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 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远端骨折
2012-11-16黄滨黄英全王鑫
黄滨 黄英全 王鑫
AO 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远端骨折
黄滨①黄英全①王鑫①
目的:评估AO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10年7月-2011年10月收治的68例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与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分别采用锁骨钩钢板(试验组)和传统手术(对照组)治疗。统计并比较AO锁骨钩钢板与传统手术方法治疗对患者肩锁关节功能恢复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试验组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7.06%,对照组优良率为85.29%,试验组肩关节功能恢复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94%,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9.41%,与传统手术方法相比,AO锁骨钩钢板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结论:AO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创伤小,肩锁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可早期行功能锻炼,值得推广。
AO 锁骨钩钢板; 肩锁关节脱位; 锁骨远端骨折
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是日常生活中较常见的损伤,由于患者肩锁关节稳定性结果被破坏,受损部位手术固定较为棘手[1]。传统内固定治疗时,虽然操作简便,但由于肩锁关节部位受到强大的拉应力,易导致固定不牢,内固定效果不佳[2]。AO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方法的出现为其治疗,特别是伴随喙锁韧带损伤的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与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3]。本院将2010年7月-2011年10月收治的68例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与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0年7月-2011年10月本院收治的68例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与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分别采用AO锁骨钩钢板(试验组)及传统内固定方法(对照组包括克氏针或联合张力带固定,螺钉固定)治疗。试验组34例,其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16~68岁,平均(34.1±6.2)岁,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14例,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20例;对照组34例,其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17~65岁,平均(33.2 ±6.9)岁,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16例,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18例。两组性别,年龄及骨折分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无神经血管损伤。
1.2 手术方法 采用颈浅丛加臂丛麻醉或全麻,充分暴露锁骨骨折端或脱位关节面,清除关节内积血或破碎软骨盘,直视下复位肩锁关节,将钩钢板尖端紧贴肩锁关节后方插入肩峰下。钢板的其余部分与锁骨紧贴,拧入相应的皮质骨螺钉,用吸收缝合线缝合肩锁关节囊,喙锁韧带和肩锁韧带。术后三角巾悬吊患肢,1周后开始做肩部旋转,小角度前后方向钟摆样功能锻炼,3周后可以逐渐恢复患侧肩关节各项功能锻炼。传统手术组采用克氏针或联合张力带固定,螺钉固定治疗。
1.3 疗效评价标准 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肩锁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与统计术后并发症率。肩关节功能恢复评定标准根据Lazzcano评定法进行综合评估[4],优:解剖复位,患肢外观正常无畸形,肩关节功能活动自如,X线片示肩锁或喙锁关节间隙正常或锁骨远端骨折已完全愈合。良:肩部无明显畸形,患肢肩关节活动略受限,劳累后有不适或轻微疼痛,X线片示肩锁或喙锁关节间隙正常或骨折愈合。差:患肩部患者肩峰端高突,肩关节功能活动障碍,疼痛明显,X线片示肩锁关节面间隙模糊,骨折处呈骨不连状态。
1.4 统计学处理 各参数使用SPSS 18.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AO锁骨钩钢板组(试验组)平均手术时间为(47.2±5.1)min,住院时间为(7.3±2.7)d,骨骼愈合时间为(66±13)d;传统手术组(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为(73.4±8.2)min,住院时间为(12.1±6.8)d,骨骼愈合时间为(89±23)d 。两组比较,试验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s)
