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邓小平江泽民党建思想异同探析

2012-02-16周万春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江泽民生产力政治

万 山,周万春

(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思想政治教育学院,北京 100083;2. 湘潭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邓小平江泽民党建思想异同探析

万 山1,周万春2

(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思想政治教育学院,北京 100083;2. 湘潭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作为党的第二代与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与江泽民的党建思想既有一脉相承之处,也各具特色。在共同坚持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基础上,邓小平注重党的制度建设,江泽民则把党的建设视为一项伟大工程,强调整体推进,各方面建设协调发展,集中力量解决根本问题。他们个人经历与品质,灵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对不同时期的党情、世情、国情的具体科学把握,是产生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

邓小平;江泽民;党的建设;思想建设

作为党的第二、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与江泽民的党建思想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而逐步成熟的,他们的党建思想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具有着各自的鲜明特色。

一、邓小平与江泽民党的建设思想的相同点

1. 进行党建的根本指导思想与哲学基础相同

共产党是代表广大无产阶级利益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就决定了建党的根本指导思想必须是马克思主义,其哲学基础必定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具体而言,中国共产党是根据列宁的建党原则成立起来的革命政党,而列宁建党原则的核心是民主集中制。列宁最早提出了民主集中制的概念,并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贯彻到党的建设之中。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组织制度,是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党的领导实践证明,民主集中制是维系党的生命的根本制度。民主集中制坚持和贯彻的好坏关系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1]。中国共产党坚持并发展了这项原则,将其融入党章之中,并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将其不断完善,形成了连贯的党建思想脉络,成为胜利推进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重要保证。

2. 党建的根本原则与最终目的相同

邓小平与江泽民都注重从思想上建党。把思想建设摆在党的建设的首位,这是中国共产党提高自身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经验,也是毛泽东党建思想的突出特点。邓小平第三次复出伊始,就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也始终强调要做好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江泽民继承我们党重视思想工作的传统,强调“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根本的是坚定不移地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2,p43]。

进行党的建设,最终目的是要增加党的凝聚力与战斗力,把党塑造成为不断推动生产力发展、进而解放全人类的无产阶级先锋。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肩负起救国救民的历史使命,为推翻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帝国主义三座大山而不懈努力奋斗,说到底是为了改造束缚中国生产力发展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腐朽生产关系。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把社会主义的本质概括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进入21世纪以后,江泽民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可见,邓小平与江泽民进行党建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使中国共产党成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无产阶级先锋。

3. 进行党建的主线一致

邓小平与江泽民的党建思想形成于我国开始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他们的党建思想适应了党领导人民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这一主题,实现了党建主题由解放生产力向发展生产力的转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首开先河,把党建的主线放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轨道中。江泽民继往开来,把党的建设定位为一项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推向前进。

二、邓小平党的建设思想的特色

1. 重新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文革”内乱结束后,受“两个凡是”的影响,国家的政治生活并未立即走上正轨,仍在徘徊。在这万马齐喑的时刻,邓小平明确地指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旗帜鲜明地支持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经过差不多一年多的讨论,到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批评了“两个凡是”,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3,p10]。邓小平把毛泽东思想乃至马克思主义的精髓精炼地概括为“实事求是”,赋予了这个中国古语以新的涵义,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为处在历史转折之际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加强自身建设的正确方向。

2. 注重从制度上建党

历经“文革”十年浩劫,党和国家的民主法制被破坏殆尽,一切毫无章法。针对这种乱象,邓小平特别注重恢复、建立与完善各种制度,从制度上建党。他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即使像毛泽东同志这样伟大的人物,也受到一些不好的制度的严重影响,以至对党对国家对他个人都造成了很大的不幸。”[4,p333]具体而言,邓小平着重从以下方面加强制度建设。

坚持与完善民主集中制。“文革”能够发生并持续十年之久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民主集中制遭到了破坏。邓小平多次强调不要过分突出他个人的作用,重大事项都是交予政治局或是党的中央会议讨论决定。

健全党的领导制度。没有核心的领导集体是靠不住的,要形成坚强的领导集体核心。实行党政分开,使党的领导重心转向对主要大政方针的制定上,放掉具体细碎的事务。他指出:“党要善于领导,不能干预太多,应该从中央开始。这样不会削弱党的领导。干预太多,搞不好倒会削弱党的领导。”[3,p161-162]做好领导干部交接班制度,规定领导人的任期限制,使党的组织生活走向制度化,将党的领导人更换具体置于党的代表大会的制度框架内。

