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外科围术期患者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调查与分析

2012-01-30何井华刘亚楠

医学综述 2012年16期
关键词:感染率围术预防性

何井华,厉 周,刘亚楠

(1.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门诊部,广州510282;2.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广东珠海519020)

普通外科抗生素使用率较高,围术期患者抗生素使用情况较为普遍。围术期患者抗生素使用的把握度是普外科工作的关键之一。提高围术期患者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是临床抗生素合理用药的重要组成部分[1]。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80例手术患者严格按照围术期抗生素使用标准及患者病情变化行抗感染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普通外科住院择期手术治疗的患者160例,其中男79例,女81例;年龄21~83(58.9±10.5)岁。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0例,其中男39例,女41例;年龄22~83(58.4±10.2)岁;对照组80例,其中男40例,女40例;年龄21~78(59.1±10.7)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具有均衡性。

1.2 治疗方法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明确疾病诊断,确立手术方法,做术前准备,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围术期对照组患者按照医师个人用药习惯,无强制性及严格控制性用药;观察组患者严格按照围术期抗生素使用标准及根据病情变化选用适宜给药途径、适当给药剂量预防性抗感染治疗,并密切观察术中、术后患者机体情况,适时更换或联用抗生素治疗。根据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时停药抗生素治疗。

1.3 抗生素合理使用评判标准 合理:有适应证,选用有针对性的药物,初次给药时间2 h内,手术时间>3 h术中追加,Ⅰ类切口不予使用,Ⅱ类切口用药后24 h停药,Ⅲ类切口用药时间>5 d,联合用药时指征明确且联用药物有协同作用;基本合理:有适应证,选用药物敏感性适中,初次给药时间术中或手术当日,手术时间>4 h术中追加,Ⅰ类切口使用后24 h停药,Ⅱ类切口用药后72 h停药,Ⅲ类切口用药时间<7 d,联合用药时指征尚明确联用药物3种,药物协同作用尚可;不合理:无适应证,选用药物敏感性差或无效,初次给药时间术前1 d或术后,手术时间>4 h术中未追加,Ⅰ类切口使用时间>1 d,Ⅱ类切口用药时间>3 d,Ⅲ类切口用药时间>7 d,联合用药时无指征或联用药物存在拮抗作用。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体温、血常规恢复正常时间比较 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体温、血常规恢复正常时间比较 (d)

2.2 两组患者手术野感染情况比较 观察组手术野感染率为3.75%(3/80),对照组为8.75% (7/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96,P<0.05)。

2.3 两组预防性抗生素使用合理性分析 两组患者Ⅰ、Ⅱ、Ⅲ类切口预防性抗生素使用合理性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3、4)。

表2 两组Ⅰ类切口预防性抗生素使用合理性情况

表3 两组Ⅱ类切口预防性抗生素使用合理性情况

表4 两组Ⅲ类切口预防性抗生素使用合理性情况

3 讨论

对围术期患者合理使用抗生素尤为重要,本研究对普通外科中围术期患者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总结如下:①选择预防性抗生素。普通外科手术切口种类多,术野处感染以葡萄球菌、肠杆菌科(肠杆菌、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等)病原菌常见[2]。手术感染部位病原菌以内源性居多,大多来自患者黏膜、皮肤或体内细菌异位。对葡萄球菌、肠杆菌科为病原菌引起术野感染者以第一、第二代头孢菌素治疗,因其药动学特点、抗菌谱和安全性作为普通外科手术预防常规用药。②选择用药时机。在组织中存在细菌污染时抗生素方可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预防术中感染效果最佳为术前30 min至2 h给药[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用药时间方面严格控制,在体温恢复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用药疗程方面。该类患者在无其他临床表现、体征时,虽不可诊断感染,但提示感染危险性大,仍需继续用抗生素预防[4]。普通外科围术期应用抗生素在控制手术野感染外注意术后全身感染因素,如咳痰无力者易造成痰潴留;术后插管留置时间过长易引起异物感染;术后换药、护理操作的人为感染因素[5]。这些因素均可增加导管及呼吸道术后感染的危险度。因此,在停用抗生素时提示抗生素疗程是否延长。④控制术后感染方面。通过抗生素预防无法达到抗感染的理想效果,应有针对性的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积极术前准备,缩短术前住院天数,可一定程度上降低院内固有菌定植机会;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调控血糖、检测血压、改善营养,治疗原发疾病等;严格术中无菌操作,保障止血彻底,避免坏死组织、异物残留,减少局部血块、死腔形成[6];尽量减少或尽早去除术后留置导管数量及时间;医师减少心理负担,不能为减低术后感染率而一味加大术前预防用药度及用药量。

抗生素预防性目的在于控制切口感染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野感染率为3.75%,对照组为8.75%。术后行抗生素治疗周期长短与切口感染率并无直接相关系,过量使用抗生素,只增加细菌耐药危险度,间接使感染率提升。在指征过宽性抗生素使用下不能直接控制切口感染率,在错过最佳用药时机下,尽管行大剂量、长时效、联合性抗生素使用均无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在预防抗感染治疗中需重视对Ⅱ类切口的关注。在创伤大、时间长、伤及主要脏器、植入人工材料及高感染危险性清洁手术,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均该行积极预防性抗生素。

本研究对照组40例临床资料分析中发现还存在着一些不合理因素:①用药指征过宽。对照组中Ⅰ类切口病例尚存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且用药指征稍欠合理处。临床医师在工作中尚未明确抗生素不可替代严格无菌操作及术前消毒,将术后感染预防归因于使用抗生素,故临床中常出现围术期中用药指征过宽现象。②用药时机把握不当。有效用药时机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抗生素有效杀菌浓度。抗生素预防性应用应该在术野受污染前或污染后最短时间内使用,即使用时间应在手术前30 min至2 h给药。本次研究提示,Ⅲ类切口给药时机不当比例高,临床工作中尚需对抗生素平均用药时间加以控制,长时间应用既会增加院内感染率,又会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

综上所述,在临床实践中应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医师抗生素合理、正确使用意识,多期次举办专题讲座,规范用药,制订合理措施,加强医院监管,促进围术期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

[1] 王丽霞.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疗效分析[J].河北医药,2010,32(4):487-488.

[2] 付京波.外科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生素管理[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38(10):916-918.

[3] Stefánsdóttir A,Robertsson O,W-Dahl A,et al.Inadequate timing of prophylactic antibiotics in orthopedic surgery.We can do better[J].Acta Orthop,2009,80(6):633-638.

[4] 梁建敏.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560例分析[J].中国药业,2010,19(23):43-44.

[5] Willemsen I,van den Broek R,Bijsterveldt T,et al.A stand-ardized protocol for perioperative antibiotic prophylaxis is as-sociated with improvement of timing and reduction of costs[J].J Hosp Infect,2007,67(2):156-160.

[6] Schmidmaier G,Lucke M,Wildemann B,et al.Prophylaxis and treatment of implant-related infections by antibiotic-coated implants: a review[J].Injury,2006,37(2):105-112.

猜你喜欢

感染率围术预防性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PRECIXION X-RAY 225生物学辐照仪常见故障维修方法与预防性维护
个性化护理在老年白内障围术期病人中的应用观察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在现代高速公路养护中的应用
2021 年下半年专题预告
健康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状况研究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和静县牧区土尔扈特牧羊犬犬瘟热感染情况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