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时期专业学位在公共图书馆人员继续教育中的作用
2012-02-16
(桃江县图书馆 湖南桃江 413400)
新时期我国的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远远落后于社会的需要,不能够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步伐。尤其是当前的一些公共图书馆,其工作人员缺乏专业教育、缺乏学习渠道、知识面单一、知识更新严重滞后,其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素质难以适应发展的需要。素养提升成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加强继续教育与专业培训工作势在必行。在各种培训学习渠道中,图书馆学专业学位培养模式以其专业性、实践性特点,广受图书馆工作人员青睐。
1 新时期加强公共图书馆人员培训的必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与社会对公共图书馆工作提出了很多新要求,而传统管理模式下的公共图书馆存在人才与服务的诸多不足,与时代要求之间差距巨大,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也日趋薄弱。究其原因,主要问题还是在人才资源上。下面将公共图书馆人员素质现状与社会对图书馆人员素质的要求对照如下:
1.1 当前公共图书馆人员素质现状
首先,图书馆人员素质总体偏低。传统模式下的公共图书馆主要职能是书籍的登记管理工作,对人员素质要求不高,导致很多在职员工缺乏专业素质。以笔者所在的图书馆为例,在职馆员27人,其中大中专院校毕业5人,图书情报专业学历的只有2人,职工子弟13人,领导干部家属6人,退伍军人1人。部分人员不仅专业技能缺乏,而且理论基础很差,缺乏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其次,人员结构与社会要求差距大。目前,国家对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如对社会免费开放等,这就给图书馆资金与工作人员的待遇问题带来不利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也影响了他们学习培训的积极性,甚至有员工去寻找改行的机会。由于缺乏相应的人才队伍支撑,很多图书馆的管理改革停滞不前,图书馆创新活动难以开展,服务水平无法提升,很多社区群众与读者转而选择其他的阅读方式或其他查阅资料的渠道,这进一步加剧了当前公共图书馆存在的问题。
再次,缺乏系统科学的培训机制。公共图书馆对馆员的培训工作普遍存在重视程度不够、经费投入不足、内容针对性不强、形式单一等问题。由于经费缺乏,单位在培训经费的投入上捉襟见肘,工作人员参加学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同时内部缺乏良好的学习培训资源,培训学习的激励机制不健全,给馆员的继续教育带来不利影响。严格来讲,目前的公共图书馆馆员素质培养仅靠一些零星的培训活动是不够的,很多职工子弟与家属等根本没有图书馆学方面的知识积累,与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多元化、专业化发展差距巨大,必须积极解决图书馆人员的系统性、规范化、综合性的培养,开展包括专业知识培训、业务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方面的全面培训,才能够解决当前的人员素质问题。
1.2 新时期对图书馆人员素质的要求
公共图书馆的基本职能在于:开展文献信息资源检索、阅览、外借服务;提供免费上网及数字资源服务;开展信息咨询服务;组织阅读指导与推广活动;开展社会教育工作等。所以,图书馆管理人员亟待进行全面的培训教育,并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才能够适应社会要求。
首先,新时期图书馆员应具备专业化的技能素养。公共图书馆藏书包罗万象、囊括古今,服务对象多层次、多学科,作为个体,公共图书馆馆员应该掌握一门或多门其它学科专业的知识;作为群体,公共图书馆应该拥有与本馆服务对象大致相对应的各学科专业人才。要想提高服务质量,就必须要实现技能素质的专业化。目前,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文献载体的多样化,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现代化,信息资源获取、整序、传递、利用的数字化、网络化、虚拟化等都要求公共图书馆馆员要学习、掌握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1〕。当今,图书馆日常业务工作的必备工具就是计算机,提高图书馆馆员的技能素质,使之拥有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岗位相适应的现代计算机技术技能已变得至关重要。
其次,要具有综合性的文化与道德素质。馆员要达到一专多能人才要求,除了掌握及熟练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以及与专业相关的各种技术知识。随着信息网络的全面开通,图书信息工作正逐渐走向广阔的空间,网络化、数字化的快速发展要求馆员具备一定的外语知识,熟知文学、数理化、心理学、公关礼仪、教育学等各方面的知识。馆员是图书馆的首要资源,激活知识价值、指导阅读、提升职业形象、开展知识组织服务等,都需要馆员具有相应程度的综合文化素质与职业道德素质,以树立图书馆馆员的良好专业形象、充分地发挥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优势。
再次,要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与职业道德精神。现代图书馆向着数字化、电子化、虚拟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图书馆馆员除要完成图书资料的收集、整理、保管、流通等工作,还要运用现代化的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及现代信息技术,对越来越多的知识信息进行接收、处理。因此,图书馆员必须树立科研创新意识,并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把图书馆工作做得更完美、更深入,使信息支撑作用和导航作用在教育科研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图书馆员应该开拓进取,勇于打破陈规,冲破以往的旧的管理体制,力求开创图书馆工作的全新局面,以推动图书馆事业不断的向前发展。
2 专业学位教育在图书馆培训中的优势与不足
2.1 图书馆专业学位教育的优势
