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兵固边是隆庆“俺答封贡”的关键环节
2012-02-15赵世明
赵世明
(天水师范学院 文史学院,甘肃 天水 741001)
强兵固边是隆庆“俺答封贡”的关键环节
赵世明
(天水师范学院 文史学院,甘肃 天水 741001)
隆庆“俺答封贡”事件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板升问题的解决;第二个阶段是高拱等极力促成册封和实现互市;第三个阶段是巩固封贡阶段,主要围绕整顿军备、加强边防和用兵辽东等展开工作。第三阶段往往容易被忽视。由于俺答封贡是为了实现边境的安宁,但册封和互市所形成的和平是不牢靠、暂时的,而长久的和平是需要实力做后盾的。所以,实现贡市后高拱对边防和军备的再次改革和整顿显得非常关键。
隆庆;高拱;俺答封贡;边防;军备
关于隆庆俺答封贡的研究渐次增多。一般而言,凡涉及者大都或祥或简地论述了这一事件的过程,肯定了促成俺答封贡过程中的穆宗、阁臣和边将的精心策划,以及由此带来边境安宁的历史意义。但是,在谁主导和决策俺答封贡的问题上,意见出现了分歧,形成穆宗说、高拱说、张居正说等数种观点。
俺答封贡事件的详细进程,史家论述较多,笔者也有拙文论述,故在此从略。俺答封贡是以俺答第三子铁皆台之子把汉那吉率属下阿力哥等十人叩关求降为起点,之后顺利解决板升问题,接着在高拱等人的力主下,实现对俺答册封和与其互市。十年后,蒙古族建起了大草原上第一座城市,取名“库库和屯”。①“库库和屯”意思是青色的城,这就是现在的呼和浩特。边疆“熄烽而安枕”,边民“释戈而荷锄”,此后四十多年,“沿边旷土皆得耕牧”。
一、贡市后高拱对军备边防的整顿
对册封、互市之后边防的治理整顿工作,史家已有论述,如岳天雷先生《高拱的军事改革及靖边功效》一文将高拱整顿边防概括为巡边“八事”制度,并论述了其对东北建州女真及图蛮诸部分化瓦解和寓守于战、寓战于守的方针,取得辽左大捷的历史事实,[1]其论述详细深入,笔者再作一点补充。
册封互市完成后,高拱接着上《虏众内附、边患稍宁,乞及时大修边政以永图治安疏》一疏,②此疏共1600字。此疏大致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肯定了册封互市的功效;第二部分主要对嘉靖十九年拒绝俺答求贡进行批评;第三部分言明封贡的现实和长远意义,并阐明须借边境安宁之时全面整顿边防。此疏的核心部分是第三个部分,共820字,占全文的一半多。言:“吾所为力辇成封贡者,意固有在也。今封贡已成,乃不明吾意,则封贡其谓何?”[2]39那么高拱在这里所言“吾意”又是何意呢?总结起来有两点:其一,务必趁此大好时机,全面整顿边备,改变北部边防的颓废现状,从而将主动权牢牢掌握在明朝手中,彻底扭转被动局面。高拱进一步指出,即使有一年安宁,那就有一年的准备;如果俺答两年不犯,那么就有两年的整顿功效。再比如能保持三五年之内和平局面,那么自然就可以“兵食可充”。也就是说,借着数十年难得的和平局面,加强军备是高拱力主封贡的真正意图之一。其二,当真正实现兵强马壮时,或羁縻,或兴师,则进退自如,因而就可以实现长久的和平,这才是长远之计。因此,绝不能就此止步不前,满足于眼前,丧失忧患意识,不思进取。同时,高拱希望边臣明白此意,“大破常格,着实整顿”,并希望穆宗特派有才望之臣或敢于直言的科道官前往边防视察督促,“要见钱粮比上年积下若干,险隘比上年增修若干,兵马比上年添补若干,器械比上年整造若干,其他屯田盐法以及诸事俱比上年拓广若干”。高拱要特遣官员视察的内容也正是边官务必“实心修举”的事情,要求很具体,很直观,可量化,因而也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边臣的作为与不作为,成绩好坏也便于考核,督促责成也有据可依。最后,高拱建议制定边臣奖惩制度,规定:整顿有成效者与杀敌同功;因袭故常,“废坏者仿失机”。[3]隆庆五年五月戊寅条也就是说,和平时期的功废要和战争成败同等对待。穆宗立即令兵部覆议,而兵部“覆皆如议”。
这时,北部边防的新一轮整顿又开始了。比如,张学颜被破格用为辽东巡抚。张学颜到任后,完全贯彻高拱的主张,请振恤、实军伍、召流移、治甲仗、市战马、信赏罚、黜懦将等,使辽东边防面貌迅速改观,这是用人大破常格的一种体现。张学颜到任后的作为是高拱借册封互市之际“力修战守之具”在东北边疆上的又一反映。
二、用兵辽东
在辽东,高拱主张以战固守的策略。他在《答戚总兵》中表达了以战固和的思想,即“大加一挫”,对俺答形成足够的威慑力,以免“阴启西虏骄心”,以巩固贡市,维持长久的边境安宁。[2]92
