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船舶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的研究与建设
2012-02-15严文强江苏省科技情报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42
严文强 (江苏省科技情报研究所 江苏南京 210042)
1 项目开展的目的与意义
造船业被誉为综合工业,它涉及钢铁、机械、电子、化工、建材、仪表等诸多行业,具有劳动密集、行业密集、装备密集、信息密集、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的多重特征,造船业和其他行业带动关联度很大,对产业链的贡献和对制造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新世纪以来,中国造船业迅猛崛起,初步形成了与日韩“三足鼎立”的态势,中国船舶工业占世界市场份额从6%提高到近20%,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世界造船大国,船舶工业的造船能力、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与日韩之间的差距大幅缩小。整个行业已经从规模快速扩张期进入到素质全面提升期这样一个新的阶段。
过去市场竞争的焦点是集中在造船能力上,但是随着世界范围的大规模能力扩张和船市调整压力的逐步加大,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船舶行业竞争的焦点也由单纯的产能和规模转向高新技术的核心竞争。在这个阶段里,船舶设施能力和造船规模对提升综合竞争力的贡献度将明显降低,包括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等内在素质对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作用将更为显著。从造船规模和产量上看,我国船舶工业已经进入世界造船业第一方阵,但是在设计水平、造船效率和配套能力方面与日韩等先进造船国家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总体看来,我们船舶行业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
加快船舶工业发展亟待提升核心竞争力,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是决定因素。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我国在数字化船舶设计、船舶先进制造技术、船舶工程规范化管理、船舶企业信息化技术研究、船舶配套本土化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但主要技术集中在几家大的船厂和大的设计院所手中,而目前我国有3000多家造船企业,更多的成果锁在深闺无人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成果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先决条件,但这里说的科技有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必须已经顺利实现了转化,如果没有实现转化,那就无法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搜集、汇编、交流、发布国内外船舶工业创新信息资源,建立权威的科技信息和科技成果的发布平台,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船舶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有十分重要意义。
2 造船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本世纪开始,中国改变了以造中、小型船舶为主的局面,但高新技术船舶主要依赖国外设计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与此同时,随着我国造船业的快速发展,配套业发展滞后的问题更加突出。主要表现在:
2.1 工艺布局落后、不合理,模式落后,必备的技术准备不足,难以满足现代造船业的要求
江苏省许多船舶企业虽占用了大量土地,但基础设施落后,生产效率低下,造船能力未能得到充分发挥,造船质量得不到保证,同时存在安全隐患,不能适应现代造船工业的发展趋势。部分船厂尤其是新建民营船厂延期交船的现象开始显现,这种生产方式的企业,不进行技术改造,不仅将冲击正常的船舶生产秩序,而且若干年后很容易被市场竞争所淘汰。
2.2 人力资源紧缺,劳动力成本上升较快
随着我国造船能力的提高和新兴造船企业的增加,对人力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在船舶设计、生产、管理、检验等环节上的关键人才均出现短缺情况,各船舶企业争夺激烈。关键岗位及工种的技术工人紧缺、外包劳务队伍不能长久稳定,已在一定程度影响了船厂的生产进度和按期交船。据测算,全行业近3年来年均工资增幅超过15%,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
2.3 钢材价格持续攀升,造船企业成本增加,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比例降低
受铁矿石涨价及运输成本上升的影响,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船用钢材价格重回升势,大量新船订单需要交付,船用钢材市场需求将持续旺盛。受供求关系、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船用钢材价格仍会继续上扬。钢材作为造船的主要原材料,其价格走势对造船成本影响很大。
据国防科工委船舶行业管理办公室统计,近年来江苏、浙江、山东等地方船舶工业发展迅猛。除船舶两大集团外,地方船舶工业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船舶订单、手持船舶订单分别占全国总量的44%、60%和52%。尤其是江苏省船舶工业异军突起,三大指标分别占全国总量的23%、41%和37%,其中新接订单和手持订单位列全国第一,完工量居全国第二,江苏有4家船舶企业的造船产量排列全国前十名。
根据统计,江苏省是名副其实的造船大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江苏造船企业依靠政策支持、自力更生已有很大的发展,江苏船舶工业已初步形成规模优势、机制优势、成本优势和产业积聚效应。但由于造船企业技术资源严重不足,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弱,造船总体技术与国外先进造船企业差距较大,内河船舶建造企业基本采用整体建造工艺,技术水平较低、制造工艺落后。远洋船舶建造企业尽管已初步建立现代造船模式,但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的运用上仍有很大差距,造成地方船舶企业生产效率较低,工时消耗大,劳动力成本等优势不能在竞争中得到充分体现。此外,江苏省船舶设计能力相对更弱,船舶企业本身基本上没有设计能力,省内没有在国内有影响的船舶设计单位。
3 项目建设的目的及作用
