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留守儿童精神世界的困境与消解——以江西省为例

2012-02-18周琢虹

江西社会科学 2012年10期
关键词:亲子儿童心理

■周琢虹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大批青壮年农民进入城市务工,却由于无法解决孩子学习、生活等诸多困难而不能将孩子带在身边。他们不得不选择将孩子留在农村托人帮忙照看,使许多的孩子脱离父母亲的直接监护,成为“留守儿童”。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家长外出务工,江西省农村留守儿童精神世界的困境逐渐凸显在其成长过程中,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本文就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精神困境的表现形式、根源及出路做一些探讨。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精神世界的表现

伴随着江西省农村经济的变化,世界观、价值观尚不成熟的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着社会上各种思潮的冲击,再加上生存境遇特殊,农村留守儿童的精神世界出现了诸多困境。据2008年我们对江西省万安县204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抽查结果发现,留守儿童中有64人出现行为退缩、感情脆弱现象,占31.4%;对自己评价低的有50人,占24.5%,他们还伴有失望不安、疑心等不良情感体验现象;有27人感到自我封闭、自我识别障碍,占13.2%;约7.4%有虚荣心强、过分自我中心、喜欢诋毁他人,人数15人;10人具有较多攻击性行为,占4.9%。由此可知,精神和情感的长时间缺失已使农村留守儿童失去了本来该有的快乐童年心理环境,承受着本不是他们这个年龄段所应承受的心理、精神压力。这是江西省农村留守儿童品格个性发展上存在的最主要的成长现象,也是致其相关偏差行为的根源。江西省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普遍存在消极依赖意识

经我们课题组随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在父母外出后,大部分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占调查总数的70.5%,这些老人大部分年迈体弱,且受教育程度偏低,其中祖父只有小学及以下文化的比例为 76.98%,祖母的该比例为 86.02%。由于在传统观念中老人习惯对孩子采取无原则的迁就和溺爱的教育方式,在学业方面缺乏指导、鼓励与监督,导致其不知如何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留守儿童所考虑的事情有很多,诸如“担忧父母在外被坏人骗”、“最担心父母的身体会生病”、“担忧父母为了赚钱而舍不得吃用”等。我们可以看出,父母在外打工,影响到了留守儿童的身心成长,他们承受着不是他们这个年龄难以承受的心理压力。农村留守儿童远离父母亲,遇到困难,碰到挫折,有话不知对谁讲,一旦出现问题不知找谁帮助解决,在最需要家庭关怀时找不到合适的倾诉对象,在价值观和生活行为习惯上得不到帮助,只能自己用还未成熟的心智去考量所有遇到的问题。

(二)性格内向孤僻,不愿与人交流

很多留守儿童都觉得自己很孤单寂寞,没有真心朋友。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有困难时又不愿向他人求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留守儿童精神世界的孤独感导致其存在一定的抑郁心理,性格内向、不愿与人沟通,情感世界空白,存在着严重的“亲情饥渴”。特别是看着别的孩子与父母亲密接触,自己更显孤独和落寞,感觉自己被父母遗弃;与同学相处时总是甘心做默默无闻的听众,对自己没有自信心;往往因一些琐事而有强烈的反应,逆反心理较强,内心比较敏感;心理承受能力差,情绪消极,对别人批评教育接受认可程度不够,甚至产生对抗行为。在学习上如果未能取得好的成绩,他们就非常自责,自我怀疑,心理上压力和精神负担会立即倍增,焦虑感和失望感频繁显现,容易将学习的好坏看成个人的成败,没有正确的学习观。受到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影响,当留守儿童焦虑感和怀疑感过度时,身体上会有独特的心理外在表现,恐惧交往,不自信,怯懦退缩。这种焦虑还会产生迁移,引起人性格其他方面的焦虑,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成长。

(三)自卑、厌学心理比较突出

由于对他人的信任感和自信心不足,再加上同学的歧视以及学习成绩差而招致老师的忽视,留守儿童更易表现出胆小怕事的消极自卑心理,对学习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自我管理能力水平低,养成了许多不好的行为习惯,对学校活动没有兴趣、学习不上进,随波逐流。而在家的代理监护人文化素质都较低,基本都在初中及以下,爷爷奶奶辈的监护人识字的都少,难以科学有效地监管孩子,更别提帮助留守儿童们学习了。留守儿童在这样的生长发育关键时期却缺乏最有力的家庭亲子教育支持,客观上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影响巨大。此外,部分祖辈过分溺爱留守子女,仅全方位满足物质生活需求,却缺乏精神心理的正确疏导;还有部分监护人教育理念传统粗暴,要求苛严,一旦犯错即体罚,也易激发留守儿童仇视学习心理的产生。在相关抽样调查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小学低年级留守儿童中,胆小怕事、课堂上不敢提问、不敢发表意见的占78.3%以上;高年级留守儿童中,由于对学习厌倦,许多孩子开始沾染网瘾。他们很难拥有来自父母亲的关爱和呵护,只能伴随着孤独落寞成长,加上缺乏良好的家庭亲子教育,学习成绩的好坏对他们来说,似乎已经没什么实际意义了,他们根本看不到知识能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任何变化。

