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产业结构的资源消耗特征及调整选择——基于浙江与沿海省份产业的比较分析
2012-03-03陈自芳
□ 陈自芳
一、构建低消耗的产业结构使GDP“变轻”
基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绿色竞争力概念,强调要把GDP从“大”和“重”变为“小而轻”,而其价值变为“高”甚至“贵”,只有大幅度减物质化的经济增长才是有竞争力的。所谓GDP“变高”、“变贵”,就是GDP的增长除了体现为经济规模的扩大外,更主要依靠单位产品附加值的提高实现;GDP“变轻”,就是与GDP增长相关的物质消耗总量要变小。19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及其城市已先后把“减物质化”的经济增长作为提高自己国际竞争力的目标,提出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要成倍降低物质消耗和污染排放。例如,欧洲国家提出了在21世纪要实现经济增长比现在增加1倍,而物质消耗比现在要减少一半,总生态经济效率为“倍数4”的发展目标。
区域产业结构形态与该区域受物质资源性要素制约的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取决于:
1、区域产业结构中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一般是第一、二产业比重越大,受制约越强。农业是受自然资源(如土地、海洋、森林、草原)制约最突出的产业。工业对于土地要素的依赖大大减少,但需要较多物质形态的原料和燃料的投入;第三产业作为服务业,物质投入相对较少,因而第三产业的比重越大,受制约越轻。
2、对特定产业的不同产品而言,决定于生产加工过程对物质资源性要素消耗数量的依赖程度的大小。相对于产品的价值,生产该产品所需的物质性消耗越多,越受制于要素制约。工业生产比服务业更受要素制约;工业生产中的基础材料生产比加工制造产业更受到资源要素制约。服务业中商业餐饮和交通运输业等基础行业,比科技教育、信息咨询、金融、法律等高端服务所受到的要素制约更强。
3、在同一类产品系列中,决定于深加工、提高附加值的程度,一般越是低加工度的产品越受制于物质性要素制约。产业链的低端比高端更受制于资源性要素制约,例如工业中纺织纤维及面料的生产比服装生产,药品原料生产比医药成品生产更受制于资源性要素制约。
见图1,每一竖条框代表第一、二、三产业门类中的一个行业。从第一产业到第三产业,以及各大产业内部,自左向右,产品生产过程对物质资源性要素消耗的依赖度逐步降低,资源制约程度也随之降低。同时,在每一竖条中,其上部是低加工度产品部分,下部是高加工度产品部分。显然,低加工度产品的资源要素制约度高,高加工度产品资源制约度低。
浙江省是资源小省,近年来资源供给形势越来越严峻。浙江必须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在促进GDP“价值提升”和“重量变轻”两方面同时作出最大努力。从远期看,只有用零增长乃至负增长的物质消耗,来获得经济竞争力和经济水平的提高,才能保持有效、可持续发展。
图1 产业对物质资源性要素的依赖度示意图
二、浙江产业结构的资源消耗特征
浙江作为加工制造业的大省,原材料和商品市场两头在外,产业构成对物质资源投入的依赖性很强,然而省内的物质资源供给产业却相对较薄弱。我们可以采用定量的方法,测算区域已有产业对物质资源的依赖程度,同时测算区域能够实现物质自然资源自我供给的程度,将对物质资源的“依赖度”和物质资源的“自给度”相比较,据此判断其产业发展的物质资源要素供求的均衡程度(即供给对需求的满足度),以利于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产业对物质资源要素的依赖程度,可以运用投入产出表进行计算以作出判断。根据《浙江统计年鉴2011》所列浙江省43个部门投入产出直接消耗系数表,计算在一个省内对不同产业的投入中,物质资源性产业所占的比重。关于所有产业投入中,哪些是物质资源性产业,目前并无明确规定。我们认为,在“投入产出序列表”中,农林牧渔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及其他矿采选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共12个产业为资源性产业。我们可以考察三次产业的各行业对这些资源性产业投入的依赖性程度。
第一步,根据投入产出表计算各部门的资源型消耗占本部门全部中间投入的比例,并分别就这些部门对11个资源型产业的直接消耗新系数进行加总,计算出各部门对于资源型产业的总体消耗系数(A),进一步分别计算其占本部门所有中间投入的比重(E),有:
E=A/B (B为部门的全部中间投入系数)
