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八股文与诗歌创作的嫁接
——以尤侗的《论语诗》为考察文本

2012-02-18田子爽

江西社会科学 2012年4期
关键词:八股文起承转合论语

■田子爽

论八股文与诗歌创作的嫁接
——以尤侗的《论语诗》为考察文本

■田子爽

八股文与诗歌;《论语诗》;律诗与律文

在文学史上,以八股文文体来进行的小说创作并不多见,明代袁黄创作的《七十二朝人物演义》实现了八股文与小说创作的嫁接。明清之际,处于独尊一体地位的八股文也对律诗产生着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诗歌这种文体千百年来一直处于正统文学的殿堂,唐代就曾以试律诗取士,科举社会诞生以来的1300年中,诗歌与应试文体可以说一直结伴而行,文人既咏诗,又作科文应举,诗与科文在同一人笔下发生了微妙的交叉影响。

一、律诗兼律文:《论语诗》的文体属性

王夫之云:“乐语孤传为诗。诗抑不足以尽乐德之形容,又旁出而为经义。经义虽无音律,而比次成章,才以舒,情以导,亦所谓言之不足而长言之,则固乐语之流也。二者一以心之元声为至。”[1](P36)对此,黄强有着深入细致的论述:“八股文虽作为文之一体,却与作为诗之一体的律诗有其相通之处:它号称‘代圣贤立言’,同样是以儒家教义为其哲理基础……八股文与律诗的这种‘同构’关系,使得明清文人很容易由此及彼,出入于八股文与律诗之间。换言之,与其他诗体相比,律诗更易于契合明清文人的心理结构。”[2](P486)因此,明清之际,律诗的创作呈现出一个繁盛的局面。尤其是七言律诗,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七律之法,起结散句,中二联排偶。其体方,方则滞。叙景言情,远不如古诗之曲折如意。”[3](P543)七言律诗的章法与八股文的程式非常相似,七律“起结散句”,八股文的破题及收结皆用散句,七律中二联排偶,类似于八股正文中的分股排比对偶,虽然七律不如古诗那样在抒情时婉转有致,但其与八股文在程式上的相通,使得经常作八股文且惯于模拟程式的文人们易于把握律诗这种形式。所以,一些文人士子在研习八股文之余,选择律诗这种“合于举业之式”的形式进行诗歌创作。

尤侗在《论语诗·自序》中说:“唐人以诗取士,亦用四子题……寂寂白日,笑人作诗则违众,作文则近于效颦,因仿唐人法于诸公。三试,日各赋十题,酒酣耳热,叉手便成。观者当悯其无聊,勿以嬉笑怒骂律之?”[4](P573)顺治九年壬辰(1652)二月,尤侗参加京都会试,看到士子们以制艺之法来做诗歌,不禁技痒,逞才大试身手,于是,效仿诸人以制艺的做法来作诗歌。在题目上,尤侗亦效仿唐人以诗取士用“四书”文句为题的出题方式,他是从《论语》中取题,考试三日,每日十题,写成《论语诗》30首。这些题目的文句主要出自于《论语》前9卷中,其中有八股文的大题,也有从文句中割截出来的小题。如同孙仁孺、袁黄以经言命题作戏曲与小说一样,尤侗以八股文的题目来做诗歌,且多达30首,成为一个作品系列。我们知道,尤侗擅长作八股文,据《清稗类钞》中“制艺之兴废”条,说“尤侗、王广心之作,熏香摘艳,文有赋心,当时称为‘尤王体’”[5](P3897),坊肆将两人的文稿编为《尤王合刻》,供士子们揣摩学习,成一时之风气。八股文的思维模式、章法布局早已了然于心,所以,即便是游戏之作亦能游刃有余。明清文人有一个普遍的共识,那就是时文有助于诗歌的写作。《随园诗话》卷6有云:“时文之学有害于诗,而暗中消息,又有一贯之理。余案头置某公诗一册,某人负重名,郭运青侍讲来,读之,引手横截于五七字之间,曰:‘诗虽工,气脉不贯,其人殆不能时文者耶?’余曰:‘是也。’郭甚喜,自夸眼力之高。后与程渔门论及,程亦韪其言。余曰:‘古韩、柳、欧、苏,俱非为时文者,何以诗皆流贯?’程曰:‘韩、柳、欧、苏所为策论应试之文,即今之时文者也。不曾从事于此,则心不细,而脉不清。’”[6](P197)可见,八股文章法上环环相扣、细致入微的说理议论同样有助于诗歌的创作。

