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思想*1
2012-02-14黄晋太
黄晋太
(太原理工大学 期刊中心,山西 太原 030024)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60多年的历史,我们有着许多发展的经验教训,有成功,也有失败。在不断反反复复追寻发展的道路上,我们一直都在悲欢与充满希望中,痛楚与变革中前进着。
改革开放之前,按照毛泽东发展思想的指引,我们以农补工,以最快的发展速度,迅速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工业化体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发展策略,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实现了工业、农业、国防、文化等全面发展。以发展生产力为主体,建立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农业、农村先后推行了互助组、合作社和人民公社,走上了集体化的发展道路,开辟了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局面。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大力加强全党全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整个社会的组织与管理,开拓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新道路。
改革开放以后,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我们党与时俱进,逐步发展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确定,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开启,我们坚持改革开放,突出发展主题,先后进行了农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发展市场经济,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确立与完善了市场经济体制;优先发展东部地区,进行了西部大开发,初步实现了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改善了中部地区崛起的环境,统筹和促进了区域的、社会的、自然的全面发展,形成了中国独具特色的发展格局。从单一追求经济效益的发展认识,到逐步走向多元的、全面的、整体的、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新思想,我们实现了对发展的科学认识和理念升华,创新了建设发展的新境界。
一、发展生产和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发展主题,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思想
早在1945年,毛泽东就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和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出的作用好坏、作用大小,归根到底,要看它对于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以及帮助的大小,还要看它对于生产力解放的程度[1]。由此可见,政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生产力的发展与否。1953年,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毛泽东讲话再次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法则是发展生产,保障需要,这是主要的、基本的,是起领导作用的经济法则”[2]。在这里,毛泽东充分认识到,执政党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党的一切政策和实践,都要围绕这一取向来进行。为此,社会主义建设,要求其经济法则就是发展生产,保障需要,这是最主要和最基本的经济法则。
发展生产就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为此要进行革命和变革。1956年,毛泽东在同工商界人士谈话时就指出,革命是为建设扫清道路的。我们要把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加以改变,要把经济制度加以改变,还要把政府、意识形态、法律、政治、文化、艺术等加以改变,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发展生产[3]。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含义,毛泽东也特意做出了说明,“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4]。显而易见,在新中国成立前后,毛泽东就对党执政的首要任务进行了科学的阐述,并把发展生产、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到了重要位置,对此也提出了改革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现代化建设成为我们最大的政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成为我们主要的任务。改革开放伊始的1979年3月,邓小平就强调,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就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代表着人民的最大利益,代表着人民最根本的利益[5]。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讲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指出,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只有生产力发展了,才能表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归根到底还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6]。改革是动力,发展是根本,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首先是要靠自己的发展,要靠科学技术的进步,要体现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怎样才能进步,如何才能发展?历史的经验教训反复告诫我们,加快生产力发展,推进科学技术进步,这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进的必然保证。邓小平指出,马克思讲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不仅如此,而且是第一生产力[7]。中国要走在世界前列,就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就必须要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只有科学技术发展了,只有站在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最前沿,我们才能真正拥有实力,才能真正在世界上有所影响,才能真正确保民族兴旺发达,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未来前程锦绣!
