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er电子书的白皮书解读
2012-08-06
(中山大学图书馆 广东广州 510275)
1 解读意义
Springer(施普林格)从2006年8月开始推介其电子书,到2007年5月推出的电子书就达到17000多种,并计划每年增加4000种,还将电子书与电子期刊整合在同一搜索平台,方便一站式检索。而2006年之前已有一部分图书馆采购电子书,以作为纸质图书的补充,所以它推出电子书的时间并不是最早的,却是全世界第二大的科学、技术、医学(STM)学科的期刊出版商,也是同类学科(STM)的最大图书出版商,因此它的电子书影响力或许不会因晚来几年而有所削减,反而有可能会因电子书出版市场更趋成熟,读者渐进习惯或熟练使用电子书而后来居上。为了协助其电子书推广,在其网站上还为用户展示了6份(实际为5个主题)电子书调研的白皮书报告。一般白皮书(white paper)是一国政府或议会正式发表的白色封面装帧的重要文件或报告书的别称〔1〕。之后大量研究机构借用“皮书”带有权威的含义,冠用在一些研究报告中,以公布、传播其对某一事件、事物的理解和认知,并作为与其他相关机构对话的基础。Springer使用皮书的概念来发布调研数据,说明其对此类调研有认真的准备,报告内容的可信度较高,值得一读。
近年,图书馆界对电子书的研究不断增多,到2011年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拟定的申报课题指南中还出现了《图书馆电子书管理和利用研究》的题目,说明电子书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待研究的课题。而2010年10月新闻出版总署出台了《关于发展电子书产业的意见》〔2〕,亦说明我国电子书产业发展迅猛,已成为全球重要的生产和消费国家后,将要积极制订电子书产业发展规划、政策法规。可见关于电子书的研究是完全顺应实践发展需要的。Springer推出的系列白皮书(目前供免费下载查看非常便利)毫无疑问将有助于图书馆及其他机构开展相关问题研究时作参考。
2 编译式解读
Springer电子书的白皮书〔3〕包括:
(1)eBooks-Costs and Benefits to Academic and Research Libraries(2007),介绍早期使用电子书的用户体验并以访谈方式了解6个机构(University of Illinois、University of Florida、University Library of Turku、Centre for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CWI),Amsterdam 、University of Muenster、Victoria University)的9位相关馆员对电子书与纸质图书价值差别的主观意见。大多数受访者都认为即使有些科技类学科用户及年轻用户更容易接受电子书,也大概需要5-10年的时间才能将纸质书的用户进化为电子书用户。报告强调电子书可为图书馆员及用户提供24小时访问、同步(并发)访问、广泛选择、及时更新、可超链接、可使用多媒体信息等使用优点;特别是图书馆员可受益于后期效益,如不用担忧存储空间、可削减经费开支、可减少采编加工及流通处理纸质图书的时间、可更深入观察与统计用户使用电子书的细节情况。
调研统计数据中,关于电子书的优点调研结果是,增强用户对资源的访问(Enhanced user access)为最重要选项。方便编目(Easier cataloguing)、加强馆藏发展规划(Enhanced collection development planning)则并列为最次选项。关于电子书优于纸质书的成本比较调研结果是,物理处理与加工(physical handling and processing)是最重要选项,存储与存档(Storage/archiving)是第二重要选项,空间与基础设施(Space and infrastructure)是最次要的选项。维多利亚大学(Victoria University)的馆员认为,如果将其所有纸质馆藏全更换为电子书,每年可节约用于12个馆舍的排架馆员的350000美元薪水支出。但也有馆员怀疑是否需要增加管理电子书的工作量,如检查某种电子书是否在平台上,检查是否要不断更新电子书格式、更新阅读及打印设备。