按照高拱的指示,东北边将齐心协力,力挫来犯。
隆庆五年五月,“敌犯盘山驿,指挥苏成勋击走之。”[4]6184取得一场胜利。
隆庆五年十一月,“土蛮大入。成梁遇于卓山,麾副将赵完等夹击,断其首尾。”[4]6184接着,李成梁“乘胜抵巢,馘部长二人,斩首五百八十余级。”[4]8488又取得一场大捷。
高拱得知对辽东的大捷后,非常高兴,以书信表达了由衷地赞扬,他说:“出塞大捷,数十年所未有者”、“屡闻大捷,复报奇功”。[2]91在给总兵李成梁的回信中说:“将军逐虏长驱,有此大捷,可谓奇伟丈夫。”[2]92
但是,当高拱倾心竭力、踌躇满志的时候,却被张居正与后宫联手赶下台,其时是隆庆六年六月。高拱二度在政仅两年半,可谓时间短促,“壮志未酬”。但是,高拱在辽东边防上以战为主的战略并没有改变,并在隆庆六年后半年和万历初期一再取得胜利。具体如下:
隆庆六年十月,李成梁击走辽阳北河的土蛮六百骑。
万历元年,在前屯、铁岭镇西诸堡击走来犯,并打败朵颜兀鲁思罕的四千骑兵毁墙入犯。
万历二年,攻破建州女真王杲,先后斩首千一百余级,毁其营垒而还。
万历三年,败土蛮于长勇堡。其冬,败土蛮各部联军二万余骑于平虏堡。斩首千余。
万历六年正月,李成梁夜出塞二百里,捣破嬖山营,获级四百三十。十二月,三万多鞑靼武士向辽东东昌堡进攻,辽东总兵李成梁率军出寨二百余里,直捣圜山,共砍杀八百余人。
万历七年十月,土蛮四万余骑向辽东进攻,张居正又指示李成梁出塞数百里,直抵红土城,杀敌四百七十余众。[4]6183-6191
总之,万历前期,明朝在辽东一再获得胜利。用兵辽东是高拱巩固封贡的重要举措,辽东大捷是边防整顿的结果,也是高拱在北部以和为主、在辽东以战为主的战略获得成功的表现。历史证明,高拱在辽东的战略是正确的。
三、俺答封贡的阶段问题
韦庆远先生把俺答封贡这一历史事件分为三个阶段:受降把汉那吉是第一阶段,册封俺答、开展互市是第二阶段,全面开放互市、做好善后工作是第三个阶段。[9]本文亦将俺答封贡事件分为三个阶段:俺答封贡事件的第一阶段是板升问题的解决;第二阶段是高拱等极力促成册封和互市,并维护互市;第三阶段是巩固封贡阶段,主要围绕整顿军备、加强边防和力挫“东虏”等展开工作。而在边防上的战守战略总体表现为“东制西怀”。[6]654-662这种划分出于以下原因:
第一,板升问题与后面进行的册封、互市是紧密联系的。高拱亦言:“果闻赵全等皆获,则上一节已完,可喜也。而公为国之赤忠谋事之苦心可想见已。然须有下节,则上节方为完美。”[2]327可见,板升问题的解决,在高拱看来也是整个俺答封贡的第一节。把汉那吉来降使明王朝获得了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这一良机就是当明朝妥善解决来降事件后,在化解北部边防危机中掌握了主动权。而且由于板升问题的解决,使明王朝从赵全等人口中得到了很多俺答的情况,为决策封贡提供了绝好的信息,也为后来的边防战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①高拱《伏戎纪事》载:“……于是,选伶俐晓事卫经历九人,人守一囚(指已经交换而被关押的赵全等人),隔别不得相同。日饮之酒,而谓之曰:‘高爷要上本,饶汝死,令汝立功。汝须吐实献谋。言果有验,乃可用之。不然,汝负大罪,可便用耶?’因问以虏之所长者何,所短者何,其所幸中国者何,所畏中国者何,其将领几人……以及纤细动静,皆问之。日各书一纸来。于是,九人者如令行之,囚甚悦,各尽其说。每日暮,九人者各送揭帖至,得虏情甚悉。至今封存焉。”所以,把汉那吉来降是板升问题解决的基础,而板升问题的解决使明王朝与俺答之间建立了一定的信任,成为册封互市实现的基础。
第二,册封和互市,是俺答封贡的第二阶段。当明王朝同意并决定互市后,一些边吏出于种种考虑和担心,并没有推行或全面地推行。比如陕西总督王之浩不愿意立即执行,继任者戴才拒绝在陕西实行。而高拱调离王之浩,对继任者戴才严厉训斥。在高拱的极力督促下,互市全面展开,“数月之间,三陲晏然,曾无一尘之扰,边氓释戈而荷锄,开城熄烽而安枕,此自古希觏之事,而今有之实。”[2]327韦庆远先生将全面推行互市归于第三个阶段。但笔者以为,决定互市和互市的推行是两回事,只有真正执行互市才可以认为互市的实现,所以,全面地、真正地推行互市都属互市范畴之内,应属第二个阶段——册封互市阶段。
第三,对俺答封贡的巩固措施主要是加强军备和对辽东用兵。《虏众内附、边患稍宁,乞及时大修边政以永图治安疏》一疏中,高拱是将大修边政和册封互市联系在一起的。高拱认为,册封互市的真实目的就是要赢得边境安宁,借此大修边政,奠定长久和平的基石。换言之,册封和互市的完成不表明俺答封贡已经结束。因此,封贡后进一步对军备特别是边防的整顿是俺答封贡事件的一部分,至关重要。而且,《伏戎纪事》也将《虏众内附、边患稍宁,乞及时大修边政以永图治安疏》一疏收录其中,可见,“及时大修边政”和“伏戎”密不可分。
