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文化战略与图书馆非文献资源服务❋

2012-02-15

图书馆 2012年6期
关键词:全民中心图书馆

(浙江大学图书馆 浙江杭州 310028)

1 引言

图书馆可以以建设区域文化中心的方式介入国家文化战略。一个区域,大到城市,小到学校、社区的文化中心的建设,对图书馆来说是一种“非文献资源服务”的方式。主流的图书馆学理论一般都只对图书馆的文献服务进行研究,但本文认为图书馆非文献服务也是完成图书馆职能的一个重要的方式。国际图联1975年里昂讨论会认为,现代图书馆的社会职能有四:一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二是开展社会教育;三是传递科学情报;四是开发智力资源〔1〕。这些职能中如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等是通过文献资源来完成的,但开展社会教育、开发智力资源等,需要通过课程、讲座、展览等形式的配合才能够完成,而这些都可以归结为非文献资源服务的形式。所以我们将非文献资源服务定义为:图书馆为完成其社会职能,通过非文献的资源,包括空间环境以及在这些空间中借助人力资源和仪器设备完成的以传播知识文化为目的的各种形式活动为读者服务的方式。

2 图书馆文化建设核心内容——区域文化中心建设

2.1 图书馆文化中心的“文化”内涵

美国的公共图书馆事业是以一种平等、民主、开放的姿态融于美国社会的〔2〕。其公共图书馆作为社区的文化中心,实践了很多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以美国洛杉矶蒙特立公园市图书馆为例:“图书馆内安静、舒适,许多学生放学后直接到图书馆查找参考书,做习题,学习一会儿才回家。图书馆还有正规的教室、音像室、讲故事区、幼儿游戏区等多功能的设施。我们去考察时,教室里正在上课,一个看上去较早来美国的广东人,在教新来的广东人学英语。教课的和听课的都是自愿的,图书馆免费提供教室。在讲故事区,每周都会有人来义务讲故事。据说讲故事活动很受欢迎,来听故事的孩子非常多。”〔3〕又如纽约市布鲁克林图书馆的“图书馆员要给到访的学生上课,内容包括讲故事,做专题,新书介绍,知识讲座,如图书的基本分类法,怎样用电脑找书,预定,续借,如何上网申请图书卡,填写图书馆义工表等很多科。”〔4〕这些都是美国图书馆的常态服务,代表了美国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中心的服务现状。

不是所有的文化活动都可以看作是完成图书馆职能的活动,这一点从美国的社会区图书馆与文化馆的区别中,可以明确地找到答案。上述提到的图书馆主要功能都是关于文化知识学习、阅读和教育的内容,图书馆除了开架借阅的书库外,还有免费提供的教室、音像室、讲故事区等多功能的设施。而文化馆则主要是文化体育活动的内容,其有许多活动室:“有中国人喜欢的乒乓球室;有日本人喜欢的插花和手工室;有西班牙人喜欢的工艺品室;有美国人喜欢的桥牌室。文艺活动室内,我们看到各种文艺组织的牌匾:万年青合唱、剧社、中国国剧团、舞蹈团等等。”〔5〕这说明从国外的实践来讲,图书馆职能与文化馆职能之间的界线是相当清楚的。这为中国图书馆界建设区域文化中心时提供了非常必要的借鉴。

2.2 中国图书馆区域文化中心建设现状

中国的公共图书馆从数量上讲,远远没有达到国外发达国家图书馆分馆能融入社区的程度,但大多数省市图书馆已经自觉地向文化中心的方向进行建设,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以浙江图书馆为例,其文化活动是非常丰富的,有文化讲座(文澜大讲堂)、文化展览、周末书市等等,并且其活动都有非常多的市民进行了参与。浙江图书馆对自己的努力进行了总结,认为“文化休闲”是“公共图书馆服务功能的拓展”,并认为图书馆服务造就了读者群。〔6〕文化讲座以传播文化和教育读者为主,是完成图书馆“社会教育、传递情报、开发智力”等职能的合适途径。浙江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核心即是层次与内容丰富的文化讲座。并打造了以收藏四库全书的“文澜阁”命名的“文澜大讲堂”的品牌,提出了以“‘启迪心智、提升自我’为宗旨,以‘公益、亲民、开放’、‘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原则,多途径、多层次传播文化,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听众的知识信息需求”〔7〕的建设方针,形成文化建设的核心品牌。从理论研究上,中国关于将公共图书馆建设成为市民或社区文化中心的探讨也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其探讨涵盖了建设的必要性、可能性、制度化建设等一系列相关问题。〔8〕

