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农村图书室少儿阅读服务模式探析*——对河南新农村图书室服务现状的调查

2012-02-15王国强王蒙蒙

图书馆建设 2012年6期
关键词:图书室图书农村

王国强 杨 柳 王蒙蒙

(郑州大学信息管理系 河南 郑州 450001)

河南省农家书屋工程连续3年被列入省十项重点民生工程之一,几年来累计建设农家书屋33 878个,覆盖了近70%的行政村[1]。河南省新闻出版局、科技厅、民政厅、农业厅等单位共同印发的《河南省“新农村书屋”工程实施意见》提出,在全省农村逐步建立起“供书、读书、管书、用书”的长效机制,达到书屋阅读条件完备、体制机制相对完善、服务功能不断加强、出版物发行网络延伸进农村、农村出版物市场初步形成的基本目标[2]。为了解河南省新农村图书室建设现状,郑州大学“为新型农村图书室建设提供咨询服务及整体规划”课题组(以下简称课题组)在省新闻出版局、各地市文化局提供的典型新农村名单中,选取了郑州市惠济区南阳寨、焦作市待王镇东孔庄、巩义市米河镇高庙村等26个行政村作为调研点,以问卷形式对图书室及村民(调查村民402人)进行了实地访谈调研。本文所指的少儿读者侧重7~14岁的小学生。

1 现状与问题

依据图书室读者借阅登记簿的记录,借阅人群中85%为少儿读者。此次调查问卷显示,98%的少儿读者喜欢读书。并且在对未建图书室的行政村的村民调查中发现,希望建馆人群占被调查人数的89%,其中少儿读者高达100%;此外,在村民对图书室文献采访比例的建议中,少儿读物居首位,其次是少儿教育,可见有建馆意愿的村民也多是出于对孩子读书学习的考虑。课题组在对村民进行走访中发现,老人的日常文化娱乐生活以下棋、打牌为主,并且其中33%为不识字人群;中年人忙于工作,多无暇读书;青年人多在外地求学或打工,不能成为图书室读者的主体。据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9~13周岁儿童的识字率为100%,可以说具备了阅读的基本条件[3];另外,他们求学于村中自建的小学,课业相对轻松,也具备阅读时间。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能够为孩子从小培养好的阅读习惯,使孩子喜欢读书,把读书当成一件愉快而轻松的事情,对其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4]。但是根据课题组实地调研发现,图书室在少儿服务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1 馆藏资源结构不当,比例失调。

调查发现,新农村图书室馆藏资源构成以传统印刷型文献为主,极少数图书室配备有数字资源且以戏曲类光盘居多;印刷型文献主要为图书,鲜有少儿类报刊读物,没有形成合理的馆藏资源体系。例如,荥阳市京城办康砦村图书室的图书以经济管理类为主,少儿读物寥寥无几,导致少儿读者每次借阅都需花费大量时间找书,久而久之,借阅人次越来越少。巩义市米河镇高庙村图书室中的少儿读物被频繁借阅,但这类书刊仅占全部书刊的20%,其他类(如生活、文化艺术、农业科技、政治经济等类)书刊虽占总数的80%,却基本无人问津。

1.2 文献更新缓慢

被调查的新农村图书室中,报纸的更新周期为1周的占总数的77%,情况较乐观;约有15%的图书室的书刊从未更新过,馆藏仍是建馆之初由政府下发或社会捐赠的书刊。在有书刊更新的图书室中,除沁阳市白沟作图书室和小金陵图书室的书刊实现了半年更新1次外,其他图书室的更新周期均大于1年。在郑州市惠济区南阳寨的调查过程中,一位小读者反映,建馆之初他几乎每周都去看漫画书,但之后因迟迟不见新漫画书上架,逐渐淡化了借阅的热情。

1.3 开放时间不固定

调查数据显示,新农村图书室中不定期开馆的比例高达58%,其管理员多由村委干部兼任,或由村民中有文化、辈分高的老人担任。图书室日常处于闭馆状态,待村民有借阅需求时方才开门。少儿读者由于年龄尚小,主动克服困难的能力较低,积极性不高,图书室这种不定期开放模式无疑成为制约其借阅的瓶颈。

1.4 缺乏宣传

南阳寨图书室在郑州市图书馆的带领下举办了“十佳读者”评选、“六一”少儿书画征稿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在激发少儿读者阅读热情的同时,加深了他们对馆藏资源的了解,短时间内少儿读者人数明显增加,宣传效果显著。但是其余25所被调查的图书室均未采取针对少儿读者的宣传措施。此外,新农村图书室普遍实行被动服务模式,没有新书、热点书推荐等基本的宣传活动,并且馆员对少儿类图书借阅率的统计意识不足,缺乏对少儿阅读的科学引导。