第二步,考察省内各产业部门实际对资源的消耗占全部产业中间投入的比重。其方法是:
先依据《浙江统计年鉴》中各产业部门的中间投入价值量(总产值-增加值),分别计算出该部门中间投入占全部产业中间投入价值量的比重:
H=G/L
(以上:H为某部门中间投入占全部产业中间投入价值量的比重;G为某部门的中间投入价值量;L为全部产业中间投入价值量)
进而计算本部门实际的资源型消耗占全部产业中间投入的比重(I),有:
I=E·H
最后,将各部门的上述比重加以合计,即得出全部产业实际的资源性投入占全部产业中间投入的比重,即表1中的合计项。它反映了产业对资源性投入的总体需求程度,我们将该合计的比重称为“资源需求系数”。
表1 浙江、江苏、广东及全国产业对资源性产业的消耗程度的计算结果(2010)
用上述方法,我们计算了全国及浙江、江苏、广东省的数据,表1列出了计算结果。根据计算,2010年全国及浙、苏、粤三省全部产业的资源需求系数分别为0.4842、0.4925、0.4461和0.3693。进一步测算本地资源型产业的产出强度,可以用本地资源性产业的总产值占本地全部产业总产值的比重来反映,称之为“资源供给系数”。根据计算,全国及浙、苏、粤三省的资源供给系数分别为0.3025 0.2479、 0.2612和0.1969。
最后,我们计算资源供给系数相对于资源需求系数的比值,即资源供求均衡系数。需要明确的是,单纯以这一系数的绝对值大小,并不能表明一个地区物资资源供求平衡的程度。但是却可以用这一系数来进行不同地区之间的横向比较,来判断其受到物质资源供给的制约程度的高低。经计算,浙江全部产业的资源供求均衡系数=0.2630/0.4926=0. 5340。
表2 浙江、江苏、广东及全国产业资源供求均衡系数的计算
根据以上方法,我们计算了全国和三省的资源供求均衡系数。在此基础上计算“资源供求均衡指数”。其方法是将全国的资源供求均衡指数设为1,而各省的资源供求均衡指数根据该省的资源供求均衡系数与全国的资源供求均衡系数的比值关系得出。计算结果见表2。
从计算的资源供求均衡指数看,浙江省为0.7753不仅比全国低得多,而且比江苏省、广东省也明显偏低,浙江产业对资源需求最高,而资源自我供给的水平则偏低。广东省虽然资源自我供给水平低于浙江省,但其对资源的需求远低于浙江省(需求系数0.3693)。而江苏省近年来产业转型升级成绩较为显著,有利于其降低对资源的消耗。例如化学工业是比较典型的资源依赖型产业,江苏和广东的化学工业全部中间投入价值分别为8655和5377亿元,比浙江的5350亿元要大,但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或产品附加值较高,对资源的依赖度也就较低。江苏、广东和浙江化学工业对资源性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分别为0.6122、0.5813和0.6323,浙江明显高出苏粤两省,从而资源性投入占全部产业中间投入比例(0.0979)也高于苏粤两省(0.0910和0.0567)。据我们计算,类似这样的行业还有不少;如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这些行业在浙江的资源性消耗全部高于全国平均值及江苏、广东省。同时,浙江省的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资源消耗也全部高于全国平均及江苏、广东省,说明浙江的资源消耗付出是昂贵的。我们将各行业对资源性产业的消耗系数予以加总,即可测算出一省产业总体对资源供给的技术性依赖程度,其结果是:全国及浙、苏、粤的系数总和分别为11.001、11.279、10.828及9.998,浙江是最高的,作为资源小省,浙江具有这样的高资源依赖度特征显然不合理。①上述结果均根据全国及相关各省统计年鉴(2011)中的产业部门投入产出直接消耗系数表计算所得,具体过程因篇幅所限恕不详细列出。
浙江省与江苏省均为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在经济环境比较良好时,两省经济都会呈现较快的增长态势,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但在能源、资源等供应紧张、成本上升时,浙江经济回落幅度就更大,历年经济波动都十分明显。2005年前后,浙江遭遇能源资源的严峻制约,大批企业陷于困境;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浙江经济增速更是跌至8.9%,居全国省市倒数第二位。但江苏由于产业升级步伐较快,仍能够保持12.4%的增长,在全国名列前茅。浙江经济易受资源约束冲击的重要原因,在于多数产业依赖于数量扩张、资源消耗的粗放增长方式,因而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降低对物质资源的依赖程度是不可动摇的战略方针。
