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临床疗效观察
2012-02-26莫文宏
莫文宏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患者病情危重,休克发生后患者的病情迅速进展,如果治疗不及时,将会危及患者生命[1]。为寻求安全、有效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治疗方案,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09年12月—2011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58例经急诊主动脉球囊反搏术 (IABP)循环支持治疗与50例未经急诊IABP循环支持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2月—2011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10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其中男67例,女41例,年龄51~72岁,平均 (57.45±13.68)岁;94例患者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肺气肿及冠心病等。108例患者中58例行IABP循环支持治疗为观察组,50例未经急诊IABP循环支持治疗为对照组。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口服硝酸异山梨酯片10mg/次,3次/d;硝苯地平片10mg/次,3次/d;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次,1次/d;贝那普利5mg/次,1次/d;通心络胶囊4粒/次,3次/d;北京本溪雷龙药业生产的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加入0.9%氯化钠溶液100ml中静脉滴注,1次/d。患者给予卧床休息、限制钠盐摄入及低流量吸氧等护理。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后再行1周IABP循环支持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血浆B型尿钠肽前体 (PRO-BNP)、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PRO-BNP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血浆PRO-BNP水平、平均动脉压及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PRO-BNP水平、平均动脉压及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RO-BNP水平、平均动脉压及血氧饱和度的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PRO-BNP,mean arterial pressure and blood oxygen saturatio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3 讨论
为挽救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生命,降低其死亡率,心内科医师在临床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进行抢救时采取了许多措施,但临床效果差异较大[2-3],单纯应用各种血管活性药物及强心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往往得不到满意临床治疗效果,病死率可达70%~85%。
本研究发现,经过为期1周的治疗,观察组患者PROBNP水平从 (869.33±90.71)ng/L降至 (45.38±12.69)ng/L,而对照组患者 PRO-BNP水平从 (865.59±90.85)ng/L降至 (161.43±12.86)ng/L。这一结果与以往研究结果相一致[4],说明PRO-BNP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心功能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IABP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降低住院期间患者病死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1 晋军,王航,钱得慧,等.急性心肌梗死常见并发症的防治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1,32(1):67-73.
2 赵志宏.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诊疗进展 [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0,37(1):1-4.
3 王黎恩.床边紧急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在心源性休克抢救中应用[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0,10(6):472-473.
4 张建,汪健飞,尹春阳,等.B型利钠肽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效果的评价[J].江苏大学学报 (医学版),2011,21(4):341-343,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