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学校中国传统康复技术课程改革
2012-02-27曹艳杰
曹艳杰
中国传统康复治疗技术历史悠久,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我国的康复实践中,并取得显著功效,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传统康复方法与西方现代康复方法的结合,是我国康复医学发展的导向[1-2]。充分发挥传统医学的康复优势,能进一步提高临床康复的水平,推动我国康复医学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国传统康复技术与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其他课程,如作业疗法技术、运动疗法技术等内容,起到了互补作用。
中国传统康复技术为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基本要求中,要求学生“具有中国传统康复的基本理论知识……能指导患者进行中国传统运动疗法和手法治疗”;康复治疗专业技术人才准入标准要求,“具有中医理论的基本知识,较系统地掌握中医康复治疗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本课程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并重,既要学习理论,理论指导实践,又要强调实践操作。
目前,中国传统康复技术教材有很多版本,各有侧重,各有其优点和不足;而对于本课程的总学时及各章节学时,以及理论与实训时间比例,各学校不尽相同。有些研究者对本课程授课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已做了一些研究[3-6]。本人基于临床经验、教学经验以及行业调研、专家访谈,在高职学生掌握基本理论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的总方针指导下,参照“康复治疗专业岗位准入标准”、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基本要求,分析康复治疗师资格考试指导大纲,确定康复治疗师应该掌握的传统康复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在研究现代康复西方治疗法的基础上,对本课程教学进行研究。
1 课程设计的理念
以职业活动、职业需求为导向,确定本课程的能力目标,突出技能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课程为载体,整合教学内容,将理论、实践一体化;以实践为主线贯穿始终,以保证学生走上职业岗位后成为适合岗位需求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并具有开拓创新、持续发展的能力。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文献资料研究法 通过查阅有关文献,收集有关传统康复教学资料,作为本课题深入实施改革的依据。
2.2 调查研究法
2.2.1 问卷调查 对上海市、浙江省、山东省等地医院30家,设计调查问卷,通过网络、电话、邮寄等方式进行抽样调查,其中,区级以上医院20家,社区医院10家。
2.2.2 实地走访、专家访谈 对3家三甲医院实地走访,并进行专家访谈。
调研内容包括目前临床上常用传统康复项目的开展情况及需求项目,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医德、态度等方面的要求,以及对传统康复教学改革的建议。
2.3 实践研究法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2009级和2010级学生。2009级学生设为对照组,2010级学生设为试验组。对照组32名,试验组32名。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进行改革实践。
2.4 经验总结 通过对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结合临床经验、教学经验,进行归纳与分析。
3 结果
发放30份调查问卷,全部收回。问卷回馈结合专家访谈,对本课程主要调整如下。
3.1 优化教学内容 理论基础部分,原只讲授传统康复概论2学时,现增加了中医理论基础26学时。调研中,鉴于本课程是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所学课程中唯一介绍中医知识的课程,主张中医理论基础部分增加学时。优化后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见表1。
3.2 调整理论、实践总学时比例,优化各章节比例 针灸部分增加了4学时实训课,推拿部分总学时未变,但增加了实践学时,减少了理论学时。以往以理论讲授为主,实训课时较少,学生缺乏动手操作,腧穴定位虽背得很熟,但具体到人体上,多数学生有较大偏差;针灸部分增加实训课时,用于学生的腧穴定位练习。推拿手法过去也是动作要领背得很熟,但实际操作并不规范。改革后,增加实训学时,学生动手操作机会增多,有利于职业技能的掌握与提高。
表1 中国传统康复技术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3.3 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 通过“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教学,丰富社会实践,突出实践操作技能和素质能力培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使获得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习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增强爱心助残的理念,稳定康复技能人才,增强就业竞争力。
