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2012-02-15张大尧高文华黑龙江省图书馆黑龙江哈尔滨150090
张大尧 高文华 (黑龙江省图书馆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90)
黑龙江省地处中国高寒边疆,建国以来为国家贡献了大量的石油、煤炭、木材、粮食等能源和资源,计划经济成分较重,市场经济欠发达。各级地方财政收入偏低,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随之偏低。据2006年全省公共图书馆基本情况年报统计,全省县(区)级公共图书馆全年财政投入平均每个馆只有27.54万元;65个行政县(市)中,有21个县级图书馆没有专项购书费,24个县级图书馆多年未购1本新书。全省13个地市图书馆中,具备计算机网络设备、实现自动化管理的只有7个;全省县级图书馆中实现自动化管理的只有11个,不足18%。财政供给不足、服务资源匮乏、生存运行艰难的恶性循环,使基层图书馆成了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瓶颈。
省级公共图书馆是指导和带动全省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龙头和“中心馆”;是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石和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公民天天利用、时时利用、免费享用文献信息资源的公益窗口;是数字化信息时代人民群众自由、平等、免费、便捷地获取数字文献信息资源的公益平台。
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新时代,省级公共图书馆如何突破“本级、本位”的旧观念束缚,以自身发展的成果和优势引领、带动全省基层图书馆事业协调发展?这是欠发达地区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现实中,尤其要思考和破解的严峻课题。
“十一五”时期,黑龙江省图书馆着力创新发展与创新服务,坚持实施“资源建设引领全省发展,技术创新拓展公益服务”的发展战略,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十二五”伊始,黑龙江省图书馆乘势而上,进一步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公共数字文化传播服务体系”,促进全省公共图书馆事业大发展大繁荣,更好地实现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1 统筹建设全省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体系
1.1 创新“文化共享工程”网络体系,普惠全省基层人民群众。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文化共享工程)是依托各级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运用现代通信、传播技术对中华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整合,向基层和农村人民大众广泛传播的基础文化创新工程;是逐步消除城乡信息差别和数字鸿沟,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普遍均等、惠及全民的重大文化惠民工程。
黑龙江省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于2003年起步,“十一五”期间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截至2010年,黑龙江省共享工程县区支中心建设总投入8 784.6万元;乡镇、村基层服务点总投入5 165.34万元;资源建设投入400万元;合计各级财政资金总投入15 755.94万元(包括中央财政投入)。
全省共建成标准规范的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129个;乡镇服务点429个;社区文化中心、活动室服务点186个;我省自建社区、街道、部队、寺庙等基层服务点69个;与“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共建村服务点9 054个;实现了农村服务网点100%的全覆盖。初步构建了省、市、县、乡、村五级共享工程服务体系。
全省农垦系统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于2007年启动,至2010年总投入6 843万元。建成共享工程总局级中心1个、分局级支中心9个、农场级服务站103个、管理区级服务点610个。实现了共享工程四级服务网点的全覆盖。
黑龙江省图书馆作为“文化共享工程省级分中心”,科学规划、科学实施全省基层服务网络建设;不断创新共享工程技术应用,促使全省共享工程建设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技术规范;着力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公共文化传播体系:
●建设“全省图书馆自动化集群管理系统”。统一采购“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Interlib”软件,通过互联网将省中心与全省基层支中心组建成“总/分馆制集群化管理系统”,实现全省图书馆自动化技术统一标准、统一平台。
●建设“全省远程监控技术管理系统”。通过系统平台,远程监控各县区图书馆的服务器,包括CPU、内存、硬盘使用率以及风扇转速、操作系统进程、网络流量、重要部件的温度和电压等,保障全省共享工程网络系统运行稳定与安全。
●构建全省视频会议系统。通过网络与全省各级公共图书馆实现直接的多媒体会话,进行互动交流和沟通,大大提高了黑龙江省文化共享工程服务和管理效率,增强了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能力。更重要的是,此举实现了对全省基层图书馆技术培训、业务交流的实时化和常态化,节约了大量的培训成本和会议经费。
