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大学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机制构建

2012-02-19震,颖,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阳光机制

王 震, 侯 颖, 张 鑫

(陕西科技大学体育部, 陕西 西安 710021)

机制一词来源于希腊文“mechane”,意指机器的构造和动作原理.大多数情况下,“机制”的含义相当于制度,但又与制度不完全相同.制度作为行为准则,指的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为规范,它具有公开性、强制性.而机制则不然,作为具有某种明确要求的机制,它强调的是这种要求的自我调节性以及自身的规定性.制度的要求是强制的,而机制的要求是自发的;制度注重的是具体内容,而机制注重的是实际效果;制度具有可操作性,而机制具有原理性(“原理”本来就是“机制”一词的原始意义);制度是微观的,而机制是宏观的,机制是一个制度体系.同时,机制是经验的进一步提升,是经验的最优化的总结,具有发展动态性.把机制的本意引申到不同的领域就形成了不同的机制,如引申到社会的教育领域就形成了教育机制,引申到体育领域就有了体育机制,本文探讨阳光体育运动机制,也是引用机制的本意,即指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状况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方式,从阳光体育运动的功能、层次、形式、以及评价4个维度来探讨其机制的构建.

1 阳光体育的功能机制

阳光体育的功能机制,是从功能的角度考察阳光体育运动各部分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方式,包括激励、保障与制约机制.

激励机制是指用激励的手段、发挥激励的功能来调动阳光体育有关各方的积极性,从而统合阳光体育运动各个方面使其发挥作用,这里的激励手段包括通过提高人的思想觉悟来调动人的积极性以及通过满足人的需要来调动人的积极性.就大学阳光体育而言,首先,应对各大学领导、体育教师和相关人员进行思想动员,通过开会、谈话、下发文件等方式引起高度重视;其次,补充大学体育老师编制和引进人才,尤其是引进新兴体育项目教师;再次,应按劳发放给参与阳光体育运动工作的大学体育教师和相关人员合理的津贴,计入年度工作考核,并给予高度精神鼓励.

保障机制是指用保障的手段发挥保障的功能,将阳光体育各方面统合起来使之发挥作用.这种机制一般有3种方式:一是提供经费、设备等物质条件.只有保证了阳光体育运动所需资金的供给,大学体育教师在举办各种活动过程中才能底气十足,从而充分地发挥体育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阳光体育活动.此外,经费是保证大学师资力量、场地器材所必需的,只有提供了必备的师资力量、场地设施、器材设备,阳光体育运动才能够很好地开展下去.根据我国大学的实际情况,初步设想阳光体育运动经费的筹措主要有以下5条途径:第一,政府财政补贴;第二,体育主管部门拨款;第三,学校财政资助,这是阳光体育经费的主要来源;第四,社会公益赞助;第五,商业性赞助.这几种筹资方式应相互补充,其中商业性赞助应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阳光体育运动可以与电视媒体联合,打造娱乐品牌,一来可以宣传、促进阳光体育的发展,二来可以获得一定的资金.二是提供观念的导向、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等条件.关于大学阳光体育运动,各级政府、体育主管单位、学校都应提供思想观念导向;提供政策支持,比如大学生体质健康优秀、体育参与热情高并经常组织开展体育活动的给予一系列的物质与精神奖励.同时还要有制度保障,大学应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保障大学阳光体育运动的时间、场地、指导老师等充足.三是提供管理或服务的方式.关于大学阳光体育开展的管理方式,各层级领导组织机构应提供横向各学校之间的交流平台,同时还应提供纵向的从上至下的业务指导和从下至上的业务反馈.

制约机制是指用制约的手段发挥制约的功能,将阳光体育各方面统合起来使之发挥作用.这种制约从纵向上来说有上级对下级的制约、下级对上级的制约以及平级之间的制约;从形式上来说,有行政制约、法律制约和舆论制约.具体来说,首先,阳光体育运动文件、政策中应注明各级领导组织委员会、相关工作人员、学生的具体职责与权益,只有权责相符才有约束.这里不仅上级对下级有制约作用,同样下级对上级也有制约作用.其次,阳光体育运动应广泛吸纳媒体的监督作用.当某层级、某机构、部门或某个人没有履行职责,或出现对专项经费的挪用、占用等,媒体都可对其进行曝光,以制约各部门照章行事.