明清文人之所以普遍声称八股文有助于诗歌的创作,具体到作法上,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表现:

首先,紧密围绕题意。题目是八股文的灵魂,须紧密围绕题目阐发题目主旨。作诗也如此,薛雪在《一瓢诗话》中云:“一题到手,必观其如何是题之面目,如何是题之体段,如何是题之神魂。做得题之神魂摇曳,则题之面目、体段,不攻自破矣。”[7](P686)可见,诗歌与八股文一样,要紧密围绕题目,抓住题目之神理,将题目做得神魂摇曳,题意自然流出。

其次,“起承转合”的布局。金圣叹云:“诗与文虽是两样体,却是一样法。一样法者,起承转合也。除起承转合,更无文法。除起承转合,亦更无诗法也。学作文,必从破题起。学做诗,亦必从第一二句起。从第一二句起,方谓之诗,为其有起承转合也。”[8](P46)八股文作为“律文”,特重谋篇布局,一题树标,八股归统,起承转合,勾连成文,要求作者从整体结构上把握文章,注意内部的逻辑联系;而排比连缀,分股对偶,又饶有参差错落的声韵之美。八股文布局讲究起承转合之势,主要体现八比之中,吴乔的《答万季诗问》第15中谈及七律的布局如何时,曰:“七律颇似八比:首联如起讲、起头,次联如中比,后联如三比,末联如束题。但八比前中后一定,诗可以错综出之,为不同耳。”[7](P30-31)指出了两者在布局上的相似。虽然起承转合之法并非属于八股文体独有,诗歌中也有起承转合之说,但对于明清文人而言,起承转合之文法的熟练,来自于日常研习的八股文写作,应是不争的事实。文人们因熟悉八股文的章法结构,所以在作诗时置诗歌本身的章法于不顾,甚至直以八股文的章法布局,运用八股文的起承转合之法来进行五、七言律诗的创作。

以八股文之法来做诗歌,对于精通八股文写作的尤侗来说,并非难事。他在创作《论语诗》时,紧密围绕题目,将题意于起承转合的章法布局中层层表现出来。如《有朋自远方来》一首:

鸡鸣风雨闭门时,门外车声千里迟。(首联)

乍望楚山逢宋玉,正弹流水对锺期。(颔联)

一梁落月添新梦,三径停云忆旧词。(颈联)

共把高文醉樽酒,莫将姓氏问屠儿。(尾联)

首联相当于八股文的起比,在风雨鸡鸣声中,关门闭户之时,突然听到门外车马声响起,含蓄未露题意,只是点出题目中“远方来”。颔联承接首联之意,在承接的同时进一步说明题意,作者这里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宋玉作《高唐赋》,此赋渲染了楚山胜景;一个是锺子期的名曲《高山流水》,正望着楚山就看到了宋玉,正弹着《高山流水》就看到了锺子期,作者借此表达正在思念好友,而好友突然就出现在面前的惊喜之情,点出题目中“朋”字。颈联由现在回想过去曾经与朋友一起吟诗作赋的场景,意味悠长,耐人寻味,既是对往昔的美好回忆,又是对现在重逢时可以重新切磋诗文的欣喜,深化题意,也起着转入下联的作用。尾联回应题意,收结全诗,作者要朋友专注与自己畅谈诗文,畅饮美酒,不要顾及其他。这个题目属于八股文中的小题,也为截下题,作这种类型的文题要顾及下文题意,将下文之意融会贯通其中,但又不能连下,必须处处从上文入手。诗中四联起、承、转、合,围绕着题目“有朋自远方来”而作,同时点出下文“不亦说乎”之意,将孔子所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之意抒发得淋漓尽致。

