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转化医学理念中医诊断学课程研究生培养的研究

2012-01-29武哲丽莫传伟黄佳楠陶文慧

中国医药导报 2012年18期
关键词:诊断学外语导师

武哲丽 陈 群 莫传伟 徐 谦 黄佳楠 陶文慧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 510405

基于转化医学理念中医诊断学课程研究生培养的研究

武哲丽 陈 群 莫传伟 徐 谦 黄佳楠 陶文慧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 510405

研究生实践应用能力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素质之一。本研究基于转化医学理念,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中医诊断学课程研究生培养实践应用能力的关键特征指标进行论述和评价。统计资料用频数分析进行描述性统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生自主学习、外语应用能力、专业书籍阅读、导师指导等方面存在某些不足。因此,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应用能力的培养需要三方面的努力:第一是加强自主学习,完善研究生的知识结构;第二是抓好课程教学,积极进行转化医学教育;第三是健全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导师的引导作用。本研究对研究生的培养思路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医诊断学;转化医学;研究生;能力培养

研究生实践应用能力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素质之一。转化医学[1](亦称应用医学)是一个新兴的多学科融合的领域,该领域的主旨就在于促进基础医学研究向临床应用的转化,同时根据临床医学的需求提出前瞻性的应用基础研究方向;中医诊断学课程是基础与临床应用的桥梁,也是近年来深受欢迎的研究生选修课。本研究基于转化医学理念,就现有教育体制下存在的中医诊断学课程研究生实践应用能力的问题,在查阅文献资料[2]的基础上,设计问卷并进行调查,对相应的关键特征指标进行论述和评价。本文对目前研究生在实践应用能力方面的存在问题及其相应策略做了详细探讨,包括研究生自主学习、外语应用能力、专业书籍阅读、导师指导等方面。本研究对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更切实有效的思想指导。

1 研究设计与取样

1.1 研究目的

对研究生培养实践应用能力的现状进行探讨研究,为研究生的培养思路提供重要的借鉴。

1.2 调查形式和范围

主要采取问卷的调查方式。本次问卷的调查对象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在校研究生(包括七年制、硕士、博士、非医攻博的在读硕士研究生),问卷发放360份,收回309份。

1.3 研究方法

统计资料用频数分析进行描述性统计。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培养类别与问卷的问题相比较,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82,P>0.05)。结果表明,培养类别与所调查问题无关,本文将对研究生与调查问题进行探讨。

2 结果

2.1 基于转化医学理念,培养“教学、科研与临床三结合人才”

转化医学的目的是为了打破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固有的屏障、弥补基础实验研发与临床应用间的鸿沟,为研究新的治疗方法开辟出一条新途径,从而把基础研究获得的知识、成果快速转化为临床上的治疗新方法,因而它又被称为“从实验台到病床”(bench to bedside)的一种连续过程,把基础研究获得的知识、成果快速转化为临床上的治疗新方法[3]。在国家关于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下,中医诊断学研究生培养目标为“教学、科研与临床三结合人才”,亦即在中医诊断学专业的基础上,具有从事理论研究、临床诊疗和实验研究的知识技能;而中医诊断学研究生经过一定的实践后,应能较快地适应临床医师、专业教师和科研人员之一的职务,这一目标的确定,主要是依据中医诊断学桥梁课程的特点及其研究的对象、范围、内容来确立的。本项目调查例数为308例,结果显示,同学认为研究生培养目标的指标,选择“教学、科研与临床三结合人才”的人数为119人,排在第1位,占调查人数比例的38.6%;其次是“科研型与临床型相结合人才”的人数为100人,占32.5%;选“临床型人才”的人数是65人,占21.1%;选“科研型人才”的人数是24人,占7.8%。由此得出,“教学、科研与临床三结合人才”为培养目标最为重要,因此对于学习中医诊断学课程的研究生来说,基于转化医学理念的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至关重要,同学不仅要具有系统、扎实的中医药基础理论及中医诊断学专业科研技能与临床技能,从而适应社会的需要。