完善法律制度。“文革”期间,民主法制成为废纸空话,一切无法无天。邓小平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从党的工作来说,重点是端正党风,但从全局来说,是加强法制。我们国家缺少执法和守法的传统,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就开始抓法制,没有法制不行。”[3,p161]他多次强调党要按法律办事,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为我国走向法治做出了重要贡献。

3. 党建的根本任务要发展社会生产力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阶级斗争已不再是党的主要任务,党的主要任务转向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为步入共产主义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这就要求全党必须把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1983年,邓小平会见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央代表团时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3,p28]后来又说:“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所以社会主义阶级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3,p63]直至1992年初在视察南方讲话中,他把社会主义的本质概括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 解放思想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邓小平在注重经济建设的同时,也关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解放思想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这是他的一大创举。针对“文革”造成的思想僵化,邓小平支持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放了全党、全国的思想。改革开放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有所蔓延,他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都必须大大加强,决不能削弱。”[3,p145]他多次指出:“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里我主要是讲思想政治教育,不单纯是对学校、青年学生,是泛指对人民的教育。”[3,p306]对于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他直言“不是错在四个坚持本身,而是错在坚持得不够一贯,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太差”[3,p305]。邓小平首开了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强调解放思想,同时对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先河。

5. 注重更新党的队伍

邓小平十分注重党员干部队伍的文化知识体系更新,提出了干部队伍建设的“四化”方针,即“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党员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更新,还体现为“四有”原则,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其中最重要的是“有理想”、“有纪律”。在邓小平的党建思想中,理想又分为具体理想与最高理想。具体理想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最高理想即是共产主义。“有了理想,还要有纪律才能实现。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3,p111]邓小平十分关心干部队伍的新老更替,推动建立了退休制度,解决我国传统干部人事制度中的年龄老化和存在实际上的职务终身制两大弊端。邓小平身体力行,带头执行退休制度,发挥了表率。

三、江泽民党建思想的特色

1. 注重党的全面建设

江泽民结合新世纪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新格局,把党建的根本问题从理论上概括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党的建设视为“新的伟大工程”,强调整体推进,各方面建设协调发展,集中力量解决根本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分别从生产力、先进文化、利益归宿等方面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问题,为进一步解决党面临的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开辟了新的境界,深刻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根本意义所在。江泽民不仅强调高层党的干部建设,更关注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他指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基层组织,是我们党领导和执政的重要基础,是党的全部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基础。如果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没有战斗力和凝聚力,那是十分危险的。各级党委都要高度重视基层组织建设,千万不能忽视了这个问题。”[5]

2. 坚持党的阶级性与民族性、群众性的统一

江泽民针对党的阶级基础发生的巨大变化,传统的产业工人日渐减少,农民也开始脱离土地,这就为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提出了严峻考验。为了在确保党的阶级性的前提下,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江泽民提出了关于党的性质“一个核心、两个先锋队、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将党的阶级性与民族性、群众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3. 特别重视党的拒腐防变能力建设

江泽民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这个核心问题,特别重视党的拒腐防变能力建设,强调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把党的作风建设推向新高度。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6,p573]。因此,江泽民要求在制度上把反腐败寓于各项重要政策措施之中,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在群众路线中保持廉洁亲民的作风,从行为上扼制腐败;在广大党员中开展“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三讲”教育,从思想上消除腐败。他把反腐败工作上升到攸关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给予了党的拒腐防变能力建设以最高意义。

4. 关注党的政治性建设

面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和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的后续影响,江泽民十分关注党的政治性建设,强调“我们的高级干部,首先是省委书记、省长和部长,中央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一定要讲政治。我这里所说的政治,包括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在政治问题上,一定要头脑清醒……我们搞现代化建设,中心任务是发展经济,但是必须有政治保证,不讲政治、不讲政治纪律不行。这一点对高级干部尤其重要”[7,p457]。

