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承气汤颗粒灌肠辅助治疗重度烧伤患者的护理
2012-02-10郭金惠
郭金惠
(天津市第四医院,天津 300222)
我科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37例重度烧伤患者,在抗感染抗休克,保护胃肠道功能及营养支持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大承气汤颗粒灌肠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7例,男30例,女7例,年龄19~52岁。烧伤深度按三度四分法分为Ⅰ度、浅Ⅱ度、深Ⅱ度、Ⅲ度。重度烧伤指烧伤总面积30%以上;或Ⅲ度烧伤面积10%以上;或虽然面积不足,但合并下列情况之一者:休克、吸入性损伤、复合伤[1]。37例病例均符合重度烧伤患者诊断标准。
1.2 治疗方法 在积极补液抗休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的基础上,应用抗生素全身抗感染,并加强创面换药,保护胃肠道功能,同时辅以大承气颗粒灌肠治疗。
将大承气颗粒4袋(12 g)浸泡在60~70℃温开水中10~15min,液体颜色为深褐色,待液体温度降至37~40℃,排气备用。患者在翻身床上,取俯卧位。将肛管润滑后缓慢插入肛门15~20 cm,调节滴速,药液滴完后拔出肛管,嘱患者尽量忍耐,保留药液10~15min。患者迅速翻身,使其平卧位,便于排便。每日1次,腹胀明显及便秘的患者,可连续使用数天。
1.3 结果 本组37例,治愈34例,死亡3例。死亡原因是创面脓毒血症、多器官功能衰竭。
2 护理
2.1 灌肠前护理
2.1.1 大承气颗粒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影响药效。灌肠液温度37~40℃,药液温度与体温接近药物易被肠黏膜吸收。
2.1.2 选择肛管要细,可减少对肛门、肠道的刺激,使药液充分达到治疗的效果。
2.1.3 治疗前向患者说明治疗的目的、作用、方法和具体步骤,消除患者顾虑。针对本组中12例有吸入性损伤的患者,因已行气管切开,患者不能用语言进行交流,需要护士耐心与患者沟通,告知患者如有不适可抬手或抬脚示意,并保证在气道通畅及各项生命体征指标正常的前提下行灌肠治疗。本组12例有吸入性损伤的患者均表示尽力配合。
2.1.4 本组中35例有臀部及会阴烧伤,为了防止创面污染导致感染,灌肠前先在创面涂一层药物,以无菌纱布覆盖,避免大便直接污染创面。
2.2 灌肠中护理
2.2.1 插管时动作轻柔,因患者紧张时肛门括约肌紧闭,肛管难以插入,易损伤直肠黏膜。
2.2.2 肛管插入深度适宜,过长易损伤肠黏膜,患者会自觉不适,过短药液不宜保留,达不到治疗的效果。
2.2.3 操作中分散患者注意力,嘱其深呼吸,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年龄偏大的患者,尤其50岁以上的患者,在灌肠中注意心率、血压的变化,出现异常立即停止操作,迅速将患者翻身。由于年龄偏大,对灌肠不易耐受的患者可选择灌肠后暂时不拔出肛管,先夹闭肛管,待翻身后再拔出肛管。本组中有5例50岁以上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顺利,未出现异常情况。
2.2.4 针对本组中35例有臀部及会阴烧伤的患者,双大腿要尽量外展,使会阴充分暴露,操作中必须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本组全部病例无1例因创面污染而导致感染。
2.3 灌肠后护理 严密观察患者的排便次数及大便的色、质、量方面的变化,并记录。大便结束后,用无菌生理盐水做会阴冲洗。为保持创面尽可能少受污染,先灌肠,后通知医生行创面换药。女性患者用油纱隔开阴唇,防止因粘连而形成畸形愈合。本组7例女性患者均未出现会阴部粘连畸形。少数患者在灌肠后未能排便,酌情加大剂量给药,极少数患者在灌肠后腹泻频繁,酌情减少剂量。
2.4 健康教育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因重度烧伤患者机体是高代谢状态,既需要高营养又需要适量蔬菜、水果,尽量保持大便通畅。恢复期可在床上指导患者按摩腹部,减轻腹胀。
3 讨论
目前认为,重度烧伤可导致多脏器损伤,引发多种疾病,肠道功能衰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重度烧伤营养失衡可导致胃肠道功能障碍,肠管麻痹、肠壁通透性增高,肠道细菌易位,毒素吸收,使全身继发感染。肠道功能衰竭,又促进炎症递质内毒素进一步释放,造成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通理攻下法,通过保护肠道屏障功能,可以减少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和肠源性细菌易位,进而防治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大承气颗粒主要成分为大黄,可以使胃肠道平滑肌活动明显增强,提高胃肠动力,促进肠蠕动,改善和消除肠道麻痹及淤滞状态。抑制肠道细菌易位及毒素吸收,促进肠道内毒素排泄,促进胃肠道新陈代谢和肠道营养的恢复,明显降低血内毒素水平,从而使腹胀、腹痛等症状及血常规恢复正常的时间明显缩短。大黄还可提高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和血清总补体水平,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降低炎性细胞因子及炎性介质的产生,具有抑菌作用及对抗内毒素作用。大承气颗粒灌肠对重度烧伤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以及全身创面的愈合起了很大作用,提高了治疗的效果。
〔1〕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