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内部审计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
2012-02-14李红军
李红军
(铁道部 审计中心,北京 100844)
关于内部审计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
李红军
(铁道部 审计中心,北京 100844)
通过阐述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体系中的作用,分析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内部审计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的措施:开展对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的审计评价;强化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制度中的监督职能;借助内部审计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内部审计跟踪和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效果。
内部审计;内部控制;监督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经济活动日益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和国际性的特点,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各类风险不断增加。企业为了规避经济活动中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以及有效防止经济活动各种不当行为的发生,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因此,建立、评价和改进企业的内部控制将成为大多数企业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而内部审计既可以真实反映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又能检验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日益显现。
1 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体系中的作用
1.1 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体系的关系
(1)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是在一个组织内部建立的一种独立评价活动,并作为对该组织的活动进行审查和评价的一种服务,其目的是协助组织的领导成员有效地履行职责。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而制定和实施的一个控制系统。从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的概念可以看出,内部审计是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部门经济活动的一种内部控制制度,是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内部审计目的和内部控制制度目的具有一致性。内部审计的职责是确保本单位经济安全运行、为本单位科学决策当好参谋,促进本单位加强经济管理,提高资产管理水平,为实现内部近期经济目标发挥积极作用。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目的在于保证组织机构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与有效运用,提高经济核算(包括会计核算、统计核算和业务核算)的正确性与可靠性,推动与考核企业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由此可见,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制度的目标都是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的依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科学发展。
(3)内部审计和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手段基本相同。内部审计的方法和手段是建立在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方法基础上,通过查阅财务报表、会计账簿和相关资料,抽查会计凭证,并根据审计目标,按照“调查→查账→分析→再调查→再分析→取证”的程序,进行报表分析和调查。重点分析和调查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检查会计核算工作,包括科目设置的合理性、合法性、真实性,以及主要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资产与负债等情况、成本费用升降与税利实现及分配等经营管理中的重大情况。内部会计控制作为内部控制系统中的最基本控制制度,主要运用会计的手段及其他与会计有关的方法对财务会计系统进行控制。由此可见,内部审计和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和手段基本相同。
(4)内部审计是检测和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和机制。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占据特殊地位,内部控制的检查与评价需要通过内部审计完成。通过开展内部审计,可以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制度运转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内在原因,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内部审计是检测评价内部控制系统运行效果的一项后评估制度。
1.2 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体系中的作用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内部审计从自身的业务性质、专业优势和工作特点出发,在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起到审计先行作用,及时发现和制止违规违法行为,对规范企业经济活动、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内部审计为科学决策当好参谋。内部审计的基本思想为“审计监督是手段,帮助服务是目的”。从微观上讲,通过审计监督,查错纠弊,帮助被审计单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管理工作,防微杜渐,堵塞漏洞,节约开支,提高效益。从宏观上讲,通过大量的财务收支运营情况的审计、基建及维修工程审计,设备物资采购审计及收支情况审计等个体审计,找出带有全局性、普遍性、倾向性、规律性的问题,从机制和制度上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和完善的意见和建议,为企业科学决策发挥内部审计的参谋作用。
(2)内部审计服务发展大局。内部审计工作以帮助服务为目的,在具体审计事项中,审计服务是通过审计监督的形式实现的,在监督中加强服务,在服务中促进监督。按照有利于本企业的发展大局,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审计宗旨,以实事求是的态度,通过审计监督促进本单位或系统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和规范经营管理。
(3)内部审计是单位管理创新的基础。通过审计可以发现和剖析体制、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推进管理方面的创新。
2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制定环节存在不足
目前,部分企业管理者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不足,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设不够积极,容易以传统经验代替规范化的管理措施和手段。部分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环节,仅对企业经营的某个或某几个关键点进行控制。例如,企业将付款环节对原始单据的审核作为关键控制点,但供应部门在购进质次价高的材料时,会计部门依然会在审查原始单据无误后照价付款,这样只能实现会计的事后核算和监督功能,不能控制整个生产经营。
2.2 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发挥有限