(2)eBooks-the End User Perspective(2008),该报告认为电子书在研究型图书馆不断得到增长,而且电子书发展的早期阶段,就已被证明在访问方面、功能方面、节约费用方面具有优势,终端用户已开始融入并体验电子书。因此图书馆员迫切期待了解终端用户是如何接触电子书的。接着介绍了访谈五个机构(Centre for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CWI)Amsterdam、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University of Muenster、University of Turku、JRD Tata Memorial Library Bangalore,India)终端用户的调查结果。例如大多数用户都使用电子书作为研究及学习之用,很少用于休闲阅读,认为纸质书适用于逐页的翻阅,电子书适合全文查找一些资料信息点。但当用户都承认电子书将不断增长时,却又不认为纸质书在不久的将来会被取代,并认为未来五年内只会因研究目的或查找参考工具书而转向优先使用电子书。文中提到The Centre for Information Behaviour and the E-valuation of Research(CIBER)认为到2017年,课本、专业书籍和参考书都会成为电子书载体形式,该调研机构还了解到在虚拟环境里,用户阅读方式跟传统不同,用户经常平均花费4分钟跳跃式阅读某一本电子书,而不是花很长时间去深入阅读某一本电子书或在线电子期刊的文章。调研统计数据中,关于电子书使用的主要障碍是用户不知或没意识到可从他们自己的图书馆获得电子书。而用户倾向频繁使用纸质书的主因是阅读电子书需要使用屏幕。
(3)Establishing Value and ROI:Investing in STM ejournals and e-books(2009),介绍了经济困难时期,图书馆要接受更多的评价所购资源价值的挑战,应思考如何形成评价体制。通常的做法是测算信息成本,如观察使用统计报告、单次下载成本、文献传递费用、点击率。但Springer委托市场调研公司(Outsell,Inc.)访谈了解了一些读者、馆员对资源评价的各种意见。调研了用户对电子书刊资源在节约时间、节约金钱、支持决策等方面的主观评价。报告认为图书馆都比较关心投入产出问题,尽力寻找最合适的评价指标,虽然使用统计报告是一种评价的中介方法,可计算出每次下载的费用,但是图书馆还是希望能深入挖掘其他方法。调研统计数据中,关于电子书的优点是:大约54%的受访者认为每次使用科技医学类电子书,可节约1-5小时。大约51%的受访者认为使用科技医学类图书可节约金钱(39%认为每种电子书可节约50-60美元;12%则认为可节约100美元)。大约51%的受访者认为使用电子书可支持决策(可便于追逐新的技术,确定或酝酿候选的工程项目)。
(4)The Big Deal Approach to Acquiring eBooks:A Usage-Basced Study /UniversityofLiverpooleBook Study:part1&2,此报告分为两部分,第一块为介绍从2008年7月到2009年6月,英国利物浦大学使用Springer电子书的使用统计数据分析,比较了不同年代、不同学科图书的下载情况,认为纸质图书的借阅率与电子书的借阅率无反比关系(曾有的研究认为电子书会导致纸质图书的使用率下降〔4〕),认为纸质图书的借阅者是希望逐页深入阅读;认为大宗采购电子书可适用于“长尾”理论;认为不同学科读者都会利用电子书;2009年每个电子书章节的平均下载成本是£1.43,而每篇电子期刊文章的下载成本是£1.94,认为需要寻找合适的电子书售价模式让更多图书馆采购电子书,而且从前期的下载情况来看,电子书与电子刊放在同一个检索平台,还促进了电子刊的使用。
第二块为介绍问卷调查利物浦大学1571名师生的调查结果,大多数受访者都认为电子书很有用处,尤其是用于研究目的,同时也调研了读者使用电子书的检索路径,对Springer推出的MyCopy service(允许个人以极低的折扣价按需印刷购买)有一半学生及2/3教工表示感兴趣。调研统计数据为,受访者中,90%的学生意识到图书馆提供了大量的电子书,比教师的77%比例稍高。85%的学生曾使用图书馆提供的电子书,比教师的77%比例稍高。学生中,有80%会将电子书用在学习上,有71%会用在研究上。教师中,则有31%会用在学习上,有85%用在研究上,而且大概50%的教师使用电子书是为了培训目的,如作为准备教学课程的材料。由于一些电子书供应商对电子书有下载的各种版权规定,让用户混淆不清使用的版权问题,例如Springer的电子书未包括数字版权管理(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允许用户自由地在各种阅读设备上切换访问,但好多用户并不了解。另外,电子书划分类型时,各个出版社的划分方法不同,例如学生普遍认为他们更倾向于使用教科书,但实际在线使用统计的情况却是其他类型,如专著、会议文献等使用的多,由此认为对教科书下的定义会存在读者与出版社之间的差别,而建议综合购买各种类型的电子书。
(5)Usage Measurements for digital content,该报告认为资源不断增多,资源环境越来越复杂,图书馆的经费又不断削减,资源内容的传递及使用方式不断发生变化,应该寻找更适合评价馆藏资源利用的方法。虽然评价问题是比较困难的,但为了持续增长用户所需求的资源,使图书馆得以长期存在,必须面对这些问题。报告中尤其谈到电子书与电子期刊的使用方式不同,没有明显的20%VS.80%的“二八”定律模式,比如Springer的电子书使用最频繁的前20位,使用率占53%,电子书的日常使用率不明显,但会在持续性的长期使用中显示出效益。另外,随着越来越多的资料容易被检索到,阅读模式也逐渐在改变,以往(上世纪90年代),科研人员每年大概阅读270篇文章,每篇文章大概花费45-50分钟,但现在降低到30分钟。如果图书馆将资源提供更多链接,提供24小时服务,科研人员就更容易在检索中快速发现认为有价值的信息,所以易检易用性也是评价资源的一个重要参考值 (正如陈力所言,如何让读者知道去哪里找所需要的电子书是决定电子书利用率最重要的因素〔5〕)。