讲发展,确立发展第一要务的思想,不仅要追求发展的高效益,而且更要追求发展的高质量,这是党对改革发展十多年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1992年10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就明确指出,讲发展,谋发展,但发展必须要从实际出发,注意量力而行。发展是全面的、整体的,必须搞好综合平衡,绝不能顾此失彼,盲目攀比,更不能一哄而起,只图数量,不求质量。要紧紧抓住有利时机,加快发展,更要创造条件,力求推动发展。要着眼于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开发适销对路产品,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实力。追求快速发展,更要追求发展的平稳和健康。江泽民指出:“国民经济要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健康这两个字很重要。”发展要有节奏,更要有可持续性,要注意持续、快速、健康的关系。“健康是持续、快速的保证,如果不健康,发生了严重的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问题,持续、快速就会被迫打断。”[8]快速发展必须要以提高效益为前提。要提高效益,追求发展的高质量和高效益,就必须“正确处理速度和效益的关系,必须更新发展思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9]。这是对发展认识的理性升华,是对科学发展的初步阐释和探索。
发展的理念,从朴实到科学,从现实到理论,有着历史和现实发展的必然逻辑。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谈到的,我们讲科学发展,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这是因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10]。科学发展的理念,深刻总结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经验,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合乎了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规律。中华民族有史以来就不断探索,谋求自然和谐、天人和合、社会融融的发展理念,形成了许多诸如建筑、水利、冶金、开凿、卜筮等生产和生活的宝贵文化财富,蕴含着诸多科学发展的思想,这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思想形成,无不产生着深刻影响。现时代我们强调以人为本,坚持改革创新,不断与时俱进,崇尚社会和谐,主张和平发展,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历史传承,是时代发展进步精神的现实驱动。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发展,强调生产力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强调发展生产和为了生产力发展,必须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必须加强社会组织、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保障各个环节。始终坚持发展要依靠人,发展的成果要惠及人,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协调,促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匹配,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和整个社会和谐进步,这是对发展的全面认识,是对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探索,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的最新境界。
二、发展依靠人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牢记以人为本,务必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发展思想
以人民利益为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党最早确立的根本宗旨。毛泽东曾经指出,我们的党之所以能够战胜敌人,闯过千难万险;之所以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其中最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始终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11]时刻想着人民,始终关注百姓,一切政策的出发点必须为了人民,一切工作的落脚点也必须为了人民,这是毛泽东思想最光辉的亮点,也是毛泽东个人领袖最非凡的魅力。要统筹兼顾,尤其顾及所有百姓。能否做到,是否兑现,关键是要看我们的计划,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行动,是不是从六亿人口这一点出发的,是不是符合六亿人口这一客观实际的。我们的各级党和政府,“一定要每日每时关心群众利益,时刻想到自己的政策措施,一定要适合当前群众的觉悟水平和当前群众的迫切要求”[12]。不适合群众觉悟水平的,不符合群众利益要求的,不是群众力所能及的,一切所谓的发展,一切所谓的变革,都是最终行不通和注定要失败的。广泛动员群众,走群众路线,提升群众参与一切事务的能力,倾听群众的主张,关注民众的呼声,这是我们工作的主要方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我们工作的动力和源泉,也是我们的出发点和归宿。“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正确地总结经验。没有民主,意见不是从群众中来,就不可能制定出好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办法。”[1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全社会共同富裕,这是改革开放的主题,是党的发展思想的核心主旨。邓小平曾经指出,社会主义是要造福人民,社会主义是要全民致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就是要确保社会主义物质日益丰富,社会主义综合国力不断强大。如何发展,怎样保障?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我们允许一部分人先好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好起来,目的是更快地实现共同富裕”[14]。江泽民也曾指出:“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特征,绝不能动摇。”[9]要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全体居民的收入。要注意把握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尤其是分配不公、贫富不均的问题。要注意调节个人收入分配,防止两极分化加剧。还要注意区域的、局部的发展不平衡,抓住时机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好城乡的,东西部的、南北中的发展差异问题。
党的革命和建设历史不断表明,只要我们始终信赖群众,紧密团结和依靠群众,始终做到为人民谋利益,始终秉承全心全意服务于民,我们党就能够赢得人民的拥护,就能够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是党执政兴国的必然驱使;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是党走向未来的历史逻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党前进发展的不竭动力。为了民族伟大复兴,为着国家繁荣昌盛,我们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都“必须从政治高度和稳定大局出发,始终把解决好人民生活问题作为党和政府的根本任务”[15]。
人民是创造世界历史的根本动力。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这是党的人本发展思想的最终体现,是对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思想的精准诠释。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这是我们党先进性的根本标志。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和人民共命运,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历史作用,这是我们党先进性的本质体现。党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党的性质要求党的领导干部,务必做到权为民所用,倾情为民服务。胡锦涛同志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0]国家是人民的,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必须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人民是发展的动力,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这是做好一切事情的保障;发展为了人民,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发展的根本取向;为人民而发展,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归人民所享,这是发展的最终目标。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党为人民服务的必然要求。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最广泛地动员广大群众艰苦创业,努力奋斗,不断实现自己的美好追求和夙愿,这是党为人民服务的客观驱使,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谁、为了谁的最好回答。“全党同志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不断增强群众观点,自觉实践群众观点,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正确把握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摆正同人民群众的位置,增强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16]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人民当家做主的时代,就是历史进步发展的时代,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并推动着历史车轮不断前进。充分相信群众,紧密依靠群众,想群众所想,谋群众所思;深入了解群众,广泛动员群众,发挥群众作用,实现群众愿望。这就是群众路线,是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是为人民服务的必然结论。
