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性情绪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心率的影响及药物干预研究

2012-01-31王铁汉王毅超李爱萍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14期
关键词:组间实验组高血压

王铁汉 王毅超 李爱萍

河南漯河市郾城区中医院内科,河南漯河 462300

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病因可分为遗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而环境因素约占60%。而其中环境因素主要包括饮食和精神应激两个方面。研究表明,强烈紧张、焦虑、恐惧、痛苦、愤怒等负面情绪是导致高血压发病的主要诱因,亦是其发生、发展的一个独立预测因子[1]。本研究旨在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妥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对伴有焦虑或抑郁症状的患者进一步进行心理评估,并进行适当的药物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患者均无心脑肾血管并发症及糖尿病,病例选择按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标准[2]。认知性情绪障碍评估按照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 D)和焦虑量表(HAM A),HAM D(17项)评分>17分,表明患者具有抑郁症状,HAM A(14项)评分>14分,表明患者具有焦虑症状,同时具有焦虑及抑郁症状者以相对严重症状为准。2009年9月~2010年10月期间在本院心脑血管内科共收集到符合条件的入选患者80例。其中实验组40例,男22例,女 18 例,年龄 33~58 岁,平均(47.6±3.8)岁;对照组 40 例,男 21例,女19例,年龄35~60岁,平均(47.9±2.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实验方案

对照组常规给予降压药物(氢氯噻嗪25mg,1次/d;卡托普利25mg,3 次/d);实验组常规给予降压药物(氢氯噻嗪 25mg,1 次/d;卡托普利25mg,3次/d)的同时给予帕罗西汀,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各评定1次HAM A、HAM D、动态血压及动态心电图,治疗8周后对降压效果进行评定。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其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HAM A、HAM D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HAM A、HAM 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变化不明显,而实验组HAM A、HAM D评分明显下降(P<0.01),经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HAM A、HAM D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HAM A、HAM D评分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

组别(例) HAM A治疗前 治疗后HAM A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实验组404063.85±4.266.23±4.962.92±5.339.85±5.7**59.34±5.859.87±4.758.39±4.936.58±5.1**

2.2 两组治疗后动态血压比较

治疗前对照组与实验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收缩压、舒张压明显降低,下降值分别(12.7±9.2)、(5.6±0.3)mmHg,对照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下降值分别为(2.7±0.4)、(2.2±0.3)mmHg 比较,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HRV参数比较

两组治疗前HRV时域指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2。

3 讨论

原发高血压病因为多因素,既有生物学因素,也有心理、社会因素。很多研究结果支持难治性高血压与心理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抑郁障碍是引发心脑血管病变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既是高血压的促发因素,也是影响高血压发展及预后的不良因素[3]。

表2 两组治疗前后HRV参数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HRV参数比较(±s)

与治疗前比较,**P<0.01

组别(例)SDNN SDANN RMSSD RMSSD治疗前 治疗前 治疗前 治疗前 治疗前 治疗前 治疗前 治疗前对照组40实验组4083.16±12.3613.43±5.3682.03±11.1814.301±4.9882.67±11.1514.07±4.72(114.34±11.45)**(24.66±8.72)**73.14±12.013.26±2.0772.00±12.324.58±3.1475.31±13.043.42±2.11(108.27±11.98)**(7.41±3.37)*

帕罗西汀是一种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通过阻止5-HT的再吸收而提高神经突触间隙内5-HT的浓度,从而产生抗抑郁作用。对胆碱能、组胺或肾上腺能受体的亲合力低,抗胆碱性、心血管不良反应小于三环类抗抑郁剂。本研究表明,为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医生在给予高血压患者常规降压药物治疗之外,还应及时给予抗焦虑抑郁药物,这不但有利于患者血压的控制,亦能改善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值得临床应用。

[1]李晓丽,毛家亮.原发性高血压与心理障碍的研究现状[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7,28(3):422.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指南(2005年修订版)[J].高血压杂志,2005,12(Suppl):1.

[3]尹霞,李柏成,葛春莲.氟两汀治疗伴焦虑与抑郁症状的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疗效[J].实用老年医学,2007,21(1):56.

猜你喜欢

组间实验组高血压
达格列净对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全国高血压日》
遮光处理对微藻繁殖及其水质指标的影响
全国高血压日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