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合理化建议

2012-02-09

河南化工 2012年19期
关键词:石油大学储运基础课

(吉林化工学院化工与材料工程学院,吉林吉林 132022)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油气储运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从事油气储运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大幅增加,我国开办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高校已从当初的两所逐步增加到现在的30多所,同其它传统热门专业相比,数量较少。主要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山东)、西南石油大学、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东北石油大学、江苏工业学院、华东理工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和吉林化工学院等[1]。

各高校的油气储运专业课程体系模块设置大体相同,基本是由公共教育(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三个模块组成,专业课模块基本都兼顾了石油和天然气两个方向,但是由于油气储运专业就业面较宽,且课程体系是针对于本科生开设的,因此多数学校不会把课程体系分成两个方向,这样会限制学生的就业范围,只是由于各高校所处地域和专业定位的不同,其课程设置侧重方向各有不同,例如中国石油大学位于北京,以油气长距离管道输送和储存技术为主;东北石油大学位于大庆,与大庆油田相伴而生,早期主要为大庆油田培养输送人才,以原油集输、处理、储存和输送为主,天然气方面涉及较少;西南石油大学位于四川,其课程设置侧重于天然气的加工、储存和输送技术,原油涉及较少;而我校临近中石油吉化分公司和吉林油田等石油化工基地,我校的油气储运工程专业主要应以原油、成品油的储存和输送技术为主要方向,兼顾天然气储存与输送技术。一个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至少有几十门甚至上百门课程,我们应当怎样设计这些课程,使课程体系更加科学、适用,建立合理化的课程体系,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1 我校油气储运专业课程体系现状

图1 课程体系框图

我校油气储运专业目前实行的是2010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主要分成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共性要求与个性培养四大部分(具体见图1),是经过对2008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调整而来的,当时课程体系的变化不大。在公共教育部分,学校对部分课程进行了整体的调整,人文社科基础课中增加了128学时的体育与健康,删除了计算机课中的选修课模块,并对一些课程的学时进行了调整,使公共教育部分的总学时由原来的992学时增加到1 048学时;在学科基础中增加了化工传质学、现代分析方法以及油气资源与能源战略三门课程,删除了计算机绘图、流体机械两门课程,并将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概论放入个性培养的专业任选课中,学时由原来的752学时增加到808学时;专业方向与专业特色中增加了泵和压缩机、油罐及管道强度设计、化工设计等课程,将储运工程测量与施工、油品计量基础和储运工程经济概论放入到专业任选课中;同时实践教学也做了部分的调整。

2 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实行的2010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虽然经过了一次变化,但变化不大,调整课程体系时,2008课程体系还没有完整的执行一轮,只是根据学校培养方案的调整做出的相应变化,整个课程体系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满足培养目标的要求、是否能够适应学生以后工作的需要,还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

从几年的教学和学生的反馈来看,目前实行的课程体系还存在以下一些缺陷:①学科基础模块的课程层次、学时过多。不仅涉及到专业基础的电工学、化学、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等课程,还涉及到油气储运安全技术、油气储运最优化等专业课程。学生普遍反映化学类的基础课程学时过多,在以后的专业课学习中和工作中用到的极少,在总学时一定的情况下,使专业课的学时学分数相对较少。②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程基本是安排在第五学期以后,除了理论课,还有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第七、八学期学生面临找工作、做毕业设计等,也就是说,学生能够安心学习专业课的时间不足三个学期,这么短时间要学完十几门课程,学习效果肯定达不到预期的要求,且课程安排也很困难。这样只能使某些专业课程以限选的形式出现在课程体系中,使学生难以取舍。③有些专业课程学时过少,达不到课程要求的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感觉不能把课程的主要内容都讲出来,只能选择性的讲授,选择时会带有教师个人的倾向性。④某些课程教学内容重复,如燃气输配与输气管道设计与管理都涉及的燃气物性参数的计算、压缩机的类别、特性等;油气集输技术与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都涉及油品的物性参数、水力热力计算等,泵和压缩机中也涉及到以上的相关内容,教学内容存在重复,浪费了学时。

3 课程体系合理化的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根据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和学生的反馈信息,提出油气储运专业课程体系合理化的一些看法:①将学科基础模块中的某些专业课如油料学与炼油工艺、油气储运安全技术、储运工程最优化等课程归入专业课模块,并将四大化学的172学时改为96学时的普通化学,这样就可以相应的增加专业课的学时,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学习专业课程。②将某些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向前移。学生是课程的主人,要重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积极地参与课程学习、建设中来,安排课程时要多听听学生的意见,体会学生的感受。将一至两门的的专业基础课移到第三学期,是学生能够较早的接触到专业的内容,对专业有所了解,然后逐渐增加,最终过渡到专业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感觉从大一到大四在理论课学习内容上是越来越少的,而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是逐渐增加的,这样的过程也能够满足学生学习的正常心理。③合理调整各门课程学时,所有课程的任课教师一起根据选定教材商讨研究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学时,制定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④注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合理制定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数,调整各门课程的先后顺序,以利于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学习、掌握和运用知识,同时避免了教学内容的重复和学时的浪费。

各高校油气储运专业的课程体系都是在公共教育(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三个模块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所处位置和实际情况,为突出各自的特色而制定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师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反馈信息逐渐完善,使油气储运专业课程体系趋于合理化。

参考资料:

[1]徐洪军,邵宝力,屈成亮.油气储运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思考[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2(4):73-76.

猜你喜欢

石油大学储运基础课
天然气水合物储运技术研究进展
砥砺奋进中的西南石油大学法学院
砥砺奋进中的西南石油大学法学院
油品储运系统油气回收
关于音乐基础课教学与学习中的几个问题
道德叙事在“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
东北石油大学简介
同贺《中国储运》杂志创刊二十五年
现代职教体系下公共基础课改革探索
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