在《答戚总兵》中,高拱表达了这样的看法,他说“西虏新附,而东虏尚然内窥,若遂得志,则又以阴启西虏骄心,虽得贡市不足为罕也。必须大加一挫,则不惟此虏寒心,而西虏亦皆知畏,贡市乃可永焉。”[2]92可见,在高拱看来,要想维持俺答封贡形成的有利局面,在于对辽东的用兵,力求大捷,一方面挫其锐气,另一方面对俺答形成有效的威摄力,用以维持和巩固俺答新附的良好形势。
四、“俺答封贡”的关键环节
对于前两个阶段而言,虽如高拱自己所说,过程复杂,困难重重,高拱等人可谓殚精竭虑,而且任何一个环节哪怕是一个细小环节的失误都可能导致全盘皆溃,因而前两个环节在整个事件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但从整个事件和当时的形势而言,第三个阶段的工作又显得非常关键。换言之,进一步整顿军备和用兵辽东是俺答封贡的关键环节。其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第一,当时的历史形势所使然。明朝自土木之变走上战略防御以后,南倭北寇的祸患蔓延不绝,为此,明朝政府和边境人民付出了惨重代价,而且长期以来的种种努力收效不大。至嘉靖朝,这种状况愈演愈烈,“庚午之变”的发生乃至于隆庆元年“汾石之祸”的发生,使明政府不得不对北部边防做出一些调整和整顿。自嘉靖后期至隆庆时期,杨一清、王琼、翁万达、戚继光、李成梁、方逢时等一批军事将才被起用或升迁,他们为加强边防做出了有益的贡献。①如嘉靖后期守边大将杨一清、王琼“俱负才略,著绩边陲”;翁万达“饬边备,整军实,其争复套,知彼知己,尤深识远虑云”,《明史》卷198《赞曰》。隆庆时期,戚继光总理蓟(嘉靖二十七年设镇)、辽,调浙兵三千人“待命于郊”,这些士兵即使下雨也“硅步不移”。《明史》卷90《兵志三》。而且,戚继光还奏请操办“兵车七营”,穆宗同意并“命给造费”。《明史》卷90《兵志四》。谭纶被调为兵部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事物,在他的提议下明王朝用了两年半时间于隆庆四年春筑成空心敌台。[7]隆庆元年十一月辛酉,徐阶等“廷议防虏”,经过讨论,形成“御虏十三事”,包括责实效、定责任、明战守等,经过整顿,边政出现了新的气象。隆庆二年八月,张居正上《六事疏》,其一就是“饬武备”,而且也付诸实施。隆庆三年九月,穆宗“大阅将士于京营教场”。[8]945参加大阅的精锐士兵有12万,这对改变长期以来士兵遇战“皆流涕不敢前,诸将领亦相顾变色”[4]2179的恐惧心理的改善意义重大。大阅标志着明朝军事积弱局面开始扭转,在处理北部鞑靼问题上逐渐取得了主动权。[12]另如征银招募来补足军队数量等改革的进行。[4]2230更值一提的是高拱在隆庆三年底复出,隆庆四年二月便上《议处本病及边方督抚兵备之臣以裨安攘大计疏》,并接连上《推补兵部右侍郎并分布事宜疏》、《虏情紧急议处当事大臣疏》、《议处本兵司属以仰裨边务疏》、《议处边方有司以固疆圉疏》、《议处各省兵备疏》等书,并得到穆宗一一批复。高拱迅速展开了军事体制的改革和军备整顿,包括兵部人员设置调整、军备人才储备制度、体恤边官的休假和内迁制度、军备官员特迁制度、久任之法等一系列制度的建立或申严,裁汰庸弱将领、选贤任能,等等。这些举措使明朝军备状况大大改善。[10]综上所述,自嘉靖后期特别是隆庆年间边防状况处于改善之势,那么,俺答靠战争来实现其目的的难度越来越大,要求封贡也属必然,而边防形势的改观为实现册封和互市奠定了基础。进一步说,边防形势趋好使明廷在册封和互市上有了较为充足的理由,也有了殷实的底气和信心。而自嘉靖末年到隆庆初年成长起来的军事官员和将领王崇古、谭纶、方逢时、戚继光等人,有才能、懂军事、富于经验,为这一事件的合理和顺利解决提供了人才基础,所以,册封互市时是有良好基础的。解决好细节问题,策略得当,克服和勇于抵挡反对派的压力,实现封贡互市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之事。