二、农村留守儿童精神世界陷入困境的原因

农村留守儿童精神世界陷入困境的原因类型有多样,但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皆能较真实地反映现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

(一)家庭亲子教育的缺失

江西省农村留守儿童大部分正处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其身心发展正是需要大人关心和爱护的关键时期。但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双方不在其身边或只有一方照顾,远离父母亲使得留守儿童既不能享受正常家庭生活中父母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及帮助,也感受不到父母在情感和生活上的关爱呵护。部分单亲监护人不注重与孩子沟通交流,不顾及孩子的真实内心需求与心理渴望,在两者交流交往中,仅从个人主观意愿出发,稍有不满意、不一致,便实行“体罚教育”、“咆哮教育”。而那些托付给亲友照顾的留守儿童们,在新的家庭教育环境中,地位特殊,得到的教育成果也极为有限。代理监护人的亲友们因与留守儿童是亲戚关系而非亲子关系,反映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上就有着“怕管”和“消极管”的心理。在他们看来,孩子安全是首要的,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和学习成长却关注不多。另外,两个不同家庭的子女在一起生活,假若某个别方面的对待不一样,就极易让留守孩子们产生“寄人篱下”的客观心理印象,长此下去就会导致其性格倾向发展的偏差。长期的家庭亲子教育缺失致使留守儿童很难正确对待和处理一些似是而非的社会现象,加上监护人素质良莠不齐的现状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负面影响,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甚至因为精神世界的空虚而导致一些错误行为的发生,逐渐偏离正轨而走向犯罪道路。

(二)农村学校教育管理的力度不够

学校的教育及管理能够促进儿童良好学习动机及综合素质的形成。但由于留守儿童缺乏良好的亲子教育和家庭管理,在其成长发展中存在着很多困扰与问题,学校的帮助与疏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亲子教育和家庭管理的缺失对其人格健全的消极影响。课题组在调查中发现,城里小学思想品德课一般是每周三节,农村学校多为一节,且这节课经常被“主课”代替,客观上造成了道德教育的缺失。此外,一般农村学校几乎没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和专职专业教师,也没有相关系统的心理教育课程,对学生的心理教育没有组织性、计划性,这一心理教育的空白困惑困扰着留守儿童精神世界,也就不可避免地产生成长发展中的各类问题了。部分农村学校只重视升学率的高低,老师普遍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而忽视了对留守学生情感和心理健康的关注,加上长久以来家庭亲子教育的缺失,使这一留守学习群体在学习上普遍比其他的同学差。成绩好的学生又容易得到老师关爱,成绩差的学生则被忽视,客观上造成了留守儿童的成绩越来越差的恶性循环。学校教育功能的完整有效发挥,一方面依赖学校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另一方面更需要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有较高的素质和职业素养。但在现阶段,小部分农村教师素质不高,职业思想不端正、不纯洁,缺乏对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留守群体因材施教、因才育苗的理念,这样的学习环境极不利于学生的身心成长。

(三)农村基层组织帮教能力不足

由于农村的生存现状,在家的监护人的社会阅历相对简单,视野狭窄,很难对留守儿童的精神困境进行有效调控和改善治理,而农村的大多数基层组织对留守儿童问题一般也没有良好的治理方法和策略,一般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已成为一个社会管理的新问题,是伴随改革开放时代而出现的新鲜教育现象,但农村基层组织还未能对这个新问题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三、消解农村留守儿童精神世界困境的出路

儿童时期是人在成长过程中的最为重要的时期,也是一个人身心发生量变、质变转型并逐渐趋向成熟的成长阶段。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如何调适因父母外出打工导致的家庭环境变化,调适他们的情绪、行为以及精神世界的变化就显得尤为关键。实际上,“留守”本身并不等于留守儿童不良问题的产生,问题的根源在于留守儿童思想心理教育的缺失。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亲子空间距离的分别隔断,而在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者之间关系的失序失调、错位发展,因此对消解农村留守儿童精神世界的困境,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家庭方面