三、浙江低消耗、高增值的产业结构选择
浙江省未来产业升级的战略是双管齐下:一是努力降低高消耗产业比重,对于资源消耗程度高的产业产能加以限制或促使其向其他地区转移;二是大力发展高效益、高附加值的产业,尤其是高新技术、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形成低消耗、高增值的产业结构。因此有必要对现有产业的状况从资源消耗程度和经济效益两个角度进行评价,结合两者的评价结果选择浙江未来要支持重点发展的行业。
1、从降低资源消耗角度的产业选择
为了构建低资源消耗的产业结构,我们可以采取“排除法”,即从现有产业的各行业中,确认哪些是高资源消耗的行业,从而在产业选择时加以排除。这就需要计算现有各行业对物质资源性产业的消耗程度,通过排序可以大致作出选择。
表3列出了浙江省一、二、三次产业的40个行业的投入产出指标(其中医药制造统计上属于化学工业,但我们认为有必要单独列出①医药制造产业是浙江传统优势产业。虽然所属的化学工业整体资源消耗较为严重,但据我们计算,医药制造业的资源性消耗远低于化学工业整体,技术性消耗指标(E)分别为59.0%和74.8%。(医药制造业消耗系数见《中国2007年投入产出表》,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浙江医药制造业每100元主营收入利税为19.19元,效益位列本省工业行业的第三位,可见医药制造的产业层次和附加值均较高,资源消耗相对较低,故单独作为一个行业进行比较和选择。),系根据表中第1栏“(技术性)资源性中间投入占本行业中间投入的比重”自小到大排序,资源消耗比重越大排位越后。这项指标是从技术层面对投入产出关系进行考察形成的。表中第2栏列出实际的资源性投入占全部产业部门中间投入的比重,则是将技术性的资源消耗指标与实际生产过程的产值规模指标结合计算得出的数据,同样列出这项数据的40个行业排位。
表3 浙江各行业对资源性产业的依赖程度及效益排序(2010)(单位:比重:%金额:元)
考察第1栏“(技术性)资源性投入占本行业中间投入的比例”,排列在该栏前面,即比重比较低的行业基本都是服务业。而在后面,则是从技术上看对资源性产业产品消耗比较大的行业,多数都是工业尤其是重工业。我们以资源性中间投入的比重高于55%为标志,将该栏名列后位(即第29-40位)的12个行业界定为“技术性高资源消耗行业”(序号用黑体加粗显示)。再看第2栏即实际的资源性投入占全部产业部门中间投入的比重,上述12个行业中,有的虽然技术上资源消耗比重较大,但由于实际产值不大,从而对全省的资源消耗影响也较小。例如金属矿采选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及其他矿采选业、医药制造业。反之,12个行业以外,有的行业虽然技术上资源消耗比重较小,但实际产值较大,从而对全省的资源消耗的影响也较大,如纺织业虽然其技术上资源性中间投入比重仅为26.0%,排第15位,但由于产值规模很大,其实际资源性投入占全部产业部门中间投入的比重达到2.18%,在所有产业资源节约程度上排第34位,对全省资源消耗影响是居前的。
综合考虑以上两个指标,从第1和第2栏中选出同时符合居于后12位的行业,有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建筑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共7个行业(表中第2栏用黑体加粗显示),作为未来应加以限制和转移的行业。但其中有的行业,如电力、燃气、供水、建筑、采矿业等,产品对地域的依赖型很强,生产必须是本地化的,显然难以限制和转移。除此之外,应加以限制和转移的行业,按照自然资源依赖度由大到小排列为:化学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建材及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4个行业,如果我们选择加以限制发展或者推动产业外移,可以对这些产业加以考虑。
而对优先在浙江省发展的产业,则应尽可能在资源消耗少的行业中选择。从表3中可以看出,最突出的就是服务业,几乎全部排在资源消耗低的行业之列。在(技术性)资源投入占本行业中间投入的比重指标栏中,服务业全部都排在第21位之前,并且低消耗的前六位全部是服务业。浙江要降低产业结构的资源消耗程度,必须大力发展服务业是确定无疑的。至于工业的发展,也要尽可能在符合经济效益原则与产业战略发展前景的前提下,在资源消耗指标比较低的产业(例如表3中1、2两个资源消耗指标排前30位的工业产业)中加以选择。
2、从经济效益并结合资源消耗标准作出的产业选择
从长期战略前景的要求综合考察,有必要通过比较确认经济效益比较理想的行业加以发展。但目前由于统计部门提供数据的局限性,只能获得工业的经济效益指标,缺少第三产业的数据。表3第3栏列出了“规模以上工业百元主营业务收入实现利税”指标,应可以帮助我们作出最需要的判断。该栏的23个行业指标中,我们首先选择“百元主营业务收入实现利税”在8.5元以上的前12位行业(表3第三栏的指标和序号均用粗黑体标出)。
