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馆文化自觉探究

2012-02-16田秋颐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江苏常州213164

图书馆建设 2012年3期
关键词:图书馆文化

田秋颐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江苏 常州 213164)

我国的“图书馆文化”研究开始于1990年并于此后迅速发展兴起[1],20多年来图书馆界出现了对图书馆文化的4种定义、7种特征、5种功能[2]和10种内涵表述[1]。这些研究主要从文化角度归纳了图书馆的文化现象、讨论了图书馆管理和图书馆事业建设等问题。其中较具有代表性的论文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从理论建构上讨论图书馆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现象,如柯平、闫慧的《关于图书馆文化的理论研究》[3];一类是从文化解读、社会背景、例证分析角度阐述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意义及其构筑思路,如戴龙基、关志英的《构筑图书馆文化,提升图书馆软实力》[4]。

本文试图从图书馆使命的角度探讨图书馆文化的内涵,从图书馆功能效用角度辨析图书馆文化的知识细胞构成和文化元素内核,以求找到图书馆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需要人们自觉坚守、努力继承发扬的图书馆文化精华及其特质,并论述图书馆文化自觉的当代任务与价值实现。

1 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图书馆文化之精华

纵观人类文化发展史可以看到,文化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伴而生的[5],图书馆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并肩而行。

1.1 图书馆文化的基因中充满神圣的文化色彩

古代图书馆与传授学问、知识保存共时伴生,源于人类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知识载体的敬畏。例如,古代西方最早的图书馆是大约公元前3000年的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的尼普尔城神庙图书馆。中国河南殷墟商王室出土的大量刻辞甲骨也表明商代图书馆就设在王室宗庙区。可见,图书馆生命里混杂着原始神性的基因,折射出人类超越自我的欲望[6]276-281。因此,图书馆文化在形成之初因具有知识传承的功能而充满神圣文化色彩。

1.2 图书馆文化的孕育与社会进步、社会教育历时共存

古代图书馆伴随人类文明成长发展,从技术角度看,这得益于古登堡对印刷术的改进;从人文角度看,这归功于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大学教育的兴起极大地刺激了大学图书馆的发展,15世纪以后,欧洲主要大学几乎都拥有自己的图书馆。由于大学图书馆真实、生动地展示了其在教育事业中的重要价值,因此被称为大学的心脏[7]。16世纪至19世纪,图书馆受社会发展推动,将其主要职能与任务向社会教育转移,被赋予了新的使命,迎来了图书馆事业前所未有的发展高潮[6]288。在这个意义上看,图书馆文化与教育同旨,是一种“文治教化”。

1.3 图书馆文化的成长与知识平等、人权自由、社会包容息息相关

从20世纪下半叶尤其是二战以后起,平等、自由成为普世的价值观,图书馆事业开始向实现知识平等、自由的公益性事业的崇高目标迈进[6]292。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发展的“软实力”在世界各国逐渐兴起和发展,并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公共图书馆宣言》的引领下,通过保障知识的自由选择向公众提供广泛的思想和见解,从而保障公众的知识自由权利,保护人类文化的多元化和多样性。公共图书馆不同程度地扮演了社会民主推进器的角色,同时更多了一份“社会包容”的使命和责任[8]。一些国家还把“促进人们的思想交流”确定为图书馆的核心价值之一[9]。这是从图书馆的公益性引申出的人文主义思想内核,它指出了图书馆作为社会机构的深层次的社会性功能。现代图书馆是人类文明的寄托、文化的标志、知识平等与自由的象征。从这个意义上讲,图书馆文化即“人文、人性、人本化”。

2 图书馆物质形态及其功能折射出的图书馆文化的特质

图书馆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关于“知识”和“文化”的文化,其本身充满了知识细胞和文化元素。这是图书馆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诸如生态文化、企业文化、网络文化等)的根本之处。

2.1 图书馆物质文化是知识载体、文化符号的形式化

图书馆的物质形态是由知识细胞和文化元素构成的,因此人类在建设图书馆之初就对图书馆建筑的文化本质属性作出界定。图书馆建筑常常是一个城市、一座大学乃至一个社区、一个村镇的地标性建筑,它的位置、体积、造型无不渗透出一种文化气质。图书馆内部整齐的书架、浩繁的图书、整洁静谧的环境无不透露出这种气质,这是知识载体之灵气,是文化符号之本质,它总在用一种无形的力量感染着走进图书馆的人们。因此,人们普遍认为图书馆是深度阅读、品味知识、经典阅读、享受文化的地方。

