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三困生”脱困策略研究
2012-01-29金懿王蓁
金懿 王蓁
高校“三困生”脱困策略研究
金懿 王蓁
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南昌 330022
通过对“三困生”概念及成因的分析,借助大众传播学、心理学的理论分析,试图找出三困生的脱贫策略,以期为学界提供有益借鉴。
高校;三困生;脱困策略
Author’s addressCommunication College,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 China 330022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从校园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这一阶段个人身心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个人未来的发展,因此,注重个人身心健康发展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但是,随着高校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高校“三困生”现象日益凸显。“三困生”身心健康发展受到阻碍,这不仅影响着学生的成才和未来的发展,同时影响着校园的稳定与社会的和谐,帮助高校“三困生”脱困成为教育界必须重视的课题。
1 “三困生”概念及成因
“三困生”主要指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心理困难的学生。“三困生”的形成可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大类。内在因素是个人性格问题和学习方法欠妥;外在因素包括社会问题、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等。
“三困生”的出现,是家庭、社会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有些“三困生”甚至走上犯罪和自杀的道路,“三困生”问题已经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2 “三困生”脱困策略
2.1 加强沟通与互动
犹太哲学家马丁布伯在他的著作《我和你》中表述了这样一种观点:世界因为我们对它的不同态度而具有不同的性质。在“相遇的世界里”,“我和你”之间是一种平等的主体间的关系,也就是说“我”把他人、他物都当成了和“我”一样具有独立自由性的主体[1]。马丁·布伯的“我和你”观点应广泛运用于高校师生间的沟通与互动,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师生间交流的信息也应该是对等的,这样才能实现互动效果最大化。以下是一些加强沟通与互动的具体措施。
1)深入学生寝室。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要想触及学生的心灵,就需要与学生进行零距离的、平等的沟通[2]。教师深入学生寝室与学生沟通互动,不仅可以清除师生之间的交流屏障,做到畅所欲言,也能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
2)个别谈心与团体辅导相结合。
首先,个别谈心是许多教师在面对“三困生”时常用的方法。个别谈心是本着保护学生、尊重学生想法而进行的沟通,但有时个别谈心却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学生容易产生压迫感。在实际工作中,既要站在师长的角度给予学生帮助和指导,又要站在朋友的角度给学生带来温暖和希望。
其次,团体辅导为“三困生”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思路。每个人都不希望被孤立,每个人都渴望沟通,团体辅导给了学生沟通的平台,同时激发出学生的自我参与意识和自我实现意识。在从被动接受向主动表达的转变过程中,在不断认识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中,团辅帮助“三困生”打开尘封的内心,重树自信。
采用个别谈心与团体辅导相结合的沟通方式,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利用多媒体平台互动。全媒体时代,密集灌输和潜移默化的传播方式在拓展了大学生的视野的同时也改变了生活方式。QQ、飞信、博客、微博等多媒体交叉融合的互动模式,使信息交流的时效性大大提高,快捷高效的信息反馈也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辅导员要善于运用全媒体,在掌握媒介技术的同时,要善于捕捉学生关注的刺激点、兴奋点,用学生喜闻乐见、善于吸收的媒介语言来开展“三困生”帮扶工作。
2.2 健全帮困体系
目前,许多高校都建立了“奖、贷、勤、减、补”的帮困体系,形成了以助学贷款为主,其他帮困措施为辅的资助体系。但是,“帮困”不仅要针对经济困难的学生,对于学习困难和心理困难的学生也应采取相应的帮困措施。标本兼治的关键是帮助“三困生”自行脱困,使困难学生从被动接受帮助到主动脱困、积极脱困,最后到帮助其他“三困生”脱困。
1)奖助工作透明公正。奖助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内容,奖助的实效性和公平性是衡量学生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奖、贷、勤、减、补”分别对应着奖学金、助学金、勤工俭学岗、减免学费、生活补助5个方面。院校只有根据实际情况,有机结合这五方面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透明公正是一切工作的前提,也是提高奖助工作实效性的必要条件。
