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院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干预效果的调查分析

2012-01-30周后凤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14期
关键词:预防性抗菌抗生素

周后凤 张 彬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药剂科,四川 成都 611130)

目前,我国抗菌药物的不规范使用非常普遍,甚至存在滥用的现象,特别是外科系统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不合理的用药不仅造成医疗资源浪费,增加患者经济负担,而且造成耐药微生物的扩散对人类 健康存在严重潜在的危险[1]。为进一步提高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卫生部出台了《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通知》,我院实施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专项整治措施,为调查干预实施的有效性,笔者对我院在干预前后的四种Ⅰ类手术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进行分析,探索有效的药学服务方法和途径,为规范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和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由我院临床药师通过病案管理系统抽调2011年2月1日至7月31日(干预前)入院的甲状腺肿物切除术、切开复位固定术、乳腺肿物/区段切除术、腹股沟疝修补术病历236份,2011年8月1日至2012年1月31日(干预后)入院的同类手术236份,切口愈合等级均为Ⅰ/甲,排除病例记载不全、住院期间接受≥2种手术、多器官或多系统严重疾病、围手术期出现与手术无关的感染、术前存在伤口感染病例。

1.2 分析方法

设计与填写表格:设计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调查表,对每份病历分析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主要内容为病历号、患者基本情况、手术名称、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情况、所选用抗菌药物、用药时机、给药剂量、用药疗程、使用目的、联合用药、不合理用药项目等。

制定评价标准:药物选择合理性评价:参考卫办医政发【2009】38号文件《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拟定评价标准;《通知》规定推荐使用的品种或药物类别,且患者无禁忌证评价为合理选药,否则为不合理。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7.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一般情况及手术情况:对所抽取的所有病例分别进行统计,干预前后两组在年龄、伴随疾病、健康状况、麻醉方式、手术持续时间、手术切口情况、预防用药效果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干预后Ⅰ类切口手术未使用抗生素占56%,使用一、二代头孢类抗生素占35%,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干预后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明显下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干预后抗菌药物在用药时机、疗程较干预前明显规范,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综合上述除抗菌药物用法用量不合理外,在品种选择不当、给药时机不适宜、用药疗程过长、无指征联合用药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2 I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干预前后情况

表3 I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给药时机和给药疗程干预前后情况

3 讨 论

外科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指征:按照《抗生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有关规定,Ⅰ类切口手术一般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确需使用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如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高龄、免疫缺陷等高危因素。我院干预后有56%Ⅰ类切口手术未使用抗生素,较干预前23%有明显提高。

表4 I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项目干预前后情况

外科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的选择:《原则》和《指南》中指出“,选择抗菌药物时原则上应选择相对广谱、效果肯定、杀菌剂而非抑菌剂、安全及价格相对低廉的抗菌药物”。Ⅰ类切口手术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预防用药应选择针对手术部位感染常见病原菌的杀菌剂[2]。头孢菌素类是最符合上述条件的,我院干预后预防使用以头孢一、二代为主,符合原则要求,但还有使用青霉素、三代头孢菌素等抗生素。

外科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给药方法和时间:术前30min~2h内或麻醉开始时首次给药;如果手术时间>3 h或失血量>1500 mL,可在术中给予第二剂,以保证血清和组织内抗菌药物有效浓度能够覆盖手术全过程,总预防时间不超过24h,部分可以延长到48h[3]。马红秋等[4]应用头孢呋辛,即术前、术后各1次,与常规预防应用该药3d比较,切口感染率及体温变化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短程预防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术后感染是一种合理有效而又经济的方案。我院干预后围手术抗菌药物使用基本达到《原则》要求。

我院进行药学干预后,I类手术切口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在是否使用抗生素、抗生素药品种类选择、用药时机及疗程、合理用药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干预前后进行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进行合理药学干预对规范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是有效的,且统计发现规范化使用抗生素后Ⅰ类切口手术发生的切口感染率并没有增加。有效实施合理的药学干预提高了我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水平,进一步加强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减少了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以及细菌的耐药和播散,降低了医院感染率;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率和无指征联用抗菌药物现象有了下降趋势,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天数亦有所降低;临床医生在思想上意识到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重要性,为临床药学的发展在制度和技术层面上带来重要契机。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整治的长效机制,加强督导检查,逐步将专项整治工作向纵深化和精细化推进,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确保患者医疗安全。

[1]任南,吴安华,冯丽,等.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横断面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9):1048-1050.

[2]蒲丹,谭成,张卫东,等.1380例Ⅰ、Ⅱ类手术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的调查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2):1779-1781.

[3]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2004.

[4]马红秋,张磊,邵宜波,等.842例清洁手术部位感染及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3):314-316.

猜你喜欢

预防性抗菌抗生素
什么是抗菌药物?
抗生素联合,搭配使用有讲究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在现代高速公路养护中的应用
皮肤受伤后不一定要用抗生素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抗生素的故事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方法研究
夏季养鸡 可用蒲公英抗菌消炎
2015款奔驰R400车预防性安全系统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