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高水分稻谷低温储存试验及效果分析
2012-01-31赵新明庄大恒
赵新明,庄大恒,严 英
(抚顺市中心粮库,辽宁 抚顺 113103)
1 引言
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化学药剂防治储粮害虫应用日益受到限制,经济发达国家已逐步使用气调杀虫替代与减少化学药剂在储粮上的使用,并向低温、气调、物理与生物综合防治的绿色储粮方向发展。
目前,以低温储藏为代表的绿色储粮技术在我国也得到了广泛重视和快速发展。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绿色储粮技术,既符合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战略和粮食行业发展方向,有利于人类社会、国家和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又符合节能减排的要求,可以在有效地保护人类食物资源的同时保护人类生存环境,有效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可以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获得最佳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2 稻谷低温储存试验背景
为研究稻谷在抚顺地区储存的品质变化规律,确保稻谷在储存期内品质良好,实现抚顺地区稻谷绿色储存,解决优质稻谷的保鲜难题。抚顺市中心粮库根据抚顺地区的储粮生态区域特点,采用低温技术为主的技术路线和优化组合的科学保管措施,研究低温储粮技术对延缓稻谷品质变化的规律,解决了稻谷储存品质变化快、保鲜储存困难、具有毒副作用等问题。同时通过仓型选择、仓房保温隔热改造、冬季采用机械通风降温、春季密闭保温(冷心)、夏季均温(防虫)、秋季排除积热(防霉)的偏高水分稻谷低温储存技术,实现了稻谷储存全年不使用化学药剂防护及熏蒸,解决了稻谷保鲜难题,确保了储粮安全、卫生、环保,全面提升了抚顺市储备粮的技术管理水平。
但是,在粮食收购中,不少农民因受利益的驱使,在夏粮收获后不进行晾晒和清理就急于出售,而粮食承储库由于受轮换经营机制的制约,又不得不进行收购,这样在源头上就给仓储库和储粮工作者带来了极大的储粮安全隐患。
普通平房仓配备了机械通风系统、环流熏蒸系统、粮情测控系统等先进的储粮措施,为安全储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由于普通平房仓跨度大、粮堆高、单仓储粮量大、仓房隔热性能差,仅依靠现有的仓房条件和常规储藏方式很难保障粮食安全,如何在完成粮食轮换的同时保证安全储粮是粮食仓储工作面临的迫切问题。
3 稻谷低温储存试验具体措施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探索,抚顺市中心粮库通过开展“偏高水分稻谷低温储存试验”,成功解决了一系列粮食储藏难题,具体包括以下措施。
3.1 制度建设
(1)严格执行粮食入库制度。坚持入库流程,入库粮食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安全储存的要求,对质量差的粮源,应进行相应处理(除杂、降水等),达到标准后再入仓,入仓存放要做到“五分开”(性质、品种、等级、年限、有无虫)。粮堆高度一律不得超过安全存粮线。
(2)做好清洁卫生工作。清洁卫生工作既是整个库区、库容的体现,也关系到害虫的蔓延和集聚,对仓内外、墙面要定期消毒,喷洒防虫线,做好库房的关闭,严格进出仓防范制度。
(3)坚持机械通风。根据抚顺市冬季寒冷干燥的气候特点,采取机械通风,及时降低粮温。首先,严格按照储粮机械通风技术规程(LS/T1202)来做;其次,计算好通风时间,以达到最佳效果为宜。要达到有效地冻杀害虫,符合“安全、卫生、经济、有效”的原则,关键是通风季节、条件和时机的选择。
(4)注重粮情检测。定期检测粮温、水分、害虫等情况,坚持人工检查与微机检测相结合,定期检验粮质,认真对照分析,解决储粮中不安全因素,确保储粮安全。
(5)做好全面检测。入仓完成后要全面检查,核对入仓数量质量情况,填写好各种记录,及时立账、建卡,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
