周”的高难度动作“这一决策的过程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的。做出这样的决策,教练员是要承受各方面的巨大压力和冒可能失误的风险的。教练员之所以能以如此的魄力进行如此重大的决策,是有充分根据的”[10]。其根据之一就是“根据李小双的现实表现,凭直觉教练员深信他一定能完成”[10]。因此,对运动员的高度信任是教练员敢于使用难度战术的关键。

3.2 对运动员的要求。战术在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目中的战术意图,包括干扰对手和为达参赛目标而合理发挥自身竞技实力。干扰对手是指在申报难度动作时虚高,从而干扰对手对本方竞技实力的判断;而为实现参赛目标而合理发挥自身竞技实力则包括根据对手的发挥而改变申报或预定的参赛难度动作和根据自身的竞技状态临场调整参赛难度动作。而无论是上述的哪一种战术意图,都需要经由运动员在赛场上的执行才能得以实现。难度战术能够在赛场上得以成功运用,对运动员最主要的要求就是:运动员要毫不迟疑地执行教练员的决策。

使用难度战术的决策有时是教练员临场做出的,但需要运动员的坚决执行才能使这一战术得到成功的运用。因为,无论改变的难度动作较之前的难度动作系数是高了还是低了,都会因临场的这一特殊场景干扰运动员平静的内心,而教练员做出这一决策通常是深思熟虑且又是有根据的,所以,运动员应该毫不迟疑地执行,而任何迟疑的举动,都会因贻误战机而导致失败。

4 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难度战术运用的训练储备

运动训练是运动员竞技能力储备的过程,而竞技参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展示的过程。作为竞技子能力之一的战术能力,同样需要经过运动训练过程中的长期储备,才能得以在竞技参赛中展示。若想在竞技参赛中成功运用难度战术,必须在运动训练中对该战术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4.1 难度战术在运动训练过程中的硬件储备

对于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目而言,“难”是这一项群的制胜要素之一,而难度动作就是“难”的主要所指,也是难度战术的硬件所在。因为,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目在竞赛中均依运动员所完成动作的难度、优美程度和稳定性来评定成绩[14],所以,运动员所掌握的难度动作的数量和质量就成为体现运动员竞争实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难度战术在运动训练过程中的硬件储备,就是对难度动作的储备,或称“难度储备”。难度储备指运动员在比赛前所掌握的本项目的难度动作数量和运用难度动作的质量[15]。运动员掌握的难度动作数量越多,完成难度动作的质量越高,运用越娴熟,在比赛中,运动员可做的选择就越多,在竞技参赛过程中难度动作的选择和应用也就越灵活,也就更具有参赛的优势[15]。同时,难度储备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运动员长期、艰苦且持续地为之努力。

对于技能主导表现难美性项目,其新难度动作的获取途径有两条:自主创新难度动作和从竞赛规则难度动作表中学习难度动作。自主创新难度动作风险大,而且对运动员自身条件要求很高。从竞赛规则难度动作表中学习难度动作的风险小,但是在“新”上不具优势。因此,对这两条获取新难度动作途径的选择,要根据运动员自身的情况因人而异。对于新难度动作从学习、训练到掌握,都要经历借助辅助器械完成动作到自身完成动作的过程。因为,高难度动作就意味着高风险,而这样的学习训练过程,可以降低学习难度,减少心理负担,预防伤害事故的出现,促进动作的掌握和完善。而对于新掌握的难度动作,运动员需要在训练过程中不断完善细节,提高稳定性,才有在比赛中使用的可能。甚至,有的运动员是在大赛中检验自己新掌握的难度动作。曾被俄罗斯体操界称为“体操之神”的体坛“健美先生”阿列克塞·涅莫夫,就曾在1994年布里斯班世界锦标赛和1995年罗马欧洲杯赛中,考验自己掌握的新高难动作,为取得奥运会冠军做准备[17]。

4.2 难度战术在运动训练过程中的软件储备

难度战术在运动训练过程中的软件储备包括:强化难度战术意识,注重培养运动员稳定的心理素质和灵活机动的应变能力。

强化难度战术意识,提高对难度战术的重视程度,这就要求教练员和运动员在日常训练和参赛中注重收集难度战术案例,分析其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从而归纳并掌握难度战术的必备要素、适用时机及运用原则等,为日后参赛运用难度战术打好基础。

