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事管理学》教学模式探讨与实践*
2012-02-14王艳,金华
王 艳,金 华
《药事管理学》教学模式探讨与实践*
王 艳,金 华
《药事管理学》;教学方法;探讨
《药事管理学》是药学与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和行为科学等学科相互交叉、渗透而形成的具有社会学性质的边缘学科,是药学专业的必修课程[1]。由于本学科属于管理学科,与其他药学专业课程相比具有其自身的特征,如知识面广,文字叙述多,政策法规性强,实践性强。药品管理的法规严谨,有的用语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仅靠上课讲授难免枯燥,学生没有兴趣,如何搞好该门课程的教学、提高质量,确实值得深思和探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药事管理学》的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初探,现总结如下。
1 理论教学法
理论学习是基础,通过理论学习可以使学生对药事管理学这门学科形成系统化框架。但理论学习应该注意教学技巧的应用,避免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死记硬背,进而产生厌烦情绪。在教学课件中穿插一些相关知识点的实物、漫画或视频,强烈的视觉刺激使学生很容易记住,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如在讲授特殊药品管理的时候,笔者精心准备了时长为10 min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滥用对人体及社会造成严重危害的影像资料,从播放视频切入本部分的教学知识点,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聚焦到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滥用相关问题上,通过视频使学生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滥用的相关定义有了准确、清晰的感性认识,之后再讲授“精神药品”、“麻醉药品”、“戒断综合征”、“精神依赖”等相关概念的时候,学生首先想到的是视频中相关影像,这样便于学生掌握这些概念,不会觉得生涩难懂,同时也便于学生理解为何此类药品要进行特殊管理。再如讲授现代药、传统药、处方药、非处方药等内容时,可以举些耳熟能详的药品品种,使学生可以清楚的区分。
2 社会实践教学法
《药事管理学》具有很强的社会科学的属性,离开社会的药事管理学教学犹如无本之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收集和整理信息、开展实地调研、撰写书面报告、进行口头交流等方面的能力,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中理解书本理论,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兴趣。近几年来,随着中国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认证制度的深入推行,药品经营企业特别是零售企业已发生了深刻变革,传统课堂讲授方式的弊端已经逐渐显示出来。理论知识与行业实践知识难以有效的结合,课堂以讲解概念、法律规定为主,最新进展的内容少有涉及,难以展开,更不能就药品分类管理的难点和焦点问题进行充分研讨,使得授课以单向灌输方式为主,学生思考解决的内容偏少,学生理解该部分知识亦觉得空洞、乏味。因此在讲授该部分内容的时候引入社会实践教学环节,即在讲授该部分内容前2周,给学生布置任务,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到3家以上不同规模、不同经营性质的零售药店去参观、调研相关的内容,如:执业(从业)药师配备情况、药师在岗情况、药师指导用药情况、处方药凭处方销售情况、药品分类摆放情况、GSP认证情况、药店的广告和促销活动等。通过2周的调研,学生们对零售药店的基本情况已经有了感性认识,再讲授相关知识的时候不会觉得陌生、生僻。作为课堂学习的辅助形式,该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 案例式教学法
案例式教学是通过模拟真实的事例,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进行体验、分析、决策,从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具体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有效地弥补了传统教学中忽视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和理论,讲授法律条文过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落,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如在讲解药事管理法律体系相关内容时,引入近几年来身边发生的影响力重大“齐二药”、“欣弗”等药害事件,通过对假药案件进行背景还原、追踪和分析,学生可以了解现代假药的监督和查处程序,以及假药的制假背景和严重危害。通过对假药案件的剖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判断假药案件中主客体之间直接、间接的法律关系,提高学生分析案件的能力。通过引入案例教学,笔者调动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把原本枯燥、沉闷的课堂变成了活跃的案例分析现场,把原本被动的填鸭式理论教学变成了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寻求解决之道的应用教学,把原本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教学变成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
4 讨论式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法就是一种以讨论的形式进行授课的课堂教学,在该教学法中,信息源不仅是老师也是学生,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的教学方法。药事管理学中引入讨论式教学法,首先由老师列举案例,然后提出系列问题,继而学生根据问题进行思考,展开讨论,分析问题,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譬如在讲授药品知识产权相关内容时,书中只是把相关的概念做了介绍,过于泛泛和空洞,而实际上知识产权对于任何一个企业都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只做课堂讲授,那么学生既不会重视该部分的内容,更不会运用知识产权的相关知识。针对上述内容采用了讨论式教学对此部分的内容进行讲授。首先是老师完成资料的整理和搜集工作。其次是课堂讨论。药事管理学教学过程中应用案例分析分为两个阶段:1)引入案例阶段。为了引起同学兴趣,笔者在开始引入身边重大的案例,如:辉瑞集团的“伟哥”事件,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和叙述。2)课堂讲解阶段。就事件中出现的知识点进行相应的讲解,对此提出预先设计的讨论题目,让学生结合问题,根据所积累的学习知识,进行思考、分析,展开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把乏味、枯燥的书本知识变为生动的具体知识。通过该案例的学习最后总结出:外方跨国集团想垄断中国市场,便以知识产权作为打压本土制药企业的武器。提示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应该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工作。
5 完善考核制度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衡量和评价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药事管理学》课时不多,但是在执业药师、药士、初级药师等相关职业资格考试中占重要地位,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即实践性较强,可将考核方式由以往单纯的闭卷考试改为闭卷与开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考试可以偏向资格考试内容及形式,结合教学大纲使用标准化试题闭卷考试,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也给学生在今后的资格考试中作铺垫。另外,《药事管理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就结合案例讨论分析、课后思考题解答、相关内容资料查阅情况等进行开卷评分,最后将闭卷与开卷成绩按一定比例得出综合成绩。
笔者在实际教学中按照平时出勤占10%,综述、报告、课堂发言占20%,理论考核占70%的比例对该课程进行给分,经过实践,此考核方式较单纯的理论考核方式能更加全面的反映学生学习的状况,取得了良好的考核效果。
[1] 吴 蓬.药事管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
[2] 黄 琼.病理学案例教学的应用与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08,6(18):18-19.
[3] 王 军.PBL教学法在外科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9(3):153.
[4] 韦 婉,年 莉.《方剂学》PBL教学的学习体会[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9(4):214.
[5] 韩旭东,张皓楠,王智勇.高等教育教材改革中的问题与对策[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8(2):94.
[6] 王 平,王为民,李 庆,等.PBL教学法在筋伤学临床查体中的应用[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0(3):180.
G642
A
1673-9043(2012)01-0042-02
天津市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改革与质量建设研究计划重点基金项目(B03-1005)。
300193 天津中医药大学
王 艳(1977-),女,硕士,讲师,主要从事中药炮制学和药事管理学教学、科研工作。
2011-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