2)建立困难学生档案。建立困难学生档案能有效掌握“三困生”困难的成因及影响,从根本上帮助学生脱困。档案中要客观反映目标学生的家庭情况、成长背景、困难原因;如实记录帮困助困的计划、过程和措施;持续跟踪了解帮困助困的效果;及时反思帮困助困中的不足,总结助困过程中的丰富经验。值得一提的是,要注意保管困难学生的档案,注重对他们的隐私保护。
3)全员参与帮困助困计划。帮困助困不是个人或一个团体能完成的事情,在帮困助困的过程中,家长、学校和社会三级联动,形成合力,共同参与到帮困助困计划中,这是高校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是构建和谐校园及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学校层面对于有学习困难、家庭困难或心理困难的学生,要定时与家长沟通学生在校的情况。同时,对于“三困生”的帮扶,要注意方式方法,可以对这类学生委以适当工作,让他们在工作中尝试与人沟通,学会与人相处,正确认识自我,客观评价他人,重树自信心。
家庭层面对于有学习困难、家庭困难或心理困难的学生,家长要做到不卑不亢、宽容大度、坚韧不拔,通过行为表率教会学生自尊、自立、自强、自信。
社会层面对于有学习困难、家庭困难或心理困难的学生,需要的不仅是给予物质资助,提供实践见习机会更是良策。通过实践体验,通过劳动,获得相应报酬,在助困的大环境下帮助他们实现自助,影响更为深刻,意义更为深远。
2.3 关注“三困生”思想和心理动态
大学阶段是人生观、世界观趋于成熟的重要时期,正确的思想引导和适时的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扭转“三困生”消极的心理状况,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和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1)健全心理预防制度。“三困生”性格敏感内向、自尊心强、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在遇到挫折时,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而且“三困生”面临的是双重压力与挑战:一是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带来的家庭地位的改变;二是现实生活中,由于自身家庭因素、个人能力,与优势同学的对比形成的心理落差。长此以往,如果这种压力得不到缓解,就会产生心理障碍,甚至形成心理疾病[3]。
健全心理预防制度,开展一系列思想和心理教育辅导活动是有效预防“三困生”心理危机的最佳途径,学生可以在辅导活动中正确认识自我,感知自我,理解自我。同时,高等院校应设置专门的机构对学生进行疏导和帮助,充分利用新媒体作为心理危机预防的有效平台,逐步建立院校联动、师生关注、全方位的帮困体系,有效地预防思想和心理问题。
2)完善心理监督机制。学生心理问题一般经历潜伏、诱发及出现三个阶段,预防是前提,监督是关键,建立学生《心理晴雨表》是完善心理监督机制的重要举措。学生通过填写《心理晴雨表》,一方面,学生可以及时了解自身心理波动,促进学生自我调适;另一方面,方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动态,为科学建立心理监督机制提供依据。
3)搭建心理调适平台。性格内向、自卑是“三困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寻求“三困生”心理调适渠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交往,在交往中获取丰富的人生体验,收获真诚的友谊,实现从自卑到自信,从自我封闭到敞开心扉的蜕变。
3 结语
帮助“三困生”脱困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高校、家庭和社会全员应该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用爱心、耐心、责任心关爱“三困生”,用科学的方法、严谨的态度帮助“三困生”脱困。在从被动接受帮助到主动脱困,再到帮助他人脱困的过程中,学会准确评价自我,客观认识他人,重树自信,实现自我认可。
[1]布伯.我与你[M].陈维纲,译.北京:三联书店,2002.
[2]尹小华,张军涛.学生工作进寝室是解决高校“三困生”问题的着力点[J].科教文汇,2011(22):186-187.
[3]徐光井,陈爱生,李沐珍.提高“三困生”心理素质的思考与实践[J].新德育.思想理论教育:综合版,2005(7):128-130.
Research of Strategy to Help Students with Difficulties in College
Jin Yi, Wang Zhen
The thesis will analyze the concept of students with difficult ies and the reason of its formation. With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Mass Communication and Psychology, the authors try to find the strategy to help students with difficulties,which will give a hand for academia
college; students with difficulties; strategy to get out of pov erty
G655
B
1671-489X(2012)36-0125-02
10.3969/j.issn.1671-489X.2012.36.125