从上可见,尤侗既按照八股文不同文题的作法要求,又运用八股文紧密围绕题目以及起承转合的结构布局章法来作七言律诗,将题目之意阐释得淋漓尽致。可以说,每首《论语诗》都清晰体现出这样的逻辑结构特征。从这一点上来讲,正是熟练八股文的章法结构,使得才思富瞻的尤侗,在三日短短的应试时间内,创作出多达30首的七言律诗以代应制。尤侗以八股文的题目为题,又将八股文“律文”要素的起承转合融入《论语诗》中,每首诗歌都可以看做是一篇诗化的八股文。

二、代言兼自述:《论语诗》的文学意义

尤侗仿八股文之法来做诗歌,除了章法布局之外,也借用了八股文的代言方式。八股文要代圣贤立言,是明确的代言体。诗歌中也有代言体,从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始,诗歌就有专以描摹口吻为工的各种拟代依托之作,现存最早标明为“代”的作品是三国曹丕、曹植兄弟的《代刘勋妻王氏杂诗》各一首,两诗均托刘勋妻王宋的口吻,诉说被休弃的悲伤。唐宋时期诗词创作进入高峰,也产生了大量的拟代依托之作,清人毛先舒就指出词中“男子多作闺人语”的现象。[3](P90)虽然中国古代诗歌多自抒胸臆,“诗言志”,但也有代言之体一脉相承,不绝如缕,蒋寅将其称之为“角色诗”,同时认为:“明清人做角色诗或许可以说是传统的惯性。”[9](P223)指出明清人做代言诗时角色互换的传统渊源。尤侗以《论语》中的文句来作《论语诗》,要吟咏题意代孔子等人立言,也以八股文的代言方式为之。八股文代言,必须做到逼肖人物声口,具体来讲,就是所代之言要与题中人物的说话语气、精神风貌等方面一致。这样,在代言时,也需要角色转换,化身为所要代言的人物,设身处地,将经言之意旨阐释出来。但诗歌本身毕竟是抒情言志的文体,尤侗在代言的过程中不禁与自己的人生经历产生共鸣,从而无意识地将自己的情志渗透于其中。

在创作《论语诗》之前,尤侗的生活重心就是参加科举考试。尤侗自幼被其师吴世英称为“神童”,这样的赞誉使其心系科举功名,以施展才华抱负。然尤侗的科举之路极为坎坷,屡试不第。为了科举功名,尤侗并不避嫌,于顺治二年(1645)八月,参加了清王朝在江南的首次科考,邑令沈旭轮、郡守丁右海俱拔第一,但督学陈道庄言取第五。随后即赴南京参加乡试,不第。顺治三年(1646)八月再行乡试,虽得太仓州知州李作楹极力推荐,乃得中副榜。顺治五年(1648)夏天,赴科试,督学苏次公先生铨拔第一,诏以首名拔贡明年四月廷试。秋天参加省试,仍下第。顺治六年(1649),参加廷试,取第七名,当授推官。拜访丙戌乡试座师张端、吕崇烈,二人勉励尤侗再试。于是,尤侗打算回乡复习以再试,故不在京候选,即出京归家。顺治八年(1651)秋,赴南京省试,仍不第,主考官高珩、黄机对于这位有名才子的落第深为惋惜,欲寻其试卷再拟,但试卷却遍寻不见。尤侗也自叹“命也”,不禁有捧檄之心,他在《长安杂感二首》之二云:“诸公衮衮对彤轩,独向泥途滞短辕。天远何从瞻紫阙,日斜犹去扫朱门。纵教捧檄愁行路,悔不扶锄学灌园。况是汉宫寒食近,河桥杨椰欲销魂。”[10](P539)此时的尤侗对科举考试以求得功名的道路有些心灰意冷,甚至有了归田隐居之念。但他仍不放弃,于顺治九年(1652)再次应试。此年,尤侗得授职永平府推官。永平府在京师之右,也称右北平。也就是在最后的这次科考期间,尤侗创作了《论语诗》。尤侗自负才情甚高,然这20年来的科举失意,使其怀才不遇、郁结于胸。文人的性情使其创作诗文以发泄郁积,尤侗论诗、作文都讲究有真性情,他在《曹德培诗序》中也云:“诗之至者,在乎道性情。性情所至,风格立焉,华采见焉,声调出焉。无性情而矜风格,是莺集翰苑也;无性情而炫华采,是雉窜文囿也;无性情而夸声调,亦鸦噪词坛而已。”[11](P420)因此,尤侗借吟咏圣贤之心,述自己之心志怀抱。