将高校图书馆建设成为学校的文化中心也是诸多高校图书馆的实践内容之一。以浙江大学图书馆为例,其为本科生服务的紫金港校区基础馆是文化中心建设的实践馆。形成了以收藏浙大师生著作并建有文科名人墙的“浙大文库”为核心,学校“清源学社系列讲座”和“文化中国经典会读”为两翼,辅以文化展览、图书导读、名家讲座等各种形式,〔9〕逐步树立了学校文化中心的地位。

3 图书馆文化建设辅助内容

前面已经提到了图书馆文化中心之文化内涵与文化馆之文化内涵的差异,总的来看图书馆之“文化”,主要是与学习、阅读、教育等有关的内容,随着当今信息社会的发展与形成,信息体验与信息素养也成为与学习相关的内容。围绕“区域文化中心”建设的核心内容,图书馆可以开展一些辅助建设的内容,主要是将图书馆建设成为学习中心、全民阅读活动承载点及信息体验与信息素养培育中心。这些文化建设项目的建设都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或推动图书馆作为“区域文化中心”地位的形成。

3.1 以“开放式借阅合一”为形式的图书馆学习中心

3.1.1 国外图书馆开放式管理现状

对图书馆进行开放式的管理,是国外图书馆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出现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以其人性化的特点深受读者的喜爱,在国外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图书馆开放形式。读者差不多会认为图书馆本来就是那个样子的。比如在美国,这种管理方式存在于各种类型的图书馆。如有学者考察了哈佛大学图书馆、麻省理工学院图书馆、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普兰斯堡罗镇图书馆、波士顿大学法学院图书馆、波士顿公共图书馆、加州三藩市公共图书馆、加州圣荷西公共图书馆8所图书馆。这8所图书馆有大学本部与学院的图书馆,有市、镇的公共图书馆。“在这8所图书馆,凡进馆的读者……随身携带的物品也无需寄存,只要经过自动检测的安全检查门就可入内。入馆后,读者可以背着包随意到各楼层书库及各阅览处随意浏览所有藏书,可以使用图书馆内的各种设施。”〔10〕国外图书馆为了使读者阅读更为舒适,普遍还在图书馆设立类似于休闲空间的设施,如日本小川町社区图书馆“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在图书馆开架阅览室的隔壁,还设有一间和式房间。读者盘腿坐在茶几周围翻看古典资料,感觉就像在自己的家中一样,既舒适又感到心情愉快。〔11〕”

3.1.2 中国图书馆学习中心的形成

纵观中国图书馆近三十年来借阅形式的发展,我们可以用从“封闭——开放——再开放”来形容。20世纪80年代,图书馆正在酝酿开架借阅,部分图书馆进行了作为试点的小规模开架服务。在90年代初,随着计算机流通管理系统的开发,以及图书监测仪的使用,借阅形式从部分开架,到较大规模开架,然后发展到了借阅合一的服务形式。1990年,中国农大图书馆尝试了更大规模开放管理的形式,他们自己称之为“大平面开架”。其西校区图书馆“读者由二层的安全出入口入馆后,便可自由出入有关场所,享受到馆内各种服务”。〔12〕这时的阅览室是作为学习中心而存在的。

20世纪末的新馆建设潮到来,推动了“开放式借阅合一”格局在全国图书馆界的形成。这个时期国内各类型图书馆已经与国外图书馆有着较多的交流。国外图书馆那种开放式的管理方式能否被移殖到中国来。先是部分图书馆首先采用了大开放的格局,同时出现了将读者看作是图书馆的主人,而不是管理对象的新型管理观念,引导读者在开放环境中自律,对图书馆管理产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大开放格局在图书馆的“精心经营”下,并没有引起原来所顾虑的书刊零乱不堪、丢失严重、图书馆秩序大乱的情况,并且出现了读者向图书馆回流的良好效果。于是在国内同行不断交流中,基本确立了中国图书馆大开放管理格局的形成。