2 阳光体育的层次机制

阳光体育的层次机制是从层次范围的角度来考察其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运行方式,包括宏观和微观的阳光体育机制.宏观机制是指从组织的高层着手,从整体出发,运用整齐划一的形式把阳光体育的各个部分统一起来,从而使阳光体育发挥作用.这里的宏观不单纯是指层次高和范围大,还指在一定的层次和范围内各部分的统一.

阳光体育运动由教育部、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发起,并采用全国同时启动的方式来宣传、提倡阳光体育运动,这是宏观机制的方面之一.其二,为了确保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期性,应成立专门的领导组织委员会,由上至下包括中央领导组织委员会、各省市领导组织委员会、各大学领导组织委员会、学生组织委员会.各级组织管理机构的成立能有效传达、交流、反馈信息,也可避免无人管、无人理会的局面.其三,为了克服传统重“文”轻“武”的教育文化与应试教育的制约,国家应出台相应的文件、政策,规定阳光体育的强制实施,并营造一定的舆论氛围.首先,应对阳光体育运动进行广泛、深入、全面的宣传,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优势.对于大学阳光体育的宣传,应着重采用互联网络、校广播站、宣传栏等方式,具体可参考大众传媒议程设置理论来拟定宣传方案.高校学生拥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能判别事物的正确与否,若善加引导和宣传,便能显著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从而吸引其参与体育锻炼,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要创新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把大学的体育工作纳入教育质量的评估范畴,而且应该占有一定的比重.没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改善与革新,阳光体育就无法发挥最大效能.对于大学阳光体育而言,应该与大学生体质检测相结合,将学生体育运动情况与成绩体现在大学生学期或毕业综合测评中,并占相当比重.

微观机制是指从阳光体育的各个组成部分着手,充分调动各个组成部分的积极性来发挥阳光体育的作用.这种机制的特点一个是它的基层性,另一个是它的个别性.也就是说,这一机制是把着眼点放在某一层次或某一方面的阳光体育运动的基本组成单位上,通过把每一个基本单位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而发挥阳光体育的整体功能.阳光体育运动的组成部分包括决策层的中央各部委、执行层的各省地市体育机构和大学领导与体育教师、对象群体的高校学生.

3 阳光体育的形式机制

阳光体育的形式机制是从形式的角度来考察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状况各部分之间的内部联系及其运行方式,包括行政-计划式机制、监督-反馈式机制与指导-服务式机制.

行政-计划式机制是指用行政和计划的手段将阳光体育的各个部分统合起来使之发挥作用.行政的手段指的是运用诸如下发红头文件、开会检查、评估和汇报等方式把阳光体育的方方面面统合起来,从而使阳光体育得以运行和有效实施.计划的手段指的是通过对阳光体育运动单位时间内体育活动开展的次数、频率等的限定把阳光体育的方方面面统合起来使阳光体育得以运行.对于大学阳光体育而言,阳光体育决策层应制定基本的操作方案,如阳光体育活动的具体组织形式、时间规定、内容选择等.大学阳光体育活动可以采取课外体育活动、体育俱乐部等形式;学生每天除上课时间外,可自由选择时间完成一个小时的体育锻炼,有专人负责检测运动量和运动负荷,并记载备案,以作为学期和毕业综合考评的依据.内容的选择以受学生欢迎的项目为主,形式要灵活多样.

指导-服务式机制是指用指导的手段和服务的手段将阳光体育的各个部分统合起来使之发挥作用.在指导方面,管理者对管理的对象只是提供建议;在服务方面,管理者对被管理的对象只是提供物质方面的支持和有关信息方面的参考等.大学阳光体育的实施应注意中央层领导组织委员会和各省市领导组织委员会对高校领导及体育教师的执行事宜只做指导和提供意见,不参与和干预具体的活动.当大学阳光体育活动开展遇到具体困难时,上级领导组织委员会应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支援,并协调处理和解决问题.