首先,尤侗有着治国平天下之胸襟怀抱。尤侗才华富瞻,不间断地参加科举考试,就是要实现治国平天下之抱负。他借《可以托六尺之孤》抒发了这一雄心壮志:

宫车晚出最苍黄,遗诏亲承血数行。

中夜踌躇忧少主,外廷涕泣说先王。

剑门功业垂诸葛,麟阁形容绘霍光。

可恨欺人新莽辈,金滕未发汉先亡。

诗中所提到的诸葛亮、霍光,皆是受先皇的重托,辅佐少主,兢兢业业,死而后已。而王莽虽有“周公在世”之名,却受托孤之后,谋朝篡位,与周公作《金滕》之举相对比,极具讽刺。尤侗赞颂这些贤臣、名将,期望有朝一日自己也可以扶危济困,建功立业。

其次,尤侗的科举志向非常坚定。尤侗虽然科举考试并不顺畅,屡试屡败,也在一些诗文之中时常流露出科举失意与落魄的嗟怨之叹,但他仍执著于科举考试,骨子里始终有一种坚毅的韧性,支持着他不断应试。这在《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一诗中得到了体现:

洞庭木落气萧森,百尺青条郁上林。

秦帝山头封号古,武侯庙里岁华深。

三年化碧忠臣血,六月飞霜孝妇心。

堪笑春风画红白,家家桃李听鸣禽。

松枝傲骨峥嵘,柏树庄重肃穆,且四季常青。所以松柏历来在文学作品中用来象征坚毅不屈的意志,孔子的这句话也是赞颂松柏精神的千古名句。尤侗分别吟咏“松”、“柏”,以泰山上秦始皇封的五大夫松封号之久远,以及武侯诸葛亮庙前的古柏年岁之久远,经历数千年的风风雨雨,仍傲然挺立,以赞叹松柏旺盛不屈的生命力,紧接着,用《庄子·外物》篇中苌弘化碧的典故以及《窦娥冤》中六月飞雪,来烘托松柏坚强不屈的意志力。最后以桃红李白只能依靠春风绽放美丽,来反衬经得起风霜吹打的松柏的坚贞。尤侗以巧思来将题目之意吟咏得荡气回肠,但尤侗本身若无这样的精神气质,恐很难做到这一点。尤侗屡次在失意中应试,正印证了这一点。尤侗在每次科举落第后,坚毅的心志使其回家继续研读“四书”,积极备考,且乐在其中。虽身处贫困,但坚毅的志向使其陶醉于很多文人所向往的儒家思想最高境界“孔颜乐处”,悠然自得。如此崇高的境界,如此豁达的心胸,实令人心生钦佩。