3.2 技术试验
3.2.1 试验程序
冬季一、二月份气温最低时将该批次稻谷经过整理后直接入仓,入仓前进行清仓清毒处理,装满后平整粮面,辅设好粮温线,然后根据外温(气侯)情况,适时进行机械通风,使粮温达到0℃以下(每点最少要达到),平均粮温在-5℃左右,然后封闭门窗,储存期间注意观察粮温变化,根据不同季节采取不同措施进行储存,经过两年的试验,基本达到了保质、保量、保值的目的。
(1)入仓质量情况,见表1。
表1 入仓质量(时间:2007年1月~2008年1月)
(2)度夏后的质量情况,见表2。
表2 度夏后的质量(时间:2007年6月~2008年1月)
(3)粮温变化情况,见图1~图4。
图1 2仓1-4平均粮温曲线
图2 6仓1-4平均粮温曲线
图3 2仓1-4最高粮温、仓温曲线
图4 6仓1-4最高粮温、仓温曲线
3.2.2 试验分析
(1)从粮质上分析。入仓后,度夏前的粮质与度夏后的粮质变化不大,水分略降低0.5%左右,脂肪酸值上升1~2左右,黄粒米主要是表面(上层)略有上升,在0.5~0.7之间,其他正常,都在标准指标当中。
(2)从温度上分析。2仓3-4比2仓1-2、6仓3-4比6仓1-2的粮温略高(平均粮温、最高粮温),其原因是:6仓3-4、2仓3-4的水分比6仓1-2、2仓1-2的水分略高,平均在0.3%~0.4%;6仓3-4、2仓3-4都在6仓1-2、2仓1-2的西边,其西照日对粮温略微有些影响,但影响不大。
(3)从三温对比上看。外温比仓温高,仓温比粮温高,但时间推迟得不大,原因是普通平房仓密闭性能不如高大平房仓,从图1~4中显示,外温最高的时间仓温也接近最高,但粮温随仓温变化较慢,因为粮食是热的不良导体,而仓温随外温变化较快(图中显示较明显)。
3.2.3 试验措施
(1)稻谷入仓前,检查通风系统是否完好,通风道内不得有粮食及异物。连接处牢固合缝,不得漏进粮食。
(2)稻谷入仓后,测定粮食及大气的温度、水分,判断能否通风。
(3)打开门窗适时通风,把粮温降到目标温度,即平均粮温-5℃(根据具体环境气温和保管条件而定)
(4)在通风过程中随时检查、记录各个部位粮温变化,对粮温不降或下降缓慢的死角部位应采取单管风机降温处理,以确保全仓粮温均匀。
(5)通风降温时若粮面或局部出现结露现象,应继续通风,必要时局部翻动粮面或粮堆。
(6)通风后及时检测粮食温度、水分,详细填写《储粮机械通风记录卡》.并关闭门窗,做好密闭工作。
(7)4~6月初要密切注意粮温变化,发现粮温不正常上升应采取单管降温处理。
(8)7~8月根据粮温、仓温、气温情况适时采取单管降粮温,夜间开启门窗降仓温或强制轴流风机降仓温。
(9)8~9月应根据上层粮面粮温、仓温变化情况,适时翻动粮面,以防结露。
(10)入仓时一定要清整粮食,采取除杂等措施,破坏其自动分级现象,尽量不采用低药量防护,最主要是控制粮温,特别是局部粮温的上升。
4 结语
通过实验证明:偏高水分稻谷低温储藏技术的应用是实现粮食储藏“低损耗、低污染、低成本、高品质、高效益”的最佳途径,是粮食储藏技术科技创新的发展方向。储存2年稻谷销售时可与储存1年的稻谷按相等价值销售,并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加工的大米在南方市场也是销售顺畅,对储备粮的轮换争取了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同时保证了库存储备粮不生虫、不霉变,还达到了绿色储粮的目的。
目前,抚顺市中心粮库所有的偏高水分稻谷都已实现低温储藏,最大限度降低粮食的重量损耗,延缓粮食品质劣变,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新形势下,积极推广以低温储藏为主的绿色环保储粮技术,启动绿色储粮技术工程,不仅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是我国粮食仓储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粮食市场经济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客观要求。它对提高我国粮食储藏保护技术水平,促使我国粮食储藏保护技术与国际水平接轨,确保我国的优质粮食在入世后开拓国际市场,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