2.2 以广博知识为关键,搭好基础和临床的桥梁

广博的知识结构是研究生进行创新的坚实基础。从研究生培养目标的要求来看,研究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并具有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做到专博合一[4]。培养方案为了贯彻这一目标,在课程设置和参考书目的指定上都做出了明确的要求,但实际状况却不够理想。本项目调查例数为309例,调查结果显示:认为自己能够读完指导教师指定的全部专业参考书目:选择“不能”的人数是213人,占调查人数比例的68.9%;选择“能”的人数是96人,占31.1%。由此说明绝大多数同学不能读完指定的全部参考书目,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大部分研究生阅读专业书目的数量明显偏少。不能读完指定书籍的理由:选择“没有时间”的人数是57人,占43.5%;选择“对书目不感兴趣不想读”的人数是36人,占27.4%;选择 “学校和导师并没有强求”的人数是20人,占15.4%;选择“无法购买或借阅其中的部分指定书”的人数是18人,占13.7%。由此得出,绝大多数同学认为没有时间读完指导教师指定的全部专业参考书目。进一步分析其原因,一方面,与研究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偏少有关,有的研究生将大量的时间用于导师的科研课题研究,有的在外兼职赚钱,这些都使研究生没有时间阅读导师指定的相关专业书籍;另一方面,学校与导师对研究生的学习缺乏严格的督导和相应的考核机制。中医诊断学是基础和临床的桥梁,只有掌握广博的知识,才能搭好基础和临床的桥梁。

2.3 科研创新是目标,重在观察与动手的能力

科研创新必须拥有必要的实验条件和学科平台,中医诊断学课程具备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条件。中医诊断学学科于2007年成为省级重点学科,同年列入国家重点学科建设行列,现依托于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及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条件,已建立起中医诊断实验室,面向全校学生开放中医诊断学实验选修课。课堂上适时组织学生分组望诊练习或交互诊脉,巩固掌握的诊法。近两年又面向全校开设了包括红外热像望诊、唾液淀粉酶活性测定、舌苔脱落细胞测定等内容的实验选修课,深化了对中医诊断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客观化认识,培养了科研与创新意识,训练了动手能力,提高了实际操作技巧,显著改善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开拓科研思路,提高实验技能,深受学生们欢迎。本项目调查例数为309例,调查结果显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学认为最能影响科研过程中实际研究能力的指标:选择“敏锐的观察力与较强的动手能力”的有220人,占调查人数比例的71.1%;选择“导师的得力指导”的有55人,占18%;选择“良好的实验环境”的有25人,占8%;选择“其他”的有9人,占2.9%。由此得出,绝大多数同学认为最能影响科研过程中实际研究能力的为:敏锐的观察力与较强的动手能力。实际上,观察力和较强的动手能力也为科研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2.4 课程建设是基础,加强研究生应用能力

中医诊断学课程于1994年评为校级重点课程,1997年被广东省教委评为省级重点课程,2003年成为广东省精品课程,中医诊断学课程内容是通过多媒体形式,由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主讲,围绕 “名家医案导读”、“经典著作导读”、“诊法拓展”、“中医误诊学”四个方面进行讲解,每次讲座只涉及一个专题,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病例典型,综合性的讲解体现了理论和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在讲座的基础上可开展互动式提问、讨论,为不同专业方向、不同知识结构的学生提供一个相互交流、探讨专业知识的机会。本项目调查例数为306例,结果显示:研究生认为最喜欢的中医诊断学内容是:选择“名家医案导读”的人数是193人,占30.4%;选择“经典著作导读”的人数是181人,占28.5%;选择“诊法拓展”的人数是145人,占22.9%;选择“中医误诊学”的人数是115人,占18.1%。由此看出,研究生最喜欢的中医诊断学内容是:名家医案导读,贴近临床,生动具有说服力,同学有更大的收获;其他如经典著作导读比较喜欢。精品课程的建设为研究生加强应用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2.5 中医药走向世界,必须提高外语学术交流水平

中医药的发展需要与世界交流,必须提高研究生的外语学术交流水平。我国的科技水平在绝大多数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有很大的差距,外语作为交流工具对科研工作中的文献查阅、学术交流和外文写作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5]。本项目调查例数为309例,调查结果显示:同学觉得自己的外语水平最高能够用于的方面有:认为能够用于“外语学分课考试”的有167人,占调查人数比例的54%;其次,能够用于“文献查阅”的有68人,占22.1%;能够用于“外文写作”的有48人,占15.5%;能够用于 “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的有26人,占8.4%。由此得出,同学们的外语水平基本上仅能应付“外语学分课考试”。而在外文写作、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与文献查阅等应用能力方面显著不足。目前,外语能力已经成为很多学科特别是自然学科科研人员把握国际学术前沿动态,进行学术创新的基础能力。因此,在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大多对研究生的外语水平做出了一定的要求,要求研究生具有基本的外文阅读能力和基本的写作能力,部分学科专业要求必须具备一定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但在实际培养过程中,研究生的外语水平仅能用于外语学分考试,这种情况与研究生对外语交流和文献阅读等应用能力的重视程度有关,如有出国交流的机会和需要,才会去主动学习和运用英语。同时也反映了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下外语的教育在应用能力的提高方面还有待改善。目前世界上美国、日本与英国等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发展中医药,建立自己的中医院校,中医药走向世界是未来的趋势,所以针对现有存在问题,必须加大力度提高研究生的外语学术交流水平。