第二,俺答汗已渐向西方扩展其势力,并展开了对瓦剌的远征。据《阿勒坦汉传》记载,俺答汗于嘉靖三十七年降伏畏兀儿残部,随后又出征瓦剌。隆庆二年又率大军远征瓦剌,直趋阿尔泰山。瓦剌属部吉格肯阿噶诺延献女给俺答汗,率众归附。[11]62俺答汗向西方求拓展,需要在东部与明朝息兵,也更需要恢复贸易,以获取明朝的铁器等物资。山西总督王崇古分析这时的形势说:“即虏使自诉,彼近边驻牧,则分番夜守,日防我兵之赶马捣巢;远抢番夷,则留兵自守,时被我兵之远出扑杀。在虏既未遂安生,故游骑不时近边,扰我耕收。大举每岁窥逞,劳我慎防,在我亦无时解备。华夷交困,兵连祸结。”[12]3359即就是说,明朝也特别需要罢兵休战。这时,和议有了一定的基础,和议的条件也日趋成熟。
第三,如前所言,把汉那吉来降直接促成了册封和互市的实现。把汉那吉来降和对其的妥善处理使困绕明朝几十年的板升问题得以较为彻底地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说,双方建立起了一定的信任,关系也大为缓和,为后来的封贡奠定了基础。史载,当明廷说明对把汉那吉的处理后,开始俺答不信,后王崇古出示谕词因而信而大喜,并言:“我不为乱,乱由全等。吾孙降汉,此天遣合华夷之好也。若天子幸封我为王,籍威灵长,北方诸酋谁敢不听?誓永守北边,毋敢为患。即不幸死,吾孙当袭封,彼衣食中国,其忍背德乎?”于是遣使乞封,并要求互市。[8]1276总之,把汉那吉的来降和事件的妥善处理无疑提供了封贡的可能性。而这可能性能是否变为现实或者说最终成功与否,关键仍然在对当时整个形势的权衡、准确的把握和迅速而适当的决策,以及各个环节包括细节的妥善处理。
第四,进一步整顿军备和加强边防是维持长久和平和繁荣的支柱,而用兵辽东、力挫“东虏”可以打消俺答的非份之想。和平容易出现懈怠,而且没有实力的和平是不牢靠的,是暂时的。所以,依靠封贡所维持的边境相安是不牢靠的。暂时的和平绝不是玩忽职守、掉以轻心的理由,而应该变成积极进取的阶梯。因此,大力整顿军备和边防,提高军事实力,才是巩固和维持贡市形成良好局面的关键。也就是说,整个俺答封贡的关键环节是借现有的和平“实心修举”,提高边防实力,奠定长久和平和安全的基石。对此,高拱说得十分清楚和透彻,他说:“但得三五年宁静,必然安顿可定,布置可周,兵食可充,根本可固,而常胜之机在我。当是时也彼若寻盟,我仍示羁縻之义;彼若背约,我遂兴问罪之师,伸缩进退,自有余地。虏狂故态,必难再逞,而中国可享无穷之安。┄┄若能仰承庙谟,实心修举,使边事日胜一日,是为长治之基。”[2]39再者,俺答新附,如果解决不好辽东问题,很可能助长俺答的野心,因而势必破坏封贡。在这一点上,高拱的认识也是明确无疑的。高拱在《答戚总兵》中说:“西虏新附,而东虏尚然内窥,若遂得志,则又以阴启西虏骄心,虽得贡市不足为罕也。必须大加一挫,则不惟此虏寒心,而西虏亦皆知畏,贡市乃可永焉。”[2]92所以,力挫“东虏”关系到封贡的成败,也显得至关重要。
总之,在北部边防形势好转的情况下,实现封贡有了较好基础和条件,而如何巩固它就成为重中之重。所以高拱主张加强军备、力挫“东虏”,这是俺答封贡最重要的一步,是关键环节。
五、结 语
高拱对边防军备的整顿在边防形势改善方面是及时和有效的,但也必须看到高拱对全局进行改革的基础性作用。高拱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锐志匡时,宏才赞理”,[13]1352挽刷颓风,力举实政,将改革推进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而军备改革和整顿只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正因为此,军备边防建设也颇具成效。
高拱坚定而富于策略性地促成了俺答封贡,灵活机动地解决了长期困扰明廷的边防祸患,并将长远打算和眼前实际联系起来,一战一和,以和备战,以战固和,维护了贡市的良好局面,边境一度安宁,边境经济也活跃起来。而且,正是由于高拱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振兴军备,加强边防,使明朝边防军备状况大为改善,边患也大大缓解,这与嘉靖后期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对俺答封贡的前前后后,高拱记录在《伏戎纪事》中,洋洋洒洒10900余字,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高拱在这一事件中的决断、努力和高瞻远瞩。
[1]岳天雷.高拱的军事改革及靖边功效[J].郑州经济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4,(2).
[2]高拱.高文襄公集[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3] 谈迁.国榷[M].北京:中华书局,1958.
