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质疏松患者部分骨代谢指标测定的临床意义

2012-02-08刘俊恒潘继承倪黎刚史恒川李光

实用老年医学 2012年3期
关键词:同年龄组成骨细胞胶原

刘俊恒 潘继承 倪黎刚 史恒川 李光

骨质疏松症(OP)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对骨代谢过程中的骨转换机制、激素调控以及在骨骼生长、发育、衰老过程中所产生的原发性及继发性OP都有了一些新认识[1]。血清骨钙素(BGP)、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被认为与骨代谢密切相关,还有学者认为骨代谢过程中血清骨型碱性磷酸酶(BAP)、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INP)、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NTx)和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Tx)的检测能更直接反映老年人骨代谢状况[2],因此,研究人群中不同年龄组人血清BGP、IL-6、TNF-α和BAP、PINP、CTx、NTx的水平及其与骨密度的关系对于OP病因和发病机制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院OP门诊初诊患者165例,其中男71例,女94例,年龄41~84岁,平均(61.4±12.9)岁;对照组为健康体检人员100例,男42例,女58例,年龄40~79岁,平均(60.5±11.7)岁。均抽取晨空腹血样,常规分离血清,于-30℃冻存。

1.2 血清学检测用IL-6、TNF-α的ELISA检测试剂盒(Immunotech,法国)和TECAN RMP150全自动酶联免疫检测仪,按试剂盒说明检测IL-6和TNF-α水平。电化学发光法(罗氏E170电化学发光仪,检测试剂盒购自罗氏公司)测定血清CTx、NTx及BAP。放射免疫分析(RIA)测定PINP及BGP,检测试剂由北京东雅免疫技术研究所提供(全自动γ-放射免疫计数仪,西安二六二厂),曲线拟合采用四参数法(r=0.999)。

1.3骨密度检测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Lunar,美国)对上述人群进行腰椎和股骨的骨密度检查,按骨矿物盐密度Z值大小可将被检测者分为OP组(Z≤-2.0)、骨量减少组(-2.0<Z<-1.0)和正常组(Z≥-1.0)。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CS14.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鉴于人群中血清BGP、IL-6、TNF-α、BAP、PINP、NTx、CTx水平近似正态分布[2-3],各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间血清学指标比较女性BGP、NTx、CTx显著高于男性(P<0.05),而IL-6、TNF-α、BAP和PINP性别间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间血清学指标比较(±s)

表1 不同性别间血清学指标比较(±s)

注:nmBCE即骨胶原当量;与男性比较,*P<0.05

组别nBGP(ng/ml)IL-6(pg/ml)TNF-α(pg/ml)BAP(g/L)PINP(g/L)NTx(nmBCE/L)CTx(g/L)男性715.19±2.2511.35±11.1619.95±16.276.84±1 1.1838.47±6.844.27±1.130.40±0.14.2638.61±6.903.64±1.050.30±0.11女性946.45±2.44*10.75±11.0523.93±28.736.79±1.1938.37±6.834.75±1.21*0.48±0.17*总计1655.91±2.4311.01±11.0422.22±26.336.81±

2.2 不同年龄组血清学指标比较BGP、IL-6及TNF-α都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但>70岁,BGP和TNF-α开始下降,而IL-6却没有类似情况;BAP、CTx随年龄变化不明显,PINP随年龄增长有递减趋势而NTx则相反呈现递增趋势。见表2。

表2 不同年龄组血清学指标比较(±s)

表2 不同年龄组血清学指标比较(±s)

注:与上一年龄组比较,*P<0.05

组别nBGP(ng/ml)IL-6(pg/ml)TNF-α(pg/ml)BAP(g/L)PINP(g/L)NTx(nmBCE/L)CTx(g/L)41~50岁315.80±2.8610.03±9.6217.10±10.956.85±1.2839.98±7.903.99±1.110.39±0.15 51~60岁486.27±2.22*10.99±10.92*21.90±23.12*6.80±1.3139.17±8.13*4.18±1.04*0.38±0.13 61~70岁526.11±2.5211.09±11.67*27.37±33.46*6.81±1.3538.45±8.11*4.30±1.39*0.41±0.16>70岁345.21±1.89*11.81±11.50*19.47±10.79*6.77±1.3636.14±8.26*4.61±1.22*0.40±0.19

