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成创新谱新章 严谨求实织精品——评《信息组织原理与方法》

2012-02-16邢文明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武汉430072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2年10期
关键词:分类法编目图书馆学

●邢文明(武汉大学 信息管理学院,武汉 430072)

信息组织是一个历久弥新的研究课题。自从有了文字记载以后,人类就开始进入了主要靠文献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时代,伴随着文献的大量出现,便有了文献的组织整理。早期信息组织起源于两河流域档案整理和档案目录。西汉时期刘向、刘歆父子校理群书,编撰《别录》《七略》,创立六部分类法,即是一次大规模的文献组织整理活动。近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科技文献出版的种类、数量、速度等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信息组织提供了新的工具与方法,人类对知识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大大增强。

当前,互联网的兴起与迅速发展,使信息组织的内外环境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首先,信息组织的对象——信息资源呈现出海量增长、类型多样、繁杂无序、动态性强等特征;其次,随着网络的普及,用户信息素养迅速提高,信息获取途径的多样化,要求图书馆等信息机构为其提供一站式浏览与查找、知识元链接等集成与整合服务;再次,信息组织的工具与方法不断发展——新的信息组织技术如语义网、本体等不断出现,分类法、主题法、分类主题一体化词表以及MARC、DC、RDA等信息组织工具的修订频率越来越快,修订周期越来越短;最后,信息组织的主体由专门信息机构,转变为商业网站、互联网组织、学术机构、政府机构、图书情报界等共同参与,特别是Web2.0环境下,一系列新的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得用户也成为信息组织与服务的重要参与者,信息组织的主体越来越广泛。在此背景下,图书馆信息组织研究既面临着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机遇,更面临着信息环境和用户信息需求变化带来的巨大挑战,信息组织研究变得更加复杂和难以把握。

然而,困境的产生往往伴随着研究成果的大量出现。近读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司莉教授的《信息组织原理与方法》一书,颇有眼睛一亮的感觉,引起了笔者以下几点思考。

一 作为一本教材,该书很好地兼顾了信息组织基础知识的介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最新知识的传递

首先,该书将继承性与发展性紧密融为一体,对信息组织的基本原理、方法与工具作了简洁明了的阐述,特别对分类法中的组配分类法、主题法中的叙词法、分类主题一体化等信息组织的核心知识作了深入细致的介绍,使读者既能对信息组织有一个宏观、整体的把握,又能深入学习信息组织的核心知识内容。

分类法与词表的电子化与网络化是信息组织的发展趋势之一。该书紧扣信息组织方法与工具的革新,着重介绍了信息组织工具的最新版本,如《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中国分类主题词表》Web版、《杜威十进分类法》第22版、《国会图书馆分类法》最新修订版本,并全面细致地介绍了这些分类法与词表的电子版、网络版及其使用,与当前信息标引计算机化的实践需求相契合。

同时,围绕信息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作者对近年来信息组织研究热点与趋势进行了梳理总结。如本体的原理、应用、构建工具、方法与步骤,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方法以及知识组织系统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等。在本书的最后一章,作者分析了信息组织环境的变化,包括组织对象的变化、组织方法与技术的变化、组织主体的变化以及信息用户需求的变化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信息组织的发展趋势:信息组织工具的网络化、信息组织结构的可视化、信息组织系统间的互操作、内容揭示与标引的深入化、信息组织方法的综合利用等。全书语言简明易懂,既注重基础知识的介绍,也注重最新知识的传授,较好地兼顾了理论性与时代性。

其次,信息组织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教学工作者应了解图书馆工作实际,加强与图书馆实践领域的联系与沟通,关注图书馆职业对人才的需求,才能使教学工作与图书馆工作实际需求相契合,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司莉教授有着数十年图书馆文献标引与编目的实际工作经历,又长期从事知识组织与知识服务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对图书馆信息组织的实践与研究领域都非常熟悉。本书的编写融汇了她长期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素材、方法与技巧,其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风格贯穿于全书的每一章节。全书突出各种信息组织工具使用方法的阐述,大量采用图例、标引实例等方法,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如第一章信息组织概述在介绍信息组织的常用方法以及分类法与主题法时,以《中图法》相关实例加以说明。在第九章介绍本体创建的程序时以文字和图示相结合的方式详细介绍利用Protégé软件构建本体的步骤,让读者一目了然,能够按照书中的提示与说明一步步构建本体。在第十一章介绍各类型与各学科文献标引方法时,对每一规则都以具体文献标引的实例加以说明。

再次,信息组织教育者还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与规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以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该书在每一章的后面都列有本章思考题,包括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等题型,引导读者学习后对该章节内容进行回顾与思考,达到举一反三,温故知新的效果。既方便了不同层次用户的使用,也显示出作者十分关注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事实上,司莉教授在2008年即已出版了针对文献分类法课程教学的配套实习指导教材——《信息组织I实验教材》,在课程教学中引入实践教学环节,不断探索建立完善的信息组织教学方法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好地学习实践平台。