运动员是竞赛的直接参与者,是运动竞赛的主体,是赛场上战术决策的最终执行者。稳定的心理素质和灵活机动的应变能力对运动员能否成功执行难度战术极为关键。

陈小蓉(2000)认为,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目要求运动员在三维空间中交替进行难度极大的动力性和静力性肌肉运动,这一特点决定了该项群的战术形式是以心理战为主,战术谋略以攻心为上[1]。运用难度战术,最主要的就是参赛难度的改变。而参赛难度的改变必然会对运动员的心理产生影响。因此,项目特点和该战术特点都要求运动员需要具备良好、稳定的心理素质。若要在竞技参赛中表现出稳定的心理素质,丰富的参赛经验和灵活机动的应变能力是其支撑的关键。2009年第11届全运会男子体操鞍马决赛,主要是陕西运动员张宏涛和八一队运动员肖钦之间的较量。第7个出场的张宏涛以6.9的全场最高难度得到了16.300的高分,而在其之后才出场参赛的肖钦则具有通过对张宏涛参赛发挥的判断来决定自己后面参赛是采用高难度套路还是较低难度套路的可能。考虑到张宏涛在比赛中出现了失误,原本准备在决赛中用6.9的难度动作力拼对手的肖钦,决定改用6.7的难度动作来确保自己的稳定发挥,结果同样得到了16.300的高分,根据“如运动员成绩相同,E组扣分少者排名列前”的比赛规则,肖钦的E组扣分比张宏涛少了0.2分,因此,肖钦赢得了比赛的冠军。在这一难度战术成功运用的战例中,显示出肖钦和他的教练员具备丰富的参赛经验和灵活机动的应变能力。没有丰富的参赛经验,肖钦无法将赛场上的信息转化为做出这一决策的依据;没有灵活机动的应变能力,肖钦也很难会用稳定的心态执行这一临场决定并且高质量地完成。

5 小结

1.难度战术是指在竞赛规则允许的范围内,为求得有利的比赛结果,教练员和运动员在参赛前和参赛过程中通过主动选择、调整和变更参赛“难度”而实施的战术行为。

2.难度战术在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目中的应用,主要表现于赛前的难度申报和临场的难度变更两个方面。

3.临赛变更动作难度是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目运动员一种常用的战术行为,运动员的难度变更可有降低难度、同等难度系数动作的替换与加大难度3种指向。

4.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运用难度战术对教练员的要求主要是:丰富的临场指挥经验、果敢的决策和对运动员的高度信任;对运动员的要求则是要毫不迟疑地执行教练员的决策。

5.为能够成功地运用难度战术,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运动员在运动训练过程中需加强高质量难度动作的硬件储备,以及强化难度战术意识,注重培养运动员稳定的心理素质和灵活机动的应变能力等软件储备。

[1]陈小蓉.体育战术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董静波.关于体操比赛的战术与战术意识培养的探讨——谈体操比赛的对策心理状态及心理训练[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83,1(2):49-52,75.

[3]戈炳珠.盐湖城冬奥会空中技巧比赛难度战术案例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3,22(2):11-12,42.

[4]戈炳珠.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探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5]戈炳珠,杨尔绮.近两届冬奥会女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比较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2,38(10):51-53.

[6]戈炳珠,杨尔绮.对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规律与特点的再认识[J].中国体育科技,2001,37(1):45-46.

[7]国际体操联合会.2009—2012国际蹦床评分规则[Z].2009.

[8]国际游泳联合会跳水规则2009-2013[M].中国游泳协会编译.14-16.

[9]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自由式滑雪竞赛总则与裁判手册[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

[10]黄玉斌.体操新概念:高水平运动员训练行为控制规律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55.

[11]李东建,史鲜玲.世界蹦床运动动作现状及其发展[J].中国体育科技,2006,42(4):53-56,60.

[12]刘兴.第28届奥运会中、外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竞技实力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5,41(3):62-65.

[13]田麦久.项群训练理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

[14]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5]杨峻峰,田麦久.评分类、测量类项目“难度战术”探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45(5):79-84,93.

[16]杨尔绮,戈炳珠.‘94自由式滑雪水池空中技巧中日友谊赛暨第3届全国比赛动作难度分析[J].冰雪运动,1994,(4):27-30.

[17]俞继英.奥林匹克体操[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战术教练员申报
战术精确打击“多面手”亮相航展
国际收支申报问答
国际收支间接申报问答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论高水平教练员教育培训的“学习投入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美国正在升级的小型战术无人机
如何对抗毛球!全方位战术考察
美国战术供应公司AR10执法战术步枪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