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人积极情感、心理幸福感与良好睡眠的关系

2012-02-01李艳玲张文英吕亚静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河北保定07000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年3期
关键词:幸福感障碍危险

李艳玲 张文英 吕亚静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河北 保定 07000)

老年人积极情感、心理幸福感与良好睡眠的关系

李艳玲 张文英1吕亚静2(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河北 保定 071000)

目的评估心理社会危险因素对睡眠的影响,探讨老年人积极情感、心理幸福感与良好睡眠的关系。方法横断面研究,标准化问卷调查736位60~78岁老年人的积极情感、睡眠问题及心理社会危险因素。结果调整年龄、性别、月收入及自评健康变量后,老年人积极情感、心理幸福感与睡眠问题呈显著相关(P<0.001)。结论积极情感、心理幸福感缓冲心理社会危险因素影响,与良好睡眠直接相关,关系可能为双向。

睡眠障碍;积极情感;心理幸福感;压力;社会经济

睡眠障碍与认知功能受损、慢性疾病、心理困扰有关,近1/3成年人主诉失眠、睡眠不足等问题〔1〕,因此有必要探讨睡眠相关因素,了解睡眠紊乱过程,有效管理睡眠。积极情感与睡眠呈负相关〔2〕,Jean-Louis〔3〕认为二者无关,Ryff〔4〕报道老年人心理幸福感与良好睡眠相关。本研究拟探讨健康老年人自述良好睡眠与积极情感、心理幸福感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827位社区老年人此前均未参加过积极情感与心理幸福感的调查,由于91位老年人服用精神科药物及有冠心病和脑卒中病史,排除在外,736位老年人纳入研究。

1.2 测量工具 ①詹金斯睡眠问题量表:应用广泛的简短的自我报告测量工具,评估夜间醒来次数、保持睡眠困难、入睡困难等,α系数为0.84,分值0~100,得分越高表示睡眠问题越多。②生态瞬时评估法:评估积极情感,4个评估时间点分别是9:18 a.m.±60 min,2:45 p.m. ±67 min,6:54 p.m. ±67min,11:09 p.m.±58min,在每一时间点,研究对象均被问及:此刻感觉幸福吗?答案是:不幸福;有些幸福;很幸福;极度幸福。③CASP-19:有4个分量表:控制、自主性、愉悦、自我实现。其中控制、自主性、自我实现3个分量表衡量Ryff心理幸福感,Cronbachα系数为0.60~0.85。④社会经济地位(SES):评估月收入,分类为:低收入(<1 500元),中等收入(1 500~3 000元),高收入(>3 000元)。⑤自评健康由老年人自述“一般来说,你认为你的健康是:极好,非常好,好,一般,差。”⑥心理社会危险因素是慢性生活压力、社会关系及心理困扰的预测指标。慢性生活压力由两个问题(经济紧张和社区犯罪)评估。社会网络测控适应测量社会关系,询问研究对象是否经常与亲戚朋友互访、电话、电子邮件、信件联系,评分范围0~24,得分越高表明社会孤立性越强(α=0.72)。封闭式问卷调查情感支持(8个条目)和消极社会互动(4个条目),0分最低,100分最高。一般健康问卷(GHQ)测量心理困扰,广泛用于精神科疾病的筛选,评分范围0~24,Cronbachα系数0.95。

1.3 统计学处理 遵循自愿原则,使用统一指导语解释问卷的填写方法和注意事项,患者采用匿名的方式填写问卷,填写后由研究者统一收回。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相关性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在年龄、职业、吸烟及BMI无性别差异,男性往往比女性有更多月收入,更倾向自述健康状况极好或非常好。经济压力、社会孤立、情感支持及消极社会互动无性别差异,但女性更多面临社区犯罪和心理困扰。睡眠问题量表得分女性明显高于男性;积极情感和心理幸福感男性高于女性,且两变量中度相关(r=0.33,P<0.001)。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特征

睡眠问题与自评健康差相关(r=0.31,P<0.001),积极情感和心理幸福感与年龄正相关(分别r=0.15,P<0.001;r=0.09,P=0.011),与自评健康差负相关(分别r=-0.24;r=-0.40。P<0.001)。低收入老年人积极情感较低(r=-0.11,P=0.002),但控制年龄后无显著差异。心理幸福感与月收入呈正相关(r=0.07,P=0.05),不受年龄限制(r=0.13,P <0.001)。回归分析证实,控制年龄、性别、月收入、工作状态及自评健康后,积极情感与良好睡眠相关(β=-0.17,P<0.001),无积极情感的老年人较积极情感的老年人睡眠问题多47%。同样,调整以上变量后,心理幸福感与良好睡眠相关(β=-0.36,P<0.001),心理幸福感低的老年人较高者睡眠问题多141%。睡眠障碍与吸烟和BMI无相关。

2.2 积极心理状态和心理社会危险因素 心理社会危险因素、积极情感与心理幸福感关系见表2,积极情感与较少的心理困扰、社会孤立、消极社会互动,较多的情感支持相关,但与慢性生活压力无关。心理幸福感与以上变量均相关(P<0.001)。