2.3 不同骨密度组血清学指标比较OP组BGP和IL-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BAP和PINP显著低于对照组和骨量减少组(P<0.05),NTx及CTx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骨量减少组(P<0.05),TNF-α则与骨量减少组和正常组无显著差异(P>0.5)。骨量减少组NTx、CTx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不同骨密度分组血清学指标比较(±s)

表3 不同骨密度分组血清学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骨量减少组比较,▲P<0.05

组别nBGP(ng/ml)IL-6(pg/ml)TNF-α(pg/ml)BAP(g/L)PINP(g/L)NTx(nmBCE/L)CTx(g/L)OP组566.03±2.56*11.15±12.26*23.58±23.22 4.99±1.12*▲28.01±6.75*▲5.30±1.26*▲0.58±0.17*▲骨量减少组1095.85±2.1110.94±10.3121.52±28.42 7.74±1.2943.85±7.213.74±1.03*0.31±0.12*对照组1005.09±1.878.06±6.0422.15±21.17 7.85±1.3345.20±9.072.06±0.940.15±0.07

3 讨论

原发性OP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了。虽然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是该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但对于临床疗效的评估还缺乏有效的实验室指标。BGP是非胶原骨蛋白,直接反映了骨转换率的高低[5]。

本研究显示,血清BGP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至>70岁出现下降。IL-6对破骨细胞的分化、成熟起着重要作用[6],有学者研究认为IL-6受雌激素的抑制,如果雌激素水平下降则IL-6作用加强,骨吸收超过骨形成[7]。TNF-α能抑制成骨细胞合成Ⅰ型胶原,而雌激素可抑制成骨细胞TNF-α的释放。部分学者的实验发现,OP患者血清IL-1β、IL-6及TNF-α水平都高于同龄正常人[8]。本研究结果显示,OP患者血清IL-6水平明显高于同龄正常人,而TNF-α与正常人的差别不显著。

BAP是成骨细胞产生的糖蛋白,血循环中BAP的水平可间接反映骨形成的速率。PINP是Ⅰ型前胶原氨基端的延伸段,其在Ⅰ型前胶原成熟过程中从后者裂解下来。PINP在血清中的浓度反映了成骨细胞合成骨胶原的能力[2]。本文结果显示,OP患者血清BAP和PI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其骨形成有所减少。NTx和CTx是骨Ⅰ型胶原的降解产物,在骨吸收过程中被释放到血液中,可作为骨吸收的特异性指标[3]。本研究结果表明,骨量减少的患者血清NTx和CTx已有明显升高,而OP病人血中NTx和CTx水平升高更为显著,其作为OP病患首选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对该类患者的诊断和疗效评估均具有重要意义。

[1]李丽婷,朱亦堃,郗光霞,等.PPAR2内源性配体15d-PGJ2对成骨细胞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0,3(1):28-33.

[2]徐涛,张振强.SLE患者血清B-ALP、PINP、NTX、CTX水平的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20):42-43.

[3]周丽珍,向青,刘忠厚.合理使用骨质疏松症诊疗的骨代谢标志物指南(2004年版)[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4,10(4):397-404.

[4]Pisetsky DS.The immune response to cell death in SLE[J].Autoimmune Rev,2004,3(8):500-504.

[5]程晓光.骨密度测量和骨质疏松诊断[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5,25(5):308-309.

[6]张瑾,邓敬兰,欧阳巧洪,等.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的对比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5,11(3):319-324.

[7]段永宏,杨卫红,刘建.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雷诺昔酚对去势后大鼠骨组织中TNFα表达的影响[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7,13(3):184-188.

[8]庞炜,康乐,于小迪,等.骨质疏松内源性血清二甲基精氨酸表达的实验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0,16(9):644-646.

猜你喜欢

同年龄组成骨细胞胶原
不同年龄组人群接受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途径的分析
淫羊藿次苷Ⅱ通过p38MAPK调控成骨细胞护骨素表达的体外研究
微刺激方案在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不同年龄组中的临床结局分析
土家传统药刺老苞总皂苷对2O2诱导的MC3T3-E1成骨细胞损伤改善
胶原无纺布在止血方面的应用
红蓝光联合胶原贴治疗面部寻常痤疮疗效观察
Bim在激素诱导成骨细胞凋亡中的表达及意义
胶原ACE抑制肽研究进展
成骨细胞在两种胶原支架材料上的生长特征
正畸矫治过程中龈沟液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