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集体物质文化建设之我见程树伟
2012-02-15程树伟
目前,“班集体文化建设”已经成为班集体建设的一个关键词,也是德育领域的“流行语”。说实话,我们每一个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每天都在进行着班集体文化建设,譬如:跟学生的一次谈话、班集体组织的一次课外集体活动、对于教室的布置等等。可是我们的实践为什么没有充分体现出它的显性与隐性、系统性、创新性和可持续性的作用呢?究其原因,那是因为我们对“班集体文化建设的定位以及如何进行班集体文化建设”还没有一个较为清晰而深刻的认识。那么,今天我就班集体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层面的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
班集体文化反映的是班集体这个特定的社会组织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渗透在班集体的一切活动之中。而班集体物质文化则是班集体文化的表层面。班集体物质文化是班集体文化建设的“硬件”。它主要包括班集体教室的设计、布置以及班集体的教育设施等,是班集体文化最直观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一个班集体精神面貌的表象性体现,也是衡量一个班的班集体文化的最基本的尺度。我想在班集体物质文化的建设中我们可以尝试“五个必须”和“五个利用”。
“五个必须”指的是:
必须有绿色植物。为什么这样说呢,绿色植物不但能美化我们的环境,而且它能达到我们的一种教育引导目的。安排专门的人照顾这些绿色植物,它是否能成长得好,就取决于学生们如何呵护,这就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会做一个有爱心和有责任感的人。
必须有宣传栏。宣传栏就是一个传达信息的小阵地,班上的所有重要信息都可以在宣传栏上找到。如:老师留的作业、课程表、学校通知等。这能极大地避免信息的乱贴和无序,另外也能杜绝个别学生不知道作业等现象的发生。
必须有生活必备品,如:暖水瓶、脸盆、手巾、肥皂等。这些东西既能方便学生的课余生活,又能实现我们对学生的教育。千万不能连打水都规定好专门的人,这样才能让教师发现谁更有集体责任感,而哪些学生更需要引导和教育。也就是说,我们要在生活中挖掘一切可教育的素材。
必须有励志条幅。现在的很多学生缺乏抱负,用这些励志条幅能时刻地提示着他们。条幅不应是简单从市场上买来直接挂在墙上的,教师应采取四种必要的途径。一是向全班学生征集,每个人借助书籍、网络和个人积累等为班集体提供自我喜欢的格言、警句等,当然我也鼓励学生自我创编。二是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分期来制作班集体的励志条幅,这能极大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形成。三是借助班会来和学生探讨交流这些励志条幅的背景内涵,以及如何指导我们的学生。同时,为了活跃班会的气氛,我们在班会上可以加入学生在创编条幅过程中的趣事。四是为了促进学生创编条幅的积极性,在每一个学期评选出各种奖,如:最佳设计奖、最受欢迎格言奖、最佳美图奖、最佳合作奖等。因此,在我们的教室里,会在不同的时期看到丰富而多彩的励志条幅。
必须有“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班集体环境布置。这就是说,我们的教室布置必须有自己的特色,这才能从细节之处见精神。如:大家尝试过在教室中布置“全家福”的照片展吗?我们把每个学生小时候和现在的照片以及集体照放到一起,让师生一起享受每个人快乐的过去。在这里,我们要传达一个理念:我们的集体就是一个家,因为我们是兄弟姐妹才会有这幅全家福。再如:我们的教师尝试过“达人秀”的作品展吗?我们把善于绘画、善于写作的学生作品放到展示栏中,还可以把善于做家务、善于交往、擅长体育等方面学生的感受写成报道张贴在“达人秀”的专栏中。其实,教师的创新能直接带动学生的创新,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理念决定着班集体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五个利用”指的是:
一是充分利用“班集体黑板报”这个阵地,它既能起到美化教室的作用,又能实现对精神文化的建设。对于班集体黑板报的制作我们有三点需要说明:第一,黑板报必须要服务于精神文化的建设,而不是形式上存在就可以了,也就是说必须密切结合时事和班集体的状况,有主题且定期更换班集体黑板报。第二,黑板报不只是宣传委员的责任,而是最好充分利用小组的共同合作来完成,即使结果不理想,也可以达到更高层次的目的,那就是“人人参与”。第三,班主任必须参与其中,和每个组的成员共同策划,为学生提供建议,实现教师的指导作用。
二是充分利用“活动小组”定期美化教室。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室布置在三年里没有多大的变化,为了能调动学生参与到班集体物质文化的建设中来,我们必须让小组承担起美化教室的任务。我们没有必要把先前的布置全部撤换,而是在某个角落或展牌处做足文章。例如:学生们创办过“风云榜”、“未来畅想图”、“足球小子”、“手工剪纸拼图”、“心中的榜样”、“和伟人对话”等作品。这些来自于学生辛勤劳动的成果,可能显得有些不成熟,但迎来的是同学们挤着去观看、交流,教室因它们而变得生动和美丽。需要强调的是,当把这个任务给予小组的时候,不是放手让他们随意去做,其中必须有班干部和班主任的参与,这种参与一是给予必要的帮助,二是提供一些必要的建议,同时也要起到督促的作用。
三是充分利用团员维护教室的布置。有些教室的布置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出现破损等现象,为了保持环境美观,我们要利用团支部的力量进行适当的维护和整理。例如:教室里的窗帘脏了,这个任务就交给团支部去做,教师不用过问谁去负责,交由团书记处理就好了。在定期的工作汇报中,教师应详细地了解这方面的情况。再如:浇花也由团支部来负责,什么花喜水,什么花不能老浇水,什么时候施肥等等,这一切完全让学生负责,教师只是适时地给予指导就可以了。对于班集体物质文化建设,这一“职能部门”是不可或缺的。
四是充分利用班徽、班训的隐性作用。对于班徽的制作,我们一定要突出它的环境价值和理念意义。它既能画龙点睛地装点教室,又能引领学生们朝一个共同的目标前进。同时,对于班训的制定和制作,我们都可以借助学生的力量。在参与的过程中,学生们都会或多或少受到启发,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不可小视,因为人往往是在行动中获得最为真切的感受。
五是充分利用学科教师资源。这是依托班集体物质文化建设,来实现学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意思就是说,我们在设计学科文化角作为美化教室的时候,我们可以让任课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在班主任的协调下,各位学科教师都会花费心思和学生们制作出各有特色的学科文化角。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借此让任课教师也参与到班集体文化建设中来。
其实,对于如何美化我们的教室,我们可做的事情有很多,但我们必须明确一点:教室的环境能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的形成,但是我们必须注意教室的布置必须遵循三点原则。一是教室的布置不可杂乱、贴得到处都是,必须分批、分期,张贴有序,以保证特色突出和新鲜感;二是教室的美化必须体现文化性和教育意义;三是对于教室的布置学生的参与最关键,并充分利用布置的资源,适时地开展思想教育。
以上是本人在班集体文化建设研究中的些许实践心得。我相信,我们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班集体物质文化的建设不但能美化环境,更能为精神文化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推荐的书
《陶行知文集》,陶行知著,江苏教育出版社
《教育理想与信念》,肖川著,岳麓出版社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叶澜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
《为了21世纪的教育——问题与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