2.2 图书馆学术文化是应用文化、大众文化

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始于19世纪初,但图书馆知识体系的形成却经历了2 000多年的历史,图书馆学是经验积累出来的学问,它以图书馆为依托,以图书馆人实践为基础,以知识服务为目的,围绕知识的整合和有效传递形成了专门的技术方法和手段。从知识求原、求真的版本鉴别到文本校勘,从知识的分类组织到目录索引、综述评论的编制与查检,从知识计量分析的文献计量到引文分析,从博学多才的参考咨询到建立在平等、民主意识上的大众服务,均形成了独特的图书馆专业学术文化。同样,图书馆文化被广泛应用于人们求知、求学的过程中,为人们提供研究、学习的方法,节约读者时间,成为人们的知识向导、文化领航。因此,图书馆学术文化既是一门专业文化,更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文化、受益面极广的大众文化。

2.3 图书馆组织文化和制度文化是服务文化、奉献文化

图书馆组织文化和制度文化是经过绝大多数馆员认同并信守的服务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反映[10],也是各种文化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具体化。例如,开架借阅体现了一种开放服务文化,积累资源反映了图书馆的功能文化,规章制度是文化制约力的文字化,应用技术是文化组合力的客观化,图书馆环境强调文化意义表达[11]。现代图书馆组织文化和制度文化都在极力推崇服务和奉献的价值观。价值观是图书馆文化的精髓,图书馆精神是图书馆文化的核心。图书馆人运用自己的智慧,立足服务,强调奉献,表现为与读者进行充满人文精神的交流与心灵沟通。一代代图书馆人用智慧、真诚、充满友善的服务从事着图书馆最关键性的专业活动——“联接用户群体,决定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其需要”(谢拉语)[12]。图书馆的这种服务文化、奉献文化在信息化时代和虚拟的时空里,显得格外珍贵。

综上所述,神圣性、教育性、人本性共同构成图书馆文化的精华。图书馆文化特质由不可替代的图书馆物质文化、图书馆学术文化、图书馆组织文化和制度文化复合构成。

3 当代图书馆文化自觉要意分析

1997年,著名学者费孝通在北京大学举办的社会文化人类学高级研讨班上提出“文化自觉”的概念。他认为,“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的特色和发展趋势,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要‘复归’,同时也不主张‘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13]依据费先生的这段阐述,我们可以在上述对图书馆文化有“自知之明”的基础上讨论图书馆文化自觉。

3.1 我国图书馆文化的当代困境

目前我国图书馆文化精华和特质受到严重挑战,具体体现在:(1)当代中国图书馆界对图书馆文化精华的认识与国际上推崇的文化传承、社会公益、知识自由的图书馆文化之间的差距还很大。例如,图书馆服务是图书馆自由精神的主要实践领域,但当前我国图书馆服务的组织、措施和制度等各方面都没有上升到保障公民知识自由的高度。即使是常提的“读者第一”的观念或口号,也因为缺少了保障读者知识自由、认知自由和阅读自由的深层内涵而未能内化到图书馆工作人员和读者的意识之中,所以在实践中往往只能流于形式和表面[14]。(2)图书馆形态网络化、数字化发展进一步滋长了图书馆消亡论思潮。随着网络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泛在图书馆的快速推进,文献检索利用过程中快捷、方便的信息获取给传统图书馆的基本功能和业务技能带来嘲讽性打击,使传统图书馆面临被取代的危机,以至于动摇了传统图书馆赖以生存的基石,如《图书馆验尸报告2050》[15]中所阐述的问题就很有代表性。(3)图书馆技术现代化导致传统图书馆业务和技能被边缘化。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技术对图书馆传统学术和业务的藐视,另一方面是图书馆人出于对技术的敬畏而表现出对自身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的怀疑。“多数人,不仅是圈外人士,甚至还有专业人士,都已经忘记了图书馆专业技能由什么构成”[12],对传统图书馆 “关键性的专业活动”被“科技本身成为目的”的潮流所取代表现出无奈[12]。(4)功利主义盛行造成图书馆学术研究“假象”化[16]。一些图书馆学研究者已经不再关注读者、服务等图书馆存在的根本宗旨,在学术界,各种时髦跟风、浅尝辄止的高论盛行,关注技术比关注人文通行,空谈比实证风行,呈现出学术繁荣的“假象”[16]。(5)技术至上、市场强化误导图书馆业务工作 “去职业化”。这种“去职业化”表现为业务外包、技术依赖,在更深层次上表现为对图书馆服务、奉献等社会价值追求的懈怠。“让技术去解决吧”成为一些图书馆人的主观能动性懈怠和服务创造性懈怠的理由。以上现象虽然非主流,但反映出传统图书馆文化被弱化的趋势。