目前图书馆人员的素质与社会对图书馆人员综合性、专业化的要求差距巨大,所以亟待开展在职人员的系统性继续教育,从专业知识培训、业务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培训等方面全面提升,才能够跟上社会要求。图书馆学专业学位教育是当前为满足图书馆管理对人才的需求而设立的综合性、实践性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如下优势:
首先,培养目标的针对性强。图书馆学专业学位教育主要是适应新时期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新需要,为图书馆管理质量的提升培养掌握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综合运用管理、经济、法律、计算机知识解决图书情报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具有较高职业素养,胜任图书情报行业的实际工作,具有独立从事图书情报业务工作与管理工作的能力,能够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先进手段从事信息服务,适应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文化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与图书馆当前存在的人才短缺相吻合,也符合公共图书馆实践型、复合型、宽领域、适应性更强的人才要求,避免了传统的学术型学位培养的方向狭窄、理论性为主、难以适应实践需要的缺陷,更加注重人才综合运用管理、经济、法律、计算机等知识解决图书情报工作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培养方式更贴近实践。目前,专业学位的课程设置充分反映图书情报实践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素质要求,注重分析能力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重点体现运用图书情报及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图书情报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中,实践性教学是专业学位培养的重中之重,所以,在师资安排上很多实践领域的专业人士被充实到专业课程的教学当中。学位论文答辩形式多种多样,答辩成员中有图书情报实践领域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专业学位的毕业论文类型更加灵活宽泛,可以是理论研究、调查分析报告、个案研究、毕业设计等多种形式。这些都是与学术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不同,更加适应实践的需要。
2.2 专业学位教育亟待改进的地方
首先,课程设置亟待拓展。目前图书馆人员结构复杂,水平参差不齐,岗位也有所差别。而目前的专业学位教育课程统得过死,缺乏足够的选修课程让学生个性化发展。要想增强图书馆馆员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具备丰富的学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岗位需要去选择最为适合的课程。这就要求学校拓展选修课程,留给学生足够的选修余地,让学习者能够结合自己的特长与岗位特点、学习兴趣等,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课程。
其次,师资选配要倾向实践,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目前,公共图书馆在转型当中,有着太多的实际问题需要去解决。高校专业学位教育的大部分教师缺乏图书馆实践经历,倾向于理论探讨,虽然有的学校聘请一些实践领域的高层次人才作为专业学位培养的导师,但高校教师仍然要加强这方面的经历,走进实践领域。在学位论文的指导与答辩当中,大部分也都是一些专家学者,实践领域的导师人数偏少,不利于学位教育实践性特点的凸显。
再次,要将职业道德纳入培养内容。目前,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图书馆已经彻底成为一个社会公益单位,每个员工都是社会公益服务人员。面对这样的变化,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当务之急是转变自己的思想,在缺乏资金、待遇不高、免费开放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动性与积极性,开展各种信息咨询服务、阅读指导与推广活动、社会教育工作,这对思想境界、服务意识的要求无疑提升了一大步。所以,把职业道德的教育当成学位教育的一部分是非常迫切的。
同时,培养目标与方式立足实践、注重创新。公共图书馆在转型过程中,很多新任务要去完成、新问题要求解决,这就需要图书馆人员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与能力,尤其是各种资讯服务、阅读指导活动以及社会教育活动当中,图书馆人员要经历各种调研、策划、设计、推广、主持等角色,只有注重学习、创新方法、提升能力,才能够适应工作的需要。
另外,培训形式要与人员考核、待遇结合。在职人员的岗位工作已经明确,他们更多的会考虑各种实际问题,如职业资格、学习成果与单位绩效评价、工资待遇方面的变化等等。而明确的专业学位学习与一些单位的评价待遇等联系不密切,一些个人认为“专业学位的学习没有什么实在的好处”等,制约了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 通过专业学位提升图书馆培训质量的策略
3.1 实施综合教学模式
针对当前图书馆人才要求复合型的要求,专业学位培养可以实施综合培养的模式,“综合培养可以增进图书馆学专业与相关专业的融合,也可加强非重点院校与重点院校、国内院校与国外院校的交流与学习,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2〕。
图书馆专业学位教育通过综合培养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学校自身的优势资源,结合校内外各种资源多方位地培养学生素质。例如:与校内的其他相关专业综合,与校外的教育教学机构综合,与企业进行综合等方式进行专业教育。为学生提供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边学习、边工作、边研究,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我国的图书馆学专业教育起步较晚,目前在很多方面依然落后于发达国家,再加上我国图书馆学的发展不均衡,发展联合培养的教学模式就显得更加必要。