第三,他借禅宗来排遣科举失意以及现实生活所带来的愁苦。尤侗自幼好佛,顺治五年,尤侗作《戊子真风序》云:“岁将暮兮多离忧。读罢离骚,觉纸窗灯火,增人作恶。有瞿昙教予念佛三昧,为释第一。于是屏除诸有,独溯禅源。晨鸡暮钟,半对上堂公案。乃二三同好,杂赠闱书,又从而丹黄之。”[12](P231)可见,于此时他开始学佛,研读佛理,排遣忧愁。尤侗在《西堂杂俎》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张商英欲作无佛论,竟日不成一字。妻曰:‘公平生为文,伸纸万言,今作何文,其若乃尔?’张曰:‘欲作无佛论。’妻曰:‘既已无矣,何论之有?’张大悟,遂精禅理。善哉!女人一声棒喝,参破老禅,其观世音化身乎?但佛体本无,故谓之空,知空即无,知无即佛,则无佛论又何不可作?”[13](P274)尤侗认为佛是无、空,虽一切皆空,但蕴含万象。历代很多文人多以逃禅的方式来化解现实生活中的忧愁,如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科举屡屡失意,给尤侗带来了无法释怀的忧愁,于是,他也选择了禅宗,这在《论语诗》中也有流露,《予欲无言》:

终日断断繁有辞,嗒焉丧我隔藩篱。

三千诸子空谈老,二百余年大笔疲。

满院犀香无隐处,闲庭草翠坐忘时。

灵山说法拈花看,不是摩诃谁解颐?

孔子说“予欲无言”之意,朱熹注曰:“学者多以言语观圣人,而不察其天理流行之实,有不待言而著者。是以徒得其言,而不得其所以言,故夫子发此以警之。”[14](P180)孔子之意与佛理之根本是相通的。佛家有“拈花微笑”之说,当时佛祖释迦牟尼于灵山说法,拈花示众,并无言语,只有大弟子摩诃迦叶心领神会佛心,破颜微笑。可见,精髓要义非言语所能说明白的。尤侗由孔子之意联想到佛法,并借“拈花微笑”之说来吟咏圣贤之心,足见尤侗参透禅宗,出入于儒佛之间,深得禅宗之趣,排遣现实生活中的无聊。

第四,向往田园生活释放身心。田园生活的自然之趣一直被文人们所向往,很多文人宁愿处于宁静自然的田园生活中,而远离尘世的喧嚣,可以尽情地释放身心。《论语诗》中有一些表现田园生活题材的诗歌,《乡人饮酒》:

篱舍荒村乐事无,岁时伏腊且欢呼。

宾筵秩秩歌三阕,夜饮厌厌酒百壶。

分明洛社香山会,只少龙眠作画图。

表现了人们开怀畅饮,无所顾忌,其乐融融的境界令人向往。在经历着诸多挫折与不遇的过程中,尤侗越发向往宁静自然的田园生活。这也影响到尤侗后来的人生选择,尤侗在官场受到打压排挤,毅然选择解甲归田,赋闲家居达20余年,直到康熙十八年特选为翰林院检讨。

由上可见,尤侗在吟咏《论语》中的文句时,借圣贤之心,寄寓着自己复杂的情愫,从怀有治国平天下之怀抱,到科考接连受挫仍有坚忍不拔之意志,逃于禅以化解潦倒失意之愁苦,到最后的向往田园之念想,释放身心。尤侗虽自称戏作,但其中蕴含的这些复杂情愫,却是真性情的无意识流露。可以说,30首《论语诗》是尤侗入仕之前30余年心路历程的一番剖白与总结。