3.2 图书馆文化自觉要旨

3.2.1 图书馆文化自觉是当代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一,图书馆文化自觉是对图书馆事业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的反映;第二,图书馆文化自觉是对图书馆文化价值体系建设迫切需求的反映;第三,图书馆文化自觉是在知识信息数字化、网络化进程中对图书馆文化价值互补诉求的反映。可见,图书馆文化自觉是整个文化自觉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只有践行图书馆文化自觉,才能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2.2 图书馆文化自觉的任务及其内涵

(1)图书馆文化环境中的“人”是图书馆文化的创造者与承载者,也是图书馆文化自觉的主体与根基。图书馆文化环境中“馆员”的自我意识与觉醒是图书馆文化自觉的首要任务。每个馆员都应在对图书馆文化的认识上、规律把握上与责任担当上高度自觉。

(2)图书馆文化自觉需要加强对图书馆文化品格的认识。图书馆文化品格就是在图书馆事业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成果的总和,它是图书馆的灵魂。加强对图书馆文化品格的识别是图书馆文化自觉的重要任务。在当今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大形势下,要想防止图书馆文化被淹没,就必须提高对图书馆文化精神的“自觉”,彰显图书馆的“文化身份”。

(3)图书馆文化自觉要求更加重视图书馆文化精华的提炼与传播。图书馆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积聚了无数先人的聪明智慧和宝贵经验,蕴藏着深厚的社会思想和人文精神。在信息整合、知识传承、文化追求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问题可以在图书馆文化中得到启发。例如,图书馆在信息资源融合上追求紧密联系学术传承的“辨章学术,考镜源流”[17]和忠于文化授受渊源的“离其疏远,合其近密”[18];在知识传承上追求“仰之弥高,钻之弥坚”[19]的感召与“续先哲之精神,启后学之涂轨”[20]的引领;在图书馆的组织文化、制度文化上追求“平等自由”、“公益共享”、“服务奉献”等价值诉求。

(4)图书馆文化自觉要求更加重视弘扬图书馆传统文化,坚守图书馆特质文化,创新图书馆时代文化。图书馆传统文化既积聚了全人类关于知识传承的理论方法的精华,也继承了中华传统学术文化的基因,是弘扬、演绎图书馆文化的价值源泉。尊重、弘扬传统图书馆文化要求一方面保护好传统图书馆文化遗产,另一方面坚守好图书馆文化特质的独立性、丰富性和完整性,同时大力推进富有开拓精神元素的图书馆时代文化创新。

3.2.3 以自信、自强践行图书馆文化自觉

(1)在对传统图书馆文化功能的梳理中坚持自信 以文献传承为例,正是由于古代图书馆对于汲取知识、传授学问具有工具性作用,许多早期的典籍才能流传至今,欧洲的文艺复兴才能复活古希腊的人文传统,中华文化才能传承到今天。图书馆人就是要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能力的自信。

(2)从传统图书馆文化和现代技术的结合中找到自信 以文献信息整合为例,技术进步带来的数字文献二次整合名目繁多、功能强大,但是仍能从许多方面找到传统图书馆纸质文献整合的影子。在文献指向的整合策略上,数字资源整合可以依靠计算机技术为资源设计各种检索模型以提高检索效率,但其原理还是源于纸质文献整合的索引理论。在文献获取的整合方法上,数据物理集成模式就是传统的联合目录加上通用借书证模式;数据逻辑合成则是传统意义上的联合目录加上馆际互借;OPAC(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联机公共检索目录)实质上是机器联合目录;资源导航的本质是网络版专题目录集合。这些都说明了以传统图书馆文化为载体的文献学、目录学、图书馆学理论在数字图书馆时代的意义和价值。图书馆人就是要有这份专业学术造诣的自信。