1.5 图书排架不合理

7~14岁儿童的身高一般在1.66米以下,而图书室书架高度约为2米。调查发现,图书室排架时一味根据同类文献集中放置的分类标准,并未考虑将少儿类图书搁置在书架中低层,给少儿读者找书、取书带来很大不便。

2 共建共享模式探析

新农村图书室与村小学共建共享模式有其自身的可行性与优势。首先,图书室和小学都是文化事业单位,是进行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资源的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推进新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中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5]。二者相同的社会属性为其共建共享模式的实施提供了可行性。其次,少儿阅读可引起家长对图书室的关注,使阅读蔚然成风,推进新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图书室和小学行政上隶属于村委会,村民是共建共享模式的直接受益人,村委会做牵头人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再次,新农村发展态势良好,有坚实的经济基础来支持文化事业的发展,基本村村设有小学,图书室和小学地理位置相距较近,有助于各种合作的开展。该模式不仅可以使图书室服务和教学工作相得益彰,促进我国基层教育事业长期稳定发展,也可以集中优势资源,促进图书室自身建设,进而完善农家书屋工程的长效发展机制,把科技兴农、信息富农落到实处。最后,新农村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可以为该模式的实施提供资金支持,保障其长期稳定发展。由村委会成立专门的辅导小组,鼓励学校与村图书室合作共建,将两处的资源集中于图书室管理,打破校图书馆不对外开放和村图书室资源短缺的限制,实现文献资源的集中和有效利用。具体实施方案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2.1 图书采购与更新

首先,图书采访应符合少儿阅读需求。馆员可在教师协助下对学生的阅读取向进行全面调研,将采集的信息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为编订推荐书目提供依据;同时,结合学校教学要求,制订相关教辅书刊的采访政策,使馆藏具有学科完整性,形成适合少儿阅读的合理资源体系[4]。其次,应从学校及图书室出资和号召村民捐资捐书两方面保障馆藏资源持续更新。调查发现,新农村村民普遍重视子女教育,每年都会给孩子购买3~5本课外读物,这些图书读过一遍后便被闲置。学校可鼓励村民把这些闲置图书捐赠给图书室,将其集中起来,以丰富馆藏,供更多的孩子交换阅读,充分发挥其价值。最后,发挥网络资源优势,拓宽图书采购经费来源,保障文献资源的持续更新。网络传输是一项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全新事业,是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是图书室最理想的现代化服务手段[5]。一方面,可通过网络号召社会力量捐资捐书;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资源服务少儿阅读。

2.2 图书分类与编目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的分类体系把图书分为“政经、科技、生活、文化、少儿、其他”6类。笔者建议在此基础上对少儿类图书进行细分——对于期刊、报纸和电子文献资源,由于其数量较少,可单独列出;对于图书,可按主题进一步分为童话、动漫、科幻、科普、校园文学、文学名著和教辅读物7类,并且在明确分类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编目与登记制度。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针对农村图书室文献资源的特点制定了简便易行的编目方法——图书类型+图书序号。笔者认为,应在此方法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少儿类图书的编目。上述编目所形成的号码作为第一编号,每一小类采用图书名称首字的汉语拼音声母(英文图书采用书名首字母)作为第二个编号,将其列于第一个编号之下。登记工作的重要性同样不容忽视。登记的图书信息应包括书名、编号、出版社、出版日期、价格和册数,备注栏用来记录图书的损坏或丢失等情况。管理员在准备登记本时,要注意为以后增添图书登记信息预留空间[6]。分类明确、编目细致、登记详尽有利于图书的保管、维护,方便少儿读者借阅、查找。此外,图书排架应符合少儿读者身高要求,将少儿读物集中摆放在书架的中低层,为少儿读者提供便捷的选书和取书环境。

2.3 读者咨询与服务

图书室要适应时代发展趋势,变传统的被动服务为积极的主动服务。市、县级公共图书馆对农村图书室负有业务辅导的责任,应适时组织馆员培训活动,包括职业道德教育、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7]。为更好地为少儿读者服务,图书室还应邀请儿童图书馆专业馆员为图书室工作人员进行业务指导。除此之外,图书室工作人员还应加强自身对少儿读者心理知识的学习,力求在工作中做到“四心”,即细心、耐心、爱心、责任心。学校可利用假期组织高年级学生参加图书室志愿服务活动,由图书室工作人员事先对学生进行基本业务的培训,并在实践中予以指导。活动既可以锻炼少儿读者的实践能力,又能够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同时,图书室可作为教师与学生交流的第二课堂。学校应倡导教师利用晚上或周末的休息时间到图书室做志愿管理员,鼓励学生到图书室阅读或做家庭作业,由教师给予适当辅导。鼓励少儿在教师和家长的协助下制定科学合理的阅读计划,丰富自己的知识贮备。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工作人员是专职还是兼职,都应定期定时开放图书室,并将开馆时间集中于晚上和周末,以迎合少儿读者、上班族的休息时间。