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船舶工业发展,已将船舶工业列为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力图集中力量大力发展船舶工业,有力带动机械装备制造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及升级,促进江苏省制造业整体水平的振兴与提高。中国船舶工业百年难遇的大好形势给江苏省船舶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地方船舶企业要在未来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进程中,仅仅依靠单个企业自身的力量难以解决企业的技术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地方造船企业试图靠自己解决所有问题的发展模式,是不符合社会和科技发展趋势的。所以,现代制造业携手现代服务业,开展社会协作和专业分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策略。而现代造船企业向着总装厂的方向发展,更必须依赖广泛社会分工基础上的大协作,充分整合社会资源。
因此,在地区性船舶产业发展中,迫切需要依托社会服务机构和技术机构来提供技术转移、技术交流、技术支撑、技术辐射及专业人才培养。建设江苏省船舶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是江苏船舶工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迫切需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的建设,对于推动和加快造船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提高江苏省造船企业核心竞争力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江苏省船舶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的研究和建设将充分发挥项目建设单位多年的信息服务、信息资源收藏、信息平台建设的优势,汇集国内外船舶业专利、论文、标准等最新文献信息资料,搜集国内外船舶设计、船舶制造、船舶配套产品生产、船舶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科研成果,与国内外重点船舶企业、科研院所、大学、社会技术研发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建立现代船舶业专家服务系统,建设包含成果转化、信息检索、专家咨询为一体的网络化综合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对江苏乃至全国的船舶企业提供深层次科技信息咨询服务,推动和加快造船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从而提高船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 平台建设的内容分析
平台的技术服务对象是国内造船企业,尤其是国内中小型造船企业和船舶配套产品生产企业,重点是江苏省造船企业和船舶配套产品生产企业。建成的平台将成为连接国内研发机构与国内造船企业和船舶配套产品生产企业的技术桥梁,促进船舶行业的高新技术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造船企业和船舶配套产品生产企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
国内现有一些专业性服务于船舶企业的网站如中国造船网、中国船舶网、中国船舶设备网、中国船舶制造网、中国国际船舶交易网等,但这些网站主要以提供产品供求信息、制造信息、经贸信息、政策法规信息为主,即便部分网站如中国船舶网发布部分新技术、新产品信息,但数据量少(仅120多条),无直接的联系方式,不能直接通过网络开展网上交易,而网站的人才信息以招聘信息为主,无专家库。
本项目的竞争优势在于国内尚没有同类的船舶高新技术服务专业网络平台。同时,又有高技术和情报专业服务机构的支持。我们已经与国内船舶知名高校江苏科技大学达成高新技术全面合作推广意向。江苏科技大学前身是华东船舶工业学院,是国内船舶知名高校,在全国造船行业中具有较高知名度和权威性,拥有一流的技术人才与资源优势,其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更是中国船舶工业教育体系里最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之一,也是国内高校船舶工业师资实力最雄厚的院系之一。
随着国家科技创新工程的深入开展,各地纷纷建立起科技成果交易网站,如:浙江省科技成果网、上海科技成果转化网等,但目前国内尚未有专业性船舶科技成果推广服务网,而且船舶科技成果交易有其自身的特点,除一部分是产品制造技术外,更多的是专业性船舶设计技术、设计制造先导技术的推广、现代船舶制造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等,转移技术偏软,供需双方必须有较为详细的沟通过程,方能达成共识。
为此,“江苏省船舶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在设计上提供成果展示的同时,还提供网络洽商与交易功能,结合专家库和网上高新技术查询系统,为促进供需双方彼此更深层次的沟通与交流提供直接的帮助。该平台在船舶技术成果交易方面比一般的成果网适用性、针对性、专业性将更强。
5 项目实施的内容和方案
5.1 总体目标
集成整合国内外船舶工业创新信息资源和科技成果,将“江苏省船舶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建设成技术先进、交易便捷、服务周全的国内一流的专业性成果转化平台,成为面向江苏省造船企业,面向社会,开展国内外先进设计和制造技术领域技术及成果研究开发的中介服务平台;成为整合社会技术资源,并使造船企业有效利用社会技术资源的中介服务机构;成为造船企业开展成果培育、技术引进、技术推广、成果转化的孵化促进机构;成为培养造船企业专门技术人才和培训船舶先进设计制造技术专门技能的培训中心。
平台建成后将包含各类成果转化信息2000条,国内外创新文献信息20000万条,平台可同时容纳100人在线访问及交流,年完成成果交易量50项以上,平台年访问量5万人次以上,完成年咨询服务量1000项以上。
5.2 实施方案
“江苏省船舶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的建设内容主要由网上部分建设,“江苏省船舶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网络服务平台”系统由网下部分建设、江苏省船舶技术交流活动中心两大块内容组成。其中网上部分“江苏省船舶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网络服务平台”系统由成果发布交易系统、文献查询系统、专家咨询系统、专题信息服务系统、后台管理系统5个子系统组成。网上部分和网下部分协同作用信息服务支撑服务体系,对江苏省乃至全国船舶工业企业开展各种形式的创新信息服务,促进船舶企业建造水平、设计水平、管理水平、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率提高,全面增强船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5.3 创新内容
本项目在专业性船舶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交易的同时,建立网上互动式成果交易洽谈,建设国内外最新船舶文献信息查询系统,辅以专家咨询系统和个性化专题信息服务,网上服务和网下服务两种服务模式协调发展,构建综合性船舶高新技术成果交易平台,提供一站式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服务。经文献检索国内尚无同样的同时具备多种服务功能的船舶专业化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本项目具有集成创新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