(3)从复杂的当代文化环境中找到图书馆文化自我 以人类的阅读方式变迁为例,从数字图书馆到网络图书馆,从手机图书馆到泛在图书馆,现代技术带给人们 的“浅阅读”快意已经让“成功阅读”、“浮躁治学”大行其道。为此,许多有识之士正在呼吁向“审美阅读”、“非功利阅读”[21]的回归,希望读书治学过程中的“文化享受”不要被忽略,因为它关系到人类文化底蕴的积累和文化生活的质量。图书馆就是“文化享受”的殿堂,图书馆人需要有这份文化担当的自强。

(4)在组织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创新中实现图书馆文化特质的自强 以图书馆规章制度建设为例,图书馆人必须全力保护自己的职业操守,保证图书馆“知识自由”和“服务奉献”的文化自觉底线,只有在这个前提下进行的创新才能实现图书馆文化特质的文化价值,因此图书馆人需要有这样的文化建设的自强。

4 结 语

图书馆文化的精华与特质并不能被简单地作为一个社会团体或机构的文化取向与立场来表达,这是本文与以往探讨图书馆文化的研究的根本区别。图书馆文化中的文明传承性、文化标志性、知识载体性、服务公益性、社会包容性、生存适应性要求图书馆管理者践行文化自觉,将其精华转化为功能性社会价值体现,将其特质外化为有形的社会现象表达,将其内涵职业化,并以制度化的形式与组织及规范化的行为模式运行,以不断学习和汲取其他文化之长的胸怀开拓性地创新发展。这就是图书馆文化自觉的全部意义所在,也是我们期望看到的图书馆文化自觉的美好前景。

[1]胡 芳.1997-2005年图书馆文化研究综述[J].现代情报,2006(9):103-106.

[2]许俊松.图书馆文化研究述评[J].图书馆学研究:应用版,2010(5):20-22,27.

[3]柯 平,闫 慧.关于图书馆文化的理论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5(6):77-82,93.

[4]戴龙基,关志英.构筑图书馆文化,提升图书馆软实力[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5):5-10.

[5]韦文辉.论生态文化与图书馆文化的交融[J].图书与情报,2003(5):39-42.

[6]王子舟.图书馆学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7]Shera J H.The Foundations of Education for Librarianship[M].New York: Becker and Hayes, 1972:143.

[8]蒋永福.社会包容:现代公共图书馆的使命[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9(6):4-9,55.

[9]黄晓曼.图书馆核心价值的探索和意义[J].图书与情报,2007(3):44-46.

[10]张 红.21世纪的图书馆文化竞争[J].图书馆论坛,2001(5):7-9.

[11]马君丽.21世纪图书馆文化[J].现代情报,2003(7):33-35.

[12]兰开斯特.生存无从强制[J].王 兴,译.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1(1):19-23.

[13]费孝通.费孝通文集:第14卷[M].北京:群言出版社, 1999:197.

[14]蒋永福.当代中国图书馆人最缺什么? [J].图书馆,2004(2):22-23,40.

[15]Sullivan B T.Academic Library Autopsy Report:2050[EB/OL].(2011-01-07)[2011-08-25].http://chronicle.com/article/Academic-Library-Autopsy/125767/.

[16]王正兴.网络时代图书馆学理论研究批评[J].图书情报工作, 2002(11):33-36,7.

[17]章学诚.七略[EB/OL].[2011-08-25].http://www.tianyabook.com/lishi/wenshitongyi/4.html.

[18]魏 征.隋书·经籍志[EB/OL].[2011-08-25].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2639693.html.

[19]论语·子罕[EB/OL].[2011-08-25].http://baike.baidu.com/view/1216145.html?wtp=tt#sub1216145.

[20]缪氏.积学斋丛书序[M].徐乃昌, 辑.台湾:艺文印书馆,1973.

[21]荆 心.被焦虑挟持的阅读[N].人民日报,2011-11-8(12).

猜你喜欢

图书馆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图书馆
时间重叠的图书馆
谁远谁近?
图书馆
去图书馆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