监督-反馈式机制是指既运用行政-计划的手段,也运用指导-服务的手段将阳光体育的各个部分统合起来使之发挥作用.在实际的阳光体育活动或阳光体育的管理活动中,相对于上述两种机制,这种机制更为普遍.因为管理的改革与发展不可能运用一成不变的单一方式,只是侧重点不同.监督机制是阳光体育开展的保障,没有全方位监督机制的保障,阳光体育很容易走向“形式主义”.监督机制在阳光体育实施系统中起到监督大局的功能,不仅仅要对阳光体育实施过程进行监督,还要对经费拨付、具体使用情况进行监督,防止阳光体育专项资金被挪为他用.此外,还要针对大学教育进行监督,检查大学的体育工作是否真的被纳入到实际的评估中去.全方位监督机制是阳光体育实施系统的保障,没有保障的阳光体育系统是很难正常运转的.

因此,对于阳光体育运动必须依法管理,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过去,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也曾经制定过不少方针政策,主要目的就是要改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逐年下降的状况,然而实际的结果并不令人满意.各种方针政策之所以未达到预期目标,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因为我国教育系统对于体育的监管不到位,缺乏有机的、系统的监督与反馈机制,这是我国大学教育管理中的一个“漏洞”.要保证阳光体育运动持久开展下去,必须要建立一个系统的监督-反馈机制,这样才能够保证阳光体育健康持续的开展,造福大学生,而不会使其沦为“形式主义”的牺牲品.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是阳光体育运动的倡议者,应该定期向全国各省教育、体育主管部门下发阳光体育活动的计划;各省教育、体育主管部门负责向其下属的省内各区域体育主管单位转达中央的体育方针政策,最终使各种体育活动在学校中有效开展,每一级体育主管部门应该把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实际情况及时向上一级部门进行反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作为阳光体育运动的倡议者和最高监督、监管部门,应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不定期的检测活动,检查阳光体育在全国范围的实际开展情况是否与下级各部门反馈的情况相符.各级各部门通过这种监督-反馈机制来保障阳光体育的健康运转,并最终提高我国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4 阳光体育的评价机制

为了确保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实效性,还应制定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相应的评价因子,这些评价因子主要包括对学生的评价指标因子和对教师的评价因子.对学生的评价指标因子包括学生对体育参与的态度、体育活动参与次数、学期末运动水平提高程度、身体指标提高程度等.对教师的评价指标包括学期内指导学生人次、学生体能、技能提高程度、学生满意度等.在这个基础上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4.1 阳光体育评价指标的选择

本文根据目的性、科学性、完整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并参考有关研究成果,侧重从阳光体育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外在表征发展水平角度出发,分别设计了教师评价指标体系与学生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表2所示.

表1 教师评价指标

表2 学生评价指标

阳光体育评价指标的选择是对从事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方面的专家、高校教师和学生发放评定指标体系的调查表,请专家进行指标筛选和修正,再把分散的评估意见经过分析汇总而得到.在第二轮调查时,再将其及时反馈给专家,供专家参考,然后发放优序图问卷调查表进行指标权重的调查,请每位专家独立地就每级或每个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比较并做出评判,最后将结果作统计处理,得到每个权重的重要性大小.通过专家调查,将阳光体育评价指标进行归类、合并、筛选,同时根据可操作化的原则,以简单易测的指标代替复杂的或看似精确但难以操作的指标,得到最有代表意义的指标,最终建立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为阳光体育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权威性依据.

4.2 阳光体育评价指标分值计算

4.2.1 定量指标无差别化的处理

4.2.2 定性指标无差别化的处理

5 结束语

构建大学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机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这种长效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功能机制、形成机制、层次机制与评价机制,每种机制又由几个小的机制组成.在大学阳光体育运动开展过程中,依托相应的机制,要求每一方面、每一环节都能互相协调,找出存在的突出问题,共同促进,才能保证其发展的科学、有效性,从而为大学阳光体育运动向更深层次的长期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赵 强,姚旭霞. 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发展分析[J]. 体育文化导刊, 2010,(09):48-51.

[2] 蒋玉红. 对阳光体育运动落到实处的理论思考[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5):63-66.

[3] 赵丽萍,韦 颂,杨 伟. 对我国普通高校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思考[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9,(04):89-91.

[4] 张 兵. 对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体系的思考[J].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08,(06):54-57.

[5] 董丽丽. “阳光体育”监督机制初探[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9,(02):75-78.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阳光机制
“在党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走,出发!
体育运动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走在阳光路上
呆呆和朵朵(13)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