[4]张廷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5]韦庆远.高拱与“俺答封贡”[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1).
[6]韦庆远.张居正和明中后期政局[M].广州:广东高教出版社,1999.
[7]胡凡.论明穆宗对北部边防的整顿[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8,(2).
[8]明穆宗实录[M].台湾: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本.
[9]王天有.试论穆宗大阅与俺答封贡[J].北京大学学报,1987,(1).
[10]赵世明.高拱军备边防建设及其历史地位[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12).
[11]珠荣嘎,译注.阿勒坦汉传[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0.
[12]王崇古.确议封贡疏[C]∥明经世文编:卷317.北京:中华书局,1962.
[13]岳金西,岳天雷.高拱全集·原任光禄大夫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高拱赠太师谥文襄[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
Military Strength Reinforcement and Border Defense——Key Link of"Anda Fenggong"After Intercity
Zhao Shiming
(School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History,Tianshui Normal University,Tianshui Gansu741001,China)
Anda Fenggong incident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The first stage is the solution of the Bansheng issue.The second stage is Gao Gong and others strongly contributed to the canonization and the achievement of intercity.The third phase is the consolidation of Fenggong,focusing on rectifying arms,strengthening the border and commanding troops in Liaodong areas,but this stage is often ignored.The aim of Anda Fenggong is to keep the border peaceful,but the peace promoted by canonization and intercity is precarious and temporary,and permanent peace needs to be backed up by the actual strength.Therefore,after intercity the reform and the consolidation Gao Gong made to the border and arms is very critical.
Longqing;Gao Gong;Anda Fenggong;border;arms
K248.205
A
1671-1351(2012)01-0092-05
2011-12-13
赵世明(1975-),男,甘肃清水人,天水师范学院文史学院副教授。
甘肃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明中期社会危机应对研究——以嘉隆万时期为中心”(0908B-04)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 艾小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