三、发展是全面的、协调的和可持续的,恪守统筹兼顾,切实做到人与相关所有关系和谐发展的思想
中国古代哲学和儒家文化,自古就崇尚“和合”思想,对于事物运动发展的认识,也历来主张唯物和辩证的观念。发展是否全面,是否和谐,是否有益于社会进步和人民安居乐业,这是执政党无论过去还是将来,都必须要始终解决好的重大问题,是全局的问题。
“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17]“只要我们更多地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更多地懂得自然科学,一句话,更多地懂得客观世界的规律,少犯主观主义的错误,我们的革命工作和建设工作,是一定能够达到目的的。”[2]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全新的事业,我们没有现成的书本可以照搬,更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遵循。在进行工业化和全面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必须要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极大地调动全体人民的积极性,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做到“统筹兼顾,各得其所。这是我们历来的方针”[18]。社会主义建设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因为我们所从事的伟大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长都是要经过艰难曲折的。在社会主义事业中,要想不经过艰难曲折,不付出极大努力,总是一帆风顺,容易得到成功,这种想法,只是幻想。”[19]
面对改革开放发展大趋势,如何均衡发展,怎样统筹发展,这一直为党中央所关注,并成为实践的难点和焦点。我们强调发展的中心概念,但也强调发展必须分步骤、分层次,有先后、有均衡。“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但是说到最后,还是要把经济建设当做中心。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20]注重质量和效益,正确处理局部与整体、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把经济建设同长远发展紧密结合,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课题。我们比较好地解决了发展的方式问题,但也造成了区域的、城乡的、行业的、群体的发展不平衡问题;我们也比较好地解决了人口的问题,但也产生了环境的、资源的、城市化的、居民化的等难以为继的发展问题。于是在30多年的现代化建设中,我们总在矫枉过正,出台了各种各样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方针政策,但还有诸如民生问题等各种社会问题,这都是我们顾此失彼的结果。为此,必须“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9]。也必须要注意解决好贫富差别、区域差别、社会群体差别的问题,“如果差距悬殊,而且任其扩大,就会造成多方面的严重后果”[9]。对此必须引起高度关注,必须要在发展的同时,抓紧机遇迎难而上,解决好一切发展的问题,切不可掉以轻心,步入发展的怪圈。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更不能脱离自身实际,要正确应对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趋势,迎接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挑战,追踪高科技发展的前沿,做到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内外兼顾,趋利避害。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讲的:“全党同志一定要增强主动性、责任感、紧迫感,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努力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切实做到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16]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实践成功的法宝,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人民敢为人先勇于探索的结果。“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21]改革发展是历史的必然,是人类社会的沧桑正道。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改革,勇于实践,与时俱进,敢于创新,不断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思想,引领中国步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康庄大道。但是,不可否认,我们还有许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如贫富不均,分配不公,社会道德滑坡,价值理想淡薄,人们信仰危机等等。所有这一切发展中的问题,一切历史和现实积淀下来的难题,都深刻影响着社会的和谐,影响着我们未来的发展。我们急需在科学发展的思想指引下,加快解决现实社会的各种矛盾和难题,继续解放思想,转变发展观念,以求更好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不断推向新的境界和美好明天。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C]//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79.
[2] 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C]//毛泽东文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89,393.
[3] 毛泽东.同工商界人士的谈话[C]//毛泽东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82.
[4] 毛泽东.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C]//毛泽东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
[5] 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163.
[6] 邓小平.社会主义首先要发展生产力[C]//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314.
[7] 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74.
[8] 江泽民.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C]//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207.
[9] 江泽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C]//江泽民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62,466,463,470.
[10]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C]//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13,15.
[11]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C]//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4-1095.
[12] 毛泽东.党内通信[C]//毛泽东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9.
[13] 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上的讲话[C]//毛泽东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94.
[14] 邓小平.答美国记者迈克·华莱士问[C]//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72.
[15] 江泽民.当前经济工作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C]//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570.
[16] 胡锦涛.继续抓好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确保实现“十二五”时期的发展目标任务[C]//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1012-1013,1004.
[17]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C]//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01.
[18] 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C]//毛泽东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86.
[19]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C]//毛泽东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20.
[20] 邓小平.目前的形式和任务[C]//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257.
[21] 周易·系辞:下传[C]//中华国学传世藏书.北京:线装书局,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