3 讨论

综上,基于转化医学理念,加强研究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其关键在于加强自主学习、抓好课程教学、充分发挥导师的引导作用这三个着力点。

首先,加强自主学习,完善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实现三结合人才的培养目标。拥有广博的知识结构,是实现三结合人才培养的基础。针对目前研究生自主学习时间很少的问题,第一需要我们在思想上足够重视,以培养研究生不仅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与丰富的科学知识,还具有勇于创新的精神。第二国家高等教育也必须采取相关举措使研究生真正拥有能够自由支配的自主学习研究时间,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为创新奠定扎实的知识基础,才能促进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从而促进研究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充分发挥,实现教学、科研与临床三结合。

其次,抓好课程建设,积极进行转化医学教育,切实提高实践应用能力[6]。中医诊断学是基础和临床的桥梁,今后在教学培养过程中,针对本学科的特点,除了抓好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外,还要进行转化医学教育,运用增设研究方法和选修课程等方法,创造机会让同学更多地去实践。如增加临床诊断辨证思维训练、中医诊断学的外语应用能力训练、阅读相关专业书籍交流活动等,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学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研究生应用能力、动手能力。总之,在抓好课程建设的基础上,积极进行转化医学教育,改善目前存在的医学硕士、博士培养无法满足临床实际需要的现象,切实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具有转化医学能力的医学精英,提高我国的医疗队伍水平,促进医疗事业发展。

最后,加强管理机制,充分调动导师的积极性,发挥导师的引导作用。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导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要加强对导师的管理和指导,真正让导师担起重任,通过导师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升研究生的综合能力。作为研究生教育的参与主体,研究生能够充分认识到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因此,需要高等院校在实践能力培养环境上着眼,寻找和发现有利于应用能力培养的新方法、新理论,以实践创新的精神继续构建和完善研究生培养体系,以引导和充分发挥研究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1]韩丽萍,刘重斌,龚永生.对医学研究生实施转化医学教育的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3):115-116.

[2]余峰.基于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9.

[3]吕祥,刘静,胡国华.从转化医学谈中医药转化研究的发展趋势[J].中医药导报,2011,17(5):1-3.

[4]何泽,高林花.浅谈中医学研究生的培养[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4):25-26.

[5]樊红.研究生专业课程双语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1):85-86.

[6]刘杰,张增国.医学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卫生软科学,2011,25(2):138-140.

The study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ostgraduate with the diagnostics of TCM teaching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edicine

WU ZheliCHEN Qun MO ChuanweiXU Qian HUANG Jia'nan TAO Wenhui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Guangdong Province,Guangzhou 510405,China

It is one of momentous qualities that current postgraduate have to possess the abilities in their practical operation and in their application.Based on translational medicine,it is analyzed and commented by investigation and key character survey method with the postgraduates of the diagnostics of TCM teaching.The analysis of questionnaire mainly uses the software of SPSS,analyze frequency and character.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are some mistakes in learner autonomy and the language application ability and instruction given by a tutor and published research in their area of study.So there are three on cultivation of application ability for the postgraduates.First,it is to promote autonomous learning and improve their knowledge structure.Second,the teaching reform of curriculum is important for postgraduates to enhance application ability,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 education are forging ahead.Third,we should gradually establish a management system and operational mechanism favorable to arousing the initiative of tutors,and let them fully guide and strengthen the role of their supervision.This research results have provided a new idea,and that has important directive to cultivation of postgraduates.

Diagnostics of TCM;Translational medicine;Postgraduate;Training of ability

R642.0

A

1673-7210(2012)06(c)-0005-03

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教材建设课题(NO.K0090038);广州中医药大学学位和研究生教育研究课题(NO.K0090016)。

武哲丽(1974.4-),女,汉族,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医诊断学的教学与教育研究。

2012-01-17 本文编辑:张瑜杰)

猜你喜欢

诊断学外语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全身 CT 血管成像诊断学》出版
V eraW an g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导师榜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爱情导师
基于现代网络通讯工具的中医诊断学教学实践与探索
诊断学教学中融入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