家长为留守儿童提供健康成长环境要从转变教育观念做起,要破除“对孩子关心只要给他们提供钱,有实力接受好的教育,就是高分、就是成长”的思想,正确树立“家长的全面关怀是学生身心教育和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观念,有条件的父母,应该在自己的打工地安排孩子就近读书,予以帮助教育成长。若确实一时无法把孩子接到打工所在地,家长也要切实从孩子角度出发,在孩子代理监护人和帮扶人上要认真交接班,同时要采取多种方式与孩子沟通交流,更多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和精神需求。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父母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注重在学习上引导子女,在生活中关心子女,积极持续正面地为孩子灌输正确的学习观念和人生理念,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在学校开设的家长课堂和各类亲子教育课堂,学生的代管人和在家的家长要积极参加,从而配合学校加强对留守学生的管理。

(二)学校方面

农村学校可以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主阵地作用,加强对教师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工作,鼓励教师开拓创新家访方式,开设心理健康咨询室,及时有效地发现并解决留守儿童成长中出现的各方面困扰和问题,帮助其塑造自尊自信、积极向上的健康精神世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科学规划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学校可采取几种方法进行实践。

1.加强沟通交流。班主任在班级内要积极开展交流谈心活动,详细了解留守儿童的各项情况,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惑和学习疑难等相关问题,成为这一学习群体的好朋友、知心人,心智成长的保护领航人。学校要多开展文体娱乐活动,开设多种兴趣考察活动课,拓宽学生眼界,增强他们的集体感和凝聚力。

2.注重心理健康。育人先育“心”,各班班主任在开学初要对每位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填写留守儿童有关其家庭、学习、生活及其父母外出备工、留守代管等基本情况的成长信息卡,建立留守儿童心理档案和联络卡,及时掌握其近况,实行动态管理。农村中小学都应该配备心理咨询室和专业的心理教师,可以为学生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

3.建立家长与学校座谈会机制。全方位与留守儿童的家长、监护人进行深层次交流,对他们进行有关育儿助学知识和技能培训,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以便提高家长群体的监护能力和责任意识。可在学校设立亲情电话,让儿童与父母经常沟通,便于教师、家长、学生间的交流,使学校与家长能保持联系,一起来教育孩子。

(三)社会及政府方面

留守儿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个群体,与常态儿童相比,心理较为脆弱,社会各界应从多个角度出发去激励、关心他们,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一是社会各界要形成合力,要积极发挥工青妇等组织帮扶留守儿童教育的作用,发挥关工委、老龄委、志愿者组织的能量,共同汇成社会各界关爱留守儿童的爱心暖流,使他们更加健康成长。留守儿童的教育虽然主要依赖学校,但来自社会各界的诸如“爱心妈妈”、“结对子”的帮扶措施也是学校教育取代不了的,它有力地填补了留守儿童家庭亲子教育的缺失。

二是政府部门要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培训力度,在人员编制上向农村地区倾斜,在农村教师工资待遇上要予以加强,在城区教师到农村支教机制上要予以固定,在专职生活教师和心理健康教师的配置上要予以重点考虑,在定向培养农村教师上要予以加强,在心理健康课教学比例上要予以适当加强,还应积极采取城市——农村校际交流等多种形式对农村教育事业予以全面支持。此外,考虑到农村地区的自然面貌特殊性、艰苦性,各级政府要尽可能创造更好的环境,在政策上给予多种支持,积极开展实施寄宿管理,为学生非正常学习日住校提供各种支持。

三是创新教育方式引导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解决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主要在于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协同努力,在于教育理念的创新发展。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处理上,有条件的地区可设立一个留守儿童专业教育管理中心,成员可由有责任心、且经过专职培训的人员组成,成为沟通连接政府、社会、家庭、留守儿童的有力纽带。留守儿童专业教育管理中心的工作任务主要涵盖:定期向教育主管部门汇报教育成果;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制作父母务工的联系卡;开设家长学校,开设亲子教育课堂;定期轮训代理监护人;重点帮扶急需心理辅导的留守儿童;等等。总之,确保留守儿童无论父母在身边与否都能感受到温暖关爱,与其他常态同龄儿童一样得到健康成长。

四、结语

留守儿童有自己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有自己的小小世界,优点和缺点在他们身上体现得很突出也很尖锐,需要我们全面认真了解,社会、家庭和学校更加需要研究他们的成长规律,尽可能多地关爱关注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关心爱意,享受到花朵般的呵护。留守儿童精神世界的问题也是由多重因素造成的,需要综合平衡留守儿童所处环境中的众多因素加以分析,深入研究,在熟知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基础上,提出科学并行之有效的方法方案,使农村留守儿童能在和谐的社会中健康成长,在心理健康的环境下茁壮成长。

[1]赵峰.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2]王秀敏,张梅.现代人精神生活质量内涵的理性阐释[J].理论与改革,2008,(3).

[3]马娥.农村留守儿童困境与出路[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3).

[4]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79.

[5]江西省统计局.江西省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江西统计信息网,2009-03-25.

猜你喜欢

亲子儿童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六·一”——我们过年啦!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