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虚构内地香港的文化对立
2012-02-01
乔新生
近些年来,内地游客到香港访问引起的法律诉讼案件层出不穷,北京大学一位教授因为对发生在香港地铁上的一个事件发表评论,而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一些人还借此夸大内地和香港之间的对立尤其是文化对立,但笔者认为,这种“对立”并不存在,不应被夸大。
笔者认为,随着香港回归尤其是中国经济近十年来的快速发展,内地与香港的人员、资源、信息交流的规模和深度都远远超过以往,尽管确实存在有些内地游客在港形象不佳、引发纠纷的现象,但融合已经是内地与香港之间关系的主流,不少香港人也努力支持和巩固这种融合。例如,笔者在香港廉政公署的一位好友在内地讲学期间,就慷慨解囊,为湖北省通山县捐建小学。笔者在和香港学术界交流时,所有的学者都彬彬有礼,表现出专业人士的学术素养和人格风范。这一切既反映了香港社会的文明程度,也反映出两地间积极融合的一面。
不过,太阳底下也有阴影,内地与香港之间的文化、社会习惯的差异客观存在。香港是法治社会,但更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社会。作为一个法律人,我了解香港法律的渊源,更了解香港法律所包含的基本精神。在处理两地间文化、社会习惯差异引发的纠纷时,虽然香港的有关条例规定非常明确,但监管人员也可以采取人性化的方式处理此类问题,对内地游客的不良习惯好言相劝,而不是居高临下,当众给人难堪。法无外乎人情,发生在香港地铁的这一事件,根本不是一个所谓的文化对立或法制问题,而是一个社交礼仪问题。如果再在媒体的渲染下夸大对立,很可能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值得注意的是,某些新闻媒体习惯于深文周纳,他们把这起纠纷作为新闻淡季时“狂欢”的契机,不仅在互联网上进行所谓的民意调查,而且还渲染对立性的情绪,北京大学那位教授的言论也被不断转载甚至断章取义。新闻媒体可以表达自己的态度,也可以组织公开讨论,但不能无视基本的事实,以偏概全,损害的不仅是事件相关者的名誉,同时也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公众往往需要了解类似事件的来龙去脉,而不需要媒体急于表明自己的态度,或者为了吸引眼球而断章取义。
其实,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总喜欢将人分为三六九等,进行地域歧视,这种文化发展中特有的现象内地人有,同样也不可避免地存留在香港人内心深处,单从这一点,内地和香港谈不上有文化对立。因此,由坐地铁引发的这起纠纷,虽充分展现出香港和内地之间的融合仍有不足,但决非文化关系的对立。已经出现的紧张关系不应被人为地夸大,也无需害怕由此出现个别的情绪。抛弃把人分为三六九等,搞地域歧视的旧观念,是内地与香港今后要一同面对的观念难题。▲(作者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