图书馆这种服务形式开展后,特别是高校图书馆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大量学生进入图书馆提供的“自由空间”进行学习,很多图书馆都出现了一座难求的情况。应该说开放的管理模式使图书馆成为“学习中心”。同时,“学习中心”也成为当前高校图书馆的主要功能之一。这是一种虽然与文献有一定关系,但不依赖文献亦能够完成的服务,是图书馆非文献资源最普遍的一种形式,也是较具中国特色的一个图书馆非文献资源服务。

3.2 全民阅读活动

自2006年活动开展以来,全民阅读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活动规模不断扩大,内容不断充实,方式不断创新,影响日益扩大。新闻出版总署是全民阅读活动的主要推动者,如2011年就提出了《新闻出版总署2011年度全民阅读活动工作方案》等具体实施措施,并由新闻出版总署下属“全民阅读活动组织协调小组办公室”具体执行。〔13〕

近年来有多名馆员对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在全民阅读活动可以发挥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图书馆具有三大优势:一是图书馆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是全民阅读的根本保障;二是图书馆良好的阅读环境,可以促进全民阅读;三是图书馆可以利用专业知识指导全民阅读。〔14〕也有研究者认为图书馆参与全民阅读活动其核心是服务创新,认为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图书馆应提供多元化的阅读方式,丰富全民阅读的方式。比如在兼顾传统纸质资源的基础上,优先配置数字资源,并加强信息导航,指引阅读方向。〔15〕

也有高校图书馆开展了全民阅读活动的实践,如南阳师范学院图书馆以建立“绿茵读书会”为核心,辅以专题导读、网络导读、专家导读、实践评价等形式,全面开展了全民读书活动。〔16〕

总的来说,在推动全民阅读活动中,图书馆具有很大的优势,可以将推动全民阅读活动作为图书馆构建文化中心的重要内容之一。

3.3 信息共享空间与学习共享空间

3.3.1 信息共享空间概念的形成

1992年8月美国衣阿华大学图书馆建设了“信息走廊(Information Arcade,IA)”,后于 1994 年更名为 Information Commons(IC)。〔17〕这个名称成为信息共享空间的正式名称沿用至今。关于信息共享空间的定义。以Donald Beagle为代表,他认为IC是一种新的基础设施,是围绕综合的数字环境而特别设计的组织和服务空间。它是大学图书馆新的服务空间,是数字环境下技术与服务的整合。〔18〕该定义认为图书馆能够提供“一站式”(One-stop)信息服务,并且促进信息素养的形成,推动自主研究与终身学习。〔19〕总结IC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技术设备的先进性、信息资源的丰富性、用户的合作性和对用户信息技能的支撑性。〔20〕

3.3.2 信息共享空间的实践

相对于国内的大学,香港的大学与国外的联系更加紧密,其图书馆较早地对IC进行了实践,大多称之为“学习共享空间”(Learning Commons,LC)。以香港树仁大学为例,其2007年12月开始运作的学习共享空间有25台微机工作站的语言学习和图书馆信息实验室,2个多用途讨论室、1个语言诊断室、6个多媒体小房间、休闲阅读区、AV收藏室、杂志角。〔21〕这是一个基于学习中心的配置方案。中国在接受IC理论后,提出了较多的实践方案,一般认为一个信息共享空间主要包括计算机工作区、文献资源区、多媒体制作区、协作讨论区、重点学科数字研究室、个人学习区、活动休闲区等区域。〔22〕这与香港的配置方案有所接近,也是将信息共享空间作为一个能够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自主式的学习空间。清华大学于2008年建成了信息共享空间,由实物音像资料、IC咨询台、电子阅览区、音像视听区、大屏幕放映区和研讨小间等部分构成,〔23〕这是国内较早的信息共享空间的实践。清华大学新建的人文社科分馆也建设了信息共享空间,由学习创作区、自助文印区、自携电脑区、音像视听区、IC咨询台等部分构成。〔24〕这个构成基本代表了国内较新的关于信息共享空间的研究成果,其中自助设备与系统的全面应用是新加入的内容之一。

