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右室心肌梗死心电图分析
2012-01-29焦丽萍
焦丽萍
急性右室心肌梗死心电图分析
焦丽萍①
目的:分析并探讨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征和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7例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特征。结果:梗死部位:患者合并左室下壁或正后壁梗死几率较大,占83%,仅少数合并前壁梗死;常规12导联:V1~V5、Ⅰ、Ⅱ、Ⅲ、aVL导联ST段均有不同程度改变;STⅢ↑>STⅡ↑占93.6%,STV2↓/STaVF↑≤0.5占57.4%;部分(23.4%)左侧Ⅰ、aVL、V5、V6导联q波消失。右胸导联:V3R~V5R的ST段呈特定形态向上抬高,敏感性强,但持续时间短;V3R~V5R导联QRS波呈QS型87%,Qr型13%;T波均可见由直立→平坦,或双向→倒置的动态过程。结论:常规心电图与右胸心电图各诊断指标相互补充,临床诊断ARVI较可靠,可有效预防误诊和漏诊。
急性右室心肌梗死; 心电图
急性右室心肌梗死(ARVI)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由右冠状动脉近中段闭塞所致,也有部分由回旋支闭塞所致,常合并下壁和正后壁心肌梗死,临床上易误诊或漏诊[1]。准确把握ARVI的心电特征,准确及时地诊断对ARVI的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笔者所在医院心内科2008年12月-2012年1月收治的47例ARVI患者,男29例,女18例,年龄41~77岁,平均59.7岁。临床表现:患者均在发病12 h内入院就诊,表现为持续性胸痛、胸闷或呼吸困难。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右室心梗心电图诊断标准,有典型的心电图和心肌酶学动态变化:(1)V3R~V5R导联ST段抬高≥1 mV,以V4R最明显。(2)V1、V3、V4导联QRS波均呈QR型。(3)Ⅲ导联ST段抬高并出现异常Q波,Ⅱ、aVF导联无明显变化。(4)V1~V3导联抬高的程度逐渐减轻。(5)I、aVL、V5、V6导联Q波消失。排除标准:(1)心包炎。(2)心瓣膜病。(3)陈旧性前壁心梗伴室壁瘤。(4)左束支传导阻滞。(5)左室肥大。(6)肺淤血症。(7)肺动脉栓塞。(8)其他扩张性心肌病及风湿性心脏病等。
1.2 方法 采用日本光电产9130P型自动分析心电图仪,入院患者即刻描记常规12导联及右胸V3R~V5R导联,入院当天每3~4小时记录1次,24 h后每天记录1次,连续描计7 d。ST段测量以QRS波起点作为基线点,ORS波与ST段交接处为J点,J点后60 ms处偏移值为准,ST偏移值以3个心动周期的ST段偏移值平均数为准。
1.3 观察指标 (1)心肌梗死的位置。(2)常规12导联:ST段抬高导联数、幅度和时间,QRS波群形态变化,STⅢ↑/STⅡ↑,STV2↓/STaVF↑。(3)右胸导联:ST段抬高导联数、幅度和抬高时间,QRS波群形态变化、T波变化。(4)心律。
2 结果
2.1 47例患者中合并左室下壁或正后壁梗死39例,占83%;合并前壁或前间壁心肌梗死7例,占17.9%,单纯性右室梗死仅1例。与以往研究中AVRI多合并下壁及下后壁梗死,少数合并前壁梗死,单纯AVRI极少见相符,分析原因在于,解剖学结构上,右室与左室下壁通常同时由右冠状动脉供血。
2.2 常规12导联 (1)V1~V5导联都有不同程度抬高,且幅度依次减弱,V6无显著改变;持续时间24 h~6 d,平均3.4 d。(2)左侧Ⅰ、aVL、V5、V6导联Q波消失11例,分析与室间隔病变有关,室间隔后下1/3的供血来源于右侧冠脉,ARVI引起室间隔缺血,除极向量消失,表现为左侧导联Q波异常,因此此处Q波消失可作为判断梗死是否累及右室的良好辅助指标。(3)Ⅱ、Ⅲ导联ST段均有抬高,STⅢ↑>STⅡ↑44例,占93.6%,分析是由于Ⅱ、Ⅲ导联各反应下壁左、右侧的心电活动,梗死右侧面积多于左侧时,Ⅲ导联ST段抬高>Ⅱ导联ST段抬高,也有研究表示,右侧受累的范围越大,Ⅲ导联ST段抬高越明显。(4)27例STV2↓/STaVF↑≤0.5,占57.4%,研究证实,急性下壁梗死时伴对应胸导联ST段对应性下降,一般STV2下降幅度与aVF导联ST段抬高程度负相关,而ARVI减轻了STV2导联对应性下降的程度,所以STV2↓与STaVF↑的比率变小,提示其可作为下壁梗死是否累及右室的指标。(5)另有研究发现,合并前壁梗死的患者,心电图STV4R>STV1~V3,本研究证实了这一点[2]。本组7例合并前壁梗死ARVI患者,均可见此特征,提示前壁梗死患者可将STV4R>STV1~V3作为考察是否累及右壁的指标。
2.3 右胸导联 (1)右胸导联V3R~V5R的ST段不同水平向上抬高,呈水平型或弓背型,STV3R~V5R≥1 mm,以STV4R最为敏感,但抬高持续时间短暂,33例在发病12 h内降至等电位线,其余14例在24 h内降至等位线,提示右胸导联V3R~V5R的ST段对ARVI有较高特异性,但是持续时间短,发病短时间后容易恢复常态,这也是其常常导致漏诊的原因。(2)V3R~V5R导联QRS波呈QS型居多,41例,占87%,Qr型6例,可作为ARVI的诊断一个考察指标。(3)本组47例均可见T波由直立→平坦,或双向→倒置的动态过程。
2.4 合并缓慢心律失常39例,其中,房室传导阻滞13例、窦房阻滞5例、房性心律失常9例,室性心律失常6例、显著窦性心动过缓6例。ARVI多合并缓慢心律失常,与窦房结、房室结的供血来源有关,窦房结60.9%、房室结90.3%的供血来自右冠脉,当下壁MI出现较严重的缓慢心律失常时,可能患有ARVI。
3 讨论
常规心电图诊断ARVI常发生误诊,主要是由于常规12导联无右心室梗死改变的明确定位导联[3-4],右胸导联对ARVI的诊断较常规12导联有更高的特异性,但是其ST段抬高持续时间比较短,容易漏诊,通过观察常规12导联和右胸导联V3R、V4R、V5R ST-T的形态及衍变过程,并辅以心律监测,结合临床症状诊断右室心肌梗死较为可靠。
[1] 韩洪志.急性右室心肌梗死96例诊治体会[J].心理医生(下半月版),2012,18(3):380.
[2] 雷玉华,张长江,李田,等.急性右室心肌梗死心电图变化分析[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9,23(3):267-268.
[3] 张卓慧,高飞,董少红,等.心电图右胸导联对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J].吉林医学,2011,32(15):2964-2965.
[4] 刘霞.25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院前急救[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0):157-159.
10.3969/j.issn.1674-4985.2012.33.058
①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心医院 河南 三门峡 472000
焦丽萍
2012-07-25) (本文编辑: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