这12个行业中有8个行业不属于前面所选的7个资源消耗型行业范围,即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医药制造、非金属矿及其他矿采选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但由于“非金属矿及其他矿采选业”属于表3第1栏“(技术性)资源性投入占本行业中间投入的比重”后12位的行业,再加以排除。剩下7个行业符合既是经济效益较好,又是低资源消耗的行业,可以首先考虑它们为我省应优先发展的行业。
3、从长期发展的战略前景要求作出的产业选择
有的行业尽管从上述两个方面看可能并不是最佳的,但其具有长期发展的战略前景和主导产业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我们认为最为突出的是电子信息产业(即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其不属于高资源消耗性产业,但由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特点,其百元主营收入的利税为7.67元,略低于前述高于8.5元的12个行业,排在工业行业第17位。电子信息产业具有极为广阔的前景,对于以信息化推进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从技术角度,信息技术创新潜力极大;从市场角度,信息产品具有极高的需求弹性和潜在发展空间;从产业支撑角度,信息产业对于武装和提升传统产业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浙江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具备相当的基础。因此将电子信息行业列为重点发展行业也是必须的。
表4 浙江省可优先选择发展的工业行业的资源消耗及经济效益指标排序
总之,立足于浙江省发挥既有的产业优势,遵循行业发展前景,从回避高资源消耗产业和鼓励发展高效益产业的角度,我们除了应该大力发展各类服务业,尤其是高端的现代服务业以外,还应重点发展八个工业行业,这可以归纳为四大领域,即:1、电子信息领域(包括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装备制造领域(包括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生活消费品领域(包括医药制造、食品、纺织服装皮革及制品等)、文化产品领域(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表4列出了其主要指标。所有指标都在工业领域排序,我们将各项目指标的排序数值相加,得出各产业自小而大的总排序。可以确定:首先,排列2、3、4位的行业都是浙江的传统产业,充分发挥既有产业优势仍然十分重要;其次,排第5、6位的是两大科技含量较高的电子信息和医药制造产业,高科技及新兴产业是结构调整的方向;再者,排列第1位及7、8位的是三大装备制造产业,是国家政策鼓励的高附加值产业,如果能够不断提升装备生产的竞争力,可以给全省带来强大的产业关联效应。□
[1]钱雪亚,江维薇.浙江经济结构调整与环境保护的相关性及其边际效应分析[J],浙江统计,2004(1)
[2]吴江平,云鹤.浙江产业结构优化与增长方式转变的实证分析[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8(25)
[3]叶静.浙江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4月
[4]孔刘柳,谢乔昕.基于投入产出视角的浙江省产业结构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2009(7)
[5]陈自芳.浙江区域集约式增长的约束条件及推进对策[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7(5)
[6]王杰,陈红,戴敏,池照.浙江省产业结构转变与能源效率演进[J].浙江统计,2009(5)
[7]盛世豪、朱家良.产业结构演变模式与专业化竞争优势-兼论粤苏浙三省产业结构演变特点[J].浙江社会科学,2003(3)
[8]钱建新.优化浙江产业结构的战略取向[J].浙江经济杂志,2003(16)
[9]王力.环境约束下江苏省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江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