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夜,几人欢喜几人愁
2012-02-11郝金红
郝金红
和现代的机关单位一样,古代的衙门也有值夜班的制度。古人值夜的目的多是为了应付突发事件、守护机关印信等。唐代官员、诗人白居易的“苑花似雪同随辇,宫月如眉伴直庐”一诗就是在值班室(直庐)里写成的。
那些忠于职守的值夜者,运气好的时候,遇到巡夜的上司,多半是要受到嘉奖的。《后汉书·黄香传》记载:东汉章帝时期有个叫黄香的官员,因为是个孝子,被推荐到尚书台当“公务员”。这个人很老实。因为尚书台每天都要值夜班,那些值班者欺负黄香初来乍到,都要黄香顶班。黄香一个都不得罪,有求必应。一次,皇帝心血来潮到尚书台巡班,找来值班册一看,不是黄香的班,就问是怎么回事。老实的黄香一五一十地回答说:“俺替别人值班呢!”皇帝听后,很是感动——这不仅是个孝子,还是个助人为乐的好同事,马上就升了黄香的官。
可是,如果脑子不灵光,值夜班遇到皇帝,就非但不能升官,还有倒霉的可能。《宋稗类钞》记载:某年中秋,宋神宗与一班属下饮酒赏月。酒过三巡,风雅的宋神宗将正在值夜班的学士蔡确找来,要他作诗娱乐。这分明是一个取悦皇上的好机会,可惜蔡确肚子里实在没货,结巴了大半天,也没说出一个字来。宋神宗很扫兴,一班嫔妃也在皇帝面前说:“这个学士,何须钟爱。”就这样,机会送到门前又丢了。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这样一则值夜佳话。某个深夜,宋太宗亲自来学士院(国立大学)授旨,值夜班的学士苏易简已经睡下了。睡梦中听到圣驾光临,苏易简急忙起身,在黑暗中穿衣服,十分狼狈。太宗即命一宫女从窗格间递过蜡烛,木制的窗格间因此而留下了火燎的痕迹。这扇留有火燎痕迹的窗户历经百年而从未换过,学士们一直将其视为皇恩浩荡,从中深切地领会到圣上的殷切关怀和鼓舞。
由于值夜能接触到皇帝,因此许多热衷仕途者将其看作升官的捷径,明朝的严嵩就是此中高手。明世宗信奉道教,好长生术,宫中每有斋醮,就命词臣起草祭祀文章。这些文章用朱笔写在青藤纸上,谓之“青词”。严嵩60岁的时候还每晚亲自为皇帝值夜班,不为别的,就因为严嵩是“青词宰相”,替皇帝捉刀的美差当然不能让别人干了,即使是晚上,也不放过。严嵩也因此而专宠几十年。
说到老年人值夜班,不得不提到姚崇。这位历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三朝的元老级宰相,在唐玄宗开元二年的某日,或许是值夜班值得累了,便以“年位已高”为辞,请求直令史不要安排夜班,引起其它大臣的不滿。负责排班的直令史非常为难。姚崇于是在值班簿上写道:“我年纪大了,还让我上夜班,这样做是不是太不合情理了?”大家看后,忍俊不已,不再逼他值夜班。从此,宰相不参加值班也形成了一个制度。
最搞笑的值夜趣事发生在清乾隆年间。某晚,乾隆突然要对准噶尔用兵,急召秘书进来拟旨。偏偏此时在军机处值夜班的巴延三,是被上司“抓壮丁”安排值班的,现在一下子站到了皇上面前,巴延三又惊又喜,大汗淋漓。乾隆口述圣意,巴延三战战兢兢,一个字也没有听进去。回到军机处,巴延三憋得满头大汗,一个字也写不出。幸亏当时跟过去一个小太监,这个小太监很有文才,记忆力也好,他帮巴延三把皇上的旨意写了下来。两人诚惶诚恐地把文书交给乾隆时,以为会被苛责,谁料乾隆大夸圣旨起草得好,而且记住了巴延三的名字。后来,在皇上的“关心”下,这个在军机处因顶替别人值夜班的巴延三官运亨通,一直当到了两广总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