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黄河三角洲地区农田水利建设发展方向

2012-02-26李国玮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水利局257400

中国科技信息 2012年3期
关键词:利津县黄河三角洲东营市

李国玮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水利局 257400

浅析黄河三角洲地区农田水利建设发展方向

李国玮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水利局 257400

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业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关方针政策,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以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为基础,根据黄河三角洲地区的自然条件,分析探讨适合当地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模式,对区域农田水利建设有一定借鉴意义。

黄河三角洲;农田水利;发展

引言

黄河三角洲是由黄河填海造陆而形成,地理学上的黄河三角洲仅指黄河在今山东东营市利津县以下以及向下冲积而成的三角洲平原,以利津县为顶点、北到徒骇河口、南到小清河口、主体在东营市境内的呈扇状三角形的地区,面积5,450平方公里。地面平坦,在海拔10m以下。三角洲顶部和中部土壤脱盐较好,已成为农耕区。高程4m以下的沿海低地地下水位高,土壤盐渍化强,大部仍为荒地。

1 区域自然概况

1.1 地形地貌

黄河三角洲平原地势低平,西南部海拔11m,最高处利津南宋乡河滩高地高程为13.3m,老董-垦利一带9~10m,罗家屋子一带约7m,东北部最低处小于1m,自然比降1/8000~1/12000。区内以黄河河床为骨架,构成地面的主要分水岭。

1.2 气象

黄河三角洲地处中纬度,位于暖温带,背陆面海,受欧亚大陆和太平洋的共同影响,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基本气候特征为:冬寒夏热,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早春冷暖无常,常有倒春寒出现,晚春回暖迅速,常发生春旱;夏季,炎热多雨,温高湿大,有时受台风侵袭;秋季,气温下降,雨水骤减,天高气爽;冬季,天气干冷,寒风频吹,雨雪稀少,主要风向为北风和西北风。

黄河三角洲四季温差明显,年平均气温11.7~12.6℃,极端最高气温41.9℃,极端最低气温-23.3℃;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90~2830小时;无霜期211天;年均降水量530~630mm, 70%分布在夏季;平均蒸散量为750~2400mm。

1.3 水文

黄河三角洲以黄河为分界线,将全区划属两个流域,黄河以北属海河流域,黄河以南属淮河流域。流经黄河三角洲的客水河道有黄河、小清河和支脉河。后二者均位于黄河以南。

黄河从东营市境中心穿过,是黄河三角洲流经最长、影响最深刻、最广泛的河流。它在东营市境内河道长138公里,直接控制影响的面积为5400平方公里。

区内控制面基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排涝河道有11条。黄河以北有马新河、沾利河、草桥沟、挑河、草桥沟东干流、褚官河太平河,前五条独流入海,后两条汇入潮河;黄河南有小岛河、永丰河、溢洪河、广利河,皆独流入海。

区域内农田水利灌溉用水主要依靠引蓄黄河水。

1.4 土壤植被

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是在河流沉积物上发育而成的,其质地虽有沙质、黏质之分,但其母质来源并非单纯岩石颗粒,多数是经过一万年成土年龄的高原黄土和耕作土壤,故成土母质为冲击性黄土母质,大部分土壤成土年龄较晚,属于幼年阶段,由于受地下高矿化度潜水影响,不同程度的发生盐化现象。

土壤划分为5个土类,10个亚类,20个土属,134个土种。其中5个土类分别是:褐土、潮土、盐土、水稻土和砂姜黑土。

黄河三角洲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区内无地带性植被类型,植被的分布主要受水分土壤含盐量、潜水水位与矿化度、地貌类型的制约以及人类活动影响。木本植物很少,以草甸景观为主体。

2 黄三角区域农田水利建设发展方向

黄河三角洲特有的地貌特征,决定了黄河三角洲地区农田水利的发展方向。由于当地水资源匮乏,黄河是区域内最重要的水源,因此黄河三角洲的引水灌溉体系均是围绕黄河展开,经过五十多年的努力,目前已建成引黄灌区33处,已初步构架起黄河三角洲的农田水利发展格局。为适应农田水利发展的新形式,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来促进黄河三角洲水利的发展。

2.1 完善农田灌排设施体系

要不断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田水利灌排体系,逐步构建起了引、蓄、灌、排、供、节、防“七位一体”的水利工程体系,有效确保了黄河有水引得出,灌能送得到,旱能浇、涝能排、碱能改,为黄河三角洲的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水利支撑。

以各大灌区为重点,加强田间工程、末级渠系、涵闸、泵站等设施建设,完善农田灌排体系,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努力扩大有效灌溉面积。加强排涝工程建设,确保引得进、灌得上、排得出。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建设高产、稳产、节水、高效农田。

2.2 着力加强损毁水利工程修复

为了引黄灌溉的需要,自60年代来,黄河三角洲区域兴建了一大批小型的引蓄水工程,这些小型的工程由于运行年代久远,部分已经年久失修,因此需对小水库、小塘坝等蓄水工程进行清淤扩容、整修加固,保证农田灌溉的需要。

2.3 着力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认真贯彻落实水土保持法,严格按照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制度、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和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等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加强监督管理,加大水土保持督查力度,有效遏制人为的水土流失,使土保持监督管理步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加强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整治,加大小型水保工程建设力度,建设旱涝保收基本农田,促进群众脱贫致富。

2.4 着力加强农村水环境整治

结合新农村建设,开展农村水系治理、河道清淤疏浚、河塘整治和引排水工程建设,加快清洁型生态小流域建设,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沟通水系,改善水质,恢复功能,建设良好农村水生态环境。

3 黄三角区域农田水利建设的保障措施

3.1 进一步明确领导责任

要进一步落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行政首长负责制,明确部门分工,加强监督检查,建立绩效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

3.2 进一步抓好组织发动

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广泛发动群众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各级水利部门应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抓好施工组织、项目实施和技术指导等工作,形成农田水利建设的合力,营造农田水利建设的良好氛围。

3.3 进一步增加水利投入

投入不足是制约农田水利建设的突出问题。在积极争取加大中央农田水利建设投入的同时,应学习借鉴先进的做法和经验,大幅度增加地方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完善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等政策措施,进一步拓宽农田水利投资渠道,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3.4 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

积极探索尊重农民意愿、民主议事兴办水利的新路子。农民参加农村水利建设,是改善自身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增产增收的有效措施,因地制宜制定和出台相关政策,对农民投工投劳予以鼓励和引导。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落实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人员和管理经费。积极推进农村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大力发展农民用水户协会等用水合作组织。

[1]东营市水利局.东营市水利志,2004年

[2]王庆河,主编.农田水利.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年

10.3969/j.issn.1001-8972.2012.03.027

李国玮,男,汉族,出生于1981年12月,2002年参加工作,工作单位为利津县水利局,主要从事农田水利、河道治理、灌区建设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猜你喜欢

利津县黄河三角洲东营市
东营市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
东营市禾成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东营市禾成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东营市禾成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第三实验幼儿园儿童画
黄河三角洲地区民间戏曲生态研究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The colour of my life
黄河三角洲东路梆子的传承发展与价值探究
冬天的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