2.4 图书室宣传

首先,图书室应做好少儿类图书的推荐工作,即利用图书室和学校的宣传橱窗、板报展列新书目录,张贴海报、图片,以生动、直观的营销方式增强新书的吸引力;同时,详细完备地登记借阅信息,定期整理出被小读者频繁借阅的图书书目,做好热点书导读工作。其次,学校应组织学生设计制作自己的阅览证(如女生裁出粉色的花型图案、男生剪出炫酷的卡通图像)并且贴上自己的照片。学校统一将其收集起来,移交图书室,由图书室加盖公章后返还学生。这种小读者主动参与的方式可以活跃馆室阅读氛围,激发少儿读者的阅读热情。再次,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小读者参与阅读。图书室可携手学校开设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如可在一二月举办以中国年为主题的图书展览,由家长与孩子共同编制中国结;在4月“国际少儿读书日”发起童话阅读活动;在5月举办以“我爱科学”为主题的小发明展览;在7月组织观看“红色党史”爱国主题电影[8]。丰富多彩的活动既有利于活跃少儿读者的思维,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水平和勇于战胜困难的决心,又可以调动成年人的求知欲,营造新农村的文化氛围。

3 共建共享模式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3.1 保证资金管理的透明度

孩子是祖国和家庭未来的希望,他们能否在和谐安定的环境中健康成长,一直是社会和家庭关注的焦点,社会和家庭也愿意为此贡献力量。但是,社会的不良风气导致人们怀疑捐助资金的流向。为消除捐助者的顾虑,图书室必须详细记录并定期公布捐助资金的来源与用途,鼓励公众踊跃为图书室建设做出贡献。

3.2 建立健全图书室管理制度

农家书屋管理制度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制定。新农村图书室应该在遵守和参照该制度的同时,积极听取村民的意见,制订出符合本村实际情况的管理制度和细则,从而使读者有章可循,管理者依法治馆。这些制度的制定要充分考虑服务对象的特殊情况,如开放时间要与学生的课余时间相结合,借阅流程要尽可能地简单便捷,奖惩制度要合理适度。

3.3 完善监督检查体系

上一级图书馆或直属管理部门要组织辅导小组定期到新农村图书室进行监督与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图书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所取得的成就予以肯定和鼓励,对建设较好的图书室进行物资鼓励和媒体宣传,树立典型,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3.4 合理选择图书室位置

图书室位置的选择需将方便村民使用和尽可能地靠近学校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只有使用便捷,才能吸引读者来图书室阅读。图书室靠近学校,一方面,可以方便学生对图书室资源的利用和图书室宣传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帮助家长借还书,节约家长借还书的时间。

[1]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我们的神圣职责[EB/OL].[2011-10-24].http://www.gapp.gov.cn/cms/cms/website/zgnjsww/layout3_content.jsp?channelId=2310&siteId=306&infoId=726031.

[2]河南省部署“十一五”农家书屋建设工作[EB/OL].[2011-09-07].http://www.gapp.gov.cn/cms/cms/website/zhrmghgxwcbzsww/layout3/index.jsp?channelId=1168&siteId=21&infoId=450680.

[3]屈明颖,刘志永.阅读兴趣小学阶段很关键: 9~13周岁儿童阅读数据解读[EB /OL].[2011-10-02].http://www.bookdao.com/article/22050/.

[4]周国良.图书馆的少儿阅读实践与探索[J].图书馆杂志,2009(11):36-39.

[5]向 京.县级图书馆如何服务于新农村建设[J].图书馆,2008(1):116-117.

[6]农家书屋工程处,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图书的编号和等级[EB/OL]. [2011-12-17].http://www.zgnjsw.gov.cn/cms/html/306/2319/200912/695625.html.

[7]徐 石.关于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探讨[J].情报杂志,2011(6):244-246.

[8]王 研.浅谈少年儿童图书馆读者沙龙[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1):106-107.

猜你喜欢

图书室图书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题多解
图书推荐
提高基层单位图书室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路径选择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班里有个图书角
图书角和图书室的设计欣赏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图书室里故事多:桦南县福庆社区家庭图书室创办者刘德生关爱青少年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