三、古朴兼通俗:《论语诗》的语言风格

尤侗以《论语》中的文句为题目,代人立言,也须将经言本身的语言韵味传达出来。《论语》主要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这些语言是在西周到春秋时期这样朴素的先秦语言环境中产生的,带着三代以上语言古朴简约的韵味。受八股文代言方式的影响,看到这些题目,就使人不禁联想到这些文句在《论语》中的具体语境。由于题目就有着古朴的韵味,以及所处的语境,使得诗歌意境流露着古朴的韵味。《论语诗》的语言突破了八股文代圣贤立言不用三代以下话语的限定,在古朴的意韵中又渗入着通俗之趣。要说明的是,《论语诗》中的通俗是相对而言的,在当时的文人看来,这些意象、典故、事件、语言都是非常熟悉的,所以,在那个时代,就显得极为通俗浅显。从整体上来看,尤侗将古朴的《论语》之言为作吟咏对象,并以相对通俗的手法将语言生活化、世俗化,富有时代气息,从而使得《论语诗》的语言在古朴的韵味之中带着通俗之趣。如《浴乎沂风乎舞雩》云:

去去东山东复东,登临赖有酒徒同。

白鸥暖泛桃花水,紫燕轻摇杨柳风。

洗耳自余高士洁,披襟不让大王雄。

人生适志须行乐,懒束衣冠拜帝宫。

这个题目出自《论语·先进第十一》中,孔子让众弟子各言其志,当问及曾皙(名点)时: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点没有直接回答自己的志向,而是以古朴简约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恬淡的春游图,从而展现出其不同于其他三人的胸怀高远、恬淡自适的志向。在这样古朴的语境中,以“浴乎沂风乎舞雩”来为点代言诉说其悠然的志向。尤侗以东山登临这样通俗的事件,“白鸥”、“桃花”、“杨柳”、“紫燕”这些常见的意象,许由洗耳这样通俗典故,以及“人生适志须行乐,懒束衣冠拜帝宫”这样通俗的语言,将曾点高远恬淡的志向生活化,使得人们在世俗的生活之中也可以体味到曾点所向往的崇高志向。可以说,《论语诗》中的每一首都兼古朴与通俗之趣。尽管诗歌意蕴并不见得有多么的出色,但这种将古朴与通俗糅合在一起的诗歌创作手法,不能不说是搜剔出别一种诗歌境界。

[1](清)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序[M].姜斋诗话笺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2]黄强.八股文与明清文学论稿[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3]郭绍虞.清诗话续编(1)[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4]黄强,王颖辑.游戏八股文集成[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5](清)徐珂.清稗类钞(文学类第8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4.

[6](清)袁枚.袁枚全集(第3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7]丁福保,辑.清诗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8](清)金圣叹.金圣叹全集(4)[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

[9]蒋寅.古典诗学的现代诠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9.

[10](清)尤侗.西堂小草[A].西堂诗集[C].续修四库全书第1406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11](清)尤侗.曹德培诗序[A].西堂杂俎三集(卷3)[C].续修四库全书第1406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12](清)尤侗.戊子真风序[A].西堂杂俎一集(卷4)[C].续修四库全书第1406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13](清)尤侗.五九枝谭[A].西堂杂俎一集(卷8)[C].续修四库全书第1406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14](南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4.

明清时期,八股文影响到了律诗的创作。清初,擅长作八股文的尤侗从《论语》中取题,运用八股文的扣题及起承转合的作法技巧,以八股文的代言方式来做诗歌,在代圣贤立言的同时,也自述心志,《论语诗》可以看做是尤侗入仕之前心志的剖白与总结。由于《论语》的语言风格是古朴简约,受八股文代言方式的影响,诗歌意境也就散发着古朴的韵味。但尤侗以通俗的意象、典故、事件、语言来表现题意,使得古朴之中渗入了通俗之趣,就诗体而言,可谓是标新立异。

I206.2

A

1004-518X(2012)04-0098-05

田子爽 (1982—),女,扬州大学文学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八股文与明清文学。(江苏扬州225002)

【责任编辑:张 丽】

猜你喜欢

八股文起承转合论语
基于“起承转合”的中小学生智创素养培育
如何读懂《论语》?
起承转合+思想性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的起承转合
猴年贺岁
猴年贺岁
政治课堂注重情境串联研究
《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为政第二》
八股文,学还是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