为深入了解Springer电子书的白皮书报告,笔者在中国期刊网(CNKI)下载了近10年来图书馆界讨论电子书问题的204篇相关文章,并逐一查阅后选择个别可供参考的内容参与解读分析。见表1。
表1 阻碍电子书发展与应用的影响因素
在表1中,我们可了解到过去的研究中,所涉及到的影响因素在Springer电子书的白皮书报告里大多未提及。说明过去存在的问题,很多都已得到改变。例如Springer不担心被破解下载,直接提供PDF格式的文档自由阅览,也提供按需印刷服务,还提供大宗订单服务,认为可让图书单价更便宜以降低阅读成本。当然也有白皮书未提及还存在的问题,例如资源的长期存档问题,Springer现阶段只为个别图书馆提供现刊数据库的长期保存,电子图书未开展。又如,电子书阅读器的问题,白皮书里并未提及,只是告知其资源可在各种阅读器上使用。另外,白皮书虽然提到检索不方便会造成利用率降低,但仅是提示图书馆要增多揭示路径,而非认为自身平台不易检索。通过表1的比较,我们可了解到在分析电子书的问题时,有很多影响因素在不断变化,也有的影响因素是因各自思考归纳的角度不同,而使关注或得到的结论不同。因而笔者认为综合阅读白皮书报告后还需继续参考其他相关文章,才能更全面地了解电子书的发展情况。
3 使用情况的比较解读
上海大学图书馆的徐刘靖、刘华曾统计了该校2008年期间Springer电子书的使用情况〔13〕。因与英国利物浦大学(白皮书报告内容之一)具有可比较之处,特展开如下:
(1)下载类型:英国利物浦大学是学术专著(monograph)下载最多,占32.1%,而且这类型文献占的比重也是最高,占35.6%。上海大学是普通类下载最多,占49.9%。但统计的类型不一样,无法直接比较。可比较的是:①会议类文献(Proceedings),利物浦大学下载排第二位,占下载量18.1%;上海大学下载也排第二位,占下载量27.74%,前者的调研者认为估计是会议类图书比较容易被用户按单篇文章或单一章节下载所以才排第二位,后者的调研者则认为会议类图书及时报道了不同学科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在不同学科都享有较高的学术声誉,所以下载量比较高。②参考工具书类(Handbook/Ref work/Encyclopedia)都有相同点,就是下载的百分比高于这部分类型图书所占的百分比。利物浦大学的调研者认为这种现象是因为参考工具书具有大量的独立款目(large number of individual entries)可供下载造成。③教材类(textbooks),利物浦大学下载的百分比高于这部分类型图书所占的百分比,并被解释为可能是因为这类图书具有较大的需求,特别是对于大学本科段的学生;上海大学的种数百分比与下载百分比则比较接近。
(2)下载数量:上海大学2008年统计为“全年全文总下载量为9万多次”。利物浦大学统计为从2008年7月开始正式购买为计算起点,到2009年6月下载了46000次章节(Chapters),下载具有增长趋势,以2009年7月到2010年3月统计的数据为计算依据,可估算到2010年7月,下载总量将超过87000次章节,比上一个统计年增长88%。两者的其他差别是:上海大学认为每个月的下载量不一致,跟学期开设、论文答辩、申报课题的时间相关。例如“8月份为每年的暑期长假,因此下载量通常很低”。利物浦大学没有分析每个月的变化规律,只是解释将电子书与电子期刊整合在同一个平台后,电子书也促进了电子期刊的使用增长,并准备持续观察是否这种促进作用持续到2010年。但从各自统计图像来看,利物浦大学是2009年9月电子书下载达到最大量,上海大学是2008年12月达到下载量最大。上海交通大学统计Ebrary电子书时(2008-2009年),是3-4月和9-10月为高峰期〔14〕。
(3)下载图书的版权年:一般我们会认为自然科学类的图书都有一定的阅读兴趣寿命周期。有可能前几年出版的图书就不再被读者查看。但从利物浦大学2009年统计的数据来看,2005-2008年出版的图书,有超过45%的还在2009年被查看。上海大学2008年统计时,因2008年为版权年的图书并不齐全,2009年更少,所以2006和2007年图书访问次数相对较多。不过,利物浦大学统计时,因2009年为版权年的图书是2009年7月后才购买,所以2009年版权年图书也是当年下载较少。但利物浦大学还继续跟踪了解2009年版权年图书购买后的下载情况,发现电子书跟电子期刊确实有不同点,就是前4年(2005-2008年)的图书还依然被下载。Ebrary电子书上海交通大学是2006年使用次数最多,其次为2007和2008年,最少的为2009年和2000年前〔15〕。
