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莫西林与他唑巴坦联用对400株致病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2012-01-30余嘉锐
张 亮 余嘉锐 叶 琳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广东 广州 510000)
医药科技的进步带来了抗菌药物的发展。他唑巴坦作为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中的一种,其作用也很明显,但如果与阿莫西林联用又会是怎样的一种效果呢?在医学界这是一个值得去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所以,本文将采用二倍稀释法检测阿莫西林和他唑巴坦在调制成一定比例的情况下,观察400株致病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和试验菌生长情况,然后计算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即MIC[1-2]。最后再分析阿莫西林与他唑巴坦联用,何种比例效果最佳,以及对单用阿莫西林和两者联用后的体外抗菌活性进行比较。以下将对本研究进行实验,现报道如下。
1 实验必备材料和实验具体步骤
1.1 实验必备材料
1.1.1 实验必备药品
阿莫西林,批号是02–284,由华北制药集团提供,其效价为95.2%;他唑巴坦,批号是01010,由珠海联邦制药厂提供,其效价为98.3%。
1.1.2 实验必备菌株
本次实验采用菌株数目一共为400株,全部来自于某院的临床标本,并且已经由该院细菌室主任协助分离并对其鉴定。在这400株菌株里,耐甲氧西林金葡菌,英文简称为MRSA;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为MRSE;大肠埃希菌,为E.coli以及肠球菌均有56株;而甲氧西林敏感的金葡菌,即MSSA只有32株。其中,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全部产酶,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有52株产酶,甲氧西林敏感的金葡菌(MSSA)有22株产酶。在本实验中,质控菌株是由某院生物制品检定科提供的,而金葡菌,即ATCC26112有1株;大肠埃希氏菌,即ATCC44113同样也是1株。
1.1.3 实验必备培养基
是由法国某公司提供的批号为745301501的一种琼脂,具体名称叫做Mueller–Hinton琼脂,简称是M–H琼脂。
1.1.4 实验测量仪器
采用的是由北京医科大学昆仑药物发展研究所生产的微量多点接种仪,来作为实验测量仪器。
1.2 实验具体步骤
1.2.1 M–H琼脂培养基的准备方法
首先用天平称量M–H粉末40g,再把称好的粉末放到大椎形的瓶子里,并且倒进1000mL无菌蒸馏水,然后将该锥形瓶放在120℃温度下进行高压灭菌,切记在15min之后使用。
1.2.2 实验菌悬液的制作方式
首先要从富含新鲜菌种的地方沾取少量的菌苔,再把它放在M–H琼脂培养基中接种,随后使用36℃的温度将其培养大概20个小时,在20h后就会形成新的培养物,那么就用这新的培养物制成菌悬液。
1.2.3 实验产酶菌的鉴定方法:对产酶菌进行鉴定的话,大多情况下是采用Nitrocefin试剂。首先,微量进样器和Nitrocefin试剂是必须要准备妥当的,因为要使用该种进样器来吸取大约10μL的Nitrocefin试剂,再将该试剂慢慢地滴在新鲜的菌苔上,将其静至不动大概为1个小时,在1个小时之后,如果在加入Nitrocefin试剂后的菌苔颜色从黄色变成了红色,那么就可以充分说明这个株菌是产酶菌;反之,如果不变颜色,则不是产酶菌。
1.2.4 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测定方式
实验中首先需要准备好浓度不相同、并且是呈倍比的供试液,分别为10mL,将这些10mL的供试液逐个按顺序分别加到试管中,然后将融化后的M–H琼脂各加入90mL容量,在加入M–H琼脂之后,最立刻要做的事情就是把平板倾注,实验中最终将培养基抗生素的浓度值定下来,分别为64、32、16、8、4、2、1、0.5mg/L这几个浓度值;另外,需要有一个参照物进行对比,所以实验就需要准备一个只有培养基的平板,该平板需放置36℃温箱1.5个小时左右。在这些程序都完成之后,就需要利用微量多点接种仪这个仪器,将各种菌悬液分别放在不同浓度抗生素的琼脂表面,让其进行接种,且保持在36℃温箱中培养约20个小时,在20个小时之后观察结果,我们需要观察的是各个平板的接种部位是否存在菌生长。最低抑菌浓度,也就是MIC,它是试验菌在不生长的情况下的最低抗生素浓度,我们可以通过实验中得到的这些数据,然后计算出MIC、MIC、MIC、MIC 各个值。
2 实验结果
2.1 阿莫西林一种药品单用与阿莫西林、他唑巴坦两种药品联用,对两者体外抗菌效果进行比较。通过对阿莫西林单用与阿莫西林、他唑巴坦联用的体外抗菌结果比较,我们可以发现阿莫西林和他唑巴坦联用比阿莫西林单用的体外抗菌效果更好。见表1。
在医学界,对于阿莫西林/他唑巴坦的比例调制问题,何为最佳,并不很明确。鉴此,本文就重在研究2个比例(为4∶1和2∶1比例),在确定研究比例的前提下,我们将进行这两种比例的体外抗菌实验测定,最终我们的实验结果,可以明确而清晰地表明阿莫西林与他唑巴坦联用的最佳比例为2∶1。请见表2。阿莫西林/他唑巴坦(2∶1)与阿莫西林/他唑巴坦(4∶1)。
表1 阿莫西林与阿莫西林/他唑巴坦体外抑菌情况比较
表2 体外抑菌情况比较
3 实验结论
通过整个实验,以及根据两张表格的直接数据体现,我们最后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阿莫西林与他唑巴坦联用比阿莫西林单用的体外抗菌效果更好;阿莫西林与他唑巴坦以2∶1的比例调制使用比阿莫西林单用和阿莫西林/他唑巴坦4∶1比例联用对体外抗菌效果更好。
本文对阿莫西林与他唑巴坦联用对400株致病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是一项很大的成功,这将对医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1]赵耕云,李耘,李家泰.哌拉西林及三唑巴坦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研究[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0,1(28):28.
[2]李家泰.临床药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