全省共享工程传播服务建立了网络视频直播模式、IPTV(Internet Protocal Television,交互式网络电视)点播模式、P2P模式共存互补的服务体系。乡镇、村服务网点应用视频直播模式、IPTV模式、P2P模式。有线电视差转台播出模式覆盖2个县(市)、1个农垦系统,共237.6万户。在有线电视、互联网未能覆盖的大、小兴安岭林区及偏远地区的驻军部队,重点建设卫星地面接收系统并应用移动播放模式,全省共建设卫星地面接收站596个。“十一五”期间,黑龙江省图书馆向全省基层传输服务资源达90TB,为“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提供服务资源3 200GB,为农垦电视台提供服务资源达20TB。
全省文化共享工程每年培训基层服务人员10 000人次,举办各种活动1 450多次,年服务受众达到600多万人次。
1.2 建设地方特色数字资源库群,壮大全省公共数字资源体系。
“十一五”初期,黑龙江省图书馆开始自主创建历史文化、冰雪文化、旅游文化等专题数据库。2007年,在国家“共享工程资源建设项目”的推动下,黑龙江省图书馆科学规划、自主创建了集文本、图片、音频、视频于一体的“龙江艺术精粹”、“寒地黑土农业技术”、“北大荒”、“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4个地方特色资源库,受到文化部验收评审专家的高度赞誉。2009年,黑龙江省图书馆又自主创建了“哈尔滨建筑凝固的历史文化”、“小兴安岭野生植物”、“侵华日军‘要塞’揭秘”、“神奇的鄂伦春”4个地方特色资源库;建设并完善了“龙江讲坛系列”、“龙江舞台精品系列”专题数据库;建成由21个具有浓郁地方特色专题数据库组成的数字资源库群,镜像总量近10TB。
1.3 创新“数字图书馆”服务机制,开创数字文化惠及全省人民的新途径。
“十一五”期间,黑龙江省图书馆在数字图书馆技术应用创新、数字资源的全省共享服务领域领先全国,开创了数字资源服务全省基层群众的新局面。
2007年起,黑龙江省图书馆立足统筹带动全省基层图书馆协调发展,签约购买了可供全省县级图书馆和部分地市级图书馆共享的大量数字文献资源,包括CNKI中国知识总库、万方数据库、龙源期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库等15个大型专题数字资源库,年镜像总量达15TB。
在面向全省传输服务上,采用固定IP方式,实现了全省地市级、县级图书馆广大读者免费共享省图书馆购买的海量数字文献资源,免费共享省图书馆自主创建的大量地方特色数字资源。
2010年,在省财政厅、文化厅的扶持下,黑龙江省图书馆迅速搭建了覆盖省、地市、县三级图书馆的VPN数字图书馆专用网络,保障了全省各级图书馆快捷顺畅、稳定安全地共享国家数字图书馆和黑龙江省图书馆的数字文献资源,整体提升了我省的公共数字文化信息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2011年1月16日,黑龙江省图书馆以数字资源服务全省的业绩和技术应用创新,赢得了与国家图书馆的战略合作,挂牌成为“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黑龙江分馆”,成为国家启动“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的第一个试点省份。
2 制约全省“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突出问题
“十一五”期间,黑龙江省公共图书馆事业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但还存在许多困难,严重阻碍着全省“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2.1 省图书馆馆舍面积较小,数字化设施落后。
黑龙江省图书馆现馆舍1998年立项建设,总建筑面积30 666平方米,设计阅览座位1 200个;日均接待读者能力仅为3 000人次,在全国比较落后。近年来,黑龙江省图书馆延长开馆时间、免费开放服务,寒、暑假期间日接待读者高达12 000人次以上,服务空间、设施维护和读者安全已出现隐患。随着馆藏文献的逐年增加,1 877平方米的书库严重超负荷,已有60多万册图书转移至其他图书馆寄存。
黑龙江省图书馆原设计偏重传统文献借阅服务,互联网访问能力仅为4万人次,目前日访问量高达12万多人次,不堪重负。数字文献资源的采集加工、整合存储、传输服务设备不配套。尤其数字文献和缩微文献的检索阅览、多媒体资源的展示播放、数字化技术培训等现代公益服务场地紧缺,严重制约着全省公共数字文化传播体系建设进程。
2.2 全省各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尚未完善
全省13个市(地)中,还有两个市没有建立市级图书馆;全省128个行政县(市、区)中,还有36个城市区没有建立图书馆。“十一五”期间,全省建设完成了793个新型乡镇综合文化站,还有103个综合文化站需要新建。全省农村采用“六合一”方式新建村级文化活动室2 000多个,但大部分老少边穷地区的村文化室建设仍是薄弱环节。
2.3 公共文化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尚未健全
由于经济欠发达,黑龙江省目前仍有国家级贫困县14个、省级贫困县7个,全省图书馆事业发展处于全国较低水平。全省共享工程129个县级支中心中,接入10M光纤和ADSL宽带、有固定IP的只有80个;能保持服务器每天开机、正常运行的不足70个;50%以上的县级支中心没有网络光纤接入经费和设备运行经费;全省图书馆远程监控技术管理系统、视频会议系统、VPN专用网络闲置近半,无法发挥覆盖全省的先进功能和技术效益。国家补贴我省各县级图书馆免费开放经费10万元,规定地方财政配套补贴10万元,但我省一半以上的县级财政仍未落实配套资金。
全省大部分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更是无力支付网络设备运行经费,致使农村共享工程服务时断时续,难以充分发挥服务优势和效益。
2.4 全省乡、村共享工程队伍薄弱,服务人员不专职、不专业。