表2 心理社会危险因素、积极情感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

2.3 心理社会危险因素、积极情感与良好睡眠 经济紧张、心理困扰及消极社会互动的研究对象普遍主诉睡眠障碍(表3),自述面临较多社区犯罪与较少情感支持的老年人主诉更多睡眠问题(β=0.115;β= -0.087,P=0.02),表3显示了积极情感与心理幸福感作为回归模型的独立变量后,心理社会危险因素的回归系数,经济紧张情况下,睡眠问题回归不显著(P=0.47);心理困扰时,睡眠问题回归显著(P<0.001);控制积极心理状态变量,消极社会互动回归系数下降39.6%;回归模型中,积极情感与心理幸福感是保持良好睡眠的独立预测因素。

表3 心理社会危险因素与睡眠问题的关系

3 讨论

睡眠问题在较低社会经济地位人群中更常见〔5〕,与慢性病和自评健康差也相关〔1〕,由于社会经济地位与健康均可能影响积极心理状态,因此本研究将这些因素考虑在内。本研究主要发现是控制年龄、性别、月收入、雇佣状态及自评健康后,老年人积极情感、心理幸福感与良好睡眠相关,自测睡眠问题和积极心理状态也与慢性生活压力、心理困扰、不理想的社会关系相关。积极心理状态可作为保护因素缓冲心理困扰和不健康结果的影响,进而调节心理社会危险因素与不良睡眠的关系。

采用经验抽样方法而非单一措施评估积极情感,因为单一测量情感状态会导致当前情绪占主导地位或回顾性偏差〔6〕。积极情感的测量是基于一天中与健康相关的生物反应情绪的反复评估。

Ryff〔4〕调查135位61~90岁老年人结果证实心理幸福感与良好睡眠呈正相关,心理幸福感包括环境掌控、自主性、自我接纳及生活目的4个分量表,Ryff认为环境掌控与睡眠时间及REM睡眠量呈正相关,生活目的与睡眠时身体活动呈负相关。

需要指出睡眠与心理幸福感相关性大于与积极情感相关性,解释之一是积极情感测量可靠性欠佳,如果是持续数天的反复测量可能会提供一个更具代表性的指数;另外,心理幸福感广泛的多维概念是与睡眠较强关联的根本。

本研究结果是积极情感与睡眠障碍的关系是心理困扰的独立因素,积极情感与良好睡眠,心理幸福感与良好睡眠显著相关。有研究〔7〕表明较低社会经济地位(SES)与睡眠问题相关,但在老年人相关性并不显著;研究〔8〕认为SES与积极情感及心理幸福感中度相关。以往研究显示〔1〕尽管睡眠与自评健康、年龄、性别相关,但积极心理状态和睡眠的关系与其无关。

本研究显示积极情感与社会联系及情感支持相关,表明心理幸福感与心理社会风险相关,经济紧张、社会关系不理想、心理困扰等慢性生活压力与睡眠障碍相关,社区犯罪、缺乏情感支持与睡眠障碍无显著相关。积极情感与心理幸福感纳入回归模型,所有变量影响力大幅减弱,回归系数降低20.8% ~73.5%。

本研究没有客观测量睡眠障碍,研究数据基于自我报告,可能受到消极情感影响。需要指出心理困扰列为协变量后,积极心理状态与良好睡眠的关系依然显著,这一结果可能无法推广到重度情感障碍和临床精神疾病个体。CASP-19不能涵盖心理幸福感的各个方面,缺乏个人成长与积极关系领域。评估积极情感的瞬时生态评估法仅收集一天的数据,尽管如此,结果仍表明考虑心理困扰、人口学及医学因素后,自述睡眠障碍与较低积极情感及心理幸福感相关,并部分解释了睡眠障碍与心理社会危险因素的关系。对这些关系的理解益于睡眠障碍个体,同时扩大了积极心理状态的健康相关后果。

1 Strine TW,Chapman DP.Associations of frequent sleep insufficiencywith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nd health behaviors〔J〕.Sleep Med,2005;6:23-7.

2 Fosse R,Stickgold R,Hobson JA.Emotional experience during rapid-eyemovement sleep in narcolepsy〔J〕.Sleep,2002;25:724-32.

3 Jean-Louis G,Kripke DF,Ancoli-Israel S.Sleep and quality ofwell-being〔J〕.Sleep,2000;23:1115-21.

4 Ryff CD,Singer BH,Dienberg Love G.Positive health:connecting wellbeing with biology〔J〕.Philos Trans R Soc Lond B Biol Sci,2004;359:1383-94.

5 Sekine M,Chandola T,Martikainen P,et al.Work and family characteristics as determinants of socioeconomic and sex inequalities in sleep:the Japanese Civil Servants Study〔J〕.Sleep,2006;29:206-16.

6 Kahneman D,Krueger AB.Developments in the measurement of subjec-tive well-being〔J〕.JEcon Perspect,2006;20:3-24.

7 Gellis LA,Lichstein KL,Scarinci IC,et al.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insomnia〔J〕.JAbnorm Psychol,2005;114:111-8.

8 Subramanian SV,Kim D,Kawachi I.Covariation in the socio-economic determinants of self rated health and happiness:amultivariatemultilevel analysis of individuals and communities in the USA〔J〕.J Epidemiol Community Health,2005;59:664-9.

R161.7

A

1005-9202(2012)03-0578-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2.03.062

1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2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眼科门诊第一作者:李艳玲(1978-),女,硕士,主要从事老年护理研究。

〔2011-02-14收稿 2011-06-17修回〕

(编辑 张 慧)

猜你喜欢

幸福感障碍危险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跟踪导练(四)2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喝水也会有危险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跨越障碍
拥挤的危险(三)
家庭教育过于执着是孩子成长的障碍
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