3.3.1 传统康复实训室的配置 结合对医院康复医学科、社区康复服务站等调研结果,对传统康复实训室规划布局、康复实验设备的配置和使用是否合理做充分的研究。在具备针灸针、艾条、温灸器、经络腧穴模型等基本设备的基础上,配备熏蒸器、针刺手法测定仪、推拿手法测定仪等,使学生能够在仿真实训室内实训并得到检验,提高实训效果。
3.3.2 开放性职业技能综合训练模式 以模拟治疗室、社会实践为依托,提升职业技能。①校内实训中心开放:利用中午时间,学生分组轮流值班,适时开设模拟治疗室,满足学生练习要求,为全校师生做康复保健工作;②增加社会实践:带领学生到医院、敬老院、社区、公园等进行社会实践,开办健康讲座等,并进行技能项目训练,突出实践操作技能和素质能力培养。
3.4 改革教学考核形式 以往以理论考核为主,组合比例为:作业+实训报告+理论期中考核占30%,期末笔试占70%(对照组考核方法)。
改革后,制定以能力为导向的康复治疗技术考核标准,确定考核内容、考核方式、实践考核的比例(对照组考核方法)。具体为:日常课堂、社会实践表现占5%,作业、实训报告、理论期中考核占5%,腧穴定位考核占15%,推拿手法操作考核占15%,模拟疾病康复占10%,期末笔试占50%。
3.5 教学方法改革 改变以往理论讲授为主的方式。现以“拔罐法”课堂教学活动安排,说明多种教学方法的融合应用。
拔罐法整堂课分为两大部分:理论讲授和操作实训。
3.5.1 导入部分 用病案、视频进行情景引导,不仅复习了相关知识,并为授课内容打下伏笔,引出本堂课的讲课内容。也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3.5.2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主要完成知识点的讲解:知识点:拔罐;理论讲解后引出操作内容。第二部分主要操作的操练:利用闪火法实施拔罐。
①教师操作演示:全班共分为2组,由2位教师操作演示。首先教师示范操作,然后请1~2名同学操作,点评操作优点与缺点。
②学生角色扮演、分组练习:学生2人一对,分别实训,一名学生扮演医师,另一名扮演患者,进行拔罐操作练习。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体会和掌握操作技能;教师在学生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给予点评、纠正。
3.5.3 学生讨论 学生针对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找出原因,促进主动学习,以培养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思维活跃。总结失败的教训,分享成功的喜悦。
3.5.4 教师课堂小结 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能使学生加深操作的注意事项,避免易犯的错误,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拔罐知识及其应用。
3.5.5 作业 ①实训报告(针对知识目标);②为同宿舍同学拔罐至少5个(针对能力目标、素质目标);③为患寒湿腰痛、肩周炎的亲友义务实施拔罐治疗(针对能力目标、素质目标)。
要求学生课后为同学以及患寒湿腰痛、肩周炎亲友义务拔罐治疗。通过相互拔罐以及课后作业,培养学生关心、爱护、体贴患者的意识,并学以致用,服务社会,也使技能目标、素质目标得以进一步实现。
3.6 考核考评结果 试验组、对照组采取以上所述考核形式进行考核,并请5名行业专家进行评价。见表2。
表2 两组成绩比较
结果提示学生操作技能提高,行业专家评价提高,改革初步成功。
4 思考与讨论
中国传统康复技术以刺法、灸法、拔罐、刮痧、推拿为主,因其内容的实用性,易被患者和群众接受,“工学结合”的方式还可以进一步开放化,到医院、敬老院、社区、公园等进行社会实践,开办义诊、健康讲座等,扩大学生的实践力度,与社会零距离接触,处理与患者或群众之间的各种问题。在掌握与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可以深入实施德育素质教育,培养、增强学生爱心助残、爱岗敬业精神,强化创新创业意识,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
目前康复保健中,灸法、刮痧、药膳、熏蒸已是常用手段,其操作简单,效果显著,康复学生应该掌握这些技术,大多数学校也把这些内容作为本课程重点。目前,只有针灸医师才有资格行针刺治疗,是否可以允许治疗师对于某些功能障碍者(如偏瘫、截瘫等)的某些部位(例如四肢)进行针刺?毕竟,已有一些单位招聘“传统康复治疗师”,说明社会有需求。在中国特色的康复治疗技术中,传统康复治疗师的执业范围有哪些?“传统康复治疗师”是否可以合法化,有待进一步探讨。
[1]朱建伟,刘旺,程志清.中西医康复医学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9,7(3):313.
[2]程先宽,董浩,王征美,等.中西医结合康复模式研究思路探讨[J].世界科学技术一中医药现代化,2008,10(4):14-17.
[3]张立峰.多元化教学在高等职业教育传统康复治疗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5):493.
[4]范秀英.高等职业教育传统康复治疗技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与设计[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9):892-893.
[5]张立峰,王晓臣.高职教育传统康复治疗技术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6(5):499-500.
[6]高宏伟,周少林,李古强.教学做一体在中国传统康复教学中的应用[J].高教高职研究,2010,(4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