黑龙江省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大部分为兼职人员,村文化活动室基本没有管理服务人员。尽管黑龙江省文化厅不断加大培训工作力度,但仍无法建立相对稳定、熟悉专业的文化共享工程服务队伍。
3 “十二五”时期黑龙江省“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点
3.1 大力深化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与服务
“十二五”期间,黑龙江省图书馆将进一步深化共享工程网络建设,不断创新共享工程服务机制,普惠全省基层广大农民群众。
●提升技术创新水平,建设黑龙江省“文化共享云中心”。在全国率先应用“云计算”高端技术,整合全省分布式存储资源,建成跨越异构、动态流转、按需分配的云资源池,努力建设文化共享工程“北方镜像站”。运用“云计算”全面升级现有技术应用,构建管理高效、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公共数字文化传播服务体系,同时对全省公共电子阅览室进行海量的公共数字文化信息资源传输、更新、发布服务。
●建设全省“公共电子阅览室远程监控技术管理体系”,统一监控管理全省各级图书馆公共电子阅览室,统一推送和发布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国家数字图书馆资源与省图书馆的各类数字文献资源,增强全省公共电子阅览室的学习型资源和数字图书馆服务功能。
●建设全省农村“文化青年网络学校”,与共青团黑龙江省委员会联合下发文件,组织全省乡镇团委、村团支部挂牌上岗服务,充分利用文化共享工程设备与资源,培训农村青年与农民致富专业户,更好地实现和保障全省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自主推进共享工程进村入户。在未能共享“三网融合”成果之前,独立自主,创新发展,建设黑龙江省数字图书馆“龙江学习中心”平台,整合文化共享工程资源与各类数字图书馆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全省农村读者的统一认证、无障碍登录,免费共享海量的公共数字文化信息资源。同时积极协调移动、电信、广播电视部门和企业,加快公共数字文化成果与“三网融合”成果的共建共享,促进经济、社会与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3.2 强力推进“数字图书馆”设施建设、资源服务
随着黑龙江省(以下简称我省)成为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试点省,立项建设“黑龙江省数字图书馆”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是继“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之后,文化部、财政部在全国实施的又一项文化惠民工程。
“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建设内容为:构建覆盖全国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图书馆虚拟网;建设分级分布式数字资源库群,实现数字资源无障碍共建共享;建设多层次、多样化、专业化、个性化的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从整体上提升全国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提升文化软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
“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在2011—2012年为基础构建阶段,完成省级数字图书馆硬件设施与软件平台搭建工作,并与国家数字图书馆进行网络连接与资源整合,初步建成数字图书馆服务网络。2013—2015年为全面推广阶段,完成所有市级数字图书馆的硬件平台搭建工作,汇聚整合全国各级数字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向全国公众和业界提供统一、标准的技术服务。
按照国家部署和要求,在基础构建阶段,我省将以省图书馆的硬件设施建设为重点,构建全省数字图书馆“中心馆”,搭建数字图书馆虚拟网,实施用户的统一认证和资源的无缝链接。同时,统筹建设哈尔滨市图书馆、牡丹江市图书馆、伊春市图书馆的数字图书馆硬件设施。2013—2015年,全面完成其余10个地市级图书馆的硬件设施平台建设。
“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的建设经费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省级数字图书馆硬件设施建设标准为300万元。地市级数字图书馆建设标准为150万元。国家对黑龙江省(中部地区)数字图书馆设备购置补助资金为建设标准的50%,其余50%由地方财政配套。
为落实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部署,省文化厅与省财政厅联合下发文件,要求各地市落实财政配套资金;由省文化厅统一组织招标采购;确保全省“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的硬件设施统一建设标准、统一技术指标;确保符合与全国各级数字图书馆互联互通、双向认证的技术标准规范。
《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1]已将建设“省数字图书馆”列为“重大标志性文化设施和符合国家标准的基础文化设施”项目。
拟建设的“黑龙江省数字图书馆”是“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黑龙江分馆”,是支撑全省数字图书馆服务网络的“中心馆”,负责实现全省区域内数字图书馆文献资源的统一整序、镜像存储、跨库检索、无缝链接、无障碍传播;将成为联通国家数字图书馆、省内外各级数字图书馆的“双向认证”平台;承担向全省公众、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室)免费提供数字文献信息服务的职责;承担全省文化共享工程地市、县级支中心与乡镇(街道)、村(社区)服务点的网络建设、资源传输、技术培训、技术保障职责。