在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过程中,内部审计既是控制活动的一部分,又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多数企业的内部审计未能履行其应有职能。现代审计要求内部审计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检查和评价,除了发挥纠错防弊作用外,还应针对内部管理和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改进方案。当前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主要表现在:受手段、权限所限,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部分问题不能延伸至外部单位,纠错的执行力度不够,从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深层次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审计工作受到被审计单位和外部因素干扰,不能形成独立的闭环管理和控制。
内部审计监督作用发挥有限的原因主要体现为:①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够。我国企业大多实行单一的厂长经理模式,容易导致内部审计不能监督上级,对受厂长、经理直接领导的其他职能部门也不易进行监督,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有限。②对内部审计的职能理解存在偏差。部分人员将内部审计的职能理解为会计监督,将主要精力放在了财务报告、会计账簿、会计凭证的真实性、合规性审计上,而忽视了“防错防弊”的职能,尤其在评价内部管理和控制的有效性,以及提出改进建议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③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审计人员不愿接触内部控制深层次问题:部分审计人员不熟悉被审单位的具体业务、工作流程,深入不够;审计工作缺乏激励机制,导致审计人员工作缺乏主动性;被审单位对审计工作存在一定的不理解、不配合的现象,没有将审计监督当成促进管理的有效手段,存在一定的“遮、捂、盖”的现象。
2.3 内部控制环境和制度建设有待完善
内部控制环境构成企业的内部控制氛围,影响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控制环境因素包含企业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等组织结构,企业诚信原则和道德价值观、管理哲学、经营风格,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及员工胜任能力评定等。部分企业十分重视内部控制的活动过程,但并不注重内部环境的建设;注重企业规章制度的建设与过程跟踪,却很少关注员工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及其胜任能力的评定,对于企业的诚信原则和道德价值观、管理哲学、经营风格等企业文化建设方面还不够完善。内部控制环境建设不足制约了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发挥,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内部控制制度的“生存环境”。
2.4 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效果尚待提高
在内部审计实践过程中,很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种类和体系较为健全,但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却不理想。例如,目前会计工作基础化的制度内容已经基本健全,但执行过程中,财务主管每月不少于2次的资金安全抽查工作的落实率不高;物资采购过程中,由于销售方结算单据未到对物资做到暂估入账的企业不多。
3 内部审计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的措施
3.1 开展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的审计评价
内部控制体系运行的3个环节:制度制定、制度执行、检查完善。制度制定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企业必须按照规范化、授权分责、监督制约、账务核对、安全谨慎原则建立严密的控制制度,从制定环节上符合内部控制体系的要求。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制度常用的测试方法主要包括健全性测试、符合性测试、真实性测试。其中健全性测试即内审人员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调查与描述,目的是审核内部控制制度制定环节是否全面、比较与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措施是否有效、方法是否科学。因此,管理层为有效克服内部控制参与者的惰性,可以通过内部审计部门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进行评价、分析,找出控制制度存在的缺陷和漏洞,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从源头上堵塞制度和体系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在较大程度上减少和避免舞弊行为的发生。
3.2 强化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
为确保内部各项控制制度切实得到执行并取得良好效果,需要对其施以恰当的监督。内部审计是企业中最主要的监督评价方式,内部审计隶属的层次越高,其权威性和独立性越强,反之越低。确立内部审计在监督、检查内部会计控制工作中的独立地位,切实实现内部审计由事后监督职能向事前、事中监督职能的转变,使其监督职能具有日常性与全过程控制性,并将监督、评价结果及时反馈,协助企业进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制定。管理层应积极支持审计部门依法依规独立开展审计监督工作,切实帮助审计部门排除干扰和阻力,解决审计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提升审计机构的政治待遇,保证审计机构的人力、物力需求,为其深入开展工作创造良好宽松的环境;牢固树立审计监督意识,保证审计部门的知情权、参与权,重视审计成果的运用。做到内部审计发现一般性控制缺陷时,能够及时纠正,防止出现重大内部控制缺陷因未被监督而失控的情况。
3.3 借助内部审计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环境确定了整个企业高层管理者的态度,直接影响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所有的控制活动应在良好的环境中运行,否则,风险控制、信息沟通、内部监督将成为“空中楼阁”,难以收到好的控制效果。在企业运行过程中,如果管理层能够创造条件,支持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完善内部控制中的作用,积极加大审计监督和服务作用的宣传,就可以使更多的管理者和员工提高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并认真执行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内部审计还可以通过开展对内部控制监督和评价活动影响管理层的经营理念、管理思想和对经营风险的认识,协助管理层监督其他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从而有助于企业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3.4 内部审计跟踪和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效果
针对很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种类和体系较为健全,但针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却不理想的状况,内部审计可以定期对现有内部控制是否按照规定程序得到了正确执行,有无失控之处,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控制效果进行跟踪和评价。在此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对所发现的内控制度执行中的缺陷进行记录、归类、汇总,说明可能产生的弊端及对内控制度的影响,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与措施,帮助本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减少或避免舞弊等违规行为的发生。
1003-1421(2012)02-0010-04
F239.45
B
2012-01-29
宋小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