四、邓小平与江泽民党建思想差异的原因

1. 面临的党情、世情、国情不同

邓小平第三次复出后,面对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百废待举的局面。然而,当时的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依然思想教条僵化,固守“两个凡是”,造成经济社会徘徊不前的状况。因此,邓小平首先要做的是解放思想,破除个人崇拜,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后,对于“文革”造成的民主法制遭到极端破坏的情况,小平看重制度治本,树立法制。接着,面对国弱民穷的国情,他把握住了发展生产力这个核心。对于干部老龄化与终身制现象,邓小平关注队伍更新,并以身作则,带头退休,建立起退休制度。针对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思想混乱情况,他尤为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江泽民担任党的总书记时,党内腐败现象已经比较严重,直接引起了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因此,他高度重视反腐败工作。在新世纪,改革开放逐步深化,世界形势复杂多变,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利益阶层不断分化,思想文化走向多元。这就促使江泽民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重大问题深入思考,经过不断的理论创新,终于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党的先进性、阶级性、民族性与群众性统一起来,全方位地建设中国共产党。苏东剧变后,西方敌对势力与国内资产阶级自由化力量相呼应,对我国进行“和平演变”。江泽民临危不惧,高度重视党的政治建设,确保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永不蜕变。

2. 具体的工作方法不同

邓小平与江泽民对马克思主义原则的具体运用不同,导致具体工作方法不同。邓小平的首要问题是救国家于崩溃边缘,因此他具体运用的是马克思主义的“重点论”,解决主要矛盾,抓重点工作,集中力量攻克核心问题。江泽民则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改革开放已然全方位、深层次的发展。因此,他具体运用的是马克思主义“重点论”与“两点论”相结合的“全面论”,重视主要矛盾的同时不忽视次要矛盾,多管齐下,全面推进,讲求整体的合力效果。

3. 个人的经历不同

众所周知,邓小平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既经历了“三落三起”的跌宕起伏,又经受了革命战争烽火的洗礼,从事过军队的思想政治工作,又有领导过经济整顿的实践经验。这样的人生经历对他的党建思想不无影响,邓小平的党建思想一张一弛,恰如其人生历程。第三次复出后,针对思想僵化不堪状况,他提出了解放思想的口号,此为一松;制度建设,此为一紧。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又为一驰;在经济建设的同时强调两手抓,不放松思想政治工作,又为一张。在更新党的干部队伍时亦是张驰有度,建立退休制度是根本,是张;搞顾问委员会是临时举措,为驰。这样,邓小平使其党建思想呈现出了明显的节奏性特征。

江泽民的人生历程虽没有邓小平那样波澜坎坷,但也是经受了大风大浪。生于民国时期的他,青年时就参加了地下党领导的学生运动。这使他和知识分子有了天然的联系,为日后重视知识、重视科技、重视党员的理论与业务学习埋下了伏笔。解放后他一直在工厂工作,处于生产的第一线,这就使他的党建思想紧紧把握住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属性。走上领导岗位之后,他亲历了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在那场动乱中保持了坚定的政治性。对这场风波的起因、处理、经验教训等有着深刻的认识。所以,他一面强调党员要讲政治,一面特别重视反腐败工作。世纪交替,港澳相继回归,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这使江泽民的视野前所未有的开阔。所以,他的党建思想所体现出的全面性特征,既有国际眼光,又囊括了国内变化,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把党建的归宿落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

总之,邓小平与江泽民党建思想是中国共产党进行理论探索取得的重要成果,既体现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致性,又表现了灵活具体的创新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党建理论,为加强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思想理论保证。

[1]史历.论中共三代领导人对执政党建设理论的新贡献[J].天中学刊,2001(4).

[2]江泽民.文选(第二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邓小平.文选(第二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5]江泽民.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落实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去[J].党建,2001(9).

[6]江泽民.文选(第三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7]江泽民.文选(第一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校对:孙尚斌)

The Comparison of DENG Xiao-ping and JIANG Ze-min’s Thoughts of Party Construction

WAN Shan1, ZHOU Wan-chun2
(1. Institut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100083, China; 2.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Xiangtan University, Xiangtan 411105, China)

As the core of Chinese Communism party′s second generation and third generation collective leadership, DENG Xiao-ping and JIANG Ze-min’s party-construction thoughts have the same strain while showing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DENG Xiao-ping’s and JIANG Ze-min’s thoughts both adhere to the idea of establishing the party from ideology. DENG Xiaoping focuses on the party system construction; while JIANG Ze-min puts the party construction as a great project. He stresses the whole advancement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all aspects, and concentrates all efforts to solve the fundamental problems. The differences lie in their personal experiences and qualities, their use of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DENG Xiao-ping; JIANG Ze-min; party-construc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D20

A

1009-9115(2012)06-0080-04

2012-03-19

万山(1987-),男,陕西蒲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当代中国政治发展。

猜你喜欢

江泽民生产力政治
江泽民同志追悼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我国道路货运生产力发展趋势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凡事就怕做到极致 一个词的生产力
江泽民论“世界是丰富多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