组别 手术时间 (min) 住院时间(d) 骨骼愈合时间(d)试验组(n=34) 47.2±5.1 7.3±2.7 66±13对照组(n=34) 73.4±8.2 12.1±6.8 89±23 t值 7.23 5.27 2.3 P值 0.014 0.028 0.047
2.2 两组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根据Lazzcano评定法进行综合评估,对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分为优、良、差三个等级。试验组优良率为97.06%,对照组优良率为85.29%,试验组肩关节功能恢复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例(%)
2.3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试验组骨不愈合1例,无肩关节功能障碍、肩锁关节炎及伤口感染发生;对照组骨不愈合3例,肩关节功能障碍4例,肩锁关节炎2例,伤口感染1例。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94%,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9.41%,与传统手术方法相比,AO锁骨钩钢板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3 讨论
肩锁关节是微动关节,由锁骨远端与肩峰内侧面构成,其中喙锁韧带是维持肩锁关节稳定性的主要依靠。TossyⅠ与Ⅱ型肩锁关节脱位肩锁韧带受损,但喙锁韧带完整或拉伤,但未完全断裂,稳定的NeerⅠ型锁骨远端骨折无骨折移位,喙锁韧带亦完整,多采用非手术治疗[5]。本文中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与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的共同特点为喙锁韧带均断裂,严重破坏了肩锁关节的稳定动力结构系统,需选择合适的固定方法,复位肩关节解剖位置,固定患侧关节,使患者早期行功能锻炼,恢复肩关节正常功能。
传统的内固定方法如克氏针或联合张力带固定,螺钉固定等对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与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治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2]。由于肩锁关节在解剖状态下需承受向下重力作用,与上下剪切力及上臂上举时的轻微旋转力,传统内固定方法在这些应力的作用下易出现松动或固定不牢,导致骨折移位,固定失败。且克氏针需嵌入肩锁关节,易诱发肩锁关节炎,螺丝固定虽然固定相对稳定,但阻碍了锁骨在肩关节活动的协调作用,易导致肩关节僵硬,肩周肌萎缩。本研究中,传统方法治疗组的患者术后骨不愈合,肩关节功能障碍,肩锁关节炎等后遗症发生概率偏高,提示传统方法对恢复肩锁关节功能疗效欠佳。
AO锁骨钩钢板根据肩锁关节部位解剖特点设计,符合锁骨的S状外形,其材料为钛质钢板,与人体生物相容性好[3]。通过在肩峰下关节外安置钢板一端的弯钩,另一端钢板固定在锁骨远端上,利用杠杆原理在锁骨远端产生稳定的压力,将肩锁骨关节固定在复位位置。且锁骨钩钢板结构特殊,对骨折段血供破坏小,软组织暴力减少,有利于骨折愈合。钢板固定后允许被固定关节有一定的微动,使患者可进行早期的患肢功能锻炼,避免了患者因长时间固定而造成的患侧关节废用和关节僵硬。
本研究组中AO锁骨钩钢板固定组平均手术时间为(47.2±5.1)min,与传统方法相比,手术时间有所缩短。且术后锁骨钩钢板优良率为97.06%,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低,仅1例出现骨不愈合现象。因此,AO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与锁骨远端骨折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综上所述,AO锁骨钩钢板用于治疗肩锁关节脱位与锁骨远端骨折患者手术时间短,固定牢靠,不损伤关节面,术后可以早期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并发症相对少,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与锁骨远端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1] 卢华定, 蔡道章, 王昆, 等. AO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远端骨折[J].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9, 6(8): 942.
[2] Crist B D, Dellarocc G J, Murtha Y M.Treatment of acute distal femur fractures [J].Orthopedics, 2010, 31(7): 681.
[3] Thomas P R, Christoph S. From the classical AO compression plate to the new internal fixator principle[J].Chin J Trauma, 2009, 5(3):212.
[4]杨聪林, 黄强民, 徐恒旭, 等. 肩锁钩板治疗锁骨外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 [J]. 实用骨科杂志, 2010, 2(1): 49.
[5] Boldin C, Fankhauser F, Hofer H P, et al. Three-year results of proximal tibia fractures treated with LISS[J]. Clin Orthop Relat Res,2009, 445(4): 222.
10.3969/j.issn.1674-4985.2012.33.017
①南宁市宾阳县人民医院城南分院 广西 宾阳 530400
黄滨
2012-08-06) (本文编辑:车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