(4)下载的学科比较:利物浦大学所有学科都有40-60%的品种被下载,仅数学与统计学低于30%,调查者认为数学学科在电子期刊的使用统计中,也是低于其他学科,或许是因为数学研究者比其他学科要阅读的文章资料较少,或许是因偏好于阅读纸质资料,或者喜欢阅读老旧的不是网上可见的资料。上海大学是数学与统计学科的图书品种被下载较多,仅次于计算机科学,而下载总量却是最多的。另外,上海大学的各个学科图书被下载使用品种量存在较大的学科差别,且各个学科的下载品种比例都远低于利物浦大学。
对于数学学科的图书,上海大学的调研者还统计了其他相关数据,例如,在讲义类图书中,数学与统计学的下载种数和下载量占总量一半,排名第一。对于上海大学拥有访问使用权的所有电子图书中,1964-1980年时间段的数据显示,绝大多数是数学与统计学被利用。因此认为虽然数学与统计学除对最新研究型专著的需求量较大外,对于早期经典文献需求量也较大,并解释为这个学科的研究有厚积薄发特点,研究的突破需要经过长期积累和前人经验。由此可见,对于数学学科,两所大学的调研者都有趋于一致的观点,即认为数学研究者会喜欢阅读古旧资料。
对于计算机科学及生物医学和生命科学,利物浦大学还特意观察这两个学科是否读者不太关注版权年较早的图书,并在统计数据中对比分析了2005-2009年的下载情况,发现较早年份的品种下载比例并没有明显偏低。从下载量来看,生物医学和生命科学下载早几年前的图书稍微偏低,但计算机科学却变化不大。就Ebrary电子书而言,上海交通大学为医学、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与网络技术三个学科使用的图书大都为2006-2008年的,而物理学、人文社科类使用量却很少,特别是数学使用的有很大比例是2000年前出版的。〔16〕
以上两所大学的实证数据比较,可让我们确定Springer的电子书,不论在英国还是在中国,都有读者开始使用,虽然中国的用户不是各个学科都频繁使用,但至少有个别学科已带头踊跃尝试使用电子书,这样的统计结果会让图书馆人感到欣慰,毕竟多年前,不少图书馆人还在怀疑电子书不适合阅读,阅读统计量也常让人感到尴尬,但这些都会逐渐成为过去。而且研究阅读的王波最近也提到,“电子阅读已经成为赏心悦目的相当舒适的事情,阅读体验甚至超过了读纸本书,再将电子阅读归为浅阅读,实在是不顾客观实际〔17〕”,如果观念逐步得到改变,今后图书馆的经费主要用在电子期刊的配置方案将会出现松动。不过,从系列使用报告来看,还是有读者不了解或不知道如何使用电子书。
4 结语
2010年DRAA集团采购数据库类型统计中(源自2011年5月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联盟会议),电子报刊占56%,电子图书占14%(合计有13个数据库被采购)。电子书的采购比例还是偏小,但今后是否需要大幅调整采购策略,还需持续观察读者对电子书的借阅量、借阅态度、使用偏好(阅读条件),综合前文的分析来看,既要让采购的电子书能满足读者的基本借阅需求,也不能盲目求快发展。
1.杨蔚林.评析2010《美国企业在中国》白皮书的内容和目的.政府采,2010(5):22-25
2.新闻出版总署出台《关于发展电子书产业的意见》.(2010-10-10)〔2011 -05 -01〕.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0_10/10/2736954_0.shtml
3.White Papers for Librarians.(2008-10-10)〔2011-05-01〕.http://www.springer.com/librarians?SGWID=0 - 117 - 6 -958921-0
4.缪融.高校图书馆中印刷图书和电子图书的流通分析.图书馆杂志,2006(3):48 -50,56
5,10.陈力.电子书的类型与评估.国家图书馆学刊,2008(2):51-55
6.李丽宾.印在网上的书——E-book.图书与情报,2002(1):77-80
7.王蕾.电子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图书情报工作,2002(11):60 -63,50
8.马晓玲.影响电子书发展的若干因素.情报杂志,2003(10):114-115
9.王启云.电子书发展的瓶颈与前景.情报科学,2003(4):373-375
11.吴云珊.高校图书馆国内电子书采购风险与对策.图书馆论坛,2011(2):91-94
12.(德)乌苏拉.劳腾堡,邹莉译.德国电子书与电子书阅读器的现状及未来发展.出版科学,2011(1):11-13
13.徐刘靖,刘华.Springer电子图书使用统计数据分析——以上海大学图书馆为例.图书馆建设,2010(2):33-35,39
14,15,16.何欢.Ebrary电子图书使用情况分析——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图书馆学研究(应用版),2011(2):81-85
17.深浅阅读不靠载体和作品界定.图书馆报,2011-04-22〔2011 -05 -01〕.http://a.xhsmb.com/html/2011 -04/22/content_241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