二 图书馆学教育工作者应关注图书馆实践的变化与发展,不断推进专业教育的调整与改革

这既是我国图书馆学教育适应时代发展和图书馆实际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图书馆学教育传统。中国图书馆学教育自1920年武昌文华图书科(Boone Library School)创立之日起,就以“智慧与服务”为校训,以团结奋斗、兼容并蓄、开拓创新、爱岗敬业的“文华精神”为指导,不断完善教学方案,改革课程体系,深化教学内容,建设高水平的系列教材,形成了中西结合、教学结合、教研结合的教学特点,从而对我国图书馆学教育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数字图书馆建设、联合编目、编目业务外包、书商和出版社为图书馆提供编目数据等现象的出现,特别是信息资源由模拟形态转变为数字形态,文献结构由线性到多维,读者更依赖通过网络获取信息,书刊垄断与价格增长,其他信息行业的竞争等因素导致图书馆服务效益难以保证,面临被边缘化和“去职业化”等风险,[1]图书馆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较大变化。为适应这一变化,图书馆学教育机构纷纷采取院系更名(或与其他院系合并)、拓宽教学目标、调整专业目录、更新教学方案、重置教学课程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图书馆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然而,“突围”式教育改革存在着“重学科泛化轻专业传统”“重应用技术轻理论知识”“重工具之学轻人文素养”“重课堂讲授轻实践培养”等误区,[2]一些高校图书馆学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存在着“文献信息+计算机+英语”的“三明治式”和信息技术倾向,导致图书馆学专业需求市场狭窄。作为图书馆学核心课程之一的信息组织课程,也受到了较大影响,据笔者所知,不少高校图书馆学教育机构将分类、主题、编目等传统核心信息组织课程压缩合并或撤销,使得学生对这些必备技能逐渐生疏。

然而,虽然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环境的形成以及用户信息需求的改变,已极大地促进了图书馆信息资源组织方式的变革,但实体文献组织仍然是目前图书馆及其他信息机构组织的主要对象,分类主题编目等知识技能不仅不应该削弱,反而应该加强。有调查表明,分类编目在各种类型图书馆中都被认为是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生最能发挥作用的岗位,可见信息组织与加工确实是图书馆学毕业生的优势所在。[3]以分类、主题、编目为主要内容的信息组织不仅是国内18所开设图书馆学专业课程高校中的前10门课程,也是美国各iSchool课程设置中的共同课程。[4]美国排名前20位的图书情报学院的大部分都把信息组织与检索作为研究生的核心课程。[5]图书馆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仍然是今天图书馆员职业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坚守与拓展是图书馆学教育改革的理性选择。[6]司莉教授的《信息组织原理与方法》一书在当前图书馆学教育改革风起云涌的背景下较好地体现了对图书馆学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坚守与拓展的思想。该书对传统文献的分类标引与主题标引方法着以重墨,系统地介绍了文献分类与主题标引的规则、原理与方法,[7]也对当前信息组织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如本体的原理与构建、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方法以及知识组织系统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等进行介绍。该书不仅在当前浮躁的图书馆学教育背景下更显得弥足珍贵,更有助于培养图书馆学专业学生的核心技能,为他们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增强他们的核心竞争力。

三 语言简明易懂,清新明快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学术界陷入了对国外学术理论的生吞活剥和学科间野蛮嫁接的泥沼,致使整个学术界晦涩之风气大行,学术新贵大多以写出为绝大部分业内人士看不懂的文章为荣,图书馆学界亦不例外。[8]特别是那些长篇大论的图书馆学论著,呆板乏味,看着令人生畏,读起来催人昏睡,被形象的称为“硬图书馆学”“重图书馆学”,谓其像花岗岩一般难以咀嚼、难以消化。[9]有人发出“图书馆学著作一向以枯燥乏味、深奥难懂示人,非正襟危坐、平心静气不能读也,连累得其作者也变得面目冷酷、拒人千里”[10]的感慨。诚然,这些鸿篇巨著并无过错,而且还很有必要。但理论上的艰深与语言上的晦涩着实会影响到后辈学人对知识的接受,而一旦学生对整个学科形成了呆板晦涩等不好的印象,将非常不利于他们将图书馆学和图书馆事业作为自己奋斗一生的目标。

作为一本图书馆学教材,理论上的阐述与构建必不可少。然而,读完本书,并无晦涩难懂、枯燥乏味之感。掩卷细思,不外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作者既精通分类、主题、编目等实践工作,又长期奋斗在教学科研一线,具备良好的理论驾驭能力,能结合实践工作对信息组织的知识与理论进行深入浅出地阐述,避免了空洞的理论说教;另外一方面则源于作者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图文穿插、丰富多彩的实例以及合理的章节安排等。

金无足赤。本书对于信息组织的研究与介绍,侧重于信息组织的分类法,对信息组织的其他方面,如主题法、信息描述与编目等的介绍略显薄弱。当然,这或许是限于篇幅,作者不得不对全书内容安排作出取舍的缘故。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信息组织原理与方法》一书的出版,正是司莉教授孜孜不倦地耕耘于信息组织教学与研究的田野,用爱心和汗水浇灌出来的结晶。随着在该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作者一定会收获更多的硕果。

猜你喜欢

分类法编目图书馆学
国家图书馆藏四种古籍编目志疑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粤剧编目整理之回顾与展望
CALIS联机合作编目中的授权影印书规范著录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编目工作问题探讨
基于贝叶斯分类法的股票选择模型的研究
ABC分类法在介入耗材库存管理中的应用
寂寞与喧嚣:当代图书馆学研究现状剖析
中国图书馆学之当下:反思与瞻望
韩国十进制图书分类法历史演进与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