“黑龙江省数字图书馆”将建设成为全省数字文献资源采集加工中心、镜像存储中心、传输服务中心,全省数字图书馆联网管理中心、技术培训中心、运行保障中心,带动全省数字图书馆建设发展,形成“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公共数字文化传播服务体系。
2012年,黑龙江省图书馆将创新数字图书馆服务机制,建设并开通黑龙江省数字图书馆“龙江学习中心”平台;镜像发布8 000多部(集)学术视频、讲座;整合350多万种电子书、20 000万多种期刊、报纸及海量的学术论文、会议论文、各学科考试课程、各类网络文献信息资源;为建设学习型龙江社会搭建了一个向全省开放的全媒体数字资源学习平台,让黑龙江省有志学习的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便捷获取所需要的数字文献信息资源。
3.3 大力构建“全省流动图书馆服务体系”
针对我省基层图书馆严重落后的现实,2007年黑龙江省图书馆创新规划了“全省流动图书馆服务体系”;陆续在全省边境县、贫困县图书馆和重点旅游景区、边防部队、农垦分局签约建设了38个流动分馆;统一建设各分馆的自动化管理系统,免费向分馆提供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数据。“十一五”期间,黑龙江省图书馆向全省流动分馆配送纸本图书181 714册和电子书320多万种;各分馆免费共享黑龙江省图书馆购买、自建的数字文献资源总量达81TB;迅速缓解了全省县级图书馆资源匮乏、服务落后的危机局面。
2010年各分馆流通人次是2007年的176.87倍;服务读者增长了338 176人次。
《黑龙江省图书馆流动分馆建设协议》 要求建立分馆的县区财政拨划年购书费达到5万元以上。在黑龙江省图书馆的示范建设带动下,全省县级政府对图书馆的投入有了大幅度提高。绥芬河市图书馆年购书费超过15万元;绥化市北林区图书馆、伊春市西林区图书馆等达到了8万元;全省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效益显著提升。据2009年全省图书馆事业年报统计,全省县级公共图书馆平均财政投入达到了45.6万元,比2006年增长近1倍。
黑龙江省图书馆提供自动化管理系统服务器,扶持哈尔滨市图书馆、鹤岗市图书馆、伊春市图书馆、绥芬河市图书馆、拜泉县图书馆分别在本地建设县区、乡镇及社区流动图书馆数十个,典型示范震动全省,受到基层群众的广泛赞誉。
2008—2010年,“全省流动图书馆建设”得到省财政厅107.64万元专项经费扶持,黑龙江省图书馆向全国业界募集了大量图书文献资源,但由于本馆购书费只有500万元,无法支撑“流动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全国实践证明,由省级财政提高投入级次,集中投入流动图书馆建设资金,将对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产生巨大的集约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贯彻落实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实施文化体制创新工程——鼓励有条件的文化单位开展流动服务、联网服务。”[1]为落实省委战略部署,黑龙江省图书馆正式呈请省委宣传部统一立项,建设“全省流动图书馆服务体系”。“十二五”期间,黑龙江省图书馆要建设50个流动分馆;地市级图书馆要建设20个以上流动分馆;县级图书馆要在乡镇、村建设15个以上流动分馆。省、地市、县三级财政分别设立“流动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资金”,分级投入,分级建设。这是实现公共文献资源普遍共享的创新服务模式,是欠发达地区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公益文化服务体系的科学发展形式。
2012年,黑龙江省图书馆将协同黑龙江省军区构建“全省边防驻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省军区配置安装“图书馆自动化集群管理系统”、数字文献资源镜像及传输服务器;在全省边境驻军部队建设12个流动图书馆,为每个流动分馆统一采编、配送3 000册纸本图书、50 000种电子书及大量专题片、讲座视频等数字文献资源;同时,为每个边防团建设文化共享工程卫星地面接收站;为黑龙江、乌苏里江巡逻艇队配置移动播放器,定期更新电子书、军事专题、文化讲座、爱国主义影片等数字文化资源,让驻守在漫长高寒边境线上的人民子弟兵及时共享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服务,为提高边防官兵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提高全军文化软实力和战斗力,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资源保障。
4 结 语
2012年伊始,中共黑龙江省委与哈尔滨市委研究决定,在群力新区建设“黑龙江文化大世界”,其中包含新建6万平方米的“省数字图书馆”;可跨江辐射科技创新产业园,填补我省没有“科技图书馆”的空白;未来可服务高端科技人才、省市公务员及两岸民众300万人以上;推动松花江两岸经济社会繁荣发展,使省图书馆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能力覆盖全省城乡基层,覆盖3 880万人民的家庭电脑及移动电话终端……
这是现代信息技术催生的公共文化服务新业态、新天地。
这是中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新挑战。
[1]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实施意见[EB/OL].[2011-12-12].http://hlj.people.com.cn/GB/220027/16073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