综合教育的模式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代的公共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很多的问题与新情况,没有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无法开展社会教育与社会咨询、阅读推广。通过宽领域的知识积累能够让馆员成为多面手,适应创新性工作需要,有利于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不断扩大知识面。
3.2 与公共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同步
学位教育对学员的吸引力主要来自于教育过程与教育结果的价值,所以我们在教育中不能忽视学位教育给学员“能够带来什么”这样一个实际的问题。把学位教育与学员在本系统的资格认证与职称评审、工资待遇提升、未来职务提升等需要结合起来,有利于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实际上,这也是把专业学位教育与文化管理系统的资质认证、待遇提升、绩效评价等相结合,把专业学位教育纳入到文化系统的培训激励当中,形成教育发展的合力,共同促进学员素质提升。
职业资格认证与馆员职业素养、专业学位教育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图书馆馆员职业素养就是指馆员在图书馆进行服务时应该具备的专业素质、服务态度和职业技能,它不仅需要馆员在工作中不断自我完善和提升,更要贯穿在馆员的整个专业学位教育过程之。专业学位教育和馆员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开设与图书馆馆员职业资格认证相关的课程,可以使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相辅相成,从资格认证和专业教育两个方面保证图书馆学专业人才的质量〔3〕。
3.3 教育方式上进一步强调实践
首先,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由单纯地教授学生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去自主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个性,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学位教育不能仅仅局限在教室当中,要引导学员把学习过程融入到实际工作过程当中,融入公共图书馆的改革与各种活动当中去,在实战中锻炼自己。
其次,在图书馆学位教育的各个环节注意实践活动的落实,例如在教学中让一些工作人员走进教室,让学员合作完成一项任务,实施实习性质的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等。例如:制定图书阅读指导活动方案、社会教育工作方案,组织一次社区图书推广月活动等等。要积极吸收图书馆实践人才进行论文的指导工作,并参与答辩小组的工作,保证论文答辩小组有一定比例的图书馆专业人员参加,等等。
3.4 教学内容上要进一步充实提升
首先,克服目前教材中的技术落后和内容空洞问题,改革图书馆学专业的课程内容,提高课程内容的新颖性。要强化专业课程的内容实用性,特别重视方法与技术的实际运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注重把握当今世界研究领域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提高图书馆行业的影响力,加强图书馆学专业的吸引力,为专业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
其次,现代的图书馆学专业课程虽然已经延伸到了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与通信等领域,但是相关的专业知识由于受课时因素的限制,学生在学习时浅尝辄止,散乱而缺乏系统。所以在设计培养目标时,一定要根据图书馆学自身的特质,围绕图书馆学的专业内容,充分发挥课程设计和毕业实习的作用,重视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要求学生熟练运用一些必备的工作技能,加强社会实践,尽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3.5 要重视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首先,要重视职业道德理论教育,帮助学员树立职业道德素质,把握新时期图书馆对馆员职业道德的新要求。面对免费开放、公益性加强等公共图书馆转型问题,面对来自各种信息化网络资源的竞争等,面对公共图书馆承担的社会教育、阅读指导与图书推广等新功能,学位教育不仅要开展知识教育,更要做好角色教育与服务意识教育。
其次,要把服务意识教育转化为实践操作性的知识。通过模拟实践、具体工作要求、创新性工作指导等教育活动,引导学员思考如何把服务意识与公益性体现在具体的图书馆管理工作当中,如何指导自己的工作计划与工作方案等,让服务意识化为实际行动。
总之,信息时代对图书馆员的素质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致力于教育和帮助图书馆馆员端正思想、转变观念,成功实现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转型,将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和图书馆馆员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促使馆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不断得到提升,以高超的业务技能和精湛的经验来展现图书馆的优质服务,以适应图书馆事业不断变化、发展的需要,成为新时代图书馆管理的优秀复合型人才。
1.陆文.试论环境在发挥图书馆功能中的作用.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4(02)
2.葛敬民,刘荣华,王林.国外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生教育及对我国的启示.情报理论与实践,2008,(05)
3.徐长生.我国图书馆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问题研究综述.图书情报工作,2009,(03)
4.王芳;马秀峰;图书馆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的差异性比较.图书馆学研究;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