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图书馆经典文献导读工作
2012-02-15达朝红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银川750011
●达朝红(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银川 750011)
1 前言
阅读的重要性勿需置疑。对个人而言,阅读是获取知识、增长见识、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对国家、民族而言,阅读关系到国家的兴旺发达,关系到民族的精神境界。全国政协常委朱永新教授提出“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历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民族的阅读水平……”,并在全国“两会”上积极提案设立“国家读书节”,以期唤起全社会对阅读的重视。
当今阅读时代是“深阅读”模式与“浅阅读”模式互补并存的时代。“深阅读”是基于阅读者需要的、以获取知识和提高竞争力为导向的阅读模式;“浅阅读”是指“阅读不需要思考而采取跳跃式的阅读方法,它追求的是阅读者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上的怡悦”。“深阅读”模式以求知性为目的,在阅读者思考能力、逻辑能力的培养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此模式对阅读者的文化素质要求较高,实现大众“深阅读”的普及有一定的难度;“浅阅读”模式大大降低了大众阅读的门槛,实现了阅读的普及化、大众化,使文化程度不高、阅读能力有限、阅读经验肤浅、阅读时间紧张的人们得以享受阅读的乐趣,但此模式使阅读者的阅读心理避繁求简,阅读效果浅表化,阅读追求消遣娱乐而弱化了知识获取。鉴于“深阅读”模式与“浅阅读”模式优势互补之故,为满足阅读者多元化的阅读需求,应形成两种模式共存共荣的局面,予求知于娱乐中,使“流行”与“经典”互动渗透。
“深阅读”模式的推广离不开读物的选择,而经典文献则是首推“深阅读”模式的主要阅读读物。
2 经典文献的内涵
追溯“经典”一词的来源:古代六部儒家权威著作——《诗》《书》《礼》《乐》《易》《春秋》,谓之“六经”,《说文解字》释“典”为“五帝之书”,《尔雅·释言》释“典”为“经”也,“经”、“典”同义。近代以来,“经典”的内涵得以广泛延伸,它是指“那些有着持久的生命力,经过了历史考验,具有重要影响的、经久不衰的著作,其内容或被大众普遍接受,或在某专业领域具有典范性与权威性,刊载有该领域内最基本、最根源的知识”。
易中天先生认为经典“关心的问题是永恒的问题,比方说什么是人生,什么是幸福,什么是智慧,什么是永恒……这样一些问题永远回答不完”。经典文献历经岁月涤荡,承载前人精炼的知识、明理的见解,对代代世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起启发教益;经典文献是值得重读的,需要用一生的光阴和整个生命去阅读、理解、消化、吸收,每次重读都能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历久弥新。
3 图书馆经典文献导读的具体措施
3.1 图书馆经典文献导读的基本保障
3.1.1 设立经典文献阅读场所
经典文献是经过时间沉淀下来的传世著作,是全人类的瑰宝。从文学艺术的角度看,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从精神内涵的角度看,具有很强的社会教育功能。为给读者阅读经典提供一个专门的场所,图书馆应根据馆舍规模以及馆藏经典数量的具体情况,特设经典文献阅览室或阅览专架,集中向读者呈现馆藏经典文献。如国家图书馆新馆特辟经典名著开架阅览区,为读者走进经典、阅读经典、研究经典提供了理想的场所。经典文献阅览场所可加以独特化的布置,如在阅读场所内布置与经典阅读相关的励志名言、经典著者介绍、经典创作背景、名人阅读语录等内容标语,在阅读场所内摆置古色古香的阅览用桌椅等,为阅读者营造一个舒适典雅的经典文献阅读环境,带来美妙的阅读效果。
3.1.2 开展经典文献建设工作
图书馆经典文献导读的前提条件是做好经典文献建设工作,具体包括:纸质经典文献的采选、经典文献推介书目的整理、纸质经典文献的数字化工程。图书馆应划拨经典文献采购专项资金,将经典文献采购视为系统性工程,确保专项采购资金持续性、保障性地投入,做到专款专用。对于馆藏经典文献的遴选,要遵循两大采选原则:① 代表先进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文化中的奇葩与瑰宝,肩负文化历代传承之使命;② 有独特的见解,对人生有积极的启迪作用,对人类思想史的发展做出了卓越性的贡献。在纸质经典文献采选的过程中,形式上应遵循完备性原则,既要保证同一经典文献不同版本的收集,又要保证经典原本与经典阐释本的收集。
经典文献推介书目整理是经典文献建设工作的另一重要方面。专家学者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精湛的专业知识而成为权威的经典文献书目的制定者,图书馆可采取聘请专家学者的方式,完成经典文献推介书目的制定。如王余光教授通过比较13份权威的传统经典书目,总结了四书五经、先秦诸子、唐宋诗文、古典小说等8类传统经典文献的书目收录情况,这些传统经典文献对优秀民族文化的历代传承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理应成为图书馆传统经典文献的收藏重点。