信息共享空间作为非文献资源服务的一种较新的形式,还在不断发展之中。其在国内的发展或将有两个方向,一是成为一种新形式的学习中心,原电子阅览室的功能将整合进入信息共享空间之中;二是将不断在更新的信息化设备引入图书馆,让读者不断进行新的信息体验,这是信息素质教育的一个部分,而此种信息共享空间将发展成“信息体验中心”,浙江大学图书馆正在建设的信息共享空间即包含有“信息体验中心”的内容。两个发展方向也可以并存于同一个信息共享空间之中,或各有偏重形成自己的特色。

通过上述两个方向的发展,信息共享空间还增强了其信息素养教育的功能,它将同时具有信息讲座和信息体验的功能,形成信息素养授课教育与自我教育的两种职能,从而成为信息素养教育中心。

4 结语

区域文化中心建设将是图书馆介入国家文化战略的重要策略,文化中心建设可以包括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如文化讲座、展览、书市,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等。也包括建设学习中心、信息共享空间等。我们认为图书馆非文献资源服务可以用“文化中心建设”或“文化建设”来概称。一则学习、阅读都是文化活动的一种形式;其次,文化中心建设是非文献资源服务的最主要形式;第三,文化中心建设或文化建设比非文献资源服务更具形象性,也容易为大家所直观理解。

1.潘仁彬.图书馆社会职能探讨.图书馆建设,1995(3):12-13

2.刘晓清.美国公共图书馆的理念、服务与推广.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9(4):73-76

3,5.李龙吟.美国社区文化.科技文萃,2000(11):130 -134

4.丁丽娜.美国公共图书馆多样、具体、人性化的服务——纽约市布鲁克林图书馆的故事.图书馆,2011(6):9-11

6.李宁,陈天伦.文化休闲——公共图书馆服务功能的拓展.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1(10):21-23

7.贾晓东.公益 亲民 开放——浙江图书馆文澜讲坛的创新实践.图书馆建设,2008(5):7-9

8.李忠兰.公共图书馆建设社区文化中心的建议.内蒙古图书馆工作,2006(4)

9.据浙江大学图书馆《读者服务部201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10.方子昭.我眼中的美国图书馆.江西图书馆学刊,2011(3):126-128

11.张暄.日本社区图书馆以特色服务取胜.社区.2008(2):36

12.刘凤娟.大平面开架借阅的管理工作.大学图书馆学报,1997(1):22-24

13.默黙.《新闻出版总署2011年度全民阅读活动工作方案》出台.全国新书目,2011(4),37

14.吴秉惠.公共图书馆在全民阅读活动中的作用与对策.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1(9),3 -5

15.胡风娥.高校图书馆服务职能在全民阅读活动中的创新.龙岩学院学报,2010,28(6):132 -133

16.王莫离.南阳师范学院图书馆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实践.科技情报开发与经,2011,21(32):57 -60

17.于丽凤.国外大学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理论研究与实践.图书与情报,2008(3):31-34

18.任树怀,孙桂春.信息共享空间在美国大学图书馆的发展与启示.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3):24-27

19,21.陈琳.香港地区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共享空间建设.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1):51-55

20.于丽凤.国外大学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理论研究与实践.图书与情报,2008(3):31-34

22.于文莲.基于新馆的信息共享空间构建研究——以河南工业大学图书馆为例.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10(1):90-92,98

23.http://www.lib.tsinghua.edu.cn/service/ic.html,2012 年 2月17日查询

24.http://hs.lib.tsinghua.edu.cn/service/ic,2012 年 2 月 17 日查询

猜你喜欢

全民中心图书馆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全民·爱·阅读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图书馆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可持续全民医保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
去图书馆
全民环保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