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例胸腰段椎体结核一期病灶清除术的护理
2012-02-14王翠娴鲍玉成
王翠娴 李 萍 鲍玉成
(天津市海河医院,天津 300350)
脊柱结核是常见肺外结核,易致畸形及脊髓神经损害,致残率高[1],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我院近年对45例胸腰椎结核患者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其中27例行植骨融合术,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45例,男 27例,女 18 例,年龄20~68岁,平均44.6岁,病灶累及2个椎体32例,≥3个椎体13例,其中 4例窦道形成,5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脊髓神经功能压迫症状。胸腰椎X片检查,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椎旁脓肿、椎体破坏,伴有或不伴有脊柱后凸畸形,有死骨形成。患者均有程度不等的腰背部疼痛不适,和(或)下肢放射痛、麻木,伴或不伴有低热、盗汗、乏力等不适。
1.2 治疗方法 45例患者均在全麻下行病灶清除术,其中27例因骨质缺陷致脊柱失稳,予以同期后路椎板间植骨(植入骨诱导人工骨)融合术治疗。
1.3 术后效果 随访12~30个月,45例患者胸、腰背部疼痛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脊髓神经压迫症状有明显改善或消失,X线示椎旁脓肿消失、无窦道形成。除复发2例外,其他患者植骨块全部骨性愈合。根据Bridwell的评价标准,42例获得Ⅰ级骨性愈合,3例为Ⅱ级骨性愈合,愈合时间5~10个月,平均7个月,术后效果满意。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椎体结核病程长,治疗时间久,多数患者活动受限、卧床,对手术效果心存疑虑,心理负担加重。加之手术治疗费用高,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造成患者精神压力大,往往出现焦虑情绪,甚至失眠。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主动与患者沟通,进行心里疏导,与医生一起向患者交代病情,让患者了解自身疾病特点、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使之建立战胜疾病信心。本组1例20岁年轻女性患者,为大学在读学生,一度不能接受患病事实,情绪波动大,不配合治疗,安排年轻护士与其沟通交流,讲述结核疾病特点,讲述成功治愈患者实例,帮助患者消除焦虑情绪积极面对疾病,该患者治疗效果满意,最终重返校园继续学业。
2.1.2 抗结核药物的应用 术前遵医嘱给予雷米封、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联合抗结核药物>4周。雷米封、利福平必须晨间空腹服用,注意观察药物的毒副作用,如有无发热、皮疹、厌油腻、恶心、食欲不振、纳差、视力下降、关节痛等症状,发现后立即停药报告医生,并注意监测肝功能。
2.1.3 营养支持 由于结核病是消耗性疾病,患者往往营养状况较差,合理安排饮食,鼓励患者多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碳水化合物易消化饮食。又由于长期卧床肠蠕动减少,容易引起腹胀和便秘,所以鼓励多摄入高纤维素、易消化的食物。合理搭配、品种多样,以增进食欲。必要时静脉输入新鲜全血、白蛋白纠正贫血以增强患者体质。
2.1.4 术前准备 术前完善各项常规检查,窦道形成者行碘油造影,确定病变范围,并予胸腰部支具固定保护以避免意外骨折,估计出血量大还应备血。指导患者床上进食、排便、深呼吸及有效的咳痰方法,指导患者进行四肢肌肉舒缩,各关节屈伸活动及正确的翻身方法。同时预防腹胀,术前术后不食产气食物及糖类,术前12 h禁食,4~6 h禁水。全麻手术者,术前晚做肠道准备,术晨导尿并留置尿管。植骨者严格备皮。
2.2 术后护理
2.2.1 基础护理 术后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并与麻醉师及手术室护士做好安全核查工作,积极主动向麻醉医生了解术中生命体征变化,并将患者平托至病床上,保持脊柱平稳,测量并记录生命体征。患者术后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和防止误吸并注意观察呼吸情况。患者即将清醒时,可能会出现躁动,此时加强监护,防止躁动引起植骨块脱落。术后平卧4~6 h;全麻清醒后,无恶心、呕吐、腹胀,即可进流质饮食,腰麻于术后6 h恢复正常饮食。
2.2.2 伤口及引流管的观察 注意观察伤口渗血情况,渗血较多时应及时更换敷料,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术后伤口引流管接引流袋,并妥善固定,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引流管屈曲和受压。每15~20 min自内向外挤压引流管,防止血块堵塞。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及量,术后拔管时间则根据术中情况及术后引流量的多少决定。
2.2.3 继续抗结核治疗 继续服用抗结核药12~18个月,并定期检查肝肾功能、血常规。嘱患者不可随意更换药物或减少药物剂量。在做好患者健康教育基础上,重视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以得到家属的配合。使用氨基糖甙类药过程中如出现耳鸣、听力异常应立即停药,定期作听力监测;同时警惕肝功能受损及多发性神经炎的发生。
2.2.4 疼痛护理 疼痛是患者术后最主要、最痛苦的不良反应,是其对手术有顾虑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组45例均采用麻醉止痛泵,使患者术后处于无痛和微痛状态。
2.2.5 双下肢感觉及运动功能的观察 术后72 h内,密切观察患者双下肢的感觉、运动、肌张力及腱反射等情况,牵拉尿管检查膀胱的感觉并做好记录。同术前比较如有异常时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因为任何脊柱外科手术都有可能意外地损伤相应部分的脊髓,造成双下肢及膀胱运动的不同障碍,因此检查双下肢的感觉及运动变化状况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2.2.6 并发症的预防 患者术后需要绝对卧床,加之伤口疼痛,更换体位次数减少,容易发生压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保持床单位整洁,鼓励并协助患者1~2 h翻身、拍背1次,防止压疮。翻身时要整体翻身,动作要稳而轻,保持脊柱水平位,躯体上下一致,切勿扭转,防止脊柱变形、脊髓受损。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咳痰、深呼吸,在床上做扩胸运动等动作,增加肺通气量,有利于肺扩张,排除肺及气管内分泌物,痰多者可予雾化吸入,每天2次。鼓励患者多饮水,每天2 000~3 000 mL,定时开放尿管,每天擦洗尿道口2次,保持尿道口清洁,每天更换尿袋1次,注意观察尿液的性状及量,如尿液混浊、有沉淀、脓块等,及时通知医生进行相应检查处理。
3 小结
脊柱结核破坏椎体,形成脓肿,导致后凸畸形并压迫脊髓。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目的就是充分切除病灶,解除脊髓压迫,恢复椎体间高度,矫治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手术的成功与否除与手术技巧紧密相关外,系统规范的护理也至关重要。术前的各项准备、术后的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以及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等,能使患者消除思想顾虑,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促进疾病康复。
〔1〕 任怡,房晓慧,鲍玉成.胸腰段脊柱结核前路病灶清除手术的护理配合[J].天津护理,2009,17(6):325
(2011-12-08收稿,2012-03-21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