3.2 图书馆经典文献导读的具体实施
经典文献导读就是通过激发读者阅读经典的兴趣,使读者走进经典、欣赏经典,领略其中的非凡魅力;通过对经典文献的推荐阅读,引领读者深入经典,汲取其中养分,塑造完美人格;通过对经典阅读方法的传授,使读者掌握经典文献的阅读技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1 选择优秀的经典导读文献
经典导读文献的选择应采取“通史经典”与“学科经典”相结合。通史类经典的阅读是面向社会大众的,如中外文学名著、中国传统经典等均属于此类。阅读中外文学名著,可以提升读者的审美能力、文化素养、艺术情趣和阅读品位;阅读中国传统经典,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分享前人的智慧明理。“先秦诸子中,我们可以从孔子那里读到一颗爱心,构建和谐;在孟子那里读到一股正气,平治天下;在墨子那里读到一腔热血,救助苦难;在韩非子那里读到一双冷眼,直面人生;在老子那里读到生活辩证法,在庄子那里读到艺术人生观,在荀子那里读到科学进取心——在孔、孟、墨、韩那里,我们读到了人生态度,在老子、庄子、荀子那里我们读到了人生智慧。”学科经典文献的阅读是面向特定学科专业背景的读者,学科经典文献对本学科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是指导学习者学好本学科专业的必读文献。3.2.2 传授科学的经典阅读方法
阅读经典是需要运用一定的阅读技巧,如阅读古代经典文献时,横向联系法、专题定向法、发散联想法等都是常用的阅读方法。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如虎添翼,能起到优化阅读效果的作用。
3.2.3 采取丰富的经典导读形式
经典文献的导读可结合“网络式”与“现实式”两种方式。(1)网络的普及以及阅读2.0理念的出现,为图书馆经典导读注入了新的活力,“网络式导读”孕育而生。“网络式导读”的技术支撑是WE B2.0技术,具体实施包括:图书馆在分析读者阅读兴趣的基础上,利用RSS信息推送技术,向其推送符合其阅读兴趣的经典读物;图书馆利用Wiki技术,群策群力,集众人智慧,集中揭示大量与某一阅读主题相关的经典文献,以供读者参考、选择;图书馆建立经典阅读Blo g、BBS,为读者提供一个互动交流平台,畅谈经典阅读感想,交流经典阅读心得,探求经典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新涵义。(2)“现实式导读”是指导读员通过采取与阅读者直接沟通、互动交流的方式来进行导读的模式,如学科馆员导读式、经典阅读讲座式等。经典阅读讲座当前在很多图书馆,尤其是公共图书馆,尤为盛行,如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等开设诸如“城市教室”“市民讲堂”等公益性系列知识讲座,其中的“名家诵读经典”讲座品牌成为其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名家们对传世经典精辟、独特的解读,为大众阅读经典、理解经典提供了一个崭新视角。
经典文献的导读方式根据侧重点不同,可以分为一本书式导读、读者对象针对式导读两类。(1)“一本书式导读”源于“一本书主义”,侧重于读物的具体选定,即“下功夫精读好一本书,让初读者获得‘读好书’的体会,尝试到‘好读书’的乐趣,培养起‘读书好’的经验,从而不再将读书视为畏途”。[1]康奈尔大学的“新生阅读计划”是“一本书式导读”的很好诠释。每年春季,康奈尔大学都会为每一位本科新生提供一本既有历史影响又有现实意义的文学作品,要求他们在入学前花57个小时内将书读完并从附带的10个思考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论文。入学后第一周新生们参与和这本书相关的一系列跨学科的讲座、讨论、作文竞赛和其他活动,分享阅读经验,充分体会优秀作品的时代价值,并在后继的整个学年中,不同的系科会以不同的形式回访书中的主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的揭示和理解,不断启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2]“一本书式导读”对导读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具备高超的选书本领,选择的经典读物少而精,读物内容兼具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较强的文学欣赏价值;具有丰富的与经典文献导读相关的背景知识;有独特的经典文献鉴赏力。(2)“读者对象针对式导读”是“每个读者有其书”运用于经典导读的具体体现,侧重于为特定读者群体提供符合其阅读兴趣、满足其阅读需求的经典文献。该导读方式要求导读者细分读者群体,对每类读者群体的阅读倾向、阅读行为、阅读需求给予个性化的细致分析,同时结合经典文献的内容表达、教育方向,多方位、多层面、多角度地寻找经典文献价值与特定读者群体阅读需求的匹配点,实现“为书找人,为人找书”的终极目标。
[1] 徐雁.阅读与人生——在南京市民学堂的报告[J].新世纪图书馆,2007(3):5-10.
[2] 邵敏,李欣.图书馆拓展服务探析与案例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1(5):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