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2012-02-15杨建平
杨建平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促进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途径。每一所学校都希望通过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来提升教师品质,改善教师地位,达到促进教育发展的目的。下面就结合我校的实际谈谈怎样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提升校园文化。为教师的自主发展创设良好环境
一流的教师队伍需要精心的培育和打造。一直以来,我们积极构建一种“积极向上、激人奋进、追求卓越”的校园精神,对教师们在思想上平等沟通,在生活上热情帮助,在事业上积极关注。努力创设一种宽松而民主的环境,营造一种良好的管理氛围和工作氛围,从校园文化建设上,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创造条件。几年来,先后投入巨资进行教师电子备课室的建设,为每位教师查找资料、实施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以及教师现代化课堂教学及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提供了充实的物质前提。学校不遗余力地支持教师外出学习,参与国家、省、市的教研活动,通过资金支持让教师开视野、见世面、结硕果。
学校的硬件建设是用钱可以买到的,而学校的软件建设即人力资源(师德、师能、校园文化的营造)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用钱来实现的,这需要一个长期积累与锤炼的过程。因此,我们积极倡导构建适合教师发展的人性化的激励机制,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用不断提升的教师专业化能力与水平来促进学校整体工作的稳步发展。
我们始终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教师的工作和教育行为,用赏识的心态去管理教师,不断追求自我进步,自我提高,使学校的常规管理内化成为教师的自我原动力,促使教师的工作一次次走向新的台阶,在学校不断地提高教学新目标新要求进程中,教师能发挥出极大地工作热情与追求卓越的激情。广大教师在这种环境感召下都能自觉不自觉地自我加压、自我提升。
加强团队建设。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如果说团队精神是展示一所优质学校的形象基础,那么团队建设便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动力基础。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办让家长和学生满意的学校,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队伍的不断发展和建设就成为我们的立足点。为此,我们把重点放在各教研组、备课组团队建设上,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教师个体获得专业技能的帮助,实现合作探讨,反思分享以及专业评价上,强调教师专业发展要回归教育教学,回归学校生活,回归师生关系的本质生活。营造业务能力强、专业水平高、在全市同学科中出类拔萃的教师队伍。
实力是创建名牌学校、品牌学校的基础,实力的不断加强不仅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也为学校的后续发展增添了动力,而获得实力主要靠以下四种方式:第一种是学习,在每次教研组及备课组活动时,都进行一定时间的理论学习。或是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讲,或是组内教师轮流讲。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和课程标准。通过学习型教研,使广大教师的师德素质、业务能力不断得到提升,使教师团队建设得以加强。第二种是反思,要求教师们的反思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既要有教学设计过程中的“课前反思”,又要有教学过程中的“课中反思”,还要有教学完成后的“课后反思”。通过组内组织的反思活动,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将教学中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加以总结,通过教学反思、教学案例、教学日志、教学叙事等反思形式,来促使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使教师团队建设得以推进。第三种是诊疗,主要通过两个环节进行:一是组内“诊断”的环节。大家纷纷建言,寻找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疑难问题,将问题提出来,形成以问题为核心的校本教研。二是“疗伤”的环节。大家通过学习——反思——实践——研讨,多次反复,集思广益,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返回教学实践加以验证。这种校本教研形式解决困扰教师的实际问题,使他们尝到甜头,激发参与兴趣,培养团结协作精神,使团队建设扎实有效进行。第四种是研讨,在校本教研中,我们始终强调,最有价值的课题,是实践中产生的问题,围绕课程改革实践的需要,鼓励广大教师把自己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就一节课、一个共性问题、一种理念、一种教育教学模式或方法,进行集体讨论研究,发挥集体力量联合攻关。如,数学教研组的“如何分层次提问”;物理学科的“生活中的物理”;全校进行的有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方面的校本研究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各团队在校本教研活动中迅速成长起来,使学校师资水平整体提高,同时,作为团体中的个体也获得提高。我校坚持梯队培养,合理分布原则,构建以有影响的名师为龙头,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中坚,以教师整体素质提高为根基的金字塔式的教师结构,实现教师个体与团队建设相结合的优化目标,达到教师专业化的整体提升。
完善教师培训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传帮带制度。学校倡导教师个体之间的相互指导,开展“老带青”“结对子”等教师之间日常的互相合作和经验分享、交流活动。要求名教师、骨干教师帮带一般教师;同时青年教师、教学教研能力待提高教师要积极拜师为徒。以“传、帮、带”为主的方式方法,促进新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传,主要是“老”教师向新教师传授教学经验。为新教师选择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作为搭班教师,成为她教学实践的传授者。“新老”教师成为了搭班教师,新教师可以从“老”教师那里得到指导和启发。通过模仿、消化、吸收,最后成为自己可操作的教学方式。帮,帮助青年教师寻找、分析、反思问题。通过交流和探讨帮助他们建构属于自己的实践性知识。带,聘请专家带领教师提升理论水平,获得专业化成长。通过专家指导,通过反复地理论指导实践,使青年教师原有的教学实践水平得到了提升,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实现自身专业化成长。总之,通过“传、帮、带”的形式能够有效地促进新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听课评课制度。我们按新课程的要求,改革和完善听、评课制度,明确听课的节数(中层干部每月听课不少于8节,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每月听课不少于6节,其他教师不少于4节,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要听一节上一节),同时还要明确听课记录的要求、评课的要求等,每次在听课笔记检查时对于优秀的要给与表扬,同优秀教案一同在学期末进行展览。校长和教导处及时点评指正,利于教师们查缺补漏,反思、提高。
公开课展示制度。每学期都要举办一次“烛光杯”校本课题研讨课,有新课改交流课、年轻教师初登讲台汇报课、骨干教师示范课,由教导处全面负责,明确公开课的时间、内容、要求等,每节课要由评委进行打分,最后评出不同等次,每位上课教师公开课前要上交教学设计,上课后要交教学反思,并且利用周三全校校本教研时间,上课教师要进行本节课的教学反思,本学科的教研组长要组织全组教师对本节课进行评课,最后由教导处主任及教学校长进行总结,并对今后的教学提出建议,此项活动在我校已经举行了二十四届,近百名教师出课,评课,活动的宗旨是把这种方式作为激发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的途径,真正对保证课堂教学质量起到推动作用。目前,这一活动在全市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近几届烛光杯吸引了不少兄弟学校的教师来听课、交流。
开展自我反思。探索教师自我发展的捷径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人的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一种自我反思的过程。因为反思能帮助教师把经验和理论联结起来,从而更加有效地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
在校本教研中,把工作反思列为一项重要内容,要求教师每节课后有二分钟反思,整理好课后记,记下得与失,为以后提供参考,以便及时修正自己的备课,调整教学思路;同伴之间听课后进行自我反思,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效益;分阶段整理自己的工作反思,在每一周、每一单元结束之后对本阶段的工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提出自己的整改措施和方法,形成自己的案例;学校、教研组组织教师交流案例,相互借鉴,共同探讨,在探讨中改进、提高。
可以说,一直以来我们始终关注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力求将学校建设成一个以“积极向上”“主动学习”为校园文化特征的学习型组织,使“学习”的理念渗透到校园文化的方方面面,逐步养成弥漫于整个学校组织的“思学”“乐学”气氛,培养我校教师的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这种理念、这种追求、这种精神已深深熔铸于全体教师的创造力、凝聚力之中,成为学校科学发展持续发展不竭的动力源泉,不断推动着我校